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宋之韵里面的优美句子

宋之韵中提到的所有宋词

《宋之韵》中提到的所有宋词:李煜:相见欢,浪淘沙令范仲淹:苏幕遮,渔家傲柳永: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鹤冲天苏轼:江城子,定风波,念奴娇,水调歌头,浣溪沙,水龙吟陆游:钗头凤,诉衷情,卜算子李清照: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辛弃疾:永遇乐,水龙吟,西江月,破阵子,南乡子,贺新郎,青玉案,丑奴儿姜夔:扬州慢,鬲梅溪令《宋之韵》是国内第一部以电视纪录片方式表现宋词和宋代词人的电视作品。

她也是三多堂传媒自己投资的中国传统文化“韵”系列的第二部。

《宋之韵》创作历经13年,纵横20余省,行程10万多公里。

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

她秉承了《唐之韵》的一贯风格,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但她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的人——关注他们的喜乐哀愁、他们的沉浮荣辱、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他们对时代深沉的温情与眷恋。

宋之韵16 17 18每一集的或者是任意一集的是内容概括200字就ok

宋之韵 第18集 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都是坚决主张抗金的,这一派的词慷慨激昂,愤呼怒吼,但都不免缺乏耐人寻味的深远意境。

像陈亮就是这样,他是政论家,哲学家,主张做事要讲原则,但不能不讲功利。

治国要靠农业,但不该压制工商。

在小农社会里,这自然是不受欢迎的异端邪说。

他上疏皇帝主张抗金,被当权者诬陷,几次蹲大狱。

五十一岁时中状元,但没来得及做官,第二年就死了。

他也许是中国历史上遭遇最悲惨的状元吧。

1186年,宋朝派特使去为金朝皇帝祝寿,这时金与宋已由原先的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其实不过是父子关系罢了。

陈亮在写词为特使送行时,于是大发了一通感慨: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槀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辛派另一个重要词人是刘过,刘过与陈亮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坚决主战,反对议和。

都曾向朝廷上书谈如何恢复中原,都以布衣终生,没有做过官。

他对自号稼轩居士的辛弃疾非常崇敬,认为不仅谋略不次于东晋系国家安危的重臣陶侃,而且还有杰出的文才。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

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说得非常中肯。

1203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即掌管一路军政和民政的最高长官。

他约刘过去见面,刘过当时在西湖住着,一时去不了,就写了一首词寄去,这首词说,正准备带上酒和猪肘子之类的食物,在风雨中度过钱塘江去见辛弃疾,不想被香山居士白居易,林逋林和靖与东坡居士苏轼三个人挡住了。

苏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风景好着呢,为什么要走

白居易说,对了对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西湖这里的南高峰是值得一游的呀。

林逋却说,你们两人说的不对,还是到孤山去赏梅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多有意思,等天晴了,再去拜访辛弃疾也不晚,还是先在这里游玩一番吧。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这首词,把在西湖住过的三个诗人搬出来,将他们的名句改为对话,写得像个微型的独幕剧。

全词不讲含蓄,不讲跌宕,构思奇特,挥洒自如。

据记载,辛弃疾看了就非常喜欢,岳飞的孙子岳珂跟刘过开玩笑说,词倒真是好词,就可惜没有药来治你这白日见鬼症。

与一百年前乃至四百年前的古人聊天聊得有滋有味儿,可不是白昼见鬼吗

刘克庄也是辛派人物,诗和词都有较高的成就,不过他比辛弃疾晚了半个世纪,又活了八十多,死后七年南宋就灭亡了。

他对辛弃疾佩服得五体投地,说辛弃疾的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诗坛盟主。

南宋前期是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江西派讲究用典,到后来诗成了典故展览,于是出现了反江西派的江湖派,主张不用典。

刘克庄是江湖派成就最大的诗人。

十三世纪初,宋王朝想图侥幸,去进攻金朝,结果大败。

于是定立嘉定和议,规定每年要交纳绢三十万匹。

刘克庄写诗挖苦说: 诗人安得有春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战败求和,要向金朝交纳绢百万匹,诗人还能有衣服穿吗

为满足金人的需索,西湖这里干脆砍了垂柳改种桑树吧,好多养蚕织绢去送礼呀。

刘克庄的《沁园春.梦孚若》也是一首怪词,他所梦的这个朋友,这时已经死了。

因此写这首词,只是为了悼念亡友。

而悼念亡友也只是由头,实际上在抒发心中的愤懑。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词中的宝钗楼在陕西咸阳,铜雀台在河北临漳,都在金朝的辖区内。

很显然,说是梦游,实际是神游统一的中国,或者说是词人强烈地渴求去开创一个统一的中国。

下片开头猛一跌落:“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一场了梦就这样被鸡声惊破了。

可叹的是,古来想有所作为的书生,总是岁月匆匆流逝,却无缘建立功名,等到机会终于到来,人却又垂垂老去。

词的情绪,到这里降到了最低点,然后又用虚拟语气,使情绪往起一跃,他这种飞将军李广式的人物,要是能遇上开国皇帝刘邦该多好。

当个万户侯,还不是小事一桩。

终于词人从梦中醒来,又从冥想中醒来,留给他的只是无穷的哀感。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

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自古来有多少不甘寂寞的灵魂,引吭高歌以期收获回声,但到底还是被寂寞的真空吞噬了。

还有个文及翁也该提一提,他虽然只留存一首词,但值得一读。

据记载,他中进士后,在西湖参加庆祝宴会,因他是四川人,有人问他四川是否有西湖这样的美景,他就即兴创作了这首《贺新凉》回答: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

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十二世纪二十年代,靖康之变发生,宋王朝被金兵打得捧头鼠窜,从开封府逃过长江,东躲西藏,最后总算在“一勺西湖水”的小小的西湖这里站住了脚跟,然而一百多年来,朝廷竟一直在歌舞酣醉中打发日子,故都开封那里的皇家园林已荡然无存,成了一片荒草,却没人去回忆这段历史,为国家的命运伤心落泪。

如今这西湖上的船只,都是带着乐队和歌伎来游玩的,又有谁肯敲着船桨发誓要恢复中原。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

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已灭了金朝的蒙古政权,如今正虎视眈眈,步步紧逼,靠什么力量去对抗呢

不过是一条带子,毫无心肝的士大夫竟以为长江能挡住进攻者,还在赏梅花呢。

“天下事,可知矣”。

赵匡胤兄弟建立的赵宋王朝,以为对内严格控制,对外妥协让步,就能换得皇权永固。

机关算尽,终于还是有算不到的,最后,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了。

宋之韵 第19集 风雅游士 姜夔和苏轼一样,在诗,词,文,书法,绘画这些方面都够上一家,虽然知名度不及苏轼,还是写有专著的音乐家,造诣很深,这是他超过苏轼的地方。

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宋代一大家,对后世一直到清代都有影响。

他与辛弃疾同时而略后,有过交往,也学着写过辛派词。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1205年,六十六岁高龄的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

当时南宋朝廷正紧锣密鼓准备北伐,因此抬出辛弃疾以壮声势。

他在镇江这里写了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这首词就是用辛词韵脚和模仿辛词风格写的。

词中赞叹辛弃疾是再世诸葛亮,出任镇江知府是为了报答朝廷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以神京即开封府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老百姓都在盼着南宋的军队能打回去,因此他提醒辛弃疾像东晋桓温北伐时那样去看看自己多年前种的树,也就是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是否还是老样子。

这就是说,他认为辛弃疾必定马到成功,会一举扫灭金朝,收复中原。

由于身世不同,因而没有慷慨悲歌的激情,而只有一些想说又不想多说的怨怅,下面这首《扬州慢》是他忧时怨乱的代表作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词中写的是1126年靖康之变,特别是1161年金朝完颜亮南侵对扬州造成的破坏。

尽管战争已过去十六年,而距靖康之变已半个世纪,扬州却始终没有从战争的创伤中缓过气来。

词人走过“春风十里”看到的尽是被春风吹醒的野草。

“自胡马窥江去后”的窥字用的非常精警。

金兵只不过到长江边上偷看了一眼,就使扬州残破不堪,以致这废池应当是指瘦西湖和残剩的大树冷嗦嗦的喘息着,还生怕人提起战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这几句说的极为沉痛。

其感人之处在于不直说战争的残酷性,而将废池乔木拟人化。

通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夸张,让读者去体味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凄厉的号角声,吹落了黄昏,吹浓了寒气,使这座空荡荡的荒城显得更加空旷,更加使人无法忍受。

下片宕开,由眼前荒凉的景象,跳到晚唐诗人杜牧在扬州称心的游玩。

唐人心目中的扬州,比得上现代人心目中的上海,曾经是那么繁华热闹。

使杜牧写出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

可是如今,就算他复活了重游旧地,看着这一片荒凉也会吃惊,写不出好诗来了。

接着词人又从幻想跳到眼前的现实,“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他在二十四桥那里划船,四无人声,船桨拨动水底的明月,四周是一片无边的凄冷,在逼压过来。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情绪悲凉的词,有两点须要提起,一是词前有一篇起题解作用的小序,写得短小精练,像一篇小品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读词之前,读这篇凄婉的小序,读者由不得先就已调整心态,进入词人设置好的角色,去为词人的悲哀而悲哀。

这是姜夔的自度曲,他一共有十七首自己谱曲的词,令人竟想不到的是他在词边都注上谱字,宋词的唱法失传以后,他记下的这些旁谱,就成了研究宋词唱法的第一首资料,是极为珍贵的。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词中多次提到他在合肥有深深恋着的情人,这首词就是从武汉乘船到南京时怀念情人而作的。

梦见与情人相见,对方倾诉说自打开春就被相思苦苦地纠缠着,漫漫长夜,这份痴情,你这无情无义的人哪会知道。

梦醒后,看着情人寄来的书信,摸着分手时情人做的衣物,忽然觉得,肯定是情人灵魂出窍跟着自己一路走过来,才得以在梦中相见。

于是他起来,走出船舱,靠着船篷,仰望夜空。

只见明月皓皓,笼罩着两岸重重叠叠的山峦,一片寂静。

情人的灵魂哪里去了,莫非害怕料峭的春寒,在朦胧的月色中独自回去了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明月西沉,似乎情人的离魂,也跟着缓缓地一同在消隐。

是月落还是灵魂在远去,无从分辨。

但觉空蒙一片,天地融成了一体。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也是姜夔的名词,在“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的氛围中,抒情主人公走过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居,想在他那里呆几天,但陆诗人已无处寻找,只好在深秋的残柳中凭栏怀古。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几座山峰冷嗦嗦立在那里,谈论着就要降落的黄昏雨,这种句子也是极令人佩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和前面提到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这种意境都显示出词人清高脱俗的胸襟气度。

姜夔的诗在当时也算得一大家,知名度很高。

他的诗,尤其是七绝,清丽空灵,很耐人回味。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诗中有一丝淡淡的惆怅,越读越觉得有味道,他的代表作是不容易读懂的《暗香》和《疏影》这两首自度曲,拿《暗香》来说,如果不强行去追求题外的深意,那么意脉还是能梳理出来的。

词人在苏州冷冷清清的乡野,“江国正寂寂”,忽然闻到梅花的香气透入室内,“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虽然上了点年纪,不那么容易激动了,“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还是想起了以前经常在月下吹笛赏梅的情景。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由此又想到西湖梅花盛开时与情人携手不顾寒冷去撅梅花,“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看着眼前的梅花,想撅一枝寄与情人,但又相隔遥远,“叹寄与路遥”,于是看着红梅,喝着清酒,烦乱地思念情人,“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想着梅花很快就将凋落,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梅花再开,也就是什么时候能再与情人见面呢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宋之韵 第20集 末世悲歌 南宋灭亡那年,文天祥代表朝廷与元军谈判,由于态度强硬被扣留,被押解北去时从镇江逃归温州,继续组织义军抗元,后在广东海丰作战时被俘,押送到今天的北京,关了三年多,因誓死不屈被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大概是无人不知的。

为了证明人性尊严的不可以辱损,为了展示人格脊柱的不可以弯曲,文天祥毅然选择了死亡。

他知道,秦淮河上孤凄的月亮今晚将最后一次来伴他度过这无眠的夜晚。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于是他死了,在中国历史上塑出一个永远四十七岁的巨人。

在押解北上路过今天南京与友人告别时,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邓剡,写下了有名的《酹江月》。

南京曾是东吴的国都,因此他想到了赤壁之战中的周瑜。

周瑜得东南风相助,火烧赤壁,战胜曹操,然而,“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却得不到东风的帮助,以到于战败被俘。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如今的南京城一片残垣断壁,在斜阳的映照下,到处是野花开放,野鸟啼鸣,惨不忍睹。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南宋覆灭,宫女妃嫔,尽被抢走,文物宝器,洗劫一空,这仇恨靠谁来洗雪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上片结尾说自己不能为国报仇雪耻,枉为七尺男儿。

由此逗起下片,“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三年前从镇江脱逃坐小船出海,到温州再至福建,南行万里,想不到历尽艰险竟能到达南方继续抗元。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所以要这么坚持,就是为了回报盟友的推重,保留激越的目光来看这涛生云灭一样变幻莫测的局势。

“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像蔺相如镇住秦王,诸葛亮死了还足以吓走司马懿一样,这怒发冲冠的气势将永远也不会减弱。

对这首《酹江月.驿中言别》,文天祥也以同调同韵做了回答。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南宋冷幽幽地覆灭了,只剩下一批冷幽幽的词人,唱着冷幽幽的悲歌。

蒋捷在《贺新郎.兵后寓吴》这首词中记述他在苏州一带漂泊时的身心交困。

家人团聚的温馨,已经成了远处追录的往事,苏州城里到处是元兵,号角声此起彼伏,把形单影只的漂泊者吹得身上冷冷的,心里酸酸的。

黄昏时倦鸟归巢,一只接一只,给有家难归的游子勾出一腔浓浓的乡愁。

竹山词——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蒋捷曾中过进士,但授予他这个头衔的南宋不存在了,而元朝却是七医八娼九儒十丐,进士的牌子不值钱,并不是可以捧了去要饭的金碗。

关汉卿,王实甫诸人这时正在写杂剧,活得也挺滋润的。

但他蒋捷不会,只能靠给人抄抄写写赚口饭吃。

最凄惨的是他掏出毛笔,“问邻翁要写牛经否”,邻翁却不答理,只摇摇手就避开了。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战争,使生活变成了不能传热导电的真空,人与人面对面也无法交流。

而战争招来的灾难如同洪水,总是朝低处冲激,把最大的不幸倾泻在最底层的弱势人群身上。

有个弱中之弱的女人,能哭出声来,算是留下了一声惨叫。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都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这个女人没有留下姓名,她家住岳阳,被南下的元军抓住,带到杭州,最后投水自尽。

死前她呼唤着失散的丈夫,“破鉴徐郎何在”,可是没有人答应她,“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她希望魂归故里,可是远在杭州,她找得回去吗

另一个有姓无名的女人刘氏,文采差一些,就只会直着嗓子哀嚎。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况乎乱离。

奈恶姻缘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为妾为妻。

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东与西。

这个刘氏却是从浙江被带到北方去,“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她唯一的愿望也就是能魂归故里,在故乡的热土上来偎暖生前漂泊的凄冷。

南宋最后一个较有成就的词人要算张炎,不妨顺便说一声,张炎的六世祖,就是跪在岳坟前的张俊。

据记载,原先只铸了三奸,并没有张俊,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才有人将张炎这位老先人补进去。

南宋灭亡时,张炎的祖父被元朝人杀了,家也被抄了,他也由身世显赫的王孙公子变得流落无依。

他写过一篇《词论》,主张词的语言要雅正,不带俗字俗语,也不像豪放派那样放肆。

而意境则要清空,也就是情感要高洁清雅,有言外之意,开阔疏朗而不局促。

他的词正好实践了自己这种主张,像这首咏孤雁的词—— “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一起头就直切主题,点出大雁被惊散,在南方的空中独自飞着,百无聊赖。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因为是孤雁,所以看见自己的影子映在水中,以为是有了伙伴,就想落下来。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大雁南飞时排列得像人字或一字,称为雁字,孤雁排不成字,只算得字中的一个点,所以说只寄得一点相思。

这是向来被称道的句子,联想得出人意表,却不免纤巧。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孤雁既落在后面,又写不成书,自然就不能及时把苏武困在漠北的消息带回来。

用苏武在北海即贝加尔湖牧羊的典故,可能是影指南宋覆灭时,被俘北去的后妃宫女等人。

下片反复渲染,孤雁内心的寂寞与悲哀。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一路上哀愁绵绵不断,又有谁来同情。

无论古筝上弹出的哀怨还是陈皇后被幽闭在长门宫的那种长夜难熬,都无法拿来相比。

“想伴侣犹宿芦花”,说不定伙伴们还宿在哪个芦花荡里吧。

“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又想着干脆慢慢飞,等开春了伙伴们从南方折回来时也许会遇上。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孤雁于是在雨中使劲鸣叫,设想万一能与伙伴们相遇,那就再不必看着燕子双飞而自惭孤独了。

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这只被惊散的孤雁,自然就是张炎自己,能使他感到心里踏实的南宋王朝覆灭了,使他像枯叶离枝一样失去了依托,只能无可奈何地像孤雁哀鸣,唱出自己无从消解的悲哀与失落,来送这个溃败的王朝远去。

延续了三百多年的赵宋王朝,终于被时间的波涛冲没了,只剩下不朽的宋词,永远在诉说这个时代所经历的欢哀苦乐,使后人感奋或是哀叹不已。

唐之韵里的配乐叫什么名字

是《阳关三叠》啦,一开始编钟的声音对吧,气势很恢宏。

我们高中上早自习老师经常放的,上面说的《故宫》叫《故宫的回忆》是SENS的曲子,不过他们是日本人

唐之韵解说词读后感

师上课李中语试语文必(一)语文必修(二)语文必修(三) 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说没有。

但只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识地去营造这样的境界,提高山水诗的表现能力。

再以他另一首表现田园生活的名诗为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所做的诗中传诵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只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

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声中,青春容易消逝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七集 一代诗仙(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丰碑,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据记载,他出生在唐朝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在今天吉尔吉斯坦北部,大约五岁时才迁到这里。

他父亲叫李客。

“客”可能是对外地人的称呼,表明他们不是当地人。

据李白自己说,年轻时漫游扬州一带,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

后人据此推断,他父亲应当是个腰缠万贯的大商人。

李白生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的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天上地下独往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但也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此外,李白还“十五观奇书”,“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

从这此诗句就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向大海的去扬起海上狂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

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

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

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

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他能写高适、岑参那种大气磅礴的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湾,由来征战,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应未闲。

”(《关山月》)。

王维的诗境界幽静,但又充满了生机。

这种诗李白也有。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自遣》)。

王维诗中有一种禅悦的境界,这是李白诗中所没有的,但李白这首诗另有一种沉着潇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这大概是汉语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游子思乡,是小农社会永远写不够的题材。

这首诗把“床前”,“明月光”“地上霜”,这三个意象组合在一起。

说“疑是地上霜”就说明抒情主人公已经意识到这不是霜,知道不是霜偏生又这么联想,正好透露出他心里有一层霜,有一股思乡的冷气,国人心里都郁结束这样一股思乡的冷气。

所以离开家一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这首诗来。

孟浩然的诗将田园生活写的那么有滋有味。

李白也有一首田园诗,但意趣大不相同。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云媪家》)这个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诗人,并没有摆出一幅悲天悯人的架势去同情农民,只是作为一个极普通的旅游者,端起老妇人那碗菰米饭,眼里噙着泪水,想吃却又吃不下去。

有几个诗人能具有这样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至于他的《将进酒》等等许多独绝古今的诗篇。

别的诗人不要说没写过,首先在思想境界上就达不到那样的高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黄色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就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诗人站在黄河边上看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忽然心情一激动,想到这黄河之水就像人类的生命系列,一代一代去不复返,但依旧滔滔滚滚而来。

然而,人生又是如此短暂,明镜中的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转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轮回

面对这无限与有限的矛盾,人活着为什么不尽情享受生活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是如此自信。

正由于这首诗强烈地呼唤真实的人生,才使多少被强行压缩的灵魂都到诗里来享受那足以舒筋活血的通畅。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不但惊动诗坛,而且惊动了许多达官贵人,最后甚至惊动了对艺术有深厚造诣的唐玄宗。

于是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唐玄宗听从亲信的荐引,下诏征聘他到长安,给予隆重的礼遇。

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诩诩然得意,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他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回真的能大展鸿图了,唐玄宗这位明君,就要把他召到身边,请教他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使天下太平。

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有失望。

第八集 一代诗仙(下)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

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

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眼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

兴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

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

唐玄宗赏牡丹来了。

名花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

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

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

快起来吧

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第三首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

皇帝一声喝彩,于是众声迎合、都来助兴。

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

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

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亭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

这话其实信不得。

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

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虚此生。

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

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

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

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

唐玄宗善于鉴识人物,认为不如给他自由,让他去写诗。

应当说这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

李白一路向前,来到洛阳,在这里遇见了杜甫。

比李白小十二岁的杜甫当时三十三岁,两人的交情自然是由诗人气质的相近而引发的,但杜甫对李白有晚辈对先辈的崇拜,加上为人比较忠实厚道,因此后来给李白写了十二首情真意挚的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正在庐山隐居。

永王李嶙奉命征讨判贼,李白只知道为国家效力,就投在李嶙的帐下。

他斗志昂扬的歌唱着:“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难平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他以为这回该轮带他大显身手了。

谁知李磷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

李白这一回可是真惹下弥天大祸了,在古代,像李白这样在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了,是必死无疑的。

然而唐朝毕竟是唐朝,经人营救,皇帝竟也没有坚持要杀他,只判他永远流放,最后遇赦又不了了之。

这也成了后世贬低李白的把柄。

其实这件事什么也不说明,只说明他不懂政治。

李白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去拥抱生活,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他就能坐下来与人对饮,欢快的唱着:“两人对饮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饮》)他喝的醉醺醺的,陶然自动的睡下了。

望着敬亭山,他会像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心绪悠然地吟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他能这么呆呆的坐着看山,像孩子一样透着傻气。

他一路来到安徽泾县,在一个叫桃花潭的地方住了下来,村里有个叫汪伦的人常酿造美酒来招待他,临别时他吟诗相赠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声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就像老朋友分别时随便说的话,一个名动中华的大诗人,竟然也没有一点故弄姿态的矫饰,轻松自然,洋溢着神情。

然而,李白又是个极为狂傲的诗人,自称:“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狂,是自信的外现,是对人格尊严的充分肯定,是对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的蔑视,他大声疾呼:“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君远参军》),昂首天外,根本不屑以世俗的价值为标准,“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长流夜郎赠辛判官》),他是那样不可一世,最可贵的,是他用时代的最强音,惊天地泣鬼神地吼出了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声呐喊,使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的喘不过气来的人,不愿被踩进泥坑去有无力抗争,敢悄悄的直一直腰,在心灵深出扶起最后的一丝人格尊严,在无可奈何中聊堪自慰,找到一点心理平衡。

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丝毫卑屈的人格,因而在他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分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声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伺御虚舟》)。

算不得多么高峻的天姥山,在他笔下却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嘘,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根本谈不上壮观的庐山瀑布,也是“飞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总之,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海客谈瀛洲,烟淘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锱别》);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

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

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

他乘者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

于是他化成了琅琅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第九集 千秋史圣(上)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

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

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

曾“朝叩富儿门,幕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出潜杯心”(《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住了将近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

五代时韦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

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

到封建秩序开始强

宋词学习视频

建议你下载一个叫 诗词快车 的软件。

可以帮助你自学诗词写作。

里面内容很齐全。

诗词写作的基本知识都有。

词谱,格律,名句,典故都有。

还有好多诗词鉴赏。

自学没问题。

宋之韵里面的优美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