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哈尔滨”的句子有哪些
哈尔滨是一首抒情的诗,是一篇印在教科书上的美文,总想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颂,总想一遍又一遍尽情地品咂。
去过哈尔滨的人,便会一生记着她的名字,记着她优美的韵律。
把中国比作一条腾飞的巨龙抑或是一只金色的雄鸡,哈尔滨就是它清亮美丽的眼睛。
黑土地赋予眼睛的深遂,透过眼睛,可以感受到一种无比博大的“内存”;松花江润泽着眼睛的清澈灵秀,映出了我们高贵的肤色和身后祥和的土地。
龙的眼睛是一方多么神奇的圣土,是一座多么清丽的城池,造物主总在有意和无意间神化着手中的笔
形容哈尔滨的句子
哈尔滨是一首抒情的诗,是一篇印在教科书上的美文,总想一遍又一遍深情地朗颂,总想一遍又一遍尽情地品咂。
赞美哈尔滨的诗歌有哪些
一 冰雪大世界 江北冰灯十里明, 碧栏金塔小楼红。
飞桥七彩凌霄卧, 好似长虹挂月空。
二 夜游哈尔滨 新春时节满城灯, 小巷长街一色同。
深碧浅红欺月桂, 青冰白雪筑蟾宫。
美丽的哈尔滨 我的家冬天里 银装素裹 漫天雪花巧琢冰灯 绽放彩霞冰与雪为舞 我置身于童话美丽的哈尔滨 我的家夏天里 百年老街 异域风华时尚之都 避暑仲夏太阳岛上 阳光明媚和她哈尔滨的今天 我们的家热爱美好生活
求赞美哈尔滨特色及发展成就的文章
冰城哈尔滨记忆 哈尔滨也叫冰城,这个城市对我来说有着非常深的感情,那里的风土人情都是那样的亲切熟悉,索菲亚教堂那圆圆的穹顶、中央大街那一块块方砖、那松花江边矗立着的防洪纪念塔,还有冰冻时节太阳岛上的冰灯等等,都是那样的让我留恋,怀念,那样的至情至真,无限憧憬,每当我从齐鲁之邦来到这山东人的第二故乡,踏上这浓重深厚的黑土地,在蓝天白云与黑土之间,多少还有那种久违了的感觉。
眼前浮现出的是儿时的一幕幕,重温一下儿时的快乐,感受一下儿时的天真与烂漫。
记得小的时候,那时是快乐的,悠闲的,天真的。
每逢假期,我就会来到这里,在姑姑家过着东北人的生活,感受这里的人文地蕴,朴实淳厚,领略北国的风光,万里雪飘,大河封冻,万赖俱寂,领略东北人的豪迈与粗旷,坚韧与纯朴,在浏览中西合璧的城市景观的同时,品味哈尔滨这个冰雪之城的独特韵味。
哈尔滨的冬季是残酷的。
穿着厚厚的棉袄,外边还要罩上保暖的羽绒服,穿上两层毛裤,外边穿上牛仔裤,还觉着冷气嗖嗖地往骨头里钻,臃肿的身躯每挪动一步,都觉着困难,觉着自己就像一个大雪人,在冰雪里挪动,既困难有难堪,但与小朋友聚在一起,立刻就变得欢快起来,在厚厚的雪地里摸爬滚打,不会在乎灰尘和泥巴把衣服弄脏,因为地上除了雪就是冰,这场雪还没有融化,那场雪就接着来了。
有时,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过后,又白又厚的积雪会将自家的家门堵得严严实实,象一堵墙,既可气又可笑,还有万般的无奈在心头,如果要急着出门的话,那现在开门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门口的这堵墙挪走,打出一条通路。
哈尔滨的冬季是活力的。
在宽阔的松花江边, 大河已经结冰,凝固成一个诺大的露天广场,有时早起的人们可以登上冰面。
一个一个,一群一群,不知不觉之间,冰上就变得热闹起来,江上有大型的冰滑梯和各种各样的新闲好玩的以冰雪为主题的游戏,另一边,有很多人在玩一种下面焊了两条金属条的方椅,人坐在上面,手拿两条一头尖一头有手柄的像滑雪杆的手杖,握紧一头,间的一端着冰面,摆好姿势,接触冰面稍一向后用力,用手臂推动的作用推动人向前,既像滑雪,又像爬犁,不过推动前进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有的就是人坐在上面,后面有伙伴用力推乘坐者的后背,人就在冰面上飞快地划动了,既愉悦身心,也可冒着凛冽寒风涉江到太阳岛就算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以前,这个游戏我在山东老家也玩过,只是最近几年老家的冰老是不够厚,甚至不结冰,我也就无从玩起了。
哈尔滨的冬季是艺术的。
置身冰雪大世界,你才可以知道是冰雪启发了人们创意的灵感,就地取材,不用多跑路,工人们用电锯将江面上厚厚的冰层锯开,呈方形或条形,一块一块,归整有序,有的放进了冰窖,到来年春暖花开,不用专门冷冻,每块冰块就会派上用场,成为冷库或者其他用途的制冷冰,事半功倍。
再有,就是根据设计者的要求,按照图纸上的平方数,把冰锯成大块,然后运到太阳岛上的冰雪大世界去制作各式各样形态、构思不同的冰雕艺术品。
不记得哪一年,走进冰雪大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用白雪和冰块雕成的冰山,真是开门见山,地道的东北人的创意风格,绕过冰山,再往里走,是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全用透明的冰块雕刻而成,龙头昂首,呈向天长吟状,在各色灯光的照射之下,动态自然,活灵活现。
人们知道冰雕,可能对雪雕就有些不太熟悉了,其实冰雕和雪雕有时是单独的,有时是结合的,看设计者的创意的要求了,冰和雪本来就是不分家的吗
反正无论冰与雪,在艺术家看来,只要符合创意,什么都可以利用和尽情挥洒情感,创造美好,成就独具匠心的艺术品,赋予大自然以生机和活力。
看那振翅欲飞的雄鹰是多么的逼真,憨态可掬的小鹿紧紧地偎倚在妈妈身旁,又是多么的可人,还有迎面走来的一家人,精神抖擞,其乐融融,旁边不是他们家的房子吗
还有那位扔铁饼的健将,姿势优美,动感十足,是从希腊来的客人吗
到了冰城哈尔滨,除了看冰雕之外,不到中央大街走走,就像到了上海不到南京路一样遗憾。
因为那里是冰城的经济中心,更是领略异国情调的好地方。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初称“中国大街”,这里的建筑几乎全是欧式风格的。
九百多年以前,这里只是松花江畔的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后来,俄国人和西班牙人率先来到这里,他们也带来了欧洲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建筑,与东方建筑有着完全的不同,大胆中蕴含着细腻,平凡中蕴含着奇特,使人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异国特色。
看
街上行人的时装,配上东北女人那高挑姣好的身材,就有了哈尔滨女人独特的贵族气质。
据说,几百年前,在远东地区,只有这条中央大街才可以和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相提并论;巴黎最最时尚的时装只要设计出来,用不了两个礼拜就可以在哈尔滨流行起来,,可见当时这个城市与欧洲的联系是多么的密切。
更让人惊叹的是,中央大街是用质地优良的块石铺成的,每块方石的造价正好价值当时的流通的一块大洋,那么这条世界上少见的步行街纯粹就是用银元铺成的的黄金大道。
所以到了哈尔滨一定要到中央大街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异国风情。
如果说中央大街的名字看不出哈尔滨被奴役的历史的话,那许许多多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就记录了历史,最多的是俄国人,体现了俄罗斯在哈尔滨的深刻烙印。
回顾历史,在上个世纪初,哈尔滨曾是沙皇俄国在华独霸的“国中之国”,统治城市的是俄国人,官方通用语言文字是俄文,甚至流通的货币都是俄国的“羌帖”,街名街牌也都是用俄文标示的。
如果戈里大街、谢甫琴科街、关达基街,大都是以俄罗斯人姓氏命名的,带有强烈的沙俄侵华的印记,充斥了殖民主义色彩,当然也反映了哈尔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
离中央大街不远的松花江畔矗立着修建于1958年的抗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57年特大洪水的抗洪胜利而修建的。
那场特大洪水,让人们记忆犹新,至今还心有余悸,因为当时的整体水位高出市区面4米左右,持续一个多月,损失巨大。
这段历史对于这座城市来讲是沉痛的。
走出冬季的市区去领略一下林海雪原的美景,哈尔滨周围都是松林,有许多的林场,由于居住的人不是很多,所以那里的雪是洁白的,没有一丝的污染,没有被践踏,寒冷的气温使雪不易溶化,在冬季往往是一场雪覆盖着一场,厚厚的积雪,可以没膝。
在山庄周围,可以看到许多林中的动物,如松鼠,我第一次见到时,有些吃惊,因为我想象中的松鼠是很大的,实际却很小,拖着大大长长且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林中乱窜,非常地潇洒自在。
据说在以前,可以见到东北虎,可是现在由于数量减少了,已经鲜有人见到东北虎的出没踪迹了,看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友善、平等地生存的确很难。
到了哈尔滨,客人会受到非常热情地接待,在家里,经过一会儿工夫,主人就端出热气腾腾的地道的东北菜,还会拿出排了很长队才买到的叫做“大列巴”的俄式面包和立陶宛红肠让你品尝,据说都是从欧洲传过来的,扎根在冰城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思绪和回忆让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松花江畔。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现在我还是喜欢那美丽的冰城哈尔滨。
歌颂“哈尔滨”的诗句有哪些
太阳岛上
急求一篇赞美哈尔滨的演讲稿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
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
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已达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计划。
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主要产品达4000多个,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成功地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98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会议”;成功举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滨正在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