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寓意登高造极的诗句

在古诗中叠词起什么作用及表达

LZ,您好。

古代诗词中各种动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仅供参考: 1、双鲤:代指书信(因古人常将书信结成双鲤形或将书信夹在鲤鱼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双鲤鱼为书信的代称。

简称为双鲤); 例: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鱼: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 3、雁:一指思乡;二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用它来送信,只是后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后来改用飞鸽传书),因此,后世就用[鱼雁往返]来代称书信往来。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云中不见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

4、羊:寓吉祥。

例:《诗经•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说法。

“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

三羊喻“三阳”。

三阳,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阳气盛极而阴衰微也。

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来。

因此,羊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5、凤凰涅磐: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6、蝴蝶:寓意吉祥美好、甜蜜、爱情; 7、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8、鹧鸪:思念、怀旧、哀愁。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表达哀愁之情。

及“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骏马:比喻志向; 10、杜鹃鸟:凄凉、哀伤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11、蝉:寓意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12、寒蝉: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 13、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 15、蟋蟀:寓意怀念征人等。

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螟蛉:指代养子。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18、比翼鸟:寓意思爱夫妻。

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19、鹿:喻帝位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 20、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1、执牛耳:寓意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

”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太仓,人名) 22、精卫:寓意坚持。

古代神话。

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3、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4、青鸟: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25、钓鳌:寓意远大的抱负。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

如何做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

这是不对的。

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例1、阅读[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①从北地来

[注]①那:奈何,为什么。

【解答指导】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或

语文鉴赏诗歌中结构上的作用,结构我不理解,求学霸讲解

典诗歌鉴赏de结构2022-07-01 | liuruiguo | 转藏(6)何谓诗歌的脉搏

脉搏就是刘勰说得沿波讨源中的波,也就是古典诗歌的文本结构,我们赏析和品味作品时,并不是在内省自己的心理活动,而是集中精力于文学作品本身,关注的是文本的语言、结构;形象、思想、感情等要素。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形式、结构的赏析才有可能窥其堂奥。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注重诗歌的起承转合。

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苕溪渔隐丛话》)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 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沈谦《填词杂说》)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刘熙载《词概》)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

因此,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入手,就能获得解读诗歌意旨的一把钥匙。

那么,我们怎样紧紧扣住诗歌的脉搏呢

(一)、抓住起句。

诗文的开头,历来就有凤头之说。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

开门见山的起式示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字当头,偏字相衬,如平地高岗,句式突兀,既震慑读者又点题明旨,点出作者处处惊新处处怀乡的宦游之慨;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如朔风逼面、铁骑突出,将作者悲愤焦灼之情、磊落不平之气迸射而出:这都是开门见山的起例。

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诗教,使得古典诗歌迂回入题的起式更为普遍。

示例: 玉阶怨 谢眺夕殿下珠帘, 流荧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 思君此何极。

作者先景语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总结:诗歌中的起句,其作用有两点:1、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2、作者着意点染某种情绪,渲染某种气氛。

(二)、重视承句。

承句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

但都依本文本中的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

恰如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所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示例1、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的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和幽处禅房和花木紧承首联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显章法的浑圆,又使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长,被欧阳修称为造意者为难工之语。

示例2、杜甫的《登高》则情景分写,使得诗歌的脉络清晰而又层次分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

这样,作者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更显沉郁。

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总结:诗歌中的承句的作用:⑴、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缝合传递的作用,⑵、为下文铺垫和蓄势,以使体物写志更有根基。

(三)、直击转句。

请看下面的例子: 《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本诗的前两句的功用在于勾勒环境,包括时令季节和地域特色,黄梅和青草池塘相互迎合,铺就了一幅在特有的环境下人物特有的一种舒朗的、散淡的、又略带喜悦的情绪的画面。

但有约不来过夜半一句,不仅结构上是荡开一笔,而且,也是情绪上变化的关纽所在。

同时,使得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貌似闲适实则是焦灼的情绪表现的含蓄而有韵味。

由此可见,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

转在诗词的结构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词和曲中的过片而言。

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旨。

故历代诗人在诗歌的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

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就是对 转的作用的诠释。

示例(一)、 《渡汉江》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人从贬所渡江而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愈是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

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

示例(二)、 《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秋丛绕舍边绕篱边渲染了作者喜爱菊花的氛围,作为铺垫。

第三句却是结构上的过度和情感上的急转。

从而使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千古名句更如平地高冈,既句式挺拔,更有令人陡然一震的功效。

此诗中的转句作用可见一般。

94年高考题的C项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也正是转句作用的最好诠释。

总之,转句是诗歌中重要的结。

1、它是文本的思路和作者的情路转换的明显的语言标志,也是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2、高考命题者对其青睐有加。

(四 )、定格合句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

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神光所聚所在,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对此应该倾情关注。

请看: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本诗的结句细雨骑驴入剑门细雨蒙蒙,不是铁马渡河,为什么在微雨中骑着驴子走入剑门

写几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越多越好,求解答

乡来。

应知故乡事。

日绮窗前,寒梅着花?(王维《杂诗》)2.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乡诗三首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篇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作 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江外思乡 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远望 元稹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人日思归 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托物言志诗意象有哪些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

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

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

“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 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柳——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 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3、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 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皆属此类。

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

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 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 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

”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6、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 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 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

”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

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

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 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 相视流泪。

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

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 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

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

例如,欧阳修 《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

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 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

例如,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 23、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

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

在唐宋的诗词中, “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

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 24、阑干——有三个意思。

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

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 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第二,横斜的 样子。

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

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

第三,形容泪 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

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

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

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

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 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

也作“蓬壶”“蓬岛”。

例如, 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

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 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

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

28、尺素——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

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

李贺《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

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

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

也常作青山的代称。

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

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 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3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

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 和的阳光”。

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 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

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公历2月3日)。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

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七夕【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2022年。

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一些差异。

寓意登高造极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