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鹰的文章
袁鹰散文 十月长安街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青史,将要以璀璨辉煌的金字,记下一九七六年十月。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三千多万共产党员和九亿人民的共同一山愿,奋然一击,粉碎了为祸十年的四人帮,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拯救了中国革命事业。
于是,一阵声震九霄的风雷,传送了振奋亿万人心弦的喜讯;像一阵渴望的春雨,荡涤着祖国大地上的陈污积垢。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从北京的车间矿井,平原山村,军营学校,大街小巷,涌来了无穷无尽的人潮,卷起了无边无际的旗浪。
锣鼓声,鞭炮声,口号声,欢呼声,在这里汇成滚滚洪涛,又翻腾冲激着散向四面八方。
就像大坝突然开放闸门,满满一水库的春水,白浪如山,呼啸着从泄洪道奔泻而下;就像沉寂多年的火山口突然喷火,蕴藏在地心深处的通红滚烫的岩浆汹涌地飞迸......红旗如潮,歌声如海。
十月长安街上,奔涌着的是千千万万人压抑、积郁了十年之久的难以平静的心潮啊!两鬓如霜的老战士,跟青年人一起兴高采烈地挥舞小旗,红扑扑的脸上焕发着来自肺腑的欢悦。
扑灭四人帮的辉煌胜利,使他们联想起四十年前遵义会议的红楼。
《长征组歌》里怎么唱来着?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他们跟随党中央和毛主席,南征北战数十年,披荆斩棘,夺取一个个胜利。
今天,冲过险滩,踏平暗礁,革命的大航船在党中央率领下,又迎风破浪奋勇直前!你看他们高呼口号,一任喜泪和热泪簌簌地淌了满脸。
他们沐浴着十月的阳光,依旧显示出当年过雪山草地和在太行山反扫荡时候的利采......刚从炼钢炉前下了夜班的工人,来不及挨下劳动服,就从郊外赶进城来到长安街上。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重槌把大鼓敲得震天响,敲得人们心花怒放。
这些炼钢炉前的闯将,不止一次在长安街上游行,也不止一次担任鼓手,但今天的鼓声啊,分外响亮,分外激昂。
他们是在用鼓槌发言啊!从这一阵接一阵撼人心弦的鼓声里,人们不是能分明地感受到工人阶级对清除鬼蜮的热烈欢呼吗?一些身体瘦弱的女同志,在游行队伍里跟小伙子们一样,一叠声地喊口号,顾不得嘶哑了嗓子。
她们有的在延河滩上开过荒,有的在上海或者北平的大街上组织和参加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示威游行,有的参加过土改运动,有的刚刚送走一批毕业的学生。
有的正要出发去边疆巡回因宁...一来到长安街上,她们年轻了十年、二十年。
四人帮给他们带来的愁颜,被胜利的欢乐扫得无影无踪。
你看,在天安门前的阵阵锣鼓声里,她们情不自禁地扭起了秧歌......长安街上的人群里,青年人最是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的了。
他们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放鞭炮,响不停。
那年纪大几岁的,也许又想起在天安门前,长安街上,曾经多次接受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检阅,那难忘的时刻,常常激励着自己前进不息。
今天,他们又将在天安门前向敬爱的党中央表明决心,斗志昂扬地开始新的长征......然而,长安街上下的锣鼓敲得再响,怎能全部表达出人们对清除四人帮这伙人面兽心的野心家、阴谋家的由衷喜悦呢?长安街上的彩旗挥得再高,又怎能充分反映出人们此时此地的千般思绪、万种情怀呢?在东长安街朱红色的墙下,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手推车上。
那模样,像是一位腿脚不灵便的老工人或是早已退休的老教师。
两个戴红领巾的姑娘扶着他--也许是他的孙女,也许是他的邻居。
老人的眼睛,都笑得眯成缝了。
他举着手里的小旗,向游行队伍不住挥舞。
游行的人们,也挥动小旗,微笑地向这位老人致意。
大街上热火朝天,听不清老人在说些什么。
人们听到的,只是他不断地咧开嘴笑着说:好啊!好啊!......这简单的两个字里,包含着千言万语。
岂仅是这位老人,走在长安街上的千千万万个男女老幼,谁没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啊!古老的长安街,宽阔明净的长安街,你这伟大的历史见证人,经历过几回今天这样的场景呢?且不说那遥远的岁月里,你曾亲眼看到李闯王的农民起义军怎样纵马奔驰到你身边,一箭射中明朝皇宫的匾额;且不说你曾亲眼看到八国联军侵略者的铁蹄怎样粗暴地践踏街心的青石板,义和团的勇士们怎样视死如归,血染长街;且不说你曾亲眼看到英雄的人民,怎样砍倒黄龙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旗,怎样折断日本鬼子的膏药旗和美国侵略者的星条旗,终于,在那个金光灿烂的十月,毛主席在万众欢腾中亲手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长安街上响彻了胜利的礼炮声......且不说那么远了,就说今年这一年里,长安街啊,你经历了多么不平凡,多么难忘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在我们亿万人民的心头,将要以永恒的记忆,镌刻下一九七六年的悲痛和优虑,哀伤和欢乐,困难和胜利。
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在仅仅九个月里相继与世长辞。
长安街啊,浸透了悲恸的泪水,笼罩着浓重的哀思--谁能忘记:一月十一日那个惨淡的黄昏,东西长安街上伫立着一百多万人,迎着凛冽的寒风,目送一辆缀着黄黑二色绸带的灵车缓缓向西去。
那灵车上,安卧着我们的好总理啊!灵车,请你走得再慢些、再慢些吧,让他安静地多睡一会吧。
他为人民操碎了心,几十年都没有能好好休息啊!十里长街上,肃静的人群低声啜泣,失声痛哭,泪眼凝望灵车在黯黯的夕阳余晖中驶向八宝山。
那天,直到深夜,长安街头还有人在等候着,等候敬爱的总理归来......以后,一月和四月,成千上万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把数不清的花圈送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把数不清的小白花缀在纪念碑周围的冬青树上,也把一颗颗深深怀念周总理的红心绾系在那无数白花上了。
谁能忘记:我们度过了一个愁云深锁的春天,又送走一个阴霾密布的夏天。
正当满腔悲愤、心潮难平的时刻,我们又失去了受到全国军民衷心爱戴的革命老前辈。
在深切哀悼朱德委员长的日子里,人们又一次把沉重哀伤的脚步深深印在长安街上。
想起朱总司令的战马,曾经驰骋在大半个中国的疆场上,冲过几十年的烽火,我们就更加痛恨林彪、江青和他们那帮罪恶的同伙迫害革命老前辈的罪恶行径。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四害横行,妖氛猖獗。
王张江姚那伙窃国奸贼,正圆睁豺狼的眼睛,盯住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吐出毒蛇的舌头,喷向社会主义红色江山;伸出虎豹的魔爪,残害无辜的革命人民。
人们看着长安街上的滚滚乌云,只能把无穷的忧虑埋在心底。
谁能忘记那悲痛欲绝、肝肠断裂的九月!长安街,跟祖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一样,沉浸在无休止的泪水里。
在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时候,在参加首都一百万军民追悼大会的时候,在追悼大会以后到天安门前宣誓留影的时候,我们走在长安街上,心里注满了铅,血液几乎都凝固了。
我们景仰毛主席一生比昆仑山还高的丰功伟绩,我们怀念毛主席的比东海还深的恩情,然而,我们也紧蹙双眉,忧心忡忡:毛主席领导我们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道路,怎样继续走下去?那些早就躲在阴暗角落里把牙齿磨得格格响的两脚豺狼,会不会发疯地冲出来把它咬断?国庆节后一天,我陪一位从远方来的老同志从西单沿长安街往东走。
刚走过府右街口,我们的心都一下子揪紧了。
过去,每次走过新华门,人们总要停一停脚步,深情地朝大门里凝望;白天,仿佛看到毛主席在庭院里散步;夜晚,仿佛看到周总理案头的灯光。
然而今天,今天啊,我们第一次度过失去他们的国庆节了!你知道,我的老战友低声说, 这些天来,我的心都快掏空了。
我怕也许有朝一日,我们再不能这样安然地在长安街上走。
这不是过分的担心吧?我对他默默点点头,表示同感。
我告诉他,这一两年来,我到过不少地方,遇见过许多同志,长征路上的老红军、老船工,延安窑洞前的老边区劳动模范,天津新港的码头工人,大运河边的农村基层干部,上海、南京的满头白发的老同志和英气勃勃的青年干部......所有这些同志,自然互不相识,而且关山阻隔,海角天涯,但是,我深深感到,这些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这些正直无私的革命战士,这些对共产党怀有深厚无产阶级感情的劳动者,他们的心,都是相通的;他们的愿望,他们的爱和憎,都是相同的。
人们再三向我这个从北京去的人,衷心地祝愿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健康,心神不定地探询周总理的病况,也愤懑地议论那几个人面东西的所作所为。
唐山、丰南地震以后,我在天津工作过一个月,深深感受到灾区人民那种天崩地裂何足惧,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
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更增添灾区军民战胜严重困难的坚强意志。
但是,在同一些老工人,一些共产党员深谈的时候,我感觉到在他们宽广的胸膛里,别有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愁思。
在九月九日以后,这种忧虑和愁思更加重了。
他们说:七级地震以不足惧,怕的是罩在祖国大地上、压在亿万人民心头的那块凶险的乌云,怕有朝一日会遮住万|里晴空,使天地在刹那间改变颜色。
在那段日子里,战友相逢,知心倾诉,总是用最简练的语言,含蓄地然而坚定地表达彼此的心情。
温习一段毛主席的教导: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默默瞻仰周总理的遗像,想想他怎样鞠躬尽瘁,无限忠贞地把毕生精力献给壮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直到临终,还叮嘱要把自己骨灰撒在祖国江河土地上;背诵几句鲁迅的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晾雷;唱一节《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就足以产生互相鼓舞、互相激励的精神力量了。
这样,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九七六年的十月,英雄的十月,胜利的十月。
我们迎来了天安门上的朝晖,迎来了长安街上的锣鼓。
亿万人民长久盼望的一天,在我们没有料到的时间提前来到了!亿万人民衷心期待的胜利,在我们心急如焚、欲哭无泪的时刻突然成为钢浇铁铸的现实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的诗句,虽然被人重复背诵,又怎能表达狂喜的心情呢?相对如梦寐又怎能代替积郁在心头的千言万语呢?伟大的胜利,朝思暮想的胜利,怎能不使人心花怒放,喜泪盈眶?怎能不使人欢腾跳跃地涌上长安街,涌向天安门,纵情欢呼,放声歌唱!动乱不已、祸患频仍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白天不敢讲真心话、夜里不敢安心睡觉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伟大祖国的千年青史,终于展开了新的章页。
不是有位老战士在天安门前想起遵义会议的红楼吗?他联想得真好。
一九七六年十月,就像一九三五年一月,像一九四九年十月,又一次成为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天安门是一艘庄严雄伟的战舰,载着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希望,迎着风浪,一往无前地驶向远方。
十月长安街,真正成了无产阶级的盛大节日。
瞳瞳红日,朗朗乾坤,万里长空,宽广大道。
亿万人民的洪流,紧跟党中央,豪情满怀迎接新的战斗,浩浩荡荡地奔向更大胜利的明天。
十月长安街,一路红旗,一路战鼓,一路凯歌......一九七六年十月底,北京锣鼓巷蓦然回首一声致哀,万人起立,千山沉寂,万木无声。
只听得肃静中偶尔有轻轻的欷敷,仿佛不敢让旁人听到,却又抑制不住要使旁人听到。
仿佛好久以来就在等待这个时刻,为十多年来惨死遭诬的前辈和同伴们放声一恸;又仿佛蓦然间才发现我们竟已失去了这么多的英才俊彦,这么多的良师益友。
望着面前那份长长的、远非全部的名单,谁都禁不住伤心落泪,悲从中来。
肃立致哀的几分钟内,多少熟悉的面影一个接一个倏然闪过。
十九年前,一九六零年秋天,你们不是也都坐在这大厅里参加上一次文代大会,同大家一起,全神贯注地聆听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吗?不是也都曾神采飞扬地谈学习收获、生活感受和创作、演出计划吗?音容笑貌,依依在目,却又恍如隔世--横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
而今,劫后归来,依旧是星光灿烂的人民大会堂,依旧是欢腾活跃的文代会会场,秋风萧瑟,枫叶如丹,当年作报告的人和听报告的人在何处?那一卷卷雄辩深邃的文章和打动人心的作品在哪里?那千百行情思绵邈的诗句在哪里?那在银幕和舞台上使千万观众击节赞赏、倾心感佩的丰姿在哪里?那江南韵味的宛转歌喉、泼墨淋漓的生花画笔又在哪里?十多年问,人世间的许多瑰宝,数不尽的美的结晶,几乎都被那帮魑魅魍魉践踏得一干二净。
于是,不期然地想到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把末一句改动几个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血泪纷飞处。
斑斑血迹,使人回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我以我血荐轩辕,左联烈士以自己的鲜血写下无产阶级文艺史的第一页。
伟大的鲁迅为这光华四射的卷首写下发自肺腑的悼歌: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半个世纪里,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怀笔背琴,在革命的旗帜下,在荆棘丛生的祖国大地上,东奔西走,上下求索,抗击黑暗,呼唤光明。
在炮火纷飞中献出青春,在敌人屠刀下颠沛流离。
春回大地,天朗气清,大家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从心底感到痛快,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然而,年复一年,在明朗的天底下也总断不了风狂雨骤,雪侮霜欺,终至举步艰难,动辄得咎。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那最黑暗、最混乱的十年,许多人被肆意地打翻了,发配了,流放了,甚至被杀害了。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然而人们在祖国母亲的胸脯上,心贴着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
是的,有人说过怪话,发过牢骚,表露过消极和愤慨,可是,大节无亏,在关键时刻,屈膝投降、卖友求荣的毕竟是极少数。
纵观古今中外,几曾有过这样像打不碎、砸不烂、煮不熟、蒸不透的铜豌豆似的文艺队伍呢?......大风暴开始的那年,大约十一月或十二月,我在北京金鱼胡同西口,偶然遇到韩北屏同志。
几个月不见,他显得苍老而憔悴。
怎么样?我低声问。
没什么。
他苦笑一声,从容地说:相信党,相信群众。
还有第三个相信。
他会心地点点头,然后伸出右手的大拇指,指指自己的胸口。
就这样匆匆告别,紧紧地握一下手,似乎全预感到暂时间见面机会不会像往常那样多而容易了。
但是,怎能料到这一握竟成永别呢?第二年初春的一天,我走过前门外大栅栏,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正伫立在新华书店的橱窗前。
相当破的蓝色短棉大衣罩着瘦小的身躯,看上去有点臃肿。
那是孟超同志。
他看见我,像过去一样点点头,咧嘴一笑。
然后指指那一片红色的橱窗,摇头叹息:怎么会只有一种书?
袁鹰写的《白杨》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散文指同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不同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古文体。
按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的特点及分类散文这一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泛指除韵文、骈文以外的一切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在现代,散文是写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当代,许多人又将日臻完善的新闻文学(含文艺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历史文学(含大型回忆录、人物传记、厂史,村史等),科普文学和杂文从散文中分离出来,从而使散文的概念缩小在一般的写人、叙事、记游、描景、咏物、抒情的范围内。
古代所谓的散文,含义极广,称为广义的散文,当代所说的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所说的散文,就是这种狭义的散文,或者说是更狭义的,即将新闻文学、历史文学、科普文学、杂文等排除在外的一般散文。
那么,散文的特点是什么呢
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
所谓“形散”,就是从表面看,结构比较松散,未必有完整的情节和紧凑的故事,人物形象也未必丰满;但不管如何零乱的,优杂的材料必须费串于一条线上,这条线便是主题,或说是中心思想,也就是说形散的材料必须集中地为主题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神聚。
据此,散文的一般特点可分如下四点:一、通材广泛,可大可小。
大至伟人要事,小至民间琐悄屑,前者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写的是毛泽东主席从延安起身登机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临别时刻的动人场面,后者如张洁的《挖荠菜》,写的是穷人家的孩子挖野菜的故事。
一般来说,散文的写作素材是易于猎取的,它可以走漫无边际的谈天说地,也可走娓娓细腻的情人秘语,报刊要闻、街谈巷议、花鸟鱼虫、米麦豆穗,未来的构想,成功的设计,罗列的趣闻,幻想的故事,古今中外,南北东西,海外奇谈、名人迭事,一切的一切,任你信手拈来,经你精心构思,表达你深遂的思想,抒发你真挚的情意。
但须切记,紧扣主题,切不可方构园,背离文章的宗旨。
二、体裁多样,灵活机变。
作者可根据所掌握的素材和自己的写作习惯,在散文这个大的体裁概念范畴内,选用最便于表现主题的具体样式,可以是溶知识与文学于一炉的科学小品,如周建人的《蜘蛛》,童裳亮的《海洋与生命》等;也可以是寄情趣于景观的风物游记,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还可以是记述言行观感的日记,如郝建秀的《进京日记》;又可以是倾吐心事的书信,如林觉民的《与妻书》;甚至那些是信手拈来的随笔扎记,录写见闻的参观访问记写,也都可归之于散文一类。
除在体裁形式上可以灵活机变外,在结构章法上也不拘一格,便于作者发挥自己在某方面的专长。
三、手法不一,富于变化。
在散文的写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表现手法。
游记散文自然应以记叙为主,间以抒情和议论;知识小品则往往以说明为主,间以叙述事理;书信、扎记之类首先是陈述事理,免不了要对人对事作以评述(即议论),有时也要抒发自己的感受(抒情)。
总起来说,在散文中,这几种表现手法的应用虽依据不同的体裁形式而有所侧重,但更值得强调的是这几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
在作品中绝对单一地运用某种手法的情况是极罕见的,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在散文的写作中应更多地练习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四、文笔隽永、洗炼流畅。
散文体裁的多样性、手法的多变性决定了文笔的丰富性和非单一性。
就是说,散文的语言风格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种模式的,它应该根据具体体裁的实际需要而定。
但无论怎样变,都应具备散文的基本特点。
深刻隽永、洗炼流畅。
随你任意举出一篇成功的散文,其语言特点首先应该是这样的。
试看英泊萧的《菜园小记》的第一段:种花好,种菜更好。
花种得好,姹紫焉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娓娓动听,且含义深刻,语句隽永,是这段话的特点,也是全篇的语言特点。
推而广之,好散文文笔都应该是这样晓畅流动。
耐人寻味。
散文的魅力,除立意新、构思巧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美,富有抒情色彩,常常熔铸诗情和哲理于警句,有时用骈散结合的语言以表情达意,如夏衍的《包身工》的结尾就是这样写的:黑夜,静寂得象死一般的黑夜
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警告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懂得散文的这些特点,对于你的散文欣赏和散文写作都将起到一定作用。
至于散文的分类,主要按其表达方式及表现内容,具体可分归:一、记叙散文。
其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其中又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几种,如《火刑》、《背景》、《范爱农》、《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均是集中主要笔墨于一人或几人,以人的事迹为线索,称为“写人散文”,再如《狱中杂论》、《土地》、《登泰山记》、《为了忘却的纪念》、《同志的信任》等,以写事为主,可以集中地写一件事,也可写几件事,这样的散文称叙事散文,还有一些散文以写景为主,如《荷塘月色》、《海滨仲夏夜》、《济南的冬天》等,称写景散文,另有一种是状物的散文,如《云艇》、《小麻雀》、《猫》等。
这里值得一提的,写人和叙事两种手法经常并用,因为要刻画人, 总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来写,这就要叙事,而要着力记述某些事,总是要写人的,因为事是人干的,再就是写景与状物,往往渗杂进行,例如《天山景物记》、既有写景的部分,也有状物的内容,因而就很难分得清窨是写景还是状物的,准确地说,应将这样的散文称写景状物散文。
写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不一定是截然分开。
二、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为主,如峻青的《雄关赋》、宗璞的《西湖漫笔》等。
然而抒情散文中也断然少不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因为任何感情都来自对个体人物事件景致的感受,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比如《白杨礼赞》,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北方抗战军民的赞赏之情,而这种感情绝不能凭空而来,它是作者看到黄土高原上巍然屹立的白杨树,进而通过对白杨树的赞颂抒发了作者对抗战军民的赞叹之情。
三、议论散文,侧重于对事理的议论,从而表明作者的观点与态度,例如高尔基的《时钟》,陶铸的《太阳的光辉》、邹韬奋的《呆气》等。
这类散文也是议论文,因而也具备议论文的三要素,也有论点、论据,也要对运用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然而这类议论文更具备散文的特点,文笔优美、语言形象、生动,不象一般的议论文而恪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的刻板套数,而是运用灵活的笔触,新颖的构思、鲜明形象的语言而巧妙的阐明事理,甚至可以采用一般议论文所不采用的委婉细腻的描写或抒情。
一言以蔽之:论论散文就是具有较浓的文学色彩的议论文。
尽管我们将散文大致分为了记叙性的、抒情性的、议论性的三类,但必须清楚,这三类之间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界限。
事实上,在写作的过程中,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几种表达方式总在渗杂运用,以求最佳表达效果,而不强调应运用那种表达方式,也就是通常说的方法、形式为内容服务。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其题材都应来自生活。
所以首先要热爱生活。
生活给你的是美好的,你写出的作品也是充满了对生活、对世人的爱。
给人的也是美感。
如果对生活或是世界充满了仇恨,写出来的东西也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了给世人看散文的写作至少要注意两点:一是结构。
散文的结构应该是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
也就是写散文的着笔处一定要有“见”或“闻”,然后由此产生联想和抒发感受。
这一点在巴金的《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都有体现,可以参考。
二是语言。
一般来说,人们都说散文的语言要美,但是,什么是美
我以为,美的语言不一定华丽。
它的美应该体现在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而且能够给人以启发,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我一直坚持一种看法:散文的语言一定要有哲理性,没有“名言”,别写散文。
记叙文和散文的区别:记叙文侧重于写人记事,要求写出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这样做展示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什么事情,如何发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散文侧重于就一件事情,一个场面或一个景物抒发某种思想感情。
我把它叫作由所见、所闻到所想所感。
总之,记叙文注重记事,散文注重抒情
记叙文中首段和末段小诗的作用
记叙文首段以诗句开门见山点明主题,通过诗句隐含的隐意牵出后文中内容的感情方向和故事大意,为通篇文章做好内容铺垫。
结尾使用诗句结束,总结前文,增加文章内容可读性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此种写法通过对比映衬的方式,着重表达了文中需要表达的情感,首尾呼应。
1、开门见山式: 文章一开头,就点明题旨,即开笔入题,此为开门见山。
2、描形绘神式: 文章在开头便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主人公外貌神形方面的特征,此为描形绘神式。
3、暗埋伏笔式: 文章开头叙述一些使读者一见字句便知主人公后来境况的一种方式,比如要写一个不幸的母亲,开头便可这么写: 25岁时,一场不幸的车祸,夺去她亲爱的丈夫的生命,留给她的是无尽的痛苦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读者一见开头片段,就会断定这个妇人在丧夫子幼的情况下,后来的情境会更加艰难,但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定会饱经沧桑,久经磨难,深深的爱子之情,崇高的母爱,体现于字里行间。
然而,深深的慈母情换来的却是不幸的回抱,真是太不幸了。
4、抒发情感式: 文章开头时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抒发出强烈的情感,或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流露出人世沧桑之间的伤愁,或显示出壮志难酬的悲切,或抒发出对社会新人的赞颂。
5、欲扬先抑式: 作者要达到称颂主人公的目的,开头便极力贬低主人公,说他这也不行那也不是,然后一百八十度转弯,从相反的方面,揭示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品质。
此种写法,即欲扬先抑式。
6、对比映衬式: 即开头运用对比手法,陈述两种与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情状,来衬托主人公某方面的优良品质的写法。
有一考生在写《我找到了美》一文时,开头运用了此种写法,起到了“龙头”作用。
7、由物及人式: 开头写作者看到一件与所叙主人公有关的物品,睹物思人,从而引起下文对主人公事件进行叙述的一种写法。
这种写法在追叙昔人往事时用得很多。
有同学在写《卖豆腐的小姑娘》一文时,开头成功地运用了这种写法。
8、先闻其声式: 指开头写出主人公说的一句能表现主人公性格或心理特征的话,紧接着下文便是主人公出场从事的内容,即先声后人的写法。
鲁迅先生描写《故乡》中的杨二媳,《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出场,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写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9、设置悬念式: 文章开头叙写一些引起读者对主人公所从事件的发展和主人公命运满怀关切心情的语句,造成一种悬念。
这种开头能激发读者急着看下文的欲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五种表达: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