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茎灯草,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描写来表现严监生的怎样性格特点
两茎灯草自《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表现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守财奴的形象。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动作描写,严监生临死时,看到里点着两茎灯草费油,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
这种如同白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茎灯草一文运用了什么描写
一文运用了人物描写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
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注意:外貌描写不等于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
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
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1、外貌描写的作用: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
3、动作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的作用: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5、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画人物性格,反应人物品质。
两茎灯草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描写是
两茎灯草》中作者是通过严监生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严监生临死前的神态和动作句子
话说严监生临时,伸著两个指头,总不肯断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著问;有说为两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却只管摇头不是。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
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两茎灯草这篇课文运用了什么人物写作方法
《两茎灯草》是吴敬梓说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吝的形象。
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茎灯草课文除了主要人物为什么还要对其他人物进行描写
《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
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除了写主要人物,对其他人物进行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突出这篇文章的主题,同时也表达出作者是对相关的人物的命运的一个关注。
仿写《临死前的严监生》那样夸张的手法写个小片段
急急急急急急~麻烦了
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在我眼前,时常浮现出那张熟悉、亲切、令我永远难忘的脸庞,她便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我的小学老师—— 祁丽。
那时,我才读三年级,那时的我任性、骄傲、爱耍小脾气。
有一次语文测试,我得了全班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不得了,拿着这张试卷到处炫耀。
班长让我办黑板报,我心里乐滋滋的,让同学们都为我拿粉笔,递黑板刷,如有一点不顺意,就会乱骂一气。
渐渐的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就连和我玩得最好的“铁哥们”也不愿意跟我玩了。
这时候,祁老师来到我身边,对我说:“湖之所以宽阔、博大,是因为它包容着所有的小水珠,它不会轻视其它小水珠,所以它十分快乐,一点也不孤独。
人也是一样的,不能没有朋友,而朋友需要你自己去寻找,其实全班七十几个同学都是你的朋友,只是你没有去好好珍惜,才会一个人这样孤独。
”自从那次老师和我谈心之后,我明白了许多,也使我重新拥有了拥有了朋友,懂得了真正的友谊。
在学习上,祁老师也常常支持我、鼓励我,陪我渡过了人生的一道道桥。
现在我转学了,又认识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
在这几年里,我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就会想起她,想起她的一番教诲,那种鼓励的眼神。
我的老师我有一个非常可敬的老师。
她总爱穿一件蓝色的衣服,文静的脸上常带着一副既严肃又可爱的表情。
每当看到她那眼镜后边闪动的目光时,一件难忘的事情便浮现在我眼前。
一次测验,有道题把我难住了。
看到其他同学做得那么顺利。
于是,我东瞧瞧,西望望,想捞个便宜。
然而,老师看透了我的心,心想,没有机会了。
当老师的眼睛投向了另一边时,我趁机偷看了同桌的答案。
做好了试题,心里舒坦多了。
老师发下卷子来了,结果我得了100分,心里乐滋滋的。
下课了,我刚走出教室,就听到后面有人叫我。
回头一看,是老师。
她平时那么严厉,准不会放过我。
我慌慌张张的跟着老师来到办公室,我不敢接近她,也不敢抬头看她。
老师说:“做错事不敢抬头,只要你改正错误,我会原谅你的。
”听了老师的话,心里轻松了许多。
我诚恳的说:“老师,我错了
”“虽然你偷看了别人的答案,但是你还是不懂。
”老师停了停说,“我还是讲解给你听吧。
”这时的我的脸已经通红了。
过后,老师仔细地讲给我听。
临走前,老师还叫我不懂多问,错的作业要改正。
我感动极了,深刻地会到老师对我的关心。
老师啊
,您真是一位可亲而又可敬的老师。
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叫倪建炜,他长着乌黑的头发,大约有一寸长。
头发下面有淡淡的眉毛,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的嘴唇微微上翘,鼻子上还有些皱纹,笑的时候瞪着大眼睛,一副皮笑肉不笑的样子。
倪建炜有许多 优点,也有许多缺点。
优点是乐于助人,热爱体育锻炼,特别是跑步。
缺点是动作太慢,有时爱打人。
倪建炜高兴时,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本来是皮笑肉不笑的,但现在也笑得很自然了,有时候还会给我吃东西呢。
今天是期中考试,倪建炜当然有做不出的题目。
他一会儿埋头写字,碰到做不出的题目,就皱着眉头,脸上的笑容一览无余,手托着头,一副正在思考的样子,真象一位小博士,有时还会困得打哈欠。
他又生气了,平时那充满笑意的大眼睛,此刻射出两道寒光,咄咄逼人,牙齿咬得吱吱响,鼻子里喘着粗气,好像缺氧似的。
倪建炜还很喜欢管闲事,我到现在都没有买到《感动中学生的100个父亲》,他就会来说我,真烦。
但他还是蛮大方的,每当我有什么东西忘带时,他总会借给我。
我和奶奶一直住在一起。
我的奶奶是个中学教师。
她乌黑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个儿不高,略胖的身子总是那样忙忙碌碌。
奶奶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人,我很敬佩她。
奶奶已年过半百了,她对学生仍然很关心,学生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来找她,她都鼎力相助。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凛冽的寒风刮个不停,我和奶奶刚入睡就听到一阵敲门声,门一开,原来是学生。
那位学生说:“老师,我们班有一位住校同学生病了,我们老师不在,请您去看看行吗
”奶奶二话没说,披上衣服就走了。
一直到凌晨4点多,奶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了。
看着她那冻得发紫的脸,我摸着她冰冷的手问:“奶奶,您冷吗
”奶奶笑着说:“为学生做点事,冷点有什么关系呢
”奶奶的话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奶奶对她的学生百般关心,可她对自己的身体却无暇顾及。
每天晚上,奶奶备课直到深夜,有时我一觉醒来看见了,心疼地对奶奶说:“奶奶,您该睡觉了。
”奶奶却说:“你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我不认真备课,明天怎么给学生讲课呢
”我不愿再打断奶奶的思绪,无奈地点了点头。
看着她那日益增多的白发,我的眼睛湿润了。
不知不觉我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我看见了奶奶,她正手捧鲜花,面对一群孩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转眼间,我也成了一位人民教师,正踏着奶奶的足迹走来。
我有一个好父亲 父亲是一个少言的人。
他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听见母亲一个人在不停的讲话,父亲只是一个劲的抽烟,偶尔才应答一下,那话也多半只是一两个字。
家里来客人,父亲陪人家吃饭,既不让酒,也不劝饭。
只自顾自吃自己的,显得很不礼貌的样子。
对我们几个孩子也一样。
他很少过问我们的学习,他觉得学习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有问题问他,他也是说你们还是去问老师吧。
父亲是个农民,但在我眼里很多地方又不像地道的农民。
父亲读完了小学,初中上到了二年级就因贫困辍学了。
接着他和几个同伴瞒着爷爷奶奶一口气跑到了包头,在那儿上了两年的中专。
后来因为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学校解散了,父亲又回到家继续当他的农民。
父亲写一笔很好的毛笔字,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父亲总要被人家恭敬地请去当帐房先生,记记份子什么的。
到了春节,更是父亲忙碌的时节,乡亲们都早早的把大红纸送到我家,请父亲写春联。
往往春节未到,我家早就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了。
我小的时候习字,父亲就让我学着给山东的舅舅写信。
什么格式,怎么称呼,如何落款,都是父亲手把手教我的。
我虽然喜欢他的字,但我练字没长性,直到如今也没形没体儿的。
回家陪父亲喝酒,喝到高兴处,父亲总是指着我说:“就你还中文系,还老师,写字还不如我这个农民哪。
”我只能笑着点头。
父亲是个爱书的人。
他每次出门,包里总要塞本书。
实在没有可看的,也要捎上几张报纸。
记得父亲亲手买的书有1975年出版的三卷本的〈水浒传〉、上下册的《东周列国故事》、《聊斋志异》和冯梦龙的“三言”。
农闲时节,别人家的男人或打牌或赌钱,我父亲就在炕上看书。
逢雨雪天,更是整天抱着书看。
这两年父亲眼花了,自己买个花镜,还是不忘读书。
我有时端详端详,老人还真像个文人先生呢。
今年暑假回家,我倒腾书柜,找出一套明朝抱翁老人的《今古奇观》来,是清朝道光年间刻印的,可惜少了一卷。
我对他说,这书给我吧。
父亲说行啊,反正我眼花也看不了了。
父亲还常常感慨地对我说:“文革那会儿,你爷爷当私塾先生时留下来的书都让我作饭时当柴火给烧了,怕惹祸。
要不留到现在也值钱了。
”于是我也很感慨。
好在我们这一代不会再赶上“焚书”的年代了。
我家的三个孩子中,父亲最疼我,他说我坐得住,安分。
冬天的时候,我整天在大街上疯跑,出了满身的汗,热得把穿的棉裤都溻湿了。
早晨起床前,父亲总是早早把火炉点好,然后把我的棉裤用手翻转过来,一点一点地靠近炉子烤,边烤边慢慢晃动着,不一会儿,我就看见棉裤上腾起缕缕热气。
等烤完了,父亲还要用他的两双大手把棉裤搓搓,让它柔软。
等我再穿上的时候,感到很温暖。
父亲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常常给我擦皮鞋,每次都收拾得很仔细。
我上学骑的自行车,每天都是父亲为我取出来,晚上回到家,每次也是父亲为我存放好。
擦车打气更是他的份内之事。
在他眼里,我似乎永远是个孩子。
我上学时读的书,都是父亲亲自包书皮,并用毛笔写上我的名字。
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了,我上高中时的课本仍然保存完好。
有时我读他说,这书都没用了,您把他卖了吧。
父亲总是说:“放着吧,放着吧,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我在南京上四年大学,每次都是父亲执笔给我写信,信的结尾总是说,别心疼钱,吃好,注意身体。
他很少叮嘱我好好读书,但我读了父亲的信,自然知道该怎样去念书的。
现在,我当父亲也十多年了。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他生病不肯吃药,没少暴打孩子,大一点了,因为不爱去幼儿园又挨了我不少打。
直到现在,学习不好了,考试不好了,我对孩子也是非打即骂。
想想父亲对我,再想想我对孩子,确实很惭愧啊。
我和父亲每年相见几次,见一次,他就老一点儿。
可不是吗,我都奔四十了,父亲能不老吗。
在我眼里,父亲是个沉默的人,是个爱我疼我的人,是个爱读书写字的人,是个引导多于管束的人。
在我眼里,父亲的形象很高大,须仰视才见。
愿父亲能健康的活着,我愿意永远做他的孩子。
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普通的送奶工,他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伯伯。
那位伯伯的皮肤黝黑黝黑的,一看就知道是长年在外风吹日晒的结果;在他那国字形的脸上,有一双不大却炯炯有神的眼睛。
我们楼洞有三家订户,两家在五楼,一家在六楼。
六楼那家订户也就是我们家。
六层楼,这上上下下一趟,不拿东西就已经把人累得够呛了,不要说送奶工还拿着那么多的牛奶瓶了。
何况那牛奶瓶又圆又滑,一不小心就要摔坏几瓶,一般的人一看这情况,就直接放在楼下。
这位伯伯可不这样,每天下午六点他总是准时将牛奶送到订户家门口,再敲敲门,喊一声“牛奶来了
”冬天来了,天越来越冷,不管刮风还是下雪,每天下午六点,楼道里总会响起那熟悉的脚步声和洪亮的叫门声“牛奶来了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傍晚,这位伯伯又来送奶,我接过牛奶瓶时,发现他的手都已经被无情的风给吹裂了,皮肤好象老松树的皮,皱皱巴巴的。
我很奇怪,为什么不带上手套呢
是没有钱买手套还是太忙没时间买手套
要不然我送给他一双好了。
第二天,他又来送牛奶时,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他,他亲切地说“你看,这瓶子外有一层水珠,戴上手套,瓶子就容易滑掉的。
”哦,是这样啊
我心里感叹道:这位送牛奶的伯伯为了不摔坏奶瓶,竟然在大冬天里赤裸着双手,真是让人敬佩呀
妈妈说这是一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送牛奶的伯伯,你是我最敬佩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文段中的第一个句子是什么描写
《临死前监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的一个组成片段。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这个节选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油灯里燃着两茎灯草,于是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吴敬梓紧紧抓住严监生神态和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抓住那经典的“两根指头”,采用艺术化的白描手法,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形象。
那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充分展示了作者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功力。
、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两眼闭著摇头。
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⑴当大侄子猜测,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会说什么呢
——⑵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眸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紫了——⑶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⑷最后,赵氏道出他的心声,挑掉一茎灯草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本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而动作、神态变化是受心理活动支配的,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其动作、神态变化来表现,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有利对人物形象的透彻把握,使严监生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站立起来,更有利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打开思维视野,活跃思维,更好地引导思考写作手法。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时,刚才是“总不得断气”,现在是“登时就没了气”,再通过看课文插图,想象人物的心理感受,最后补白原文的相关描写,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而体会出人物“吝啬”的本性。
又如对比朗读,教师假设三次“摇头”的描写都去掉修饰成分,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这样品读,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微妙变化和不同的表达效果,感受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受严监生丰富的心理历程,揣摸作者的写作特点。
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
临死前的严监生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时的描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摇。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就绝妙而逼真地画出了严监生在他弥留之际,竟然为了一根灯草,久久不能咽气这个吝啬鬼的形象。
细节典型,描写生动,使人物神态活灵活现。
希望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