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哀盐船文经典句子集合60句

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原文及译文赏析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缉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湮郁 湮:堵塞

D.直岁大饥 直:一直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先母辛勤操劳的一组是(3分)

①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②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③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④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

⑤母百病交攻,历岁月,竟致不起⑥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A.①③④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祖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人能够永远记住母亲。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5分)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5分)

参考答案:

4. D(直:遇到、面对)

5. A

6. B

7.(1)白天常常叫姐姐看守房屋,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疲困)地到亲戚故旧处乞讨,大抵(一般)整天得不到一顿饭食。(“傫”、“匄”、“率”、介词结构,各1分,句意1分)

(2)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对于血肉之躯(生命)呢?(“论”、“摧剥”、“销”、“血气”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县人,明末迁居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

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

先君子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藉可活命。迁移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席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姊姊看著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著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拥,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

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当我小时,同族亲戚没有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以至於成家立业。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总计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少时苦於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於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等之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赋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呢?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

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

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精选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 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①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②疾疢(chèn):恶病。③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缉屦以为食 缉:缝

B.稍致甘旨之养 甘旨:美好的食物,后特指奉养父母的食品

C.人事之湮郁 湮:堵塞

D.直岁大饥 直:一直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先母辛勤操劳的一组是(3分)

①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 ②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

③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 ④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

⑤母百病交攻,历岁月,竟致不起 ⑥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祖母祖籍无锡,明朝末年迁到江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小时聪慧,空闲时偷听她父亲讲课,能背私塾中的书。

B.因为伯父要卖掉祖屋,汪中的祖父无处居住,先母非常不忍心,就请求自己的父亲另安排房子奉养他。

C.先母由于年轻时操劳辛苦,中年饱受饥困,晚年遭遇疾病,在作者稍有成就时,母亲却饱受疾病折磨。

D.先母虽然过世,但作者一想到母亲一生的辛劳,悲痛不已,写下这篇灵表希望汪氏后人能够永远记住母亲。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常使姐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5分)

(2)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5分)

参考答案:

4. D(直:遇到、面对)

5. A

6. B

7.(1)白天常常叫姐姐看守房屋,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疲困)地到亲戚故旧处乞讨,大抵(一般)整天得不到一顿饭食。(“傫”、“匄”、“率”、介词结构,各1分,句意1分)

(2)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对于血肉之躯(生命)呢?(“论”、“摧剥”、“销”、“血气”各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县人,明末迁居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

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

先君子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藉可活命。迁移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席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姊姊看著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著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拥,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

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当我小时,同族亲戚没有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以至於成家立业。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总计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少时苦於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於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等之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赋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呢?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

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

《陈情表》原文及译文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陈情表》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作者仕途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年),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曾仕蜀汉,蜀亡后,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xiǎn)马时,他写了这篇表。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xiǎn)马(官名,太子的老师)。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因作诗抱怨得罪晋武帝,被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汪中《别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母》清代汪中七言绝句,此诗是汪中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此诗是他远行时与母亲依依惜别的写照,行文朴素,用文字将自己的情怀记录,感人甚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汪中《别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作】

别母

[清]汪中

细雨春灯夜欲分,白头闲坐话艰辛。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

【注视】

夜欲分:快到半夜了。

白头:老人,此指诗人的母亲。

话艰辛:诉说生活的艰辛。

天涯路:遥远漫长的旅途。

梦里人:在睡梦里见到亲人。

【古诗今译】

在细雨如酥的春夜,诗人坐在跳跃的灯光下,倾听着满头白发的老母诉说着多少年来的生活艰辛。虽然时间已近夜半,还没有睡意。为了能让让母亲生活得好一些,天亮后,自己又要远走他乡,与老母亲天各一方。以后的.日子里,母子即使日思夜想,也只能在梦中才能相见。

【赏析】

汪中(1744—1794),清代学者、骈文家。字容甫,江都(今江苏)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贡生(指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被选取入太学或备录用的秀才),后绝意于仕进。

汪中出身孤苦,幼年无力求学,由寡母启蒙。后因依书商为佣,才有博览经史百家书籍的机会。他禀性*耿直,疾恶如仇,尤其能不囿时俗,讽谕权贵,对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敢于立异说,标新论,因此被当世视为狂徒,使他受到种种冷遇和迫害。汪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他只得依靠当幕僚和卖文为生。

汪中幼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成人。可是等到自己长大以后,却仍然不能侍奉于母亲的床前,无法让母亲过上衣食富足的日子。这首《别母》诗就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厚意而写的。作品写出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不舍与思念,但是却又不得不为了前程,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而远走他乡,淋一漓尽致地表达了即将分别的点点离愁。

“细雨春灯夜欲分”。这是一句经典的景物描写。在诗人与老母亲分别的前夕,夜静更深,春雨绵绵,灯光如豆。这春夜、细雨、春灯的描写,不仅是当时真是清净的简单描述,更是为了突出一种悲凉、哀愁的氛围,仿佛就是诗人悲凉心境的再现。这一情景的描写,令人不能不想到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白头闲坐话艰辛”。在这充满悲凉,充满离情别绪的绵绵雨夜,母子俩坐在昏暗的灯光下“话艰辛”,都说些什么?母子分别,要说的一定很多很多,包含一着多少年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种种生活艰辛。回首往昔,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自己养大成*人,究竟有多少磨难那是可想而知的;说到眼下,虽然自己已经长大了,可是又不能侍奉母亲于床前。想到将来,前途又在哪里呢。凡此种种皆为“白头闲坐话艰辛”的范畴,况且天亮以后母子就要长久分别,因此才“夜欲分”还依然在交谈。

“出门便是天涯路”。天明之后诗人就要启程了,出门求功名也好,谋求生活之路也罢,总之一句话,儿子要离开母亲,远走天涯,与母亲天各一方,将不能守护孝敬母亲于床前了。无论对于儿子,还是对于母亲,这都是难以承受的分离之苦,悲凉、凄婉、牵挂、离愁的复杂心情是无法平静的。这一句是感情的又一次升温,是诗人依恋一母亲,母亲牵挂儿子,母子深爱的牵挂的极致表现。

“明日思亲梦里人”。母子从此天涯海角,一团一聚之日遥不可知,因此,只有在睡梦里才能相见,就连最起码的话家常也变成了一中难以实现的奢望,蕴含了无尽的地叹息和百般的无奈。这一收呼应了全篇,升华了主题。

作品在语言上以朴实平白见长。全篇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使用典故,但是母子深情与凄婉悲凉的离愁别绪却表现得淋一漓尽致,令人读来从心底滋生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哀盐船文经典句子集合60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