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梅兰芳的诗句
清末状元张京时,就与崭露头角剧名伶梅兰芳有所交往,后来他回到家乡搞实业和教,与芳常有书来信往,其中有张謇的喻“梅”的吟咏:小汤仕女美无伦,画作梅花也可人.寄与玉郎时顾影,一丛绛雪媚初春.这首七绝写于1915年秋,题为《以汤乐民画红梅寄畹》,题中的“畹”是梅兰芳的字“畹华”的简称.张謇从这幅汤乐民所作的画以诗喻梅兰芳为高洁可人的红梅;梅的书斋名“缀玉轩”,所以诗中又称其为“玉郎”.全诗一往情深,表达张謇对梅兰芳的思念之情.《观梅郎演艺感赋》,是同年夏天所作七律,张謇以“已幸品题归士类,姓名应付五云函”赠梅兰芳,“五云”乃五彩的端云,用此称颂梅兰芳之大名,思梅颂梅可见一斑.在《人间询梅欧名阁意者,赋长句答之》的七律中有颔联“玉树谢庭佳子弟,衣香荀坐好儿郎”,尾联“绝学正资恢旧舞,问君才艺更谁当”,对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张謇不愧是懂得国粹京剧艺术的行家里手,他慧眼识人,尊重人才,呵护梅派京剧.上世纪20年代初,三次邀请梅兰芳来通演出,一场不落观赏梅派剧目.观罢必挥毫作诗.评《贵妃醉酒》诗曰:即论风柳斗腰支,亦称清平绝妙词.环自嫌肥梅自瘦,酬珠今日不须疑.赏《黛玉葬花》诗曰:惜春花冢事分明,直到焚诗意未宁.今惜惜春人自惜,低徊传与曲中听.品《游园惊梦》诗曰:绝世难双杜丽娘,只须天壤有梅郎.青琴素女无传写,冷落临川玉茗堂.欲罢不能,又即兴吟诵:听欲冥冥睇欲空,耀如霞绮旋如风.缘何有变矜庄态,神女高唐是梦中.从扮相、唱腔到舞姿,张謇先生出神入化地一一品评.逐一赋诗评论了《千金一笑》、《女起解》、《春香闹学》、《嫦娥奔月》、《奇双会》、《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琴挑》等著名梅剧,他对国粹艺术的弘扬,为提高人们对梅派艺术的欣赏水平,直到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张謇生于1853年,而梅兰芳生于1894年,对待小他41年的晚辈能可亲可近,以诚相待.1919年夏,梅兰芳寄6帧剧照给张謇.8月6日(夏历七月十一日)张謇回赠《畹华寄影片诗从答之》七律一首,以诗答谢,情真意切.诗云:六帧婵娟妙绝伦,就中天女最传真.正愁结习难除尽,或有天花着我身.不论知音即论容,谁能歌舞古人同?痴儿那怪淆鸡鹜,要与郎谈正始风.至于写于1920年1月7日(夏历己未年十一月十七日)的一首《喜梅郎至花竹平安馆》七律,再次展现了张梅忘年交的至诚至信的友谊.诗云:朔雪零途下汉皋,飞来江上彩云遥.也应隔阔惊吾老,转为流年惜子韶.坐烛烬长诗思窈,檐梅香定酒魂消.玉铛尽有孤虚感,花竹团栾得此宵.梅兰芳8岁学戏,11岁登台,年轻时就蜚声艺坛.当他跨入而立之年时,张謇撰《畹华三十初度寄诗为祝》三首七绝祝贺,其中诗曰:“菊英正与金同寿,要听唐宗久视歌”.道出张謇先生的心声、美好的祝愿:“菊英”即戏曲界的精英,以此称颂梅兰芳与金同寿.后句则表达了作者热切而不感厌倦地欣赏如《贵妃醉酒》等优秀剧目的心情和愿望,读来感人肺腑.张謇咏颂梅兰芳的诗词有42首,收录于远方出版社的《梅韵》一书中,这是专门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出的集子.其中张謇的诗词堪称诗坛佳作,为歌颂梅派京剧艺术,抒发彼此之间深厚的友谊给后人留下了一笔难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描写梅兰芳的句子
清末状元张謇在京时,就与崭露头角的京剧名伶梅兰芳有所交往,后来他回到家乡搞实业和教育,与梅兰芳常有书来信往,其中有张謇的喻“梅”的吟咏:小汤仕女美无伦,画作梅花也可人.寄与玉郎时顾影,一丛绛雪媚初春.这首七绝写于1915年秋,题为《以汤乐民画红梅寄畹》,题中的“畹”是梅兰芳的字“畹华”的简称.张謇从这幅汤乐民所作的画以诗喻梅兰芳为高洁可人的红梅;梅的书斋名“缀玉轩”,所以诗中又称其为“玉郎”.全诗一往情深,表达张謇对梅兰芳的思念之情.《观梅郎演艺感赋》,是同年夏天所作七律,张謇以“已幸品题归士类,姓名应付五云函”赠梅兰芳,“五云”乃五彩的端云,用此称颂梅兰芳之大名,思梅颂梅可见一斑.在《人间询梅欧名阁意者,赋长句答之》的七律中有颔联“玉树谢庭佳子弟,衣香荀坐好儿郎”,尾联“绝学正资恢旧舞,问君才艺更谁当”,对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张謇不愧是懂得国粹京剧艺术的行家里手,他慧眼识人,尊重人才,呵护梅派京剧.上世纪20年代初,三次邀请梅兰芳来通演出,一场不落观赏梅派剧目.观罢必挥毫作诗.
除了梅兰芳你还知道哪些京剧名家请写一个出来
老生有:谭鑫培、 谭富英 、马连良 、杨宝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啸伯等等。
小生有: 姜妙香、 叶盛兰、叶少兰、李宏图等等。
旦角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张君秋、赵燕侠、 李世济、梅葆玖、杜近芳、李维康、 刘长瑜等等老旦有:李多奎、李金泉、李鸣岩、赵葆秀、兰文云等等净有:金少山、郝寿臣、裘盛戎、袁世海、尚长荣、康万生、 邓沐伟、孟广禄、杨赤等等
我会写句子 :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著明的京剧大师。
清末状元张謇在京时,就与崭露头角的京剧名伶梅兰芳有所交往,后来他回到家乡搞实业和教育,与梅兰芳常有书来信往,其中有张謇的喻“梅”的吟咏:小汤仕女美无伦,画作梅花也可人.寄与玉郎时顾影,一丛绛雪媚初春.
印度诗人泰戈尔描述梅兰芳的诗句,谁知道
是“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是泰戈尔观看了梅兰芳演出后写的。
参考资料:,泰戈尔即兴赋诗一首,赠予梅兰芳留念。
原诗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写好后泰戈尔又亲自把它译成英文,并用毛笔写在了一柄纨扇上。
他还兴致勃勃地朗诵给大家听:“认不出你,亲爱的/你用陌生的语言蒙着面孔/远远地望去,好似/一座云遮雾绕的秀峰。
”表达了泰戈尔观看《洛神》后,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道出了由于语言的障碍,难以完全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难以充分领略京剧艺术真谛的一丝遗憾。
全诗词意亲切浪漫,感人肺腑。
当时在场的诗人林长民又根据泰戈尔的英文,把诗歌译成古汉语骚体诗记在纨扇上,并写了短跋。
梅兰芳非常礼貌的双手接过了承载着真挚友情的纨扇,向泰戈尔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而随同泰戈尔访华的印度著名画家南达拉波斯在观看了《洛神》后,也专门绘制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油画《洛神》赠给梅兰芳,令观者赞赏不已。
1961年,梅兰芳又请精通孟加拉文及泰戈尔文学的吴晓铃和石真两位教授根据泰戈尔的原作,将泰戈尔赠送给他的那首诗译成白话体:“亲爱的,你用我不懂的/语言的面纱/遮盖着你的容颜/正像那遥望如同一脉/缥缈的云霞/被水雾笼罩着的峰峦。
”
梅兰芳在京剧的地位
《鲁迅先生与京剧》1、鲁迅先生对京剧有过精辟的论述(略)。
2、鲁迅先生从不反对京剧,但痛恨封建统治者对京剧的毒害,他说“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
”京剧的一些缺点正是这样造成的。
它曾供奉内廷,又被士大夫篡窃,“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和群众隔绝了,鲁迅先生说:在这之先“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辣,有生气。
”唐弢先生曾说:“鲁迅要求京剧保持其优秀的传统,排除封建统治阶级的沾染和篡窃,在本身的特色上努力发展。
这是一切京剧艺人必须斗争的道路。
”3、鲁迅先生跟梅兰芳先生,鲁迅先生曾写文章批评梅兰芳先生,但不是早期的梅兰芳先生而是成名后的梅兰芳先生,文章说梅先生变得高雅了,不通俗了,来往于当时的政客,贵人之间,不是一般的贫苦的百姓所能承担的起的,因为梅先生的身价高了。
诚然,对于追求艺术来说,梅兰芳先生没错,因为他的艺术随着成熟,必然向高雅的方向发展。
曲高必然和寡。
尽管当时的平民已经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梅兰芳先生了,但梅兰芳先生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保留着那种亲切的形象。
但事实上,梅兰芳先生的追求艺术,变成了政客之间互相用来讨好的工具。
甚至于为当时的列强演出。
梅兰芳先生关心的是艺术受到世界的广泛承认。
从这方面来看,梅先生是没有错的,因为梅先生不是政客,没有必要非要关系到政治的倾轧。
梅先生想要做的,是发展艺术,所以梅先生往来于权贵中间。
然而,这是鲁迅先生所不能容忍的。
4、鲁迅先生是位革命者,对于对当时的革命有害的东西,他都不能容忍。
我们没有权利拿今天的观点来苛责鲁迅先生。
鲁迅目睹了太多青年烈士的鲜血。
而他不是一个漠然处之的人,他不能允许人们由于戏剧的缘故而忘却那些烈士的遗志,不能允许梅兰芳先生高雅到平民所只能瞻仰而无资格倾听,不能允许政客把梅兰芳先生的戏剧作为向列强讨好的工具。
5、鲁迅先生从不为私人恩怨而报复,他所结的每一个仇人,都不是为了自己。
这也是他老人家人格的伟大,老人家是位伟人,但老人家文章观点在今天看来难免有值得研究跟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