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哥马利的名言有哪些
哈洛与慕德 Harold and Maude (1971): 哈尔·阿什贝编剧: ·希金斯: 鲁思·戈登 / 巴德·库特 / Vivian Pickles / 艾戈尔 / Charles Tyner类型: 剧情 / 喜剧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1971-12-20片长: 91 分钟又名: 哈洛与茂德 / 哈奥德与茂迪 / 哈罗德与莫德
有人能帮我介绍一部关于姐弟恋的美剧吗
The Graduate《毕业生》根据查尔斯·韦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达斯汀·霍夫曼、安妮·班克罗夫特等主演。
该片于1967年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通过描写大学毕业生本恩的爱情经历,体现了青年人的成长以及对成年人社会的奋起反抗。
年轻的本恩刚从大学毕业,虽然他的父母正忙着筹备一场热闹的家庭晚会来为他庆祝,但本恩自己却对未来生活感到十分茫然。
在他的毕业晚会上,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
在这位风流夫人的不断挑逗下,加上日子过得越来越无聊,本恩不久后便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的约会,也因此邂逅了太太的漂亮女儿伊莱恩。
伊莱恩的纯洁善良使本恩怦然心动并深深地爱上了对方。
虽然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自己从前的荒唐行为也得到了伊莱恩的原谅。
但两人的感情很快遭到鲁宾逊太太极力反对,而伊莱恩最终也猜到了自己母亲与本恩的特殊关系。
伤心之余她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孩仓促结婚。
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要尽最后力量挽回爱人的心.Harold and Maude《哈洛与慕德》是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剧情类电影,由哈尔·阿什贝执导,鲁思·戈登、巴德·库特等主演,影片于1971年12月20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名79岁有浑身热情的妇女帮助一个沮丧被死亡困扰20岁名叫哈罗德的年青人在生活中带来惊喜的故事。
20岁的上流社会男孩哈洛(巴德·库特饰)对死亡异常迷恋,喜欢伪装自杀吓唬母亲,热衷参加葬礼,甚至购买了一辆灵车。
母亲习以为常,却也不堪忍受,因此催促哈洛早日成家,成熟起来。
在他人的葬礼上,哈洛认识了79岁的穆德(露丝·高登饰),一个与他有着相同爱好的老妇人,从此走入慕德奇妙多彩的世界。
开朗搞怪的慕德使阴郁的哈洛逐渐开朗,并最终向她展开心扉。
哈洛的死亡游戏接连吓跑多个应征女孩,忍无可忍的母亲决定让他参军,他和慕德却设计摆脱了兵役困扰。
两个忘年交的朋友越走越近。
哈罗德是一个沮丧,被死亡困扰的20岁的孩子。
他多数空闲时间用来参加葬礼以及在他的母亲的前面自杀,但是他总也死不了。
在一个葬礼上,哈罗德援助莫德,一名79岁的有浑身热情的妇女。
她和哈罗德一同度过的时间里,她努力使他展现在生活的奇迹和可能性中。
在拒绝他母亲的3次逼婚尝试之后,哈罗德承认在他们所有人的前面伪造自杀,并宣布他将娶莫德。
不过,莫德却永远地给哈罗德的生活带来惊喜。
星恋(Star-Crossed)是由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出品,CW Television Network发行,艾米·缇加登、马特·兰特尔、玛莱斯·裘主演的一部类似电影《第九区》的外星人题材科幻类美国电视剧,该剧于2022年2月17日在CW电视台播出。
星恋(又名:星际恋曲)故事创意来自一位西班牙制片人,主要讲述的是数百名人形外星人困在地球上,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人类决定建立外星人定居点对他们进行集中看管。
10年之后,人类决定启动一项特殊的“高中教育项目”,尝试让7名外星少男少女去一所人类的郊区中学读书,看他们是否能融入人类社会.埃默里六岁的时候,一艘外星飞船坠落在她居住的镇上。
自称“阿崔安”的外星人到来的目的已经不重要,对于未知的恐惧使得人类想对“阿崔安”种族进行控制,双方随即爆发战争;和埃默里一样大的阿崔安人罗曼躲到埃默里家,埃默里给予了他保护,虽然不久罗曼被美国政府带走,但是短暂的相处让两人有了感情。
十年过后,当年输掉战争的阿崔安被隔离在有重兵把守的特殊区域,过着集中营式的生活。
这时人类打算启动一项特殊的高中教育项目,以便让一批阿崔安青年到一所学校接受教育,看看他们能否融入社会,罗曼就在这些阿崔安青年里,而埃默里也在这里读书。
阿崔安人来学校报到的那天,埃默里发现罗曼还活着,两人童年深处的记忆被唤醒,于是两人坠入爱河。
但随后双方的父亲在阿崔安人定居点的问题上发生严重的冲突,迫使他们重新考虑之间的关系和种族之间的平衡。
CW电视台一直以来都是打造人类与超自然生物间跨物种之恋的好手,从《吸血鬼日记》到《侠胆雄狮》,到《始祖家族》。
2022,又一部人类与非人类之间跨越种族的爱情故事即将登场。
《星恋》的故事创意来自一名西班牙制片人。
女孩Emery6岁的时候,外星人来到了地球,Emery就是在那个时候遇到了外星男孩Roman。
但很快,外星人遭到了人类的大肆搜捕,最终,政府将外星人关到片区集中看管。
10年之后,政府决定启动一项特殊的“高中教育项目”,让7名外星少男少女去一所普通高中读书。
Emery和Roman在校园中重逢,青少年之间的爱恋不可遏制地抽丝萌芽,而这却会影响人类和外星种族之间的共存。
星恋( Star-Crossed)是一部类似电影《第九区》的外星人题材科幻剧,故事创意来自一位西班牙制片人。
讲述了数百名人形外星人困在地球上,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人类决定建立外星人定居点对他们进行集中看管(事实上是种族隔离、集中营)。
10年之后,人类决定启动一项特殊的「高中教育项目」,尝试让9名外星少男少女去一所人类的郊区中学读书,看他们是否能融入人类社会。
毫无疑问,双方的偏见和生物固有的「竞争意识」让整个计划变得更加复杂,而人类女孩Emery和外星男孩Roman的恋情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和外星人和平共存的关键,他们要么成为救世主,要么成为毁掉两个物种的罪人。
: )
推荐一下英国好一点的高中~~感谢
英国在近现占有重要地位,纵观其历史,岛国怎一个乱字了得
英格主岛—不列颠岛上很早便有人类活动,岛上的居民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以英格兰南部沙里斯布里平原上的巨石圈为代表的灿烂文化。
按一些史学家的说法,约在1万年前就生活在中亚的一个游牧父系氏族集团于公元前4000年前后分裂,东迁的一支进入新疆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如汉代的楼兰;南迁的一支灭了古印度;西迁的一支进入伊朗,较著名的就是古波斯人和米底亚人;北迁的一支便是日尔曼人的祖先。
因欧洲人在近现代科学研究中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他们以欧洲地理和欧洲人的历史为中心来创造历史名词,所以大量的历史名词带上了欧洲人的感情色彩,如小亚细亚半岛、巴勒斯坦周围、东亚就被按离欧洲的距离远近称为“近东”、“中东”、“远东”,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被称为“蒙古人种”,因蒙古人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他们发现远古时期中亚民族迁移过程后就将这个氏族集团称为“古印欧人”,之所以有这个“印”是因印度是他们的模范殖民地,他们对其是有感情的,他们希望所有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都向印度人学习,因此平时对印度提携有加。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
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
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公元前55年与54年,恺撒率罗马军队远征不列颠岛,在凯尔特人表示一定的屈服后就撤退了。
公元43年,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
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他们时常起兵反抗罗马人的统治,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公元四至五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了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了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凯尔特人获得政治上的独立后,建立了一批小的公国,这些公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争战不休,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为外族的入侵提供了良机。
在不列颠岛对面大陆上的日德兰半岛南部居住着盎格鲁人,半岛北部是朱提人,撒克逊人居住在易北河与威悉河下游一带,他们都是日耳曼人的分支。
盎格鲁人与撒克逊人的关系密切,语言与风俗很难区分,历史上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盎格鲁•撒克逊人是目耳曼人中罗马化程度最低的原始部落,从公元三世纪起他们就对不列颠进行了海盗骚扰。
为了防备他们,罗马人沿东南海岸从梭伦特到屋西建立了要塞和了望台,配备军队对付他们,这一带被称为“撒克逊海岸”。
由于他们与强大的法兰克人毗邻,无法向高卢发展,再加上罗马人已从不列颠撤军,因此当五世纪中期匈奴人西迁时他们就渡海迁入不列颠。
这时不列颠岛的肯特地区的一个凯尔特人的部落首领屋提吉伦也请朱提人帮助他们抵御皮克特人和斯克特人海盗式的袭击,朱提人的军事首领海恩吉斯和豪沙兄弟率兵于449年从泰唔士河上岸,进入肯特。
六年后双方因薪饷问题起了争执,朱提人以武力占领了肯特地区,正式在当地定居下来,这是不列颠在罗马人撤走后的第一次外族入侵。
与此同时,撒克逊人开始从北海东南岸出发在达沃什湾登陆,进入泰唔士河流域;盎格鲁人则横渡北海进入英格兰中部。
凯尔特人对这些外来的民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罗马人几百年的建设成果在战争中遭到破坏。
公元500年时,入侵因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而暂停,一位名叫阿鲁狄尔的勇士领导凯尔特人坚壁清野,连获大胜,特别是巴顿山大捷更是遏止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达几十年之久。
在巴顿山之战前后,凯尔特人的一支为避战乱迁到了阿尔摩利克半岛,这个半岛因此得名布列塔尼亚(小不列颠)。
550年,新一轮的入侵又开始了,南部的撒克逊人打败凯尔特人推进到了布里斯托尔湾。
613年,盎格鲁人在诺丁汉郡的切斯特大胜,推进到了爱尔兰海岸,这三个民族就此在岛上定居下来。
凯尔特人退到了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等地,现在这三个地区的居民大都属于凯尔特人后裔,在后世这三个地方的人大举移民北美,成为开发北美洲的主力,现在美国南方的凯尔特人后裔占比较高。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与凯尔特人的征战中陆续建立了许多小国,经过长期的兼并形成了英格兰历史上的七国时代,这时先是北方的诺森布里亚王国,然后是中部的麦西亚王国,最后是南方的威塞克斯王国都曾称雄英格兰,亚瑟王与圆桌骑士的传说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就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经过几百年的苦战终于在不列颠安定下来后不久,又要面临其他民族的入侵了,这次的入侵者是诺曼人。
诺曼人(意为北方人)是目耳曼人的一支,也称维京人,指的是居住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和目德兰半岛的挪威人,瑞典人与丹麦人。
诺曼人生活的地方森林茂密,耕地稀少,他们善于造船、航海,是一个勇于进取、具有冒险精神的民族。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当地的出产已不能养活他们了,诺曼人只好于8至9世纪时开始扩张。
他们的扩张在9至11世纪形成一个高潮,在13与14世纪还有影响。
在这期间,诺曼人扩张的方式也从劫夺转变为殖民。
诺曼人的扩张分为三条路线,中线主要为丹麦人。
公元789年,丹麦人第一次入侵不列颠,丰富的收获使诺曼人记住了这个地方,以后不断前来袭扰。
851年,他们第一次在英格兰过冬,进而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了“丹麦统治区”。
9世纪初,威塞克斯国王兼并六国,统一全英格兰,但对丹麦人却无可奈何。
879年,英格兰国王的阿尔弗雷德(871——899年在位)打败了丹麦人,与他们订立和约。
和约规定以伦敦向西北延伸到彻斯一线为界,北部,东北部为丹麦人统治,丹麦统治者向当地收取“丹麦金”,南部仍属英格兰。
在抢掠英格兰的同时,诺曼人还于9世纪初入侵法兰西,845年攻占巴黎,抢劫了亚眠,波尔多,马赛,卢昂,波尔多等城市。
911年,诺曼人罗洛率军占据了法兰西西北部一大片地区,称其为“诺曼底”(北方人的土地),他自称“诺曼底公爵”。
一部分丹麦人还入侵了意大利,与拜占庭帝国发生了战争。
在西线的扩张的主要为挪威人,他们占领了爱尔兰、冰岛、格陵兰、北美洲,据后世考证他们还曾到达北美洲的东北部。
在东线扩张的主要是瑞典人,他们被俄国人称为“瓦良格人”(意为北欧漂泊者)。
7至8世纪时他们就在波罗的海沿岸从事商业活动,9世纪初他们通过芬兰湾进入斯拉夫人的土地。
在扩张过程中他们亦商亦盗,商队向南一直到达君士坦丁堡,与希腊人、拜占庭人进行贸易,加速了文化在东欧的传播。
862年,瑞典人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政权,882年,他们又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后来他们被东斯拉夫人所同化,成为今天俄罗斯人的祖先。
十世纪末丹麦人大举入侵英格兰,1016年时丹麦人卡纽特占领了全英格兰,一直到1035年卡纽特战死后英格兰才得以复国。
1042年,威塞克斯国王的后裔“笃信者”爱德华(1042——1066年在位)登上英格兰王位,他娶英格兰大贵族哥德温之女为妻。
他的父亲是威塞克斯国王伊塞尔雷德,母亲是诺曼底公爵的女儿埃玛,后来改嫁卡纽特,丹麦人占领英格兰时期他流亡诺曼底,住在他外祖父的宫廷里。
落难时期的经历使他对诺曼人心存好感,任命了大量诺曼人担任要职,外来的诺曼人势力同以哥德温为代表的英国本土势力之间矛盾激化。
1051年,爱德华国王迫使哥德温全家出逃,并邀请诺曼底公爵威廉访问伦敦,威廉在访问伦敦时,就与表兄弟、英王爱德华讨论过由他继承英国王位的问题,因爱德华无子,他对威廉的要求没有提出异议。
次年,哥德温与其子哈罗德率军发起反攻,并得到英国民众的拥护。
爱德华只好恢复了哥德温家族的地位,驱逐了朝中的诺曼人。
1066年,爱德华去世,由于他无子嗣继承王位,临终前他指定哈罗德为王位继承人,贤人会(咨议会)也选举哈罗德继任英格兰国王。
当时诺曼底公国已是法国境内最强大的诸候。
威廉一世(1027——1087年,1066——1087年在位)1035年登位,由于他当时年仅8岁,公国内乱不断。
他于1047年得到法国国王享利一世帮助平定了叛乱,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1053年,他同佛兰德尔伯爵鲍德温五世的女儿马提尔达结婚,从而使诺曼底公国与这一欧洲最富地区结成联盟,1063年,他征服缅因,后又控制了布列塔尼,势力大为增长,野心也恢复到他祖先的水平。
据他声称,爱德华曾许诺将王位传与他。
1064年,哈罗德乘船在英吉利海峡失事,为朋蒂乌伯爵所获,送到诺曼底,哈罗德为了能返回英国被迫向他宣誓,支持他对英国王位的要求。
自认为已在封建习惯法与舆论上占了上风的威廉公爵开始大肆幕集军队,并取得了教皇与法国、德国、丹麦诸王的支持。
1066年夏,一切都准备就绪,只侍出发了。
哈罗德得到消息后急忙也集合军队准备应战,他的军队是民军性质的,装备十分简陋,军中还有使石斧的。
这时,他的兄弟陶斯提格在挪威国王的支持哈拉德•哈德拉达的支持下率军在约克郡登陆,目的是与他争夺王位。
1066年9月25日,两军在斯坦福桥激战,哈罗德军大胜,挪威国王与陶斯提格被杀。
正当哈罗德欢庆胜利时,威廉于9月28日率军在伯文西登陆,哈罗德急忙率军南返。
这时哈罗德军队才进行了一次大战,已十分疲惫,北方两个大封建领主艾德温和莫尔卡伯爵出于个人自私的理由不肯支援,按理说哈罗德是不能立即与威廉正面作战的,他只要利用英格兰南部对他有利的民心疲惫威廉军队就可稳操胜算,可哈罗德的急性子却让他不甘等待。
10月14日,双方在黑斯廷斯决战。
威廉大军分三路,左翼为布列塔尼伯爵阿南指挥的不列颠人,右翼是勃罗根的欧斯特斯指挥的雇拥兵,中路是威廉率领的诺曼人,打着教皇的“神旗”,总兵力12000人,哈罗德兵力为6300人。
战斗中哈罗德勇猛有余,计谋不足,他本来已在战役初期数次挫败威廉军队的进攻,占足上风,但他在威廉军队佯退的引诱下离开了有利地形,遭到威廉部队骑兵的突击,战役的结果是威廉大胜,哈罗德战死。
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登上王位,称威廉一世,这就是“诺曼征服”。
这以后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反抗诺曼人的统治,但均未成功,当初不顾大局的两个大封建领主艾德温和莫尔卡伯爵也被消灭了。
1072年威廉征服了全英国。
他在全国建立封建庄园,变自由农民为农奴,使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很快完成。
威廉一世除了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骑士的领地外,其他贵族的领地都被剥夺了。
他大肆分封与他打江山的臣下,因土地的分封是随战事进行的,所以相当分散,各诸候不能形成统一的地方势力来与国王作对,无意中加强了王权。
威廉一世本人占有全国耕地的七分之一,还占有了绝大部分的森林,构成了王权的强大物质基础,他还将教权置于王权之下。
1086年,他下令在全国进行土地调查,编成了《土地赋役调查簿》,因调查的方式类似审判,所以这也被称为《末日审判书》,他的此举是为了了解全国的人口与土地状况,以使国民承担封建义务和纳税义务时不得取巧。
大批的自由农民在这次调查中转为了农奴,因为在调查时很多自由农民被登记为农奴了。
威廉一世征服英国后的仍拥有诺曼底公国,虽然他在封建义务中是法国国王的附庸,但实际上诺曼底地区已成为英国的一部分了,法国王室为挽回这个重大损失几代人费尽了苦功。
当时法国王室的势力尚小,领地是一个长条,大城市只有巴黎和奥尔良,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王。
法国国王与威廉一世相争时主要通过外交与封建习惯法赋予他的宗主裁判权。
他先挑拔威廉一世的长子罗伯特与威廉一世的关系,并支持他向其父要求继承诺曼底公爵之位,父子俩展开了大战。
1087年,威廉一世死后,他的次子卢弗斯的威廉继承了英国王位,称威廉二世,罗伯特也最终获得了诺曼底公爵头衔,英格兰与诺曼底分而治之了。
英国许多大贵族在两地都拥有领地,所以他们要对两个君主同时承担封建义务,法王利用这点大肆挑拨,使威廉二世统治的13年间内乱不止。
1100年,威廉二世在狩猎时被箭射死,他的弟弟亨利一世登位(1100——1135年在位)。
亨利一世深知国家内乱的根源在于诺曼底没有控制在国王手中,再加上有法国国王的挑拔。
他在巩固了自己在英格兰的地位后,于1105年进攻罗伯特公爵。
1106年9月,双方在邓奇勃莱展开激战,罗伯特公爵被俘。
1109年,与享利一世作对的大主教安瑟伦也去世,享利一世彻底控制了诺曼底,同年,享利一世的女儿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德国国王享利五世订婚。
这一切都给法国国王以强烈震动,英格兰与诺曼底的统一使英国的势力深入到法国的心腹地区,英国与德国的联姻又使法国两面受敌,法国不得不予以反击,英法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便这样开始了。
因势力尚弱,路易六世(1108——1137年在位)只好先以小规模战争与外交活动相结合,他以帮助罗伯特公爵的儿子威廉•克莱托恢复领地为由与英国开战。
英国则通过巧妙的继承与外交联姻为手段来削弱法国。
1119年,法军被打败,经教皇调停,两国议和。
1124年,两国再度开战,享利一世联合女婿德皇享利五世,企图由西南和东北两路夹击法国。
法国举国震惊,路易六世以“黄金焰神旗”为号召集合起了20万人,挫败了这次进攻。
1120年享利一世的独生子因海难去世,享利一世选择其嫁给了德皇的女儿莫德为继承人。
1125年,莫德的丈夫享利五世去世,享利一世又将莫德嫁给了法国北部最强大的安茹伯爵,1135年12月,享利一世去世,威廉一世的外孙斯特凡捷足先登宣布继位,他的父亲是法国的布鲁瓦伯爵,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的第四个女儿。
作为法定继承人的莫德不肯罢休,双方在后来的10余年里不断交战,英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混乱状态。
1150年,莫德与安茹伯爵所生的儿子亨利成长起来,他被母亲授予了诺曼底公爵称号。
1151年其父去世,他又兼有安茹,屠棱,曼恩的伯爵封号。
他常去法国国王宫中拜谒法王路易七世,与当时的王后阿奎丹的埃利娜相爱。
埃利娜对于虔诚而不热衷于家庭生活的路易七世早就不满,这时就顺势与其离婚了,两个月后她投入亨利怀中,加上她带去的领地,亨利手中有法国领土的一半。
路易七世只好先放过斯特凡,进攻诺曼底,但被打败,1153年1月,亨利率军渡海进攻斯特凡,迫使其签约,同意享利为继承人,1154年斯特凡去世,亨利登上王位,称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金雀花王朝(1154——1399)。
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
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
当时亨利二世不仅拥有英格兰,还在法国据有安茹、诺曼底、曼恩、屠棱、普瓦都、阿奎丹等地,占有法国大片土地,相当于当时法王领地的六倍,形势对法王相当不利。
但享利二世并未真正控制这些领土,只是由婚姻、继承等各种方式接着起来的大杂烩,从封建原则上看也是法王的附庸。
亨利二世继位后,着手整顿封建秩序,严历镇压内乱期间骚动的大封建主,拆除了他们建造的300多座城堡,又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各地的郡守。
他还改革了军制,当时的传统是封建附庸每年向国王服军役四十天,这不利于长期作战,造成王权对于封建领主军事力量的依赖,所以他提出领主缴纳盾牌钱,以金钱的形式代替军役,他再用这笔钱去幕集军队。
同时他还恢复民军,所有的自由民自选配备武器,随时准备出战。
在司法方面,他规定自由人在缴纳一定费用后就可以越过领主直接向国王法庭申诉,骑士、市民、及所有自由民均可由此摆脱领主司法权力的束缚,因而更加支持王权。
他还以“誓证法”代替“神命裁判法”,即国王的巡回法官在地方审理案件时让当地居民参加陪审,出庭作证,陪审员一般为12名,从骑士与富裕平民中选出,这扩大了国王法庭的权限,削弱了地方领主法庭的权力,为王权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
这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了人民头上的压迫者,在当时是进步的。
与此同时,法国的路易七世励精图治,王权越来越巩固。
英法两国间战争不断,为积蓄力量以利再战,享利二世与路易七世讲和,享利二世的长子享利与路易七世的女儿订婚,路易七世趁机挑拔父子关系,享利王子果然上当,与其父闹翻,其他王子也纷纷效法,起兵反叛。
1179年,腓力二世登位,他在位期间为法国王室领地的扩大、王权的加强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有“奥古斯都”之称。
1187年,腓力二世打败享利二世取得伊苏曼与弗雷特伐尔,1189年7月,腓力二世联合亨利二世的次子理查攻打亨利二世,迫使他投降并把格拉塞让与腓力二世,当亨利二世看到名单上有他最宠爱的小儿子约翰的名字时气绝身亡。
由于这时长子已死,次子理查便即位,称理查一世(1189——1199年在位),他就是狮心王,被称为“中世纪骑士之花”,有关罗宾汉的传说里与《艾文荷》里就有他的身影。
腓力二世认为他对法国的危害比亨利二世更大,二者的矛盾渐起。
1190年,他们结伴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理查在征战中功勋显赫,引起了腓力二世的忌恨。
1191年,腓力二世以患病为借口返回法国,与理查的幼弟约翰(他就是罗宾汉传说和《艾文荷》里长期与查理作对的那位亲王)串通,准备向英国在法国的领地进攻,理查得知消息后火速往回赶。
查理在途中被与他结怨很深的奥地利公爵扣留,在付出大笔赎金后才获得自由。
理查二世回到英国后搜集军队开进法国与打算与腓力二世决一雌雄,他们在法国的战争是很有节奏的,每年都有一次停火,当天气和基本条件充许时两军重新开战。
后来理查在昂德利附近塞纳河转弯处的峭壁处修建了一座雄伟的城堡,他称其为“漂亮的城堡”,这激怒了腓力二世。
两军重开激战,理查节节胜利,可常胜不败的他却于1199年在里亚赞与一个叛乱的诸候作战时意外阵亡,腓力二世绝路逢生。
理查一世时因连年征战,财政紧张,引起国内普遍不满,封建贵族势力再度抬头。
1199年,约翰继位。
约翰登上王位后,利用得以加强的王权,大肆剥夺各阶层,引起国内各阶层对王权的背离,腓力二世也帮助约翰的下一辈布列塔尼公爵阿瑟反对约翰。
1200年,约翰与法国讲和,法国得到了诺曼底的韦克森、埃弗勒、奥弗涅和贝里的几处地方,约翰的侄女布朗什•德•卡斯蒂尔嫁给了法国王储路易。
此后不久,由于约翰强娶阿奎丹的西尼昂家族于格公爵的未婚妻伊萨贝拉,与该家族发生冲突。
腓力二世没有放过这一机会,摆出宗主调节附庸关系的姿态,命令英王约翰到法国出庭,约翰当然拒绝了。
1204年4月,腓力二世对约翰进行缺席审判,剥夺了他在法国领地的一切权利,法军立即进入诺曼底。
1204年夏,双方进行了托——加耶之战,法王占领了诺曼底。
1204——1206年,约翰在与法国的作战中失败,“漂亮的城堡”也丢了,接着又失去安茹,曼恩,都兰,布列塔尼。
英国在海外的领土只剩下基恩和加斯科尼以及海峡中的一些岛屿。
1213年,约翰与教会因选举大主教问题而发生分裂,教皇英诺森三世早就想插手西欧事务以求控制西欧,1212年教皇宣布废黜约翰的王位,转授腓力二世,约翰也以没收教会财产回击,但由于得不到国内支持,最后他不得不向教皇屈服,英诺森三世立即转向又充当起他的保护人来,利用他来牵制腓力二世。
由于腓力二世新近兼并了英国在法国的绝大部分领地,声威大振,大陆上的其他势力不愿看到均势被打破,所以约翰很快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一世、佛兰德尔伯爵、布洛涅伯爵结成同盟。
1214年,他们从东南和西北两路进攻法国。
腓力二世利用英国贵族对于约翰的不满先打败了约翰,并派出太子路易攻入英国本土,拿下伦敦城,国家存亡之际,许多以前投靠腓力二世的英国贵族转而支持约翰,法军最后在教皇的干预下,退出英国。
从法国战场败回的约翰受到了国内贵族的逼迫,他与贵族们于1215年6月15日在泰唔士河较的兰尼米德召开会议讨论《大宪章》,6月19日《大宪章》得以通过。
这是一场主张地方分权自治的封建领主与统一王权的斗争,在当时英国加强王权的潮流中是一种退步,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它却成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争取自由的工具,因为里面有一些当年的贵族们为拉拢平民上层而设立的保民条款,这就成了第三等级与王权进行斗争的法律依据,为以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最早的理论依据,成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
但约翰签署《大宪章》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想真正遵守,他利用教皇对宪章中限制教权内容的不满与贵族开战,贵族们便干脆拥护法国太子路易为英国国王,控制了大部分的地区,约翰长期无法取得主动。
1216年约翰在征战时患病去世,其子亨利三世(1207-1272,1216——1272年在位)继位,时年九岁。
由于辅佐他的大臣很贤良,国内政局开始安定下来。
1223年,腓力二世去世,在他的统治下法国一度成为全欧洲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
其子路易八世继位,但很快就于1226年去世,其子路易九世又继位。
法国国内许多大贵族对他不满,这便引发了内战,亨利三世趁机参与,他曾两度率军侵入法国,但法国大贵族各有打算,亨利三世与英国贵族矛盾重重,能动用的兵力有限,桑特战役中路易九世击败亨利三世,双方签订和约。
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其长子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1239-1307)即位。
他参加过十字军,在位期间征服了威尔士,封长子爱德华为威尔士亲王,以后英国的王储都要先被封为威尔士亲王。
《大宪章》在他统治时得以完善,他创建了“模范议会”。
为征战的需要,他改革了英国的军制,组建了一支装备精良的重铠骑兵,并使长弓兵成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个高,得名“长腿”,他就是《勇敢的心》中的那位英国国王。
1282年,爱德华一世占领爱尔兰。
这以后,爱尔兰人起义就没断过,直到1536年和1542年颁布的联合法令才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
当苏格兰国王法比西斯二世打猎时意外死亡后,苏格兰陷入一场继承人危机,当时有继承权的是一位远在北欧、被称作“挪威少女”的十四岁少女,这位小姑娘在归国途中因海难而亡。
与“挪威少女”血缘较近的罗伯特•布鲁斯和与法比西斯二世血缘较近的另外一位贵族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爱德华一世采取了与法国国王类似的策略,他支持势力相对弱小的另外一位贵族去打击势力强大的罗伯特•布鲁斯,开始侵入苏格兰。
苏格兰贵族与平民的起义此起彼伏,爱德华一世对此采取了强硬的手段。
1293年,英法两国的水手在英吉利海峡发生冲突,导致马赫海战。
当时的法王腓力四世迫使英王爱德华一世作出了象征性的让步,1294年,爱德华一世对法国宣战,英军开始时作战十分顺利,胜利不断。
这时苏格兰出现了威廉•华莱士,在他的率领下苏格兰人屡挫英格兰军队,走访队伍随之越来越壮大,他还攻占了英格兰的约克郡。
1295年腓力四世与苏格兰缔结和约,法王每年资助苏格兰50000英镑,苏格兰每年用4个月时间从事反英战争。
苏格兰人与英国的战争时起时落,牵扯了英军大量的兵力,法军在战场上开始取得胜利。
爱德华一世没办法,只得于1297年与法国休战全力对付苏格兰,腓力四世由于与佛兰德尔作战时失利,再加上与教皇的斗争,他也只好停战。
爱德华一世回到英格兰后全力对付威廉•华莱士,威廉•华莱士在1299年战败。
1303年时英法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腓力四世把加斯科尼还给英国,并把女儿伊莎贝拉嫁给英国王太子,这一条约的签订,标着近两具世纪的战争结束了,近两百年的战争使双方均感到疲惫不堪。
威廉•华莱士经过几年的游击战后在1305年英格兰军队抓住,后被处死.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前面提到的那位罗伯特•布鲁斯之子)在苏格兰传统的加冕地斯康宫举行加冕仪式,登上苏格兰国王王位。
1307年,爱德华一世在远征苏格兰的罗伯特•布鲁斯时病死,其长子爱德华二世(1307-1327年在位,1284-1329)继位,他是个没出息的同性恋。
靠着他的无能,罗伯特•布鲁斯在1314年赢得班洛克帕战役,终于为苏格兰争得了独立,爱丁堡现在屹立着罗伯特•布鲁斯与威廉•华莱士的塑像。
爱德华二世的王后--就是后来被称为“法国母狼”的伊莎贝拉--投入了蒙地莫伯爵的怀抱。
她于1325年携儿子爱德华回到法国,和其弟弟法王查理四世——当时腓力四世已去世,由其子查理四世继位——策划推翻爱德华二世。
1326年,她发动政变,掌握了国家大权,1327年,她又操纵国会将爱德华二世废黜,放逐到南威尔士。
两年后在巴克利城堡中将其杀害。
其子爱德华三世(1327-1377年在位,1312-1377)于1327年继位。
1330年他处死了莫地默伯爵后亲政,并囚禁了其母亲。
爱德华三世于1328年承认苏格兰的独立,但是苏格兰人与英国人的战争一直持续数个世纪之久。
1328年,法国加贝王朝的查理四世死后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继位,开始华洛瓦王朝的统治,他是查理四世的侄子。
由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妹妹,爱德华三世便想以外甥的身份争夺王位,这遭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