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孔子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坏事就去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
翻译: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
启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重点字意:勿:不要。
以:认为善:好的行为,和“恶”相对。
为:做,行。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事,和“善”相对。
原文: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勉之,勉之
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典故: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原句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再好吃懒做。
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
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三国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
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
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孔子的名言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还有更多,看参考资料:
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思考
孔子的名言 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名言
三人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师傅 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 温习以前的东西还可以知道新的东西 学习不思考不行,思考而不学也不行 会学习的人,因该要常问 自己不会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 学习善良的人,不善良的人叫他改 说话必须要有信用 学习的时候温习以前的,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