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

李鸿章的事迹及对其的评价

转载李鸿章的生平重大事件回顾,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怎样的来源:未知 作者:狂想曲10号编辑 发布时间:2022-11-25 13:04:38李鸿章的生平重大事件回顾说起按中国的现代历史,我们回顾一下,有很多的为中国做贡献的领导人,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但是不幸的是那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弱国,但是尽管如此。

李鸿章用尽自己的毕生心血一直在挽救我们的国家。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军功显赫, 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终于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曾雄辩地提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

他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

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文件上,李鸿章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即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

很明显,李鸿章在此时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肃毅伯”来落下这个耻辱的款。

根据收集的资料,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 多个条约。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由李鸿章作为清政府代表与列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1871 年8 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 年9 月中英《烟台条约》;1884 年5 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 年4 月中日《天津条约》,同年《中法新约》;1895 月中日《马关条约》,同年11 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中日《辽南条约》;1896 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 月《中俄密约》;1898 年6 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 年9 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等。

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涉及到近代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其主要事迹可以概括为:(一)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实力最强的洋务政治集团——淮系集团唯一的首领。

(二)他是两支近代化军队:淮军、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

(三)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他创办了前三个,并插手福州船政局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他麾下的淮系集团拥有将领、幕僚(包括洋员和汉员)、官僚三个子系统,人才和实力在晚清同时期各派系集团中首屈一指。

(四)他是历经道、咸、同、光四代的元老重臣;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至1901年逝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整整四十年;他还直接指挥了四场战争:两场内战——“平吴”、“剿捻”,两场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五)他的作为,在中国近代的五大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领域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因此,梁启超先生把他在李鸿章去世后写的《李鸿章传》别名为“中国近四十年来大事记”,认为李鸿章是近代“独一无二之代表人也”。

李鸿章一生的活动几乎可以看作晚清历史的一个缩影。

不了解李鸿章,就不能深入了解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也不能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史。

军事统帅李鸿章李鸿章的军事生涯是从办团练起步的,但真正让他在军事领域施展抱负、并成为他整个政治事业基础和支柱的,一是组建淮军;二是创建北洋海军。

洋务领袖李鸿章作为晚清洋务领袖,李鸿章曾经雄辩地喊出:“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他的洋务事业主要也表现在两方面:兴办军事工业和兴办民用工业。

外交家李鸿章面对清廷内部封建顽固派的重重阻挠,李鸿章认为在追求自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也就是在列强环伺,外侮日甚的环境中,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中国的洋务——自强建设赢得尽可能多的和平时间。

为此,他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负,签订过20多项中外条约,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对外交涉。

关于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怎样的对李鸿章这样一个在近代史上影响重大又极具争议的人物,在他生前死后,乃至一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当时有人用八个字形容李鸿章“权倾一时,谤满天下”。

他虽然去世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但仍是百年沉浮,盖棺不能论定。

有人认为“他是中国走出近代化的一步的代表性人物(陈旭麓)”;有人认为他是“十九世纪最大的、最有眼光的政治家(蒋廷黻)”;有人认为他是“庸众中的杰士、晚清近代化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凝聚中心(袁伟时)”;也有人认为他“替中国留下了专横的军阀,造成了很坏的风气(萧一山)”;而梁启超先生留下的三句名言:敬李之才,惜李之识,悲李之遇,亦可以作为李鸿章一生的写照。

“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的评价很形象。

因为李鸿章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权力,而中国又是一个弱国,常言弱国无外交,在外交上他无论如何绞尽脑汁,总逃不脱受制于列强的命运。

当然李鸿章本人在如何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用人举措上,也有不可克服的缺点,讲裙带关系,任人唯亲,不敢越封建体制的雷池一步。

归根结底,因为他毕竟只是封建王朝的一名忠臣。

但不管怎么说,李鸿章总是他那个时代处于朝野内外各种矛盾和旋涡中心的一个关键人物。

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重要性,和它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都十分明显地摆在那里!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在我国晚清时期近代化潮流中涌现出来的标志性人物,他的深沉起伏、得失荣辱,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易经与四维空间的联系是什么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所生活的空间,是由三维坐标组成的,分别是X轴、Y轴、Z轴,如果一个二维生物生活的空间只有X和Y两个维度构成,那么它会无法理解Z方向的概念,当它进入三维空间的时候,会导致思维无法理解而不知所措。

而人类是三维生物,自然也无法理解四维空间带给我们的另一番体验。

四维空间其实已经被科学证实是真正存在的,而科学所研究的四维空间指的是标准的欧几里得空间,是在X轴、Y轴、Z轴三个维度里,又加入了一个时间维度。

时间维度的加入,意味着人类可以在时间中旅行,可以去到任意的时间体系中观看那个时代生活的人们

细说下中美关系

此次金融危机,无疑表明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寿终正寝了。

当今最大问题是“中美国”(Chimerica,即中国与美国相结合)是更加密切合作,还是分道扬镳

编辑的话经济危机不期而至,拿破仑的呓语(让中国沉睡吧,因为它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颤)再度响起。

虽然美国深谙对付传统的“军事·政治”崛起之道。

但是,如果中国恪守低调而温和的行事风格,只寻求扩大在世界上的分量、增强友谊与影响力,美国该怎么办

如果中国一点点地消磨美国的耐心和意志,逐步在亚洲使美国边缘化,美国该怎么办

如果中国悄然取代了耀武扬威、自命不凡的美国,美国又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便再爆发一场新冷战,但对手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不实行僵化的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将实力耗费在没有意义的军事干涉上,美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以上问题的提出与答案来自于中信出版社的新书:《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亚是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CNN节目主持人。

下面摘取其中的第四章(中国:大国的崛起)让您先睹为快。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苟同于书中的某些观点,但这至少是一扇窗,可让我们得以窥视西方媒体对当今中国的看法。

因为这本书是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随身携带的一本书。

中国的苏醒美国人也许对“美”赞不绝口,但真正能令他们为之震撼的是“大”。

想想如下事物便一目了然: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加利福尼亚的红杉树、纽约的中央大车站、迪士尼乐园、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美国军队的建制、通用电气公司、麦当劳(奶酪)双层汉堡和超大杯拿铁咖啡。

欧洲人崇尚复杂精妙,日本人偏爱小巧玲珑,美国人则青睐气势磅礴,对超大规模更是情有独钟。

这也正是中国令美国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

中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就使美国相形见绌。

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达美国的4倍。

100多年来,美国的传教士和商人一直踌躇满志,幻想着要拯救10亿人的灵魂、消除20亿人的腋臭,但这始终也不过是做梦而已。

中国是很庞大,但却相当贫穷。

赛珍珠的畅销书《大地》(The Good Earth)(后来改编成了戏剧和电影)是这样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的:疲于奔命的农民、欲壑难填的地主、饥荒和洪水、瘟疫和贫困,一幅农业社会的惨淡景象。

拿破仑曾经说过(也许是他人杜撰的)一句名言:“让中国沉睡吧,因为它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颤。

”中国似乎就是按照拿破仑的指令,昏昏沉沉地睡了将近200年,成了供列强争雄的俎上之肉。

历史上,日本曾经对中国亦步亦趋。

但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日本在战场上都强于中国。

中国的苏醒使其国内经济和政治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崛起的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被世界改造着。

从广义上说,后美国世界受“全球化”和“民族主义”这两大力量的支配,中国目前也正不遗余力地在这两大力量之间进行调和。

一方面,经济和技术上的竞争压力迫使中国融入世界,但同时也会造成国内的裂变和社会的动荡,因此中国一直在寻求以新的方法使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保持统一。

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增长意味着中国越来越踌躇满志,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从很大程度上讲,后美国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取决于中国如何在“融合”与“分裂”这两大力量之间实现平衡。

历史学家回顾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时,往往不约而同地将1979年视为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个超级大国由此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启动了经济改革。

中国改革的信号是在1978年12月一次出人意料的会议上发出的,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的一次主席团会议上,刚上台的中国共产党新领导人D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让事实(而非意识形态)为中国指引发展道路。

历史证明,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讲话。

D强调:“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从那以后,中国就是这样做的,从而走出了一条务实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令世界震惊。

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有史以来主要经济体的最快增长速度。

同期,中国大约有4亿人摆脱了贫困,如此大规模地减少贫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增长了近7倍。

30年来,尽管中国历经挫折和偏差,但它毕竟实现了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梦寐以求的目标—脱贫致富。

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发展样板。

中国的变化之大令世人难以想象。

30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每8年就翻一番。

1978年,中国的空调年产量只有200台,到2005年就增加到4 800万台。

目前,中国一天的出口额就超过了1978年全年的出口贸易额。

在此期间,对于任何一个到过中国的人来说,数不胜数、天翻地覆的变化都会令你眼花缭乱。

15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浦东时,那里还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村庄。

如今,那里已经成为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像一座座巨塔拔地而起,上面镶嵌着精美的玻璃和金属材料,每当夜晚灯火通明时,宛若一棵巨型圣诞树光彩夺目。

浦东新区的面积是伦敦金融新区金丝雀码头的8倍,与芝加哥整个城区的面积相比,也只不过稍小一点而已。

100年前,芝加哥曾经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今天的重庆已经成为继芝加哥之后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样板,其人口正以年均30万的速度高速增长。

然而,重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在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20个城市全部都在中国。

上海虽然令西方人心驰神往,但北京仍然是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甚至经济中心。

北京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与奥斯曼男爵19世纪时为巴黎制订的建设规划非常相似。

①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开工新建了6条地铁,一个长43公里的机场轨道线,一个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新(当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航站楼,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由环北京绿化带改建的公园,还有一个总面积12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公园。

人们看到新北京的城市模型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阿尔伯特·施佩尔①在20世纪40年代为柏林设计的宏伟城市规划。

事实上,他的儿子小阿尔伯特·施佩尔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并为北京设计了从故宫到奥林匹克公园、全长8公里的林荫大道。

然而,小阿尔伯特·施佩尔认为,他父亲当年为柏林设计的城市建设规划,无法与当今北京发生的变化相提并论。

北京的变化“比柏林大,而且大得多”,他由衷地赞叹道。

现在,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些有关中国的统计数据,而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会让听到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毫无疑问,这些数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当你听到的时候,它们大都已成“过去时”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销售市场。

2005年,中国的建筑工地有26亿平方米之多,是同期美国建筑工地面积的5倍多。

在过去的15年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暴增。

在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英国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如今这一称号非中国莫属。

目前,全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放映机和鞋类商品都是由中国生产的。

要想感受中国在低成本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到沃尔玛就可略见一斑。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年收入是微软公司的8倍,占美国GDP的2%。

它雇用了140万名员工,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和IBM这4家公司的员工总和还要多。

沃尔玛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它通过高效(也许有人认为是残酷)的管理向顾客提供了可能的“最低价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沃尔玛采用高新技术,推动经营管理创新,也许最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低成本生产商。

如沃尔玛每年从中国进口商品大约180亿美元,它的绝大多数国外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

因此沃尔玛所谓的“全球供应链”,其实就是一条“中国供应链”。

中国还实行高度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中国不会是又一个日本,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没有走日本(或韩国)式的发展道路。

日本和韩国都实行一种出口导向战略,其国内市场和社会都是对外封闭的,中国则向世界全面开放。

如今,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贸易与GDP的比率)高达70%,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

过去15年来,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增长了7倍多。

200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销售额超过25亿美元,它的很多产品都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比如海飞丝洗发水和帮宝适纸尿裤。

据星巴克咖啡公司预测,到2010年,它在中国的咖啡厅总数将超过美国。

中国对国际品牌也很开放,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品牌人物。

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新中国的标志,这其中大都有外国建筑师的参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场合,为此北京曾经选择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来执导。

中国给一位外国人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在日本或印度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持有者。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比位居第二的国家(日本)多50%,是欧盟所有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的3倍。

拥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未必是明智之举,但它确实表明:无论遇到任何动荡或危机,中国都将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恢复能力。

总而言之,这一切使中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产品制造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最大的储蓄国。

但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从军事、政治或经济等任何角度衡量,中国在几十年内都不可能超过美国,更不用说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支配地位了。

可是,中国正在一个又一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这将为国际体系注入全新的要素。

中国的发展体系许多人对中国的经济纪录表示怀疑。

一些记者和学者声称,中国的统计数据有掺假的成分,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银行业岌岌可危,区域矛盾日益尖锐,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潜藏着危机,总之,中国已经千疮百孔、积重难返了。

必须要指出的是,持这些观点的人太多了,而且已经反复讲了20年,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核心预测—政权危机—并没有发生。

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但它有一样东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望尘莫及的,那就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中国把馅饼越做越大,这就使其他一切问题—无论多么严峻—都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可控了。

在对中国的批评者中,学者裴敏欣是最聪明的一个,但就连他也坦率地承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做法是最成功的,这远远超出我们任何人的想象。

”令人吃惊的是,作为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国并不讳言它接受了市场经济。

我曾经询问过一位中国官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们必须让市场来发挥作用。

市场会使人们离开土地、进入工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从历史上看,这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

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工业化。

”当我向印度或拉丁美洲官员问同样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则非常复杂,大谈特谈农村福利、贫困补助及其他类似的做法,但所有这些做法都在削弱市场的力量,扭曲市场驱动的工业化这一历史性—同时往往也是痛苦的—进程。

然而,中国的做法与许多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理念并不相同。

后者要求在各个领域同时进行改革,有时又被称做“华盛顿共识”。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做法不同于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采取的“休克疗法”。

中国领导人曾经认真地研究过休克疗法,并且经常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引用。

中国领导人的看法与斯特罗布·塔尔博特①的精辟论断不谋而合。

塔尔博特在克林顿政府中供职期间,曾经对休克疗法做过这样的评价:“太多的休克,太少的疗法。

”中国没有轰轰烈烈地进行改革,而是选择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我将它称为一种“扩大分母战略”(Grow-the-Denominator Strategy)。

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中国没有急于关闭经营不善的企业、勾销不良贷款或大规模地进行私有化,而是奉行一种“绕开亏损领域发展经济”的政策,以便使这些不良领域在整个经济(分母)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

这样一来,中国赢得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

直到现在,中国才开始整顿银行业和金融部门,比大多数专家强烈主张的时间整整晚了10年,而且采取行动的步调还远远慢于专家们的建议。

但是,目前与10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一番,多元化程度也已经非常高。

在此经济背景下,进行此类改革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如今已经没有人指望中央计划再发挥作用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计划确实已经不起作用了,就连在中国也是如此。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全国的了解和控制程度并不高,远远低于它自己的期望和外界的想象。

举一个数字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在中国,中央政府掌握的税收收入只有大约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弱政府,但它掌握的税收收入却占全国的70%。

换言之,“分权化”已经是中国经济生活的标志性特征,政治生活也日益朝着这个方面演进。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的弱化却是中央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鼓励发展真正的自由市场,向外国投资和贸易开放本国的经济,并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国内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步伐。

中国的许多成功(如创业精神的兴起)和失败(如医疗保障的式微)都是由中央和地方缺乏协调所造成的。

日益严重的分权化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们美国会再次遭遇的问题。

中国政府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率,这往往有助于政府贯彻执行既定的战略。

有些国家的政府注意到了这一事实,并且对中国政府的这一优势羡慕不已。

印度官员总是说,他们的中国同行不用担心民众的反对。

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不得不做了许多政治上广受欢迎的蠢事,而这些愚蠢的做法会削弱我们的长期经济潜力。

但是,政治人物在短期内需要的是选票。

中国(政府)则可以做长远打算。

虽然中国政府做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对的,但它确实做出了许多英明和高瞻远瞩的决策。

”中国正在推动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是明显的例证。

中国政府认识到为了提升经济价值链的水平,国家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为此政府将奖学金和其他补助支出由2006年的2.4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27亿美元。

官员们还计划大量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总额,由2006年仅占GDP的2.8%提高到2010年的4%,并且将其中的一大部分投向少数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精英院校。

像这样重点发展某一行业的做法,对于民主国家印度来说是不可能的。

印度政府为了笼络选民,将大量资源用于发放短期补贴。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精英教育院校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限制按成绩录取人数的比例,录取学生的一半是以分配名额或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的。

一个集权制政府能使经济保持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这实在是不同寻常的。

大多数专制政府很快就会陷入四面楚歌、腐败成风和昏庸无能的困境,在经济混乱和停滞中艰难度日。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斑斑劣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在当今中国,政府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非常务实和能干。

一位高级投资银行家曾说道:“我与世界各国政府都打过交道,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政府。

”这种观点广泛地代表了在中国做过生意的企业家们的心声。

比尔·盖茨2007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对于人们一直以来交口称赞的事物,人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据我个人观察,中国领导人正在冷静地考虑这些问题。

”然而,以上所述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虽然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各个层面的机遇层出不穷,但由于政府奉行的是渐进式改革路线,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仍然相当可观。

甚至就在今天,国有企业仍占据GDP的半壁江山。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5家最大企业中,有34家全部或部分归政府所有。

政府控制有时会与开放、诚信和效率发生冲突。

如中国的银行大部分仍然是政府性实体,每年都要斥资数百亿美元挽救濒临破产的企业,或者因为非经济原因向地方、组织或个人发放贷款。

腐败现象也屡禁不止,而且腐败案件的高官涉案率急剧攀升。

地区差距也不断拉大,贫富差距高得惊人,导致社会矛盾异常紧张。

一个广为引用的统计数字能充分说明这一重要趋势:2004年,中国共发生了7.4万次各类抗议活动,而这一数字在10年前仅为1万次。

然而,这两个方面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从许多方面看,中国的问题正是由它所取得的成功所造成的。

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中国把西方长达200年的工业化进程,压缩在30年里就完成了。

在中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农田走向工厂,从西部来到东部。

他们不仅在地理上迁往异地,而且还告别了往日的家庭、阶层和历史。

中国政府能够跟上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这本身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裴敏欣指出:中国目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每万辆交通工具26人,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只有20人和8人。

这或许是事实,但指出如下事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正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和印尼的增速却分别只有17%和6%。

如果事态按照印度的愿望发展,当它的(汽车)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时,我敢保证其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会突飞猛进,这与它的政府是否民主没有关系。

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影响。

这里不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而是只讨论中国本身的问题。

在中国的主要河流体系中,有26%的水资源遭到了严重污染,并且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态功能”。

仅长江沿岸就有9 000家化工厂。

如果以空气污染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北京可以算作“世界的首都”了。

按照欧盟的标准,在中国的5.6亿城市居民中,只有1%的人吸入的空气是安全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数字和评价都来自中国政府。

因为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高层官员经常谈论“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国家主席HU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蓝图中,环境问题占据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一家西方咨询公司研究了中国有关空气污染的新法规,从而测算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对于能从空气中分离颗粒物的产品的需求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仅此就可以创造价值1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破解一个艰难的困境:减少贫困需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就意味着更加严重的污染和环境退化。

中国如饥似渴地追求成功,这也许正是它持续崛起的关键动力所在。

在饱受几百年的贫穷之后,在20世纪经历了帝国解体、内战浩劫、革命洗礼和发展挫折后,D在中国发起了改革开放。

今天,中国的领导人、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继续朝前走。

他们不会轻易放弃30年来取得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通常所说的360行职业都是什么

后面两个字调一下位置读起来顺口点

浩祥

戊戌变法的课本剧

历史课本剧:《戊戌变法》(余铃仪)地点:北京主要人物:袁世凯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道具:桌子、椅子、白纸、写满字的纸、毛笔。

第一场 公车上书道具:桌子、椅子,桌上有一些纸、一杆毛笔。

旁白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我国的失败而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对我国人民来说,一个封建主义的大国竟然败在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小国——日本的手下,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这激发了广大人民和各阶层进步人士的强烈爱国情绪,正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发动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康有为 (悲愤地)大家听说了吗

朝廷要与日本人签条约了,据说赔款两万万两白银

我们一个泱泱大国,竟然败在东瀛的手下,还要割地赔款,委曲求全,真是国之耻辱、民之耻辱

谭嗣同 现在我大清国已经四分五裂,被列强瓜分得不成样子。

好在亡羊补牢,犹为未迟,中国只要当机立断,速图自强,同样可以拯救。

恨只恨现在朝廷太腐败,上行土木之工,下习宴游之乐。

如此下去,非要亡国不可

(拍桌子)梁启超 我以为,师傅(指康有为)才学过人,有宏图大略,不如推举他起草奏折,上呈天子,阐明我们的主张,让皇上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

谭嗣同 (点头)对

现在我大清国已是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触即燃。

如果再纸醉金迷,不图变法,则国将不国呀

梁启超 (大声对康有为)师傅,快写奏折吧

(康有为提起笔,轻声说:“好。

”他凝神思索┉┉)康有为 (深情、豪迈的独白)祖国正在列强蹂躏下痛苦呻吟

维新派已经热血沸腾

我要在这篇《上皇帝书》中反对签约割台湾,要求皇上迁都、练兵、变法,我要让朝野群臣都明白——变法是立国自强之本

(康有为开始奋笔疾书……)梁启超 (念康有为的奏折)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变法则光宗耀祖,使国家强大,孰轻孰重,请皇上分辨

现在的局势,正是“穷则变,变则通”

谭嗣同 (鼓掌喝彩)好文章

精辟

旁白 就这样,1898年5月1日,1300多位举人在这封万言书上签了名,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下)第二场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道具:桌子、椅子。

旁白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诏书颁布时,慈禧太后正在颐和园度假,她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恼怒,准备发动政变。

由于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于是谭嗣同夜访袁世凯。

(袁世凯坐在案前看书,谭嗣同急匆匆进来)谭嗣同 (焦急地)袁兄,荣禄准备趁皇上到天津阅兵之际,废掉皇上,你知道吗

袁世凯 (眼珠一转,狡猾地) 恩,听到一点风声谭嗣同 (单刀直入)你认为皇上是怎样一个人

(谭从怀里拿出光绪帝的密诏,袁接过了看了一下)谭嗣同 (激动地)现在皇上大难临头,只有你能够救他

袁世凯 (犹豫地) 这个┉┉谭嗣同 (从袁手中拿回密诏,重又揣回怀里,正言厉色地)你愿救就救,如果不愿你就到太后那里去告密。

杀了我,你可以升官发财。

袁世凯 (目光停留在谭的腰间,疑他身藏武器,畏惧地)哎,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

你我都受到皇上的特殊恩典,救皇上可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哪

谭嗣同 (高兴地)那好,你如果真心救皇上,就立即回天津,杀荣禄,率兵进京,保护皇上。

袁世凯 (拍着胸脯)如果皇上在阅兵时迅速跑入我的大营里,下令杀贼,我将拼命去干,杀荣禄好比杀一条狗

谭嗣同 (激动地一抱拳)好,一言为定

告辞了。

(谭转身匆匆离去)袁世凯 (抱拳相送)贤弟走好,恕不远送。

袁世凯 (袁低头踱布,沉思,轻声自言自语)此事非同小可,与太后作对那不是以卵击石吗

我可不做这种蠢事。

不行,我得马上将此事告知荣禄

(袁世凯大喊一声“管家,备马。

”)旁白 当夜袁世凯快马赶到天津,向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

由于守旧派的阻挠,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外国,而谭嗣同等六名维新党人,被捕后慷慨就义。

第三场 谭嗣同死得其所(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上)康有为 谭弟,我看变法大势已去,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如和我们一同逃走吧。

梁启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们先到海外避避风声,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东山再起,继续战斗,不好吗

(谭嗣同摇摇头)梁启超 兄弟,好汉不吃眼前亏嘛。

被他们捉住,凶多吉少啊

康有为 (拉谭嗣同)和我们一起走吧。

谭嗣同 (慷慨地)各国变法,都是流了血才成功的,中国没人为变法献身,因而不发达。

现在,就让我开个头吧。

梁启超 (沉重地)你要好自为之。

康有为 (叹气)那你就多保重吧。

(握住谭嗣同的手)(康有为、梁启超慢慢地下,多次回头。

谭嗣同站起。

)旁白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被捕。

28日下午,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被押往菜市口刑场。

刑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不时传出悲切的呜咽声。

突然,谭嗣同高呼——谭嗣同 (气壮山河)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块哉

旁白 悲壮激越的声音回荡在菜市口上空。

谭嗣同等六人,被后人尊誉为“戊戌六君子”。

[剧终]

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