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孔子的名这句几乎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与此意思相近的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 毛泽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寓意
世上某方面比造自己强,能做自己老师的人有很多。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
三人,必有我师焉是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人。
三,泛指多数。
这句话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于《论语·述而》。
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
请用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名句,写一段话,表现你谦虚好学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
《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
孔子说:“弗如也。
吾与汝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
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出自孔子的吗
是。
证据:【原文】 子曰:「三人行(1),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1) 行:走路。
【译文】孔子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评析】 孔子随时随地都用心观察别人的言行,以求进步。
他认为身边的人,必定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也就是说当看到别人的优点、良好的品德行为时,要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向内找找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或类似的行为,若有则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古今知识分子极力赞赏的座右铭之一,对于我们修身养性、待人处事、增长知识,都是有指导作用的。
来源:
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座右铭
嗯,好好激励自己,学习呀,这样才能让你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