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送别诗有哪些
学过的。
一: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
叙写朋友间深挚情意,主要通过典型的场景语言,声音、动作、或想象来传达离情别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
浥,湿润的意思。
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 ,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
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
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
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
“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绕”字描写白水的动态,景色廖廓秀丽。
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仗。
颔联 、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使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分离时的动作,“班马”是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赏析:诗作开头写“渡头杨柳”点明送别之地并烘托送别气氛。
行客稀少现环境的冷清,反衬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
二句中“向临圻”写归江东,点题。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诗人恋恋不舍,望大江两岸,春满人间,芳草鲜美,桃红柳绿。
诗人顿觉自己心中的无限惜别之情就像眼前这春色无边无际,进而突发奇想:让我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起扑向你,跟随你归去吧。
诗人将别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蕴藉而深沉。
南 浦 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南浦就和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诗句,江淹《别赋》中也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句子。
诗的前两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以景衬情。
“凄凄”渲染别情,“袅袅”倍添秋意。
前者写内心凄凉愁苦,后者写秋景黯淡萧瑟。
秋风萧萧,木叶飘零,秋风愈紧,别意愈与浓。
此时此景,怎不叫人倍增离愁。
而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
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以上几首诗都通过生动地细节描写,来抒写对离人眷恋不舍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或以动作、心理传情,或以语言、声音达意。
描写形象传神,离情真挚感人。
二: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工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
”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
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
”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
尾联以劝慰作结。
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无为,不要的意思。
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别 董 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唐人送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留恋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曛,,曛黄,指夕阳西沉时景色。
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
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
似有壮士啸响于耳侧。
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
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
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如一轮灿阳喷薄而出,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
恰如诗家所谓“为壮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三:借送别言志诗。
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
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
“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
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
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
(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
)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
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
“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附:别 离陆龟蒙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樽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四: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如骆宾王诗《于易水送人一绝》。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
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陶渊明《咏荆轲》)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诗句中用“已”和“犹”两个虚词,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音节舒缓,读来有一种荡气回肠之感,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五: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这首送别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
诗作写告别故乡,而非送别朋友,并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
构思巧妙,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意境高远。
首联交待诗人的一路游踪和出游目的。
青年李白出蜀过荆门山,不远万里,放舟东下,直赴荆门之外的楚国故地。
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
颔联远眺近观,触目生情。
出句说山,船行江上,山随舟随水相对挺出,船行甚急,扑面而来,转瞬即逝。
最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阔平坦的漠漠旷野。
“随”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给人应接不暇之感;入句写水,船过荆门,平原开阔,作者视野为之一开。
“入”字平中见奇,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用语贴切,力透纸背。
颈联上句写晚上明月倒映水中,皎洁如镜。
“飞”字,动感十足,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反衬船行之速。
下句写日间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嵌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这一联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斓,意境奇丽,充分表现出诗人与月同行,与云同飘的兴奋喜悦之情。
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
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蜀地生活,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形离不离,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
这首诗题为送别,实则表达对故乡的眷恋 ,以故乡水对自己万里送行的深情厚谊,反衬自己思乡深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寓意好一点的词
历代皇帝祭特别喜欢章显强盛的国力,即使盛也写得特别好听,下面两例就是:永维祖武。
潜庆灵长。
龙图革命。
凤历归昌。
功移上墋。
德耀中阳。
清庙肃肃。
猛虡煌煌。
曲高大夏。
声和盛唐。
牲牷荡涤。
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
振鹭来翔。
永敷万国。
是则四方。
------<>肃肃清庙,巍巍盛唐。
配天立极,累圣重光。
乐和管磬,礼备烝尝。
永惟来格,降福无疆。
------<>
古诗词中表示悲喜的意象有哪些
古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 1、 树木类: 树的: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 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 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 凄厉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哀伤 沙鸥:飘零 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
爱国诗歌朗诵
我的祖国我国,高山巍峨,雄山峰俯瞰历史的雨落,暮色苍茫,任凭风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我的祖国,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爱你源远流长灿烂的历史,我爱你每一寸土地上的花朵,我爱你风光旖旎壮丽的河山,我爱你人民的性格坚韧执着。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唤醒拂晓的沉默,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叱咤时代的风云,你是威风凛凛的雄狮-----舞动神州的雄风,你是人类智慧的起源-----点燃文明的星火。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那就是中国啊,我的祖国。
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搏动的心脏跳动着五千年的脉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涌动的血液奔腾着长江黄河的浪波,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黄色的皮肤印着祖先留下的颜色,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黑色的眼睛流露着谦逊的笑窝,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可爱的祖国啊,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挽住你力量的臂膊,无论我身居何方,你都温暖着我的心窝。
可爱的祖国啊,你把住新世纪的航舵,你用速度,你用实力,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你用勤劳,你用智慧,进行了又一次更加辉煌的开拓
祖国啊,祖国,你永远充满希望,祖国啊,祖国,你永远朝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