西游记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明代作家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名句名言摘抄1、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吴承恩 《西游记》2、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吴承恩 《西游记》3、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吴承恩 《西游记》4、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
——吴承恩 《西游记》5、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
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
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吴承恩 《西游记》6、 系春情外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 ——吴承恩7、 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吴承恩 《西游记》8、 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
——吴承恩 《西游记》9、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吴承恩 《西游记》10、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吴承恩 《西游记》11、 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吴承恩 《西游记》12、 宁恶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吴承恩 《西游记》13、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吴承恩14、 乾坤浩大,日月照鉴分明; 宇宙宽洪,天地不容奸党。
使心用术,果报只在今生; 善布浅求,获福休言后世。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 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
心行慈善,何须努力看经
意欲损人,空读如来一藏
——吴承恩 《西游记》15、 烟霞散彩,日月摇光。
千株老柏,万节修篁。
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
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
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
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
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细观 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吴承 ——吴承恩 《西游记》16、 只要你心诚志坚,念念回首处,既是灵山。
——吴承恩 《西游记》17、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吴承恩 《西游记》18、 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
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
”沙僧道:“人参果。
”八戒道:“甚么味道
”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
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
”八戒道:“哥哥,吃的 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慢咽 ,尝出些滋味 。
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
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 ——吴承恩 《西游记》19、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吴承恩 《西游记》
《西游记》创作背景!!!
1、写作吴承恩生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正德、世宗、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2、作品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3、文学成就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
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西游记谁写的
什么朝代的
【作者介绍】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记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写作背景】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
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
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
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
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
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文学及各种价值】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附]学者对《西游记》的评价《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
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
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清代学者张书绅 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鲁迅《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
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
——北大教授白化文 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西游记》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法国大百科全书》似庄而谐的神魔小说 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西游记》要算是最驳杂的一部书。
它糅合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对这样一部神魔小说,要想做出比较确切的、与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书过程以及作为小说情节主体的唐僧取经故事的演变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从这中间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这个本来是弘扬佛法的故事怎样会加入道教的内容,又怎样蜕变为富有文学魅力、情趣的小说,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艺术特点。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西游记》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臻于第一流的伟大作品。
它也是明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它在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灵应传或降妖传。
《西游记》的结构也是这样。
第一至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出身传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机智的、坚强的孙悟空的形象。
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统治者,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
正像有人所说的,“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像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
”西天取经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
《西游记》把二者巧妙地联系和结合起来。
它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
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