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几点建议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网格化无缝管理机制的内在含义,总结现阶段该种管理机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各地环卫部门应增强宣传力度,彰显防治大气污染重要性,并利用制度规范居民行为,从而强化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所要求的空气除尘效果。此外,环卫工作管理人员还需及时调整垃圾处理方式,强化监督人员作用、实施机械化管理,以便增强管理职责的制度化与无缝隙化。
关键词:
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环卫事业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促使环卫工人与广大居民了解防治大气污染、道路扬尘等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现有《提高环卫管理效能的指导性建议》提出:在各级地区推广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方法,将推动地区向城市化发展作为管理目标,以建立现代化环卫管理格局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由此可见,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的实施与运行,为彰显城市管理系统的便民、协调、高效、快捷与现代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也是未来我国环卫工作的重点发展方向所在,所以着重讨论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对于环卫工作发展的科学化、现代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概述
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是指:在日常环卫工作中,做到“格中有人,网中有格”,并以各地区的实际卫生与环境条件为出发点,落实“四定”管理职责,即定责任、定人员、定单位与定区域。该原则为网格化无缝隙管理的延伸,有助于推动环卫工作将落实责任、搭建载体、建立保洁团队、强化宣教、改善卫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由此可见,完善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的现实意义在于:对各地区存在的不文明卫生现象进行统一管理,并在引导广大居民树立卫生意识、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为改善卫生面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创造条件。
二、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性管理制度缺失
在现有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中,存在着显着的综合性管理制度缺失问题,该类问题主要体现为干管合一、政事不分、职能交叉等。具体表现为:我国部分城镇小区卫生管理工作面临着环卫部门负责对各大广场、主干道的卫生保洁,各小区自身的物业单位负责小区内部的环卫工作,若小区缺乏物业单位,则由居委会负责小区环卫工作,此类环卫管理方法导致环卫部门与物业单位经常出现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造成道路、小区的交界处不断出现卫生死角,为引发更为严重的道路扬尘、大气污染等问题埋下隐患。
(二)环卫工作方法失效,造成环境问题严重
由于部分环卫部门管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的现实意义,造成环卫部门在确定长效机制、加大有效投入、制定长远发展目标等环节中,出现了理论与现实相背离的境况,即环卫工作方法严重失效。同时,环卫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造成部分环卫工作一线人员无法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日常工作中,抱有侥幸的心态,认为自己对工作的失职并不会影响地区环境卫生。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正是环卫工作一线人员及管理人员未能充分重视工作方法的现实影响力,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垃圾处理不及时、空气污染严重的问题。
(三)环卫工作网格化监管机制脱节
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尚未明确划分环卫工作管理归属区域,诸如部分城市的城管执法局负责监督环卫工作,导致原有的环卫管理单位失去了监督职能,造成环卫工作网格化管理系统与监督系统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因此,在此监督管理机制长期处于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环境卫生表现出不断反弹的脏、乱、差等问题。例如:环卫管理部门未对建筑工地垃圾堆存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导致建筑工地及周围地区环卫工作承受着路面清扫、运输抛洒等二次污染压力。
三、完善换位工作网格化无缝管理机制的对策
(一)增强宣传力度,彰显防治大气污染重要性
环卫工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网格化无缝隙管理系统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进一步深化了本就严重的大气污染等问题。为此,环卫部门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诸如召开居民现场会议、发放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印制宣传单等,从而在整个社区、乃至整座城市范围内,掀起维护环境卫生的热潮,从各个角度提升环境卫生质量。其中,在宣传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宣传人员需注重为广大居民与环卫工作一线人员讲解现代化卫生工作管理机制与防治大气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唤起广大居民的保护环境等危机意识。
(二)利用制度规范居民行为,强化空气除尘效果
我国部门地区存在严重的空气杂尘数值超标等问题,因此,该类地区的环卫部门应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度调查居民卫生破坏行为对网格化无缝隙环卫工作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得出引发当地出现空气杂尘数值超标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后,环卫部门根据调研结果,完善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内容制作成悬挂于醒目位置的永久性标牌,以便广大居民以该制度为约束自身卫生行为的准则,为强化环卫工作已经实施的空气除尘等具体工作提供外部条件,并最终改善当地的整体卫生面貌。
(三)改善垃圾处理方式
为彻底解决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中出现的垃圾处理问题,环卫部门应摒弃传统的保洁方式,致力于选用现代化卫生工作方式,使得垃圾处理模式与居民的生活观念相吻合,从而降低生活垃圾对居民造成的困扰。此外,环卫部门在实现及时清运、日产日清的垃圾处理方式的同时,还需对乱丢垃圾、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严肃制止,将监督力度与清扫力度相结合,从而全面解决垃圾处理不及时等污染性问题。
(四)强化监督人员作用、实施机械化管理
在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监管机制中,机械化管理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将二者进行科学融合,环卫部门应聘用专业人员担任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运行监督工作,且该监督人员需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监督所采用的卫生清扫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督居民是否清理好自家周围的卫生;监督环卫车辆是否做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监督垃圾箱、扫把等环卫工具是否破损。同时,监督人员需及时将所发现的情况向上级反映,以便为管理人员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在新时代,密切联系民生问题的环卫工作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我国部分省市及地级区域开始引用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该种管理方法有助于引导当地环卫部门建立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垃圾收运与清扫保洁等体系。然而,由于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导致我国部分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道路扬尘、垃圾处理不当等。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地区的环卫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需充分了解环卫工作网格化无缝隙管理机制的现实意义,并正确认识该机制于目前所面临的客观问题。这就表明,为满足广大居民对生活环境水平的要求,以及顺应新时代各方面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全方位防治大气污染、道路扬尘、垃圾死角等环境问题,环卫部门还应采取高效措施,完善环卫工作监管制度,以制度制约工作人员与广大居民的不文明卫生行为。
班级微格化管理我之所见论文
摘 要:微格班级文化就是倡导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管理常规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激励班主任向更高目标迈进,是学校管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具体传导、落实这一理念和追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班级管理考核评价模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目前教育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关健词:微格化管理 分组模式 跨越式发展 量化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常年奋斗在教育一线的低年级教师,每当教育改革来临之际,任何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推广,从学习到适应,从适应到运用,我都面临着一次又一次不断的汲取和自我的蜕变,并发现在每一次的改变中我都逐渐变得更加的完善和臻熟。我们学校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上学期提出推行了‘微格化“班级管理模式,作为一名教师更是一名班主任,我带领我们班积极响应,实现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通过一个学期的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试行,从中受益非浅,但其中不免有一些不足和浅陋之处,现在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一 各班学习小组的分组情况。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班级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我在多方面对全班学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的同学和能力较差的同学调配在一起,实行班级分组管理——我们班共70个人,共分成11组,并将座位采取座号编制的制度,每组都设有一名正组长和一名副组长,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同质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的展开竞争,提高了多数同学承担班级事物的能力,并且在实施中倡导权利分层下放,职责分解,让班级的学生人人都有事做,事事都有人做,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责任心,更增强了学生关心班级和周围的意识。
二 实行班级分组管理制度给教学模式带来的转变
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行必须加大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力度,及时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做到对班级情况了如指掌。每个班级都有每个班级的特点,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是想法却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能快乐主动的更上一层楼。
1态度的转变: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前身是原先的小组式学习,但却与原先的小组式学习有很大成度上的不同。它要比以前的小组式学习更加细化、更加规范,具有更加切实的可操作性。 原先的小组式学习最初的愿望基本上是加强班级的平时管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想让班主任协调和动员每一位任课教师去改变自己原先早已形成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可想而知。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前的小组式学习的作用仅仅起到了促进班级管理的作用,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无从谈及,时间长了,学生的积极性没了,班主任也累了,随之,所谓的小组式学习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再看现在采用了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首先,它的参与者有了本质的改变 ,它不再仅仅是班主任的个人行为,而是所有任课老师一起参与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解决了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这无形中直接推进和保障了班级分组的日常管理,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在意自己的每一次量化扣分。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小组的成绩,看似一个小小的班级分组却是在真正改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一点每一位在实行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都能深刻体会的到。全体任课教师的参与和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了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提高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问题,也为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班级分组学习教学模式的监督、管理和实施的转变:小组的'分法是基本按成绩平均分配,每组有分为6人,还有分为8人的,每个小组既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基础稍差一些的同学,实行小组长具体负责本组的学习,实现本人榜样带动,小组同学前后同桌课堂和课间结成对子,学习基础稍好点的同学带动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某一科目好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组长做好具体的分工,负责监督落实,这样做无形之中方便了日常的班级管理和量化。
3是实现小组职能的优化发展的转变,即由事务型向以学业发展为核心的合作单元型转变,使班级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健康成长,营造充满活力的班风和学风 ,不仅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 分组过程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和实践,我发现在分组学习模式的推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班级分组分层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年龄较小,孩子们在自律性上较差,孩子们座位较近,有些孩子会禁不住诱惑受到那些学生习惯较差的影响在课堂上说话。
2如果分组时学生的学力均衡不恰当,可能促使教师产生”学生异类“的思想,加重学生不平等的观念。也可能会在在分组过程中,出现极端问题。有些组很弱,有些组很强。
3、小组的职能单一,大都停留在班级事物的表层,在各小组呈现和表现时,总是各组中的几个人,其他同学没有得到锻练的机会。
4教师在分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往往降低了对部分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业上的合作交流和捆绑式共进的氛围不够。
以上就是我对班级分组管理的一点实践与探索,班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目前教育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更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科学的班级分组管理方法再加上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一定可以教出优秀的学生,管理出优秀的班集体,作为班主任,我会一如既往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去做好本职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汗水,就有一分收获。
网格化管理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网格化管理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网格化管理总结1
一、工作主要做法
(一)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
一是优化人员设置。上半年城关乡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对网格办进行了人员优化和调整,合力分配资源,充分发挥网格办每个成员的优势,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长效机制工作程序。
二是调整网格布局。按照 全覆盖、无缝隙 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原则、郑州市网格优化调整要求以及城关乡发展规划和建设实际,对全乡网格进行了调整,西城花园社区、居易新城社区两个社区为二级网格,班子成员任二级网格长,14个行政村为三级网格,14个包村领导任三级网格长。经过网格的调整、合并,所有网格长均由公职人员担任,网格责任更清晰、明确,网格管理更高效、务实,工作落实更彻底、扎实。
三是加强工作对接。乡网格办主动和市长效办进行对接,加强工作沟通和交流,正确把握市长效办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并及时按长效办意见和建议调整工作程序,完善工作内容。同时,积极和市职能部门下沉人员进行对接,了解最新工作资讯和工作动态,形成工作信息、工作简报等,充分利用条块融合的力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和矛盾,深化长效机制建设效果。
四是加大日常督促。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及时通报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和成果,宣传网格化管理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思路贯彻。定期检查二级网格长工作例会、条块联席会会议记录,三级网格长民情日志记录情况,网格人员下沉网格走访民情、排查问题等情况,并进行通报,形成常态化督查模式,以此督促各级网格人员加强日常工作落实,及时掌握基层网格工作动态。网格办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总结近期工作,研究如何提高进一步工作效率,如何充分调动各级网格人员积极性,如何加强部门联动和条块融合等,不断改进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二)加强工作督查,强化部门联动
一是深入矛盾排查,强化问题督办效果。坚持三级网格长日巡查、日排查工作制度,每周上报本周排查解决问题台账,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并加强问题跟踪回访。积极调动村组干部、联户代表、巡防队员、六护员等基层网格力量,发现问题,排查矛盾,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强化群众自治效果。
二是加强条块融合,集中解决疑难问题。定期组织工商、安全、环保、卫生、工商等职能部门,会同二、三级网格长、基层网格员对各网格进行集中排查、集中整治,对排查出的疑难杂症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条块联席会共同商讨对策,共同解决,真正做到 部门联动,条块融合,横到边,纵到底 ,深入推动网格化管理发展。
(三)注重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乡党委定期召开网格化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网格化管理工作,协调处理具体问题,加强部门横向联动和纵向互动,加强网格人员信息畅通和管理。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乡网格办制定出培训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两次培训,对各级网格人员进行长效机制建设培训,加强网格化管理与各部门实际工作的融合,提高网格长、网格员业务素质,推动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入开展。
二、工作取得成效
(一)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运用。
上半年,网格办继续深化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系统指挥、协调、监督的功能,拓宽问题发现途径,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各级信息平台按照职责范围及时受理、处置、分发、交办,实现动态监管。从20xx年元月1日到6月30日,信息平台共采集、办理业务816件,其中社情业务787件,台账业务29件,上报新郑市级以上办理解决问题10件。通过平台的有效利用,帮助基层有效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例如:5月23日,三级网格长李学中排查发现S323和城关乡居易新城社区交叉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将此问题上报,请求在S323设置减速带,或将限速灯移至该路口,新郑市电子政务中心收到该信息按照职能划分转给交通运输局 ,交通运输局收到该信息,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核实,在该口设置了减速带,保障了社区居民出行安全。
(二)日常工作开展和运行。
今年以来,网格办加大了日常工作运行的监督管理,更加注重信息收集、整理、报送,注重网格人员培训,注重条块力量的融合和利用。一是通过和各职能部门对接,采集信息,获取最新资讯,掌握城关乡各项工作动态,上半年形成督查通报24篇、调研简报12篇,上报各类信息29篇、典型事例14篇。二是针对乡党委、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以及市长效办工作要求,加强业务培训,上半年组织各类培训9次,包括司法、卫生、安全生产、基层党建等,有力推动各领域长效机制建设。三是完成了网格长个人业绩档案建立、农村联户代表制度建立和推广等各项工作。
(三)条块融合、联合执法开展情况。
在网格办的协调参与下,各职能部门积极互动,开展联合执法10次,联动解决问题14个,涉及安全生产、民政、武装、环境卫生、非法建设等各领域,调动了包括乡企业办、安监办、民政所、武装部、环卫所、工商所、派出所、卫生院,市质监局、安监局、民政局、爱卫办、工行局、公安局、卫生局、住建局、城市管理执法局等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下沉网格,排查问题,化解矛盾。
三、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联动解决问题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目前有大多数群众对网格化工作开展的意义、工作开展的方式不了解,网格化工作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做好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调动各级网格人员,各部门下沉人员,排查问题、化解矛盾,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基本作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二是继续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网格人员作用宣传、贯彻作用,加强各项工作的机制保障。
三是继续完善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督查和考核,强化工作对接,强化经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健全网格化运行和管理机制。
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 是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之一,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乡网格办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真正使网格化管理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和谐城关的长效机制。
网格化管理总结2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建设一个优秀的集体,营造一个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良好环境,让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长。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的“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班主任重在培养学生责任心、上进心,增强自控能力、培养自主能力,培养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本着此发展目标,我们制定相应的班规班约,并实行网格化管理。
一、 人人设岗,分工合作。
管理中,我对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是具体的,让他们能听得懂,能学得会、做得到的。我们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制订出《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从而更有约束力和可行性。依“规”治班,全员管理,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给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此,我给每位学生设立了岗位,比如,对于卫生,我们师生共同制定了卫生区卫生标准(包括地面、走廊、墙壁等)、课桌摆放标准、学习用具摆放标准、卫生工具摆放标准、个人卫生标准,各种标准做到量化细化,将卫生工作包干细化到人。具体到人还不算完,应该让每个人明确自己所负责的卫生区的卫生标准是什么,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完成等等。每个人根据自己自主竞争或分配到的劳动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做,既体现了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分工合作,创设优秀班集体。
二、层层管理,形成监督机制。
为了加大监督力度,在班级形成一张由班长、班干部、小组长、老师组成的监督网,随时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由值日生监督每天的卫生情况情况,由纪律班长监督每节课的纪律情况,由班长整体监督一天学习的纪律情况,由学习委员和小组长监督作业完成情况及抄袭作业情况。这样,学生的纪律在监督网的控制下有很大转机,学生也得到锻炼,提高了素质。
三、实行天天总结,形成反馈制度
为了及时表扬先进生,引导后进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纠正行为和思想偏差,进行有计划评价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每天有值日班长在每天的放学前,对一天好的和差的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等情况进行反馈,教师作结,使孩子改正缺点,发扬优势。其次,我每周通过评比栏收集班级情况,在每周星期一班会课上进行评价,推出“上周之星”,把上周表现最棒的孩子名单公布在黑板报一角,让这些学生成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总之,自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由于分工具体,要求明确,人人有岗,人人有事做,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增强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当然,说之易,行之难。一年级孩子小,很多工作离不开我们的指导和亲历亲行,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总结科学方法,更加爱校爱生,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勇于创新,才能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网格化管理总结3
为正确引导群众理性化表达诉求,为多样化的群众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基础,以“民主自治”为主线,进一步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就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夯实基础,为网格化管理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1、建章立制。
我镇以社区职责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了镇政府(每周)、社区(召集小组长)(每周)、协管员(每天)例会制,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民情收集和公示制度,居民议事代表制,社区对协管员的考核制度等,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确保网格化管理顺利施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摸清家底。
网格化管理实际上就是精细化管理,要做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的管理目的,人口信息不清是制约精细化管理的瓶颈。从xx年开始,我镇各社区全面开展辖区内人口信息摸底工作,建网格、建立人口信息册、人口定位图,最终实现基本群体,特殊群体,流动群体三项详实信息入库工作。以详实的基础信息,为网格化管理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
3、组建队伍。
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社区综合协管员是关键因素,通过群众推荐、社区考察、岗前培训等方式成立了一支能胜任日常协管工作的高素质协管员队伍。
二、注重实效,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1、网格化管理的运转方式。形成社区整体一张网,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力求做到:集中管理,条款结合,延伸服务,一岗多责,一员多能。最终形成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三级即(1)综合服务管理站(社区服务中心);(2)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分片管理);(3)院落居民自治小组(具体到院落)。要求综合服务协管员做到天天下院落,情况全掌握,门外一把抓,回来再分家。
2、实行三定一包责任制。定人即确定综合服务管理员,定责即明确,细化的社区工作职责,定岗即明确综合服务协管员所在的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信访代理员等7个岗位和应负的职责。一包即包片,由综合服务协管员负责自己所在责任区的所有民情事务,能处则处,不能办理则逐级上报。
3、创新社区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1)上下调节:在人民调解网格构建上,形成“站、片、院”三级联动,有利于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将矛盾解决在院落中;
(2)是“分流”调解,协管员在院落调解→社区调解→镇调解中心;
(3)是联动调解,法院、法律工作者、社区民警明确专人,积极参与调解,形成社区矛盾化解的多方支持、联动调解新格局。通过网格化服务,进一步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个性化服务活动,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引导群众更理性化地表达诉求,进一步深化居民自治,培养群众主人翁意识,在社区干部和协管员的努力下,做到邻里友爱、邻里守望、邻里互助,达到邻里和睦,最终实现大和谐、同快乐的目标。
网格化管理总结4
20xx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改进社区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能,实现社区管理的精细化,实现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努力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落实三化措施,实现社区管理网格化。
一是管理区域网格化。按照“界线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实施”的要求,各社区根据实际,并考虑居民的认同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状况,依据片区人口和管辖面积,平均每300—500户确定为一个网格,共划分47个单元网格,在整个辖区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五级网络组织体系,基本达到了网格化的全覆盖。实行办事处科室包联社区制度,配合社区开展好工作。
二是管理人员责任化。把网格队伍分为网格督导员、网格负责人、网格格员。网格督导员由街道联系社区领导担任负责督促、指导包联社区工作的开展,确保网格服务管理落到实处。网格负责人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在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了解掌握网格内的情况,具体落实各类基础信息采集、党员管理、不和谐因素排查、帮助居民办理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网格格员由楼组长、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网格管理队伍,在网格负责人的指导下,配合网格负责人开展网格内社情民意调查、政策宣传、文明创建、矛盾排查、矫正帮教、应急管理等基础工作。
三是管理内容标准化。建立入户走访工作台账、落实每月走访不少于20户的制度,确保网格内各类问题情况的及时解决和有效处理。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三必访、四必清、五必到”服务。即“三必访”:普通家庭每年必访,困难群众、残疾家庭、暂住人口、失业人员、重点帮扶人员每季度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四必清”:家庭情况必清、人员类别必清、区域设施必清、隐患矛盾必清;“五必到”:居民家庭变故必到、居民突发生活困难必到、邻里纠纷必到、社区突发事件必到、社区治安案件必到。
(二)打造特色项目,实现社区服务人性化。
为使“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成为真正的“为民、惠民、便民”工程,我们在保证居民话语权、努力解决民之所需、促进平安稳定方面做实做细。
一是社区服务水平有提升。结合街道实际,我们建立以劳动保障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为民服务中心“三大中心”为主线的
综合服务网络体系。以为民服务为宗旨,将办事处与居民关系密切的工作和科室统一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核、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构建亲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平台。同时着力社区品牌建设,“社区安全管理”“小区微循环”“名郡俱乐部”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服务项目,使得社区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是民生项目有落实。我们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中,重点关注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每个不同人群提供对口、对接服务。截止到目前,我办共管理低保家庭138户,225人,发放各类救助款物近70万余元。为辖区内30户大病困难家庭发放了医疗救助20万余元。为辖区20户低保家庭的学生申请了教育救助。
三是综治维稳有保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社会化、网格化、信息化为重点,在协调辖区内两个派出所抓好各社区群防群治队伍管理工作的同时,依托区政府“电子防控城”工程,投资50余万元在辖区安装了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公共场所全覆盖、监控范围无死角、电子防控连成网、防控打击有实效”的目标。在辖区派出所的大力配合下,积极开展对辖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进行采集的“双实”工作,搭建“双实”信息应用平台,力求与派出所、居委会等部门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源整合,我辖区基本实现了基层综治网络“全覆盖”和基层综治工作“全辐射”,为辖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施网格管理,打造街居服务新格局。
一是党员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强化党组织的龙头作用,发挥了直管党员模范带头、在职党员“身先士卒”、老年党员“奉献余热”及居民骨干的“饮水思源”作用,使他们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做到了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承诺做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激发了为民服务的热情,网格中热心的居民积极参与服务,推进了居民自治,厚实了党执政为民的群众基础。
二是信息渠道更加顺畅。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组织系统,通过入户走访、召开社区联席会议等方式,拓宽了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也为街道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服务力量更加强大。在驻区单位中培养住在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努力建立“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明共创,活动共办”的社区工作共驻共建新机制,依托社区联席会议,实现社区工作向驻社区单位的拓展和延伸,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同时,社区网格化管理又有效地整合了人力资源,社区居民、党员等的加入,壮大了社区服务力量,为居民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居民参与意识还需提高。由于城市社区居民素质层次不同,不少人员比较注重隐私,居民在网格管理人员入户走访、采
集信息过程中,经常会“避而不见”,往往无法采集到第一手资料。社区的在职党员参与率不高,以致这部分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是团队服务质量还需提升。我们的网格管理人员对政策、办事规程、街道情况、社区问题、工作重心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还需要加强,对一些涉及稳定的问题和矛盾的预见性、研判性、敏感性也需要提高。
三是部门合作力量还需拓展。作为老城区,流动人口较多,卫生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弱,我们在这些事务的处理上显得职权有限,很多诸如小区停车难、基础设施改造等难题,急需多部门联合办理。在网格化工作中我们感到要尽快形成联合办理机制,及时将处理意见反馈给居民群众,以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显示出我们工作人性化、精细化的理念。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是一项服务
居民的实践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脚步、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坚持要在落实、活在参与、重在服务、贵在坚持上努力实践,把这项工作作为强化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品牌来抓,不断开创管理与服务相融的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以满足居民愿望、解决居民困难、实现居民需求、赢得居民拥护,为实现街道跨越发展,打造和谐社区做出新的贡献。
中学安全无缝隙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化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防范能力,保障全校师生在校期间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师生在校期间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学校安全无缝隙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和对社会、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严密防范,全体师生总动员,群防群控,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二、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
(一)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无缝隙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全体班主任
(二)细化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暂行管理办法》中建立十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按制度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真正做到管理无疏漏、无盲区、无缝隙、全覆盖,逐步构建起学校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效果。
(三)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安全防范全覆盖、安全管理全参与、安全职责全到位、安全教育全过程、安全监管全天候”的工作机制。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在履行各自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同时承担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形成“安全防范无空岗、安全责任无空挡”的安全无缝管理工作格局。继续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三、全时段、全方位安全监管的任务目标
(一)重点时段。
1.上学时段。学校校警、安保人员和带班领导、值班教师至少提前半小时到校,维护学校周边交通和治安,看护学生有序进入校园,不准杜绝早到的学生进校园。上课后,实行全封闭管理。
2.上课时段。各班做好晨检,及时向德育处报告晨检结果。班主任或课任老师要清理清查班级人数,对未到校学生进行登记,了解未到校原因,及时向德育处汇报,并与家长沟通。
3.课间时段。下(上)课时,值班老师对学生课间活动情况进行巡视,到固定的重点时段上岗值班,严防学生出现意外情况。课间操班主任跟班。
4.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值班老师及班主任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有效监护和巡视。
5.放学时段。安保人员和值班人员要在校门口进行值守,看护学生平安离开校园,并密切注视学校周边治安和交通状况,发现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6.时刻发挥学生安全员的作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班主任、门卫、德育处、安保处、校长室妥善处理。
(二)重点部位。
学校所有建筑都必须是安全的,不得让师生在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学习和生活。
1.大门(门岗、警务室)。上学、放学期间校警、安保人员和学校值班人员要在大门口值守,上课后关闭学校大门,实行封闭式管理。对需要进入校园的人员核实身份,并限时离开校园。禁止社会闲散人员、精神病患者、来历不明人员等进入校园,特别要严查到学校寻衅滋事者,如发现问题,要立即打110,并采取相应措施。门岗、警务室物品摆放要整洁,妥善保管安保器具。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门岗和警务室。
2.教室。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平房重点查墙体、顶棚、走廊柱、外墙瓷砖、墙体等。
3.厕所、围墙等。加强对厕所的监管,课间对厕所要加强巡视和巡逻,防止学生在厕所打闹等现象发生;杜绝厕所黄色文化,保持地面整洁、卫生。对学校围墙定期检验、检查和巡逻,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4.实验室、仪器室等功能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有毒等实验物品的存放要妥当,防范措施要具体。校外实训学生教育、监管措施要到位。
5.水电气设施设备。校内水、电、气及各项基础设施设备科学合理,标识清晰,无老化破损,相关防护设施安全有效,维护保养及时到位,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并做到持证上岗。
6.体育设施。对体育设施的安全状况要经常检查,定期维护。
7.接送学生车辆。了解学生上学、放学的交通方式,对乘车学生要进行详细具体的登记,经常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或家长要与车主、驾驶员、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家长自行租车的,由家长派随车监护人员,委托他人的,自行负责。
(三)重点人群。
1.心理障碍人群。对生活特别困难、与学校或同事、同学有明显矛盾纠纷且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心理存在一定疾患、思想偏激、可能产生极端行为的师生员工要做好重点帮抚和情感关怀工作。要深入排查校园周边、合作单位、校内基建施工单位是否有与学校存在矛盾纠纷、可能引发事端的人员。
2.特异体质人群。告诫家长,特异体质学生向学校如实汇报。建立特异体质(包括过敏)或者特殊疾病学生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适当减轻学生集体活动或者体育课运动量,必要的应免予活动。遇特异体质或者特殊疾病学生在校时有异常反应,班主任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应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告知家长或医生在校时的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四)周边环境。
加强与综治、公安、交通、消防、卫生、食品药品、文化新闻、住建、工商、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协作,对学校周边的小商小贩、网吧、出租书屋、及在学校周边游荡的社会闲散人员等密切关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置。
(五)常见安全事故防范。
1.交通事故。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培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密切与家长沟通联系,教育学生不乘坐超员车、报废车、低速载货车、非法营运车、农用车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2.溺水事故。加强防溺水常识的培训,并把学生的防溺水常识纳入班级安全教育课及假期告知书的内容。告诫学生防溺水自救自护常识,确保人身安全。
3.食物中毒。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杜绝食用陌生人赠与的食品和购买的“三无”食品。
4.流行疾病。结合季节特点、传染病流行趋势,重点做好相关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建立防控预案及疾病防控措施,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宣传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5.拥挤踩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加强对学生在楼道和在大型活动地方等拥挤场所活动的行为规范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在容易拥挤的时段安排人员值岗,特别加强恶劣天气下的防范工作。
6.消防事故。经常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险隐患。按照《消防法》的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消防常识教育,大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防范事故的能力和在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能力,保持校内通道和建筑物通道畅通。定期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以确保学校用电安全。定期对学生教室、供电设施、仓库、实验室、等人员集中场所或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7.煤气中毒。在教室、办公室等室内安装的燃煤取暖设施要以确保通风和安全为前提,必须安装有排烟管道,周围不能存放易燃物品,要保证排烟管道畅通、不漏气,同时房间应装有风斗,并经常进行检查和更换,必要时可采取深夜闭火等措施,防止一氧化碳积聚造成中毒和火灾的发生。让师生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保持室内通风,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发生中毒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8.网络事故。构建校园网安全平教育的特长,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警惕网络依赖。进一步落实校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和监控措施,抵制各种有害信息侵蚀,确实筑起一道防淫秽、迷信、反动信息等的“防火墙”。加强学生互联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规定,坚决抵制网上各种有害或不良信息的侵害。积极开展学生“远离网吧”活动,建立和完善联控联防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9.活动事故。加强对师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学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当坚持“就近徒步”的.原则。体育课、活动课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0.不法伤害。健全门卫管理制度,对在学校周边活动的可疑人员要密切关注,对进出学校的陌生人要严格盘查,严禁小商贩、社会青年等闲杂人员和可疑人员进入学校,做好来客来访和家长进校的登记工作,规避不法分子对师生造成伤害。
四、强化安全教育,扎实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一)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安全教育课要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安全教育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检查之中,做到计划、课时、教师、考核四落实。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寻找身边安全隐患”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知识教育,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教育,“案例分析教育”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加强主题教育活动和季节性的安全预防教育。切实抓好“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月”、“防溺水宣传月”、“119消防宣传日”、“秋冬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至2月份,开展防火灾、文明度假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教育;3月份开展交通安全和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教育;4月份开展外出春游、清明防火安全教育;5至6月份开展防溺水、防雷电安全教育;7月份开展防中暑、安全度假等安全教育;9至10月份开展交通、食品、传染病预防、节假日活动的安全教育;11至12月份开展消防、防冰雪天气安全教育。
(三)认真开展师生法制和健康教育。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联系,落实校园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积极开展消防、交通、禁毒、反邪教、公共安全、心理健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教育,使师生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新模式,提高师生应对社会安全事故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不法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围绕“珍爱生命”主题,着力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方法、新措施,有效预防学生各类事故发生。
(四)深化“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拓展“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做到“每天放学前一分钟、周末放学前五分钟、节假日放假前半小时”安全警示教育。根据气候变化等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及时发布安全预警,警示师生、家长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寻求安全教育载体,-台,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拓宽安全教育工作思路,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加强教职员工安全培训。将安全培训纳入校长、教师培训规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开展安全政策法规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组织班主任、教师、安全工作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学校日常安全管理知识及学校安全预案,开展相应的从业安全知识、技能上岗培训。
(六)健全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学、实用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断深化演练工作,结合学校实际,重视加强紧急情况下撤离、疏散、逃生等安全防护教育与演练,增强师生避险、逃生、自救、自护和互救的能力。利用“5.12”、“11.9”等演练日和开学初等时机,确定演练活动主题,全面开展安全系列培训与演练活动,确保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师生应急演练,并将演练情况报县教体局备案。
五、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提高防范技能
(一)增强人防力量。学校要加强对保安的教育和管理,增强保安工作责任心,提高保安履行职责、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按照标准配备专职保安校警,并着装佩带警械上岗。学校建立门卫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如出现无关人员或未持证人员进入校园,学校要追究保安人员的管理责任。继续完善教师与校警联合值周制度,切实增强学校安全人防力量,积极打造平安校园建设。
(二)提高物防配置。学校警务室配备警棍、盾牌、强光手电、防割手套、辣椒水等应对重大突出事件的武装器械,在确保师生和安保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同时,能保证有效地控制和打击犯罪分子。
(三)提升技防能力。学校配齐配足监控探头、报警装置等,所有技防设施完善到位。加强对技防设施的运用与管理,组织专业人员对技防设施进行维护调试,并明确专人负责维护管理和运行监控,保证各项技防设施24小时正常有效运转。
附:校园安全无缝隙管理具体工作安排
一、班主任重点确保以下安全:
1、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2、加强对学生进行预防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知识教育。
3、重视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工作,向学生介绍体育运动安全知识。
4、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协助学校做好组织工作,讲明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5、教育学生不玩弄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不触摸电器,不做任何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
6、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教给解决矛盾或纠纷的方法,防止事态扩大。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8、禁止学生将管制器具带入学校,严禁打架斗殴,严禁勾结校外人员来校滋事,禁止私了问题,不要和陌生人交往。
9、加强饮食卫生方面的教育,防止学生食物中毒。
二、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
1、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得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或其它有关规定。
2、每节课前检查教学活动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每节课清查缺课学生,课后及时了解缺课原因。对缺课原因不明的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班主任要及时告知家长,对缺课学生班主任要妥善处理,情况严重的及时报告学校。
4、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特别是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了解特异病质的学生,并给予必要照顾。
5、不得私自调课、停止学生上课,不得私自组织学生课外集体活动,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要及时教育制止。严禁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学生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并及时报告学校、通知家长。
7、要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科学施教,防止因管理失当造成学生误伤及其他意外安全事故。
三、值班领导、教师、学校保安重点确保学生在课间安全管理、监督
课间安全管理:早上课前、课间休息、中午休息、课外活动、放学时段学生安全管理。安全值班人员及班主任对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具体负责。划分安全责任区,责任人明确,不留管理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