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诗歌
乡村的诗歌1
乡村,
是那么美丽:
金色的麦芒,
绿色的树林,
鲜艳的小花,
都是乡村最美的装饰品。
坐在院子里,
喝一杯醇酒,
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滴滴滴,滴滴滴。”
下起了秋雨,
多么优美的节奏,
让人陶醉在其中,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隐隐约约还能听见悦耳的小鸟的唱歌声,
乡村,
多么美的乡村!
你是那么美丽,
那么安静,
不像城市里,
喧哗嘈杂。
这就是乡村!
景色让人着迷的乡村,
乡村才是大自然!
真正的大自然!
无法形容的大自然!
乡村的诗歌2
乌鸦,在秃树上哀叫
寒风,在嘶嘶地狂笑
可恶的灰暗,这死亡之色
在庄屋上飘
偏野的乡村
死一样寂静而凄凉
一枝枝光秃的树叉
从灰色的庄屋上伸出
远看,真如荒坟冢上的
一根根枯死的杂草
坎坷弯曲的乡路
就像没有钻进坟墓的死蛇
歪扭弯曲的那样难看
日已西坠了,才看到几个
像蚂蚁般微小的生命出进
这就是无雪冬日的乡村
在万变中,保守着一尘不变
我这泪眼中的乡村呵
同我的热泪冷固在一起
结成一颗硕大的幻镜
幻镜中,我看到了
我母亲在年青时候的样子
端庄贤淑的她
被一群疯狂簇拥着的蚁命
用花轿抬进这座古老的坟
岁月,无情地流失了母亲的血肉
最后被蚀变成一把枯骨
又被几个衰败的蚁命吃力的
抬进另一座新坟
我眼中的幻镜在飞快的旋转
我又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的尸体
被草草的掷进了母亲的墓坟
我,和我的母亲,和这古老的坟
这就是我无雪冬日的乡村
荒凉、可怕、郁闷、寒冷
怪不得这些蚁命只出不进
总要勿忙的闯关东、走西口
一定要离开这自己的乡村
我望眼欲穿看苍天
不知啥时能有一些用改变
春天,我的春天
还有多远的路程
春生啊,春绿啊
这乡村的冻土何时苏醒
我抓一把风,细闻
我拽一把电,细看
这风和电,难道也不能撼动这座古坟
如果说真是这样的话
倒不如来一场经久不息的暴风雪吧
用洁白而纯净的雪
盖满这辽阔的原野
也盖满这一座座古坟
把这无雪的冬日埋尽
到处白茫茫,
大地上一片空明洁静
真干净
乡村的诗歌3
母亲来信说春节过后
乡村瘦了
三月的燕子没有归来
四月的杏花没有盛开
祖父的耕牛没有下地
满地的青草怎么也吃不完
母亲说村东头那口老水井
很久没人打过水
村西口那几间老房屋
几年来没再住过人
塬畔的打麦场上
长满了一人多高的野草
母亲说乡村瘦了
这几年来
有人躺进棺材落入土地
有人背起行囊混入城市
留下一部分人守望麦田
母亲说傻子二狗被人带到西安
走失方向一直没有回家
黑娃打工两年带回个外地妹
休了家里的婆娘田氏
刚结婚的二表哥
为生个城里娃带着媳妇去了
生活多年的深圳做准备
母亲说黄昏时分
她看到老人孤单的身影
听到孩子们稚嫩的'哭声
感觉到
乡村真的瘦了
乡村的诗歌4
你的世界
看不见演绎传奇的山楂树
也看不见如火的枫叶
却有朴素的火把果红遍山野
你的世界
有风有花有雪有月
虽无关浪漫无关爱情
却激情飞扬暖意融融
曾经渴望冰尖上的舞蹈
让生命在脚底绽放血色的花朵
也曾想闯荡外面的世界
给理想找到更高的天空
回转身
却不忍辜负黑葡萄似的眼睛
甘愿只做梦想的巨人
岁月的车轮呼啸而过
风尘滚滚终把浮华淹没
无论风起云涌
你静静耕耘在一片桃花源
花开花落岁岁年年
冬来了春不会远
桃李芬芳依傍碧水蓝天
乡村的诗歌5
一:老树
老树拥抱房屋,如母亲拥抱孩子
老树以残损的手掌,把黎明拽到老屋窗前
还有日光、月光、星光
夏天,老树总在火风中咳嗽
咳出一方阴凉,荫蔽在老屋下,窗前,屋内
久了,老树已经老得不成模样
龟裂的树皮,刻下岁月伤痕
干瘪的枝丫,拨弄村庄睫毛
老屋与树的恋爱,一直到更老
没有表白,只因前世的夙愿,今生的相伴
或许,一切都将成我秋千上晃荡的童年
老树已经老到不能动弹
却依旧威严,挺立,永向太阳
绿色的梦衔接
在东方与西方
二:风中的花
风中的花,简洁而明朗
不择地的盛开,在田野上,山上
风中的花,淡雅而芬芳
晶莹的露斜躺在花瓣上,如哺育春天的乳房
风中的花,自信却不张扬
洁白的花蕊,坚守在花之心
如铁的根茎,风中毅然不倒
风中的花,终是属于风的
风吹一阵,花开一片
三:老井
我抛掷下一颗碎石子,向老井
在石子与井水碰撞的瞬间,天籁之声萦绕耳畔
清脆而叮咚
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连成一片
井水走向千家万户,是老井的孩子
在水缸中载歌载舞,欢腾无休止
老井集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
老井成大地的乳房,哺育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养的村庄
当老井枯了,枯到深邃,流尽最后一颗眼泪
干瘪的乳房
将成坚硬的坟墓
四:母亲的心事
母亲的心事,寄托在一块棉布上
一块棉布,剪成窗花,贴在生活的窗上
老水桶与老镜子
总在黎明纠缠母亲
岁月的风推着母亲,走向苍老
母亲的心事,是手掌上结满的老茧
在烛光下,母亲拿出沉积在箱底的书信
姥姥的,父亲的,我的
方块字躺在母亲的心事上,做着梦中的梦
母亲的心事,或许我永远不懂
但母子连心,我永远是母亲心事中的最美丽的牵挂
五:乡村的漫游
前生,我是一把黄土
今世,我演化成人
我是永属于故乡的,山与水,飞鸟与鱼,都是见证
我从流火的七月来到,麦子正好,还有稻花飘香
那个时候,我布满尘埃的小脚
将村庄的每个角落踏遍
草色青青,扑风捉蝶
我是属于村庄的
削掉竹子,吹笛弹琴
我在乡村,是漫游者
循着根,漫步异地,却依然走不出故土
乡村的诗歌6
端一杯红茶,倚在窗前,
伸手去抓头顶的月亮,
蓦然发现
她早已逃远;
俯身,
试图掬起
脚下潺潺的水声,
她依然在更深处呼唤。
躲在棉被里,
出现了迷人的梦幻:
贴着月亮的窗棂,
捂着玉兔的嘴,
窥视着嫦娥的新欢;
踏着清凉的溪水,
在青草石块间嘻嘻静观,
品读着鱼虾的缠绵缱绻;
追逐着柳永酒醒时分的残月,
牢牢地把她栓在院落的梧桐树下,
直至她答应长久滚圆……
稻花香里的那群蛙,
穿梭在我的床沿,
揉碎了精神的花卷。
咂摸着酒中的寂寞,
听取那一片蛙鸣,
心一阵痉挛:
静谧与喧嚣是夜的脸,
他们永不消停地更换,
演绎成人生的两端。
在夜的拉长的模糊的影子里,
水泥路上出现了几个孩子,
他们的书包里藏着我童年的梦:
走出家园
构建城市的佳苑……
乡村的诗歌7
儿时的记忆
总是在美丽的乡间
依然没有稀释的画面
却模糊了谁天真的笑脸
跳皮筋的女孩
总是扎着高高的马尾辫
仿佛穿着连衣裙的蝴蝶
在花丛中飞舞翩翩
不远处的浅洞
那是男孩的乐园
细数着手里的弹珠
怎么又输了好几块钱
女孩们的心愿
都寄托在手腕里的红线
缠着梦中的情缘
竟早已把真心埋藏在里面
娇羞的心情
要如何走进男孩的心田
就在发育的那个夏天
他们却一直和龙虾相恋
多嘴的麻雀
唤醒了每一个晴天
这一曲曲最无章的音乐
胜过乐谱里的万语千言
池塘边的炊烟
迷离清闲
是谁杜撰了袅袅
歌颂了两千年
那时节的故事
是最美的诗篇
不知你有没有想起
那一年的那一天
乡村的诗歌8
《一》
风从昨夜的梦中拥出
惊醒了沉睡的麻雀
消瘦的乡村
紧了紧日渐单薄的衣衫
在路口,眺望
从远方渐渐走来
一脸冷竣的客人
从夜里逃出的寒冷无处可藏
化为,一层薄薄的白霜
伪装在
二婶的眼睛里
冷冷的审视着
二叔夜赌归来沮丧的脸庞
半个清早的吵闹
紧揪着乡村好奇的耳朵
《二》
中午的太阳爬得高高的
好奇地瞅着
又一座蹩脚的二层小楼
在村头孤傲的站起
那是老王为儿子准备的新房
从老屋拆下的旧砖瓦
呆呆地镶嵌在新砌的墙体
娘说
墙上的新砖
可还是老王陪着笑脸挪(借)来的呢
老王的儿子笑了
可是老王
却在笑声里渐渐苍老
《三》
老李家的院子里
堆着一圈女人
捺着鞋底的手
拉出一句句长长的话
我那口子在浙江工地上
可有两月没来电话了啊
我老伴去上海捡破烂
挺好,说还让我过去呢
俺闺女在深圳工厂里
眼睛可都熬出毛病了呦
时间同情地
从话语里穿过
天晚了,四散回家的女人
茫然地,任西天燃烧的红霞
烧光了村里的树叶
乡村的诗歌9
何其立
从泥土里出来的女人
注定要和泥土亲近一生
他用一颗心去体会泥土的味道
和她身边的男人
是这个男人把她从
那个村接到这个村
做乡村诚实男人的新娘子
她幸福了好一阵
在娘家母亲是她
最好的老师
他学到了母亲
身上的善良和勤恳
接过公婆手上的炊烟
和一个个湿漉漉的早晨
公婆爱在灶膛边唠叨家里的营生
她开始做乡村的女人
身上拴着鸡狗猫猪
背上驮着油盐酱醋
洗衣做饭养儿敬老
乡村女人被繁重的家务锁住
锁在乡村的女人
从不抱怨自己的命苦
只要男人在身边陪着喝二两
她就觉着幸福
豆蔓上延伸她的痴情
瓜架上吊着心里的希望
黄昏里收回疲惫的身影
被窝里捂着爱情的忠诚
田里种什么她说了算数
拽着男人的耳朵让他回屋
长成的果实是她的瞒足
她不羡慕同伴们
急不可待地走出乡村
她用一串贤惠拴住男人
让他陪伴泥土一生
乡邻的家事有她热心的牵挂
红白喜事的场面总是离不开她
闲时也爱斗几把地主
再辛苦的日子她也过得舒服
儿女们都长大了
离开了她的庇护
只有她和她的男人
还在乡村田园里辛苦
它的路径就是
从屋里到田间的距离
可他却走了几十年
始终没有走出这条轨迹
岁月雕刻她脸上的皱纹
不再年轻的女人还是那样沉稳
她要坚守一辈子的乡村
一个勤恳而坚强的女人
乡村的诗歌10
喜得轻风送绿香 众多鸟语来慰问
村路已改白加黑 弯多起伏有特色
一湾小溪同路绕 青树遮荫迎我行
青水塘中一群鸭 屁股朝天头水下
远处身影慢慢近 农妇肩背竹箩筐
左手牛来右手马 黄狗摇尾跟其后
来到岔路石桥头 借问乡路遇老人
胡子笑脸显憨厚 手握烟杆往南指
乡村尽头是龙潭 有人养了冷水鱼
修建大池储泉水 金珍三纹中华鲟
三种鲜鱼各两斤 生煎煮拌加蔬菜
肉嫩味鲜汤润滑 客人笑脸赞不决
龙潭树下观泉水 更取凉水洗身体
深山自然有特产 现磨豆腐炸丸子
女孩上山折竹笋 老妇田间掏野菜
买回大堆原生态 乡村游乐多自在
龙潭冷水鱼是用流动冷泉水养的三种珍品鱼,金珍鱼、三纹鱼、中华鲟鱼;制作讲究肉鲜味美。地点在马铃乡,青岩古镇右边大路,有一加油站转右走马铃乡,直走、不走任何岔道,行至终点。也可从燕楼乡进入走马铃乡方向达到。一定要找到龙潭源头的这家冷水鱼饭馆才正宗。
乡村,最原始的版本诗歌
村里的内容
被年轻人一次次删节
留守的老年斑
似明清时的古墙皮
厚厚的涂在村子上
没城镇户口的鸡鸭犬类
欣赏着反季节树叶
临摹的春意牛耕图
被拍卖
只有毫无章法的炊烟行书
歪歪斜斜吐露着乡村只言片语
无法城市移民的.禾苗
在土地这广光场上
信守着当初的誓言
雨水一次次刷新
春秋这个知名品牌
衔上找不到爸妈的童话
在空中拽着亲人远离的梦
裹着绿色沙巾的树林
羡慕着乡村唯一的少女模特队
村子的故事
是没结局的原始版本!
乡村教师的诗歌
怀揣着梦想
告别繁华的都市课堂
把自己装进大山
让希望在山乡绽放
也许这里的冬天盛开着梅花
也许大山深处隐没了太阳
但星星知道月亮知道
在贫瘠的土地上
有你的温暖和呼吸
光芒就会穿过云霞
你就是一粒种子
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
愚昧和落后无法追赶时代的步伐
淳朴和坚强一样可以守望自己的家园
当你把根扎在乡间
孩子的未来可以成就你的梦想
把你托在掌心
聆听外面的世界
大山深处的乡亲
又多了新的期盼
朗朗的读书声
仿佛是自己的童年
那个滚着铁环的淘气小子
正搓着鼻涕朝着遥远的都市
追逐梦想
乡村学校
坐落于万山丛中的山村
把调皮玩耍的孩子集中
教会孩子们识字做人的道理
梦想和人生相依相伴
追逐童年的乐趣
也追逐着最美妙的时光
当孩子们展开翅膀飞翔
一样在心里深深记得
大爱和梦想放飞的地方
无论岁月怎么变化
老师教自己学习怎能忘
让自己融入知识的海洋
抬起的脚步充满坚强
其实啊,孩子们知道
山村学校
就是自己梦想放飞的地方
岁月变迁,时光流逝
学校的窗外长满了野草
粉笔灰霜染乌黑的青丝
皱纹爬上了老师的脸庞
简陋的教室
送走了孩子们的童年
也送走了老师美好的年华
乡下的孩子
顶着矮矮的黑夜
把山路踩在脚下
野生的蘑菇
野生的中药材
是一家人生存的`依靠
忘记了调皮忘记了撒野
一路小心走进深山
山村的孩子记不住童趣
却记住了艰辛
走进教室
翻开书本
静听老师讲解
学完一天课程
还要喂鸡猪牛羊
家里烧火做饭
父母还等着孩子们帮忙
作业和复习只能在空闲中完成
当所有的文字和知识
变成改变命运的动力
山村的孩子
早已忘记了艰辛
在都市一角的边缘
或许可以看见
他们挥汗打拼的身影
乡村的课堂
孩子读不懂外面的世界
精彩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按部就班的教书育人
严师下的高徒
怎么也不会忘记
恩师的深深教诲
孜孜不倦的帮助
做人的道理从小抓起
学会感恩胜过书本的内涵
从第一天进入课堂
勤奋和智慧你追我赶
乡间的土地
播撒新的希望
当我们为了生存
四处飘泊
打拼的都市
长满了许多交错的关系
农村的孩子
依然怀念乡村的学堂
当留守儿童
吃到免费的早餐
上学也不用缴费
父母的心踏实了许多
压弯的腰杆
又挺立了起来
三字经最正确的版本
说起蒙学读物,凡是家里有小孩子的,大概立刻就会想到《三字经》。
目前来看,《三字经》大体先要分为传统版和新版两大类。
传统《三字经》最初由宋代王应麟所做,所以最初的本子“史”的部分到宋代结束,因此就是“十七史,全在兹”。由于“三百千”后来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蒙学读物,因此每一代就在王应麟《三字经》的`基础上,在史的部分再加上此后朝代的内容,这样宋之后的史的部分各版本就有了一些出入,但还是大同小异,我于是把它们统称为传统《三字经》。下面是比较常见的清代版本的《三字经》: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猪,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撤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廿一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前些年,人们开始再次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三百千”重新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不过有人认为,传统《三字经》有推陈出新的必要,就集中一些学者专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我中华,在东北”“赤道下,温暖极”等;又改动了一些内容,如把“梁灏”的事情改成了“荀子”的事情,把“上致君、下泽民”改成了“上匡国,下利民”等等,当然也有删减的部分。这样,就和最初的《三字经》就有了较大的差别,比传统三字经多出差不多三分之一,所以叫做“新三字经”。平心而论,这个本子也有很多长处。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甘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
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
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
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
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
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薄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