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英文anadiplosis),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
例句:1、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选自《木兰诗》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选自《木兰诗》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选自《木兰诗》4、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5、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1、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
如长沙白沙井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2、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
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二十二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3、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一句,可称之“连环”。
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1)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
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大连环是三次以上的顶真。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大连环联,在平仄、对仗、重复等方面,明显带有民间传说的原始性,所以传说中下联乃一老农所对。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
请看一副风景联: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
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4、连环格: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
如:(1)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2)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
运用顶针的手法写句子
即:前一句末尾的字词与后句开头相映 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课-.
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黑夜来临,弯弯的月亮下有一条小船,弯弯的小船下有一条清澈的湖水,清澈的湖水里有一群欢快的小鱼。
运用顶针修辞的诗句有哪些
2)顶针.用上一句的结尾部分做下一句的开头部分,使前后两句首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针.顶针的好处是能够使原来彼此相对独立的诗句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朗读起来也显得十分连贯,诗歌本身也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汉末乐府民歌《平陵东》就熟练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有诗句与诗句之间采用顶针方法的,如宋代诗人王十朋的《杜鹃岩》:游宦三年乐事违,岩花笑我鸟催归.归来又被岩花笑,笑我登岩何太稀.有些词曲,部分句子需要重叠,实际上也等于采用了顶针方法,如南宋刘克庄的一首《忆秦娥》: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此词两处顶针,将上下片前后两部分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们体会到作者借此词表达了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偏安政策强烈不满,对时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可见在词曲中局部使用顶针手法效果也非常好.也有章节与章节之间,诗与诗之间采用顶针方法的.如王安石《忆金陵三首》,每首绝句间都用顶针的方法加以连接:“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缈缈水茫茫.”“烟云缈缈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追思陈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煌.”
请写出4句运用了顶针的手法的句子。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春江花月夜》一诗中,所有运用“顶针”手法的诗句
您好。
顶真,也叫“顶针”、“联珠”,修辞学上辞格之一。
用前文的结尾(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
在古诗、词、曲中运用普遍,广为流传。
不仅如此,顶真这一艺术手法在音乐中也较喜闻乐见,与顶真诗在结构上具有共通性。
说的简单,通俗易懂一点就是承上启下。
《春江花月夜》从头到尾都在使用“顶针”手法。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望采纳。
使用”顶针”手法的句子
顶真,又叫顶针、联链式结构等真法是将前一句或前一节奏的尾字,作为句或后一节奏的首字,使两个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
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要做到语句递接紧凑、生动明快方为佳联。
顶真与叠字形式相仿但本质却不同,顶真可以是一个单字,也可以是一个复词或词组,既可以一次使用,也可以重复使用。
请看下联: 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
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
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
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顶真对联,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可以分为句中顶真、句间顶真和句句顶真。
句中顶真,即在句中结奏点(断读处)传递文字,古人称之为联绵(连绵)。
如长沙白沙井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按七言联“二二三”节奏式,可读为“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德、山、沙、水均为句内顶真。
句间顶真,即在各断句间传递文字。
如下面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句句顶真,即无论断句多少,联珠到最后,可称之“连环”。
根据其断句多少,可分为大小两种。
小连环一般是三个断句,两处顶真。
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连环是三次以上的顶真。
如前面所举的“寿禄比南山”联,多达十次顶真。
此联还有另一面目: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田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久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穴未打未来,来之后悔,悔之晚矣
这副大连环联,在平仄、对仗、重复等方面,明显带有民间传说的原始性,所以传说中下联乃一老农所对。
不同的顶真方法,有时候还可以综合运用。
请看一副风景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
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