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杨桃的诗句

描写杨桃的诗句

咏杨桃碧云翠楼山水间小桥流水鱼儿闲杨桃压枝沉欲坠寒冬未尽已春天

关于杨桃的句子

1. 杨桃的甜、酸,甜是淡淡的、涩隐的,而酸则是冲着的,三者,立体而生动。

2. 今天妈妈一起去超市,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我看到一个像星星一样水果,一看标签上面写的是杨桃。

3. 杨桃不但外型独特,味道还真让人回味无穷。

4. 我拿了一个杨桃看了一番,真想咬一口。

我洗了一下,便放进嘴里咬了一口,有股青橄榄般的回味,吃下去清新爽口。

5. 我用手去摸杨桃,外表很粗糙,有的地方扁,有的地方鼓。

6. 杨桃外型独特,各个角度都有区别,把它竖起来放就像可以转的门,横着放就像一个惊讶时的嘴巴,侧面看就像一个五角星……7. 杨桃的果汁可以制成饮料,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止渴生津的饮品。

8. 不成熟的杨桃果儿由于甜份不足,又酸又涩。

关于杨桃的句子有哪些

咏杨桃碧云翠楼山水间小桥流水鱼儿闲杨桃压枝沉欲坠寒冬未尽已春天

苏轼写的关于杨桃的诗

含激愤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析蝶恋花探轼谪惠前心路历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词学》第十六辑(2006年)吴帆、李海帆关于苏轼蝶恋花《春景》词的创作年代,一向不很确定,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将其列入不编年的词作中,后来一些选本也均如是处理。

关于蝶恋花《春景》词的原始资料,一条三惠洪提供的《冷斋夜话》:东坡渡海,惟朝云王氏随行,日咏“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

另一条三张宗橚《词林记事》卷五引《竹下词谈》: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青杏小。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子瞻翻然大笑:“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也。

”遂罢。

朝云不久抱病身亡,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根据这两条记载,陈迩冬先生的《东坡诗词选》中首先肯定“此词当是谪岭南时期的作品”,马兴荣先生在《苏轼后期词散论》一文中更进一步确认为“这首词写作时间最早三绍圣元年六月被贬之后,最迟是绍圣三年七月,朝云逝世之前。

”苏轼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惠,虽然也是秋天,但初至惠州,一切尚未安顿妥帖,对惠州的认识尚浅,恐怕作不出内涵如此丰富的词作。

又据苏轼命朝云把大白歌此词,朝云“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不久抱病身亡”。

由此推断此词还具有新鲜感,是刚刚创作不久。

朝云去世于绍圣三年七月,那么“青女初至(清霜初降),落木萧萧”只能三绍圣二年秋天的创作。

此时作者生活平静下来,回首前尘往事,仕宦遭际,不免感慨多端见于词,咏而叹之,是很自然的。

宋哲宗亲政的第二年(一○九四年)正月,改年号为“绍圣”,意思是继承神宗朝的政治措施,新党人物章敦、安寿等出任宰执大臣,他们把打击“元佑党人”作为主要目标,当时在朝任职的高级官员三十多人被贬到岭南等边远地区,苏轼更是首当其冲。

绍圣元年四月,依附章敦的御史虞册,殿中侍御史来之邵,指责苏轼以前在起草制诰诏令中“语涉讥讪”、“讥斥先朝”,加以弹劾,结果苏轼落两职(取消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的称号)、追一官(取消定州知州之任),以“左朝奉郎”知英州,诰命天下,虞策还认为“罪罚未当”,又降官为“充左承议郎”(正六品以下),六月苏轼赴贬所,行至安徽当涂时,又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途经江西卢陵又被贬宁远军(湖南宁远)节度副使(地位比“司马”低的官员)仍惠州安置。

苏轼贬惠,独与幼子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婢南下,以五十九岁高龄,抱病登程,万里跋涉,前往当时“蛮貊之邦,瘴疠之地”的惠州,作者当时的悲苦与怨愤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岭南的秀美山川风物,抚慰了作者的心理,开拓了作者的视野,从而得到了精神上的超脱。

这首蝶恋花词,集中地反映了此人贬惠州前后复杂的心路历程。

作者:雪中村 2006-10-1 22:56 回复此发言--------------------------------------------------------------------------------2 [连载]含激愤于婀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析蝶恋花探索苏轼谪2“多情却被无情恼”——气逼灵均的烦恼苏轼在岭南的创作,主要是反映他被谪贬的愤懑,有同屈原一样的遭际,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词,歌颂赞美被放逐的忠臣屈原。

殢人倦《赠朝云》词里说要学屈原《离骚》的“纫秋兰以为佩”。

这首蝶恋花词的下片也是抒发了气逼灵均般的烦忧(词的一般形式规律是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事,但本词依作者的思维逻辑,当先从下片析起为佳)。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墙内佳人的秋千嬉戏,牵动了墙外行人的情思,但一堵高墙隔开了才子佳人的艳遇,佳人飘然而去,空惹下了多情行人的烦恼。

小词写得极富有情思,也富有理趣,无怪历来受到赞赏,被认为三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

清代王士禛云:“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其实此词下片寄寓极深。

苏轼自小就“奋有当世志”,青年时代就写了《策略》、《策别》、《策断》二十五篇,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时局,提出了一系列富兵强国的政治见解,表现了革新者的卓识,受到了朝野的重视。

在历任地方官时,关心民瘼,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受到老百姓的热爱。

一生无论出处穷达,总是心系朝廷,不能忘怀国事,如知密州时闻辽隔宋地七百里有感而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和《祭常山回小猎》诗,表达了为国靖边的雄心壮志。

当其以罪人的身份谪贬黄州时,仍念念不忘国事,在《与滕达道书》中说:“西事得其详乎

虽废弃,未忘国家虑也。

”尤其是元佑八年,哲宗亲政,首先准辞苏轼礼部尚书之职,准其出知定州。

苏轼在临行前,请求向哲宗陛辞,哲宗以“本任宫阙,迎接人众”加以拒绝。

可见哲宗对他的冷遇是很明显的,但苏轼仍十分顾念,在《朝辞赴定州论事状》中对皇帝说:“臣恐急进毫厘之臣辄劝陛下轻有改变,故辄进此说,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

”苏轼是一致的。

他不顾哲宗的疏远,想挽狂澜于既倒,真是多情之致,但是赢来的却是哲宗听信谗言将他一贬再贬,直到荒僻的岭南,“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离骚》)哲宗的薄情寡义,使他心寒忧伤,深悟痛而发出“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感喟。

曾枣庄先生释这首词说:“苏轼对朝廷一片忠心,却落得远贬岭南的下场,这不三‘多情却被无情恼’吗

”苏轼这种烦恼是复杂的,除了“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念奴娇)的自省自嘲牢骚之外,更有多层次的含意。

“恼”是垂老南贬远谪的悲伤。

绍圣元年四月,苏轼贬英州,他在《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诗中写道:“南行若到江干侧,休宿浔阳旧酒楼。

”浔阳楼在九江,是白居易被贬官的地方,作者借“司马青衫泪”,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谪贬之感伤。

绍圣元年六月,当舟行至当涂,又接到了再贬惠州的诏令,作者累遭贬谪,历经艰险,所以在《慈湖夹阻风》诗中发出“人生何处不巉岩”的感慨。

在《天竺寺》诗中则是直抒悲感:“四十七年如一梦,天涯沦落泪横斜。

”这个“恼”字更含有远贬孤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报国执着。

然而也同样有屈子般的无奈。

绍圣元年八月,初至南康彭蠡湖。

秋风凄紧,万象萧疏,湖水弥茫浩渺,远望暮霭中的孤山,不禁兴起了远贬孤臣的赤子精诚:“许国心犹在,康(匡)时术已虚”,虽有报国之心,却无匡时之术。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望湖亭)年近桑榆遭此远逐,恐怕连岷峨的四川老家也难以回归了,这三何等的无奈。

《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老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揭示出“康(匡)时无术”的原因:宦海沉浮,风高浪险,暮年远逐,身如一叶,诚惶诚恐,自身安危尚且难保,又焉能谈到匡时辅国。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既含被谪贬长途跋涉的怨愤,也有宦海的沉浮省悟。

“恼”字也含有对排陷政敌的激愤和对君王的失望。

作者在《到惠州谢表》中说:“群言交击,必将致之于亡。

”可见政敌之狠毒。

“尚荷宽恩,止投荒服。

臣轼中谢。

”在感恩的字里行间,让人感悟到哲宗的黑白不分,是非莫辨。

正如灵均所怨:“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之善淫。

”(《离骚》)“但以瘴疠之地,魑魅为邻,衰疾交攻,无首岳之望。

”谪贬的悲苦无望及怨愤已达到巅峰。

如果说《到惠州谢表》中对哲宗之怨尚不甚明显,那么在绍圣二年所作的《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生逢尧舜仁,得作岭南游。

”则明显是反话了。

苏轼在此遭贬,纯属是党政政敌的排陷,所以这种“恼”也有“怒目金刚”似的抗辩。

在《过大庾岭》诗中,作者申明自己人格的磊落:“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廉泉》诗中,以廉泉自喻:“水性故自清。

”元符三年遇设备归渡琼州海峡时所作《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再次申明:“天容海色本澄清。

”正因为这种“浩然正气”,使他履险如夷,傲视磨难,并迎来了“天涯芳草”的广阔。

作者:雪中村 2006-10-1 22:57 回复此发言--------------------------------------------------------------------------------3 [连载]含激愤于婀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析蝶恋花探索苏轼谪3“天涯何处无芳草”——随缘自适的超旷蝶恋花词的上片描绘到是一幅晚春时节的郊野图: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残红已褪,小小的青杏缀满枝头,紫燕蹁跹绿水潺潺,飞絮迷蒙,芳草伸向天边。

欧阳修在其采桑子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下帘栊,双燕飞来细雨中。

”显然苏轼是继承其师欧阳修词的题旨与意境,两词皆惜春而不伤春,情感健康,但不同的是采桑子词的开始就点明题旨:“群芳过后西湖好

”而苏词则是以“天涯何处无芳草”为歇拍,既是赞语、景语,又是理语,亦情亦景亦理,意蕴丰富,更胜其师欧阳公一筹。

“天涯何处无芳草”语出《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这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

苏轼有同屈原一样的遭遇:均被君王放逐,远离故国。

所以“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是作者的自慰语,这种自我宽慰在《见长芦大师》诗中也有表现:“莫言西蜀万里,且到南华一游。

”把谪贬当作旅游,这样一想,自然心境就开朗得多了。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是作者南迁途中真实的感受和体悟。

他渡黄河、过长江,走江西、经虔州,越大庾……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览幽探胜,尤其是岭南的奇绝风景更是抚慰了作者,并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写下了许多纪游的篇什,“真是江山万里相助,雄奇大笔生云烟。

”(《儋州志》)岭南的不少山水经苏轼的品题,至今已成为游览胜地。

在苏轼笔下,我们可以听到他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江西》)可以看到“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碧落洞》)的英州碧落洞。

“千嶂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广州蒲涧寺》)的广州蒲涧寺。

及蒲涧寺的周边风景:“蒲涧疏钟外,黄湾落木初。

天涯不觉远,处处各渔樵。

”(《发广州》)简直就是一幅意境淡远疏阔的水墨丹青图。

他还常常把景物拟人化。

说为了迎接他的到来,“名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

”(《峡山寺》)景物有了灵性。

他往往用浪漫的手法,通过神化传说,奇特的想像,生动的比喻,把岭南的山水写得雄伟壮丽,如“铁桥石柱连空横,杖藜欲趁飞猱轻。

云溪夜逢 虎伏,斗坛书出铜龙狞”、“群仙正草仙宫铭。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笔力豪健恣肆,飘飘仙气,真是太白之后一人而已。

“帝觞分馀沥,山骨醉后土。

峰峦尚开阖,涧谷犹呼舞。

”(《白水山佛迹岩》)颇有屈子游仙的味道。

对于岭南的风物苏轼更感兴趣。

他认为“草本各有宜,珍产骈南荒。

”荔枝、朱桔、黄柑、杨桃、龙眼、椰子、槟榔、木棉、刺桐、榕树……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备受赞扬。

代表的作品要算途经清远写的《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问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桔更论钱。

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贬所惠州的神往:有不期而遇的欢迎人群;有芬芳扑鼻的三秋桂子;有梅雨中火焰燃烧的荔枝;有价钱便宜的岭南佳果黄柑、朱桔……而对这样美好的景象,作者忽然领悟到:这次被贬简直就像陶弘景挂冠归隐那样欢快,他还打算到罗浮山去寻觅仙人葛洪呢。

苏轼到达惠州后,觉得惠州的风物果然名不虚传:“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食荔枝二首·其二》)作者的到来更为惠州人民所欢迎。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中写道:“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作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但觉惠州仿佛梦中曾游,连鸡犬也好像是老相识,为自己的到来而高兴。

惠州父老更是理解自己的无罪遭贬,相携迎接,并用岭南“万户春”酒来款待自己。

苏轼对岭南的热爱是由衷的,真诚的,后来他遇赦北归时曾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他歌咏的岭南景物、风物、人物又无不蒙上理想的纱幕和浪漫的色泽,变得比原来更美,更加绚丽多姿。

尤其是一些闲谪诗词,主观色彩更为浓厚,苏轼声称自己的生活如何惬意,称心,“此邦宜住玉堂仙”,“不辞长作岭南人”,“南来万里真良图”,但在这随遇而安的表像下,却深藏着作者对政敌倔强不屈的抗争。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合江楼》:作者:雪中村 2006-10-1 22:57 回复此发言--------------------------------------------------------------------------------4 [连载]含激愤于婀娜之中 寄妙理于旷达之外——析蝶恋花探索苏轼谪3海山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于罗浮春。

苏轼初到惠州住在合江楼,即惠州东门楼,是当时迎接官吏的驿馆,这是惠州守詹范对他的殊遇。

合江楼位于东江、西江的汇合处,海山葱昽,江流怀抱,朱楼掩映。

爽气朝来,百鸟合鸣,有如仙境。

这位贬谪之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清新”,“睡正美”,喝着自家酿制的罗浮春酒,简直连神仙都不想当了,这是何等的悠哉。

“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

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

罗浮春欲东,云日有清光。

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

”(《残腊独出湖上》)“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

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寄邓道士》)这类闲适生活的诗作真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在他的各种《和陶诗》中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味道。

也是寓居合江楼所作的浣溪沙词: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青黄千岁蕊,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坡翁到惠州的第十一天,即与两位县级官员程乡令侯晋叔、归善主簿谭汲同游大云寺,并带去自家酿制的“万家春”酒“野饮松下”。

词中把自己喻为不穿锦袍的“谪仙人”李白。

在微醺中嗅着野梅的芳香,欣赏着江边的美景,诗人陶醉了。

这类词虽不是匕首投枪,却深深地刺痛了兴谗蛊谤的宵小们。

据《舆地广记》载:“苏轼谪惠州,有诗云:‘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至京师,章敦笑曰:‘苏子尚快活耶

’复贬昌化。

”苏轼的政敌们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但苏轼却在谪贬途中欣赏到最秀丽的风光,尝到了岭南的佳果,领略了淳朴的风土人情,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与官员的礼遇,这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正面认识;反之这种偏得更要感谢群小们的谗谤,这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弦外之音:你越是放逐我到天涯海角的惠州受罪,我越是生活得快活,美好。

政敌们要苏轼无可奈何,苏轼却让他们更无可奈何。

这首蝶恋花也是作者思辨的升华和超越,“多情却被无情恼”具有普遍的生活理趣。

“天涯何处无芳草”则是真理,任何地方都有其美好的一面,只要你认定,热爱,便“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每一寸土地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这是东坡留给后世的一种精神财富,也是指导迷津者的引航灯塔。

关于杨桃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