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根源的诗句
《西江月 赠善友》(李道纯)至道本无言说,全凭立志刚坚。
心常不昧究【根源】。
一月千潭普见。
会取击风捕影,便知火里栽莲。
任他海水变桑田。
只这本来无变。
《潇湘》(齐己)寒清健碧远相含,珠媚【根源】在极南。
流古递今空作岛,逗山冲壁自为潭。
迁来贾谊愁无限,谪过灵均恨不堪。
毕竟输他老渔叟,绿蓑青竹钓浓蓝。
有关瑛的诗句
楚简逸诗《交交鸣鹥》考论曹建国(首发)内容摘要:楚简逸诗《交交鸣》之“”乃“鹥”的假借字,是凤凰之类的鸟。
诗以“鹥”起兴以喻君子,与楚人的凤崇拜有关。
《交交鸣(鹥)》是一首楚人创作的诗歌,但受到了《诗经》,尤其是《雅》诗的影响。
关键词:楚简逸诗;凤崇拜;楚诗;《雅》诗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曹建国(1969-),安徽霍邱人,武汉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与文论研究。
上博四有两首逸诗:《交交鸣》、《多薪》,学者对《交交鸣》予以了较多的关注。
学者通常将“”释读为“乌”,但又不理解诗为何以“乌”起兴,何以“乌”集于水渚。
而我认为,简文中的“”当为“鹥”的假借字,是属于凤凰之类的鸟。
诗以“鹥”起兴,与楚人的凤崇拜习俗有关,如此则《交交鸣(鹥)》乃楚人之诗。
一首先看逸诗,简文残缺颇甚:□□□□□□□梁。
恺俤君子,若玉若英。
君子相好,以自为长。
恺豫是好,□□□□。
□□□□,皆华皆英。
交交鸣,集于中渚。
恺俤君子,若豹若虎。
君子□□,□□□□。
恺豫是好,惟心是藇。
间关司,皆上皆下。
交交鸣,集于中澫。
恺□□□,□□□贝。
君子相好,以自为卫。
恺豫是好,惟心是万。
间关司,皆少皆大。
根据上下文,可以对缺文进行增补:交交鸣,集于中梁。
恺俤君子,若玉若英。
君子相好,以自为长。
恺豫是好,惟心是□。
间关司,皆华皆英。
交交鸣,集于中渚。
恺俤君子,若豹若虎。
君子相好,以自为□。
恺豫是好,惟心是藇。
间关司,皆上皆下。
交交鸣,集于中澫。
恺俤君子,若□若贝。
君子相好,以自为卫。
恺豫是好,惟心是万。
间关司,皆少皆大。
上博四出版后,廖名春、季旭升等作了补释,[1]并对其中的残文作了补字。
第一节“惟心是□”,廖名春补“向”,季旭升补“匡”,秦桦林补“养”。
但我认为参考第二节“惟心是藇”,藇,美貌,为一形容词,则此处的残文也应该补上一形容词,比如“良”。
第二节“以自为□”,我赞成季旭升说法,可以补上“御”。
一者合韵,二者与上下文相同位置的字意义也较吻合。
第三节“若□若贝”,我同意秦桦林的意见,将“贝”释为“锦文”,且将此句补为“若锦若贝”。
整首诗三节相对应位置的诗句意义相同或相类,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
诗曰“恺俤君子,若玉若英”,其中的“英”当为“瑛”的借字,意为“玉的光采”,诗中的“玉”也是取其洁白之义。
“若玉若瑛”是说君子之德如玉如瑛,晶莹有光采。
诗曰“恺俤君子,若豹若虎”,此“虎豹”也取其有文饰之义,是说君子有文采。
《论语·颜渊》:“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之言,正可为简文“若虎若豹”之注脚。
诗曰“恺俤君子,若锦若贝”。
锦乃是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的丝织品,贝则是锦上的贝形花纹,《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毛传:“贝锦,锦文也。
”可见,诗颂扬君子首先着眼于外在的文饰,称赞其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态度。
诗接着称颂君子“君子相好,以自为长”、“以自为御”、“以自为卫”。
长,做首领,为长官。
《战国策·楚策一》:“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敌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
”御,治理,统领。
《尚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卫,卫护,防卫。
承接上文称赞君子之彬彬有礼的风度,诗又赞美君子能力。
“君子相好”的“相”解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相好”是说君子对百姓友善,且能力超群,能“为之长”、“为之御”、“为之卫”,是众人的保护神。
“恺豫是好,惟心是良”、“惟心是藇”、“惟心是万”。
良,善。
藇,美。
万,马承源先生读为“励”,劝勉义。
但“劝勉”为动词,与“惟心是藇”的“藇”词性不一。
所以我认为“万”应读为“亶”,忠厚、诚实之义。
《书·盘庚》:“诞告用亶其有众。
”孔颖达疏:“用诚心于其所有之众人。
”《国语·周语下》:“於,缉熙
亶厥心肆其靖之。
”韦昭注:“亶,厚也。
……言二君能光明其德,厚其心,以固和天下也。
”“间关司,皆华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间关司”即“间关谋治”,间关,诸家囿于《小雅·车辖》“间关车之辖兮”,而曲为之说。
实际上“间关”义同于“黾勉”,乃勉力、努力之义,《邶·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毛传:“言黾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司”当从季旭升说,读为“谋治”。
所以“间关司”即“黾勉谋治”,而“皆华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则是君子谋治的结果。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整首诗先赞美君子外在之美,接着赞美君子的超凡能力,善良的品性,勤劳政事,最后以和谐欢畅收尾。
文脉十分清晰,且层层递进,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技巧。
但与此同时,大家在读这首诗时又都有一个疑问:诗用来起兴的句子“交交鸣,集于中梁(渚,澫)”让人颇为不解。
大多数学者都将诗中的“”释为“乌”,也就是常见的“乌鸦”。
从字音方面考虑,读“”为“乌”是没有问题的,但诗用乌鸦起兴却让人不解,一者是说到“乌”,大家很少有好印象,《管子·形势解》也说:“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交。
乌集之交,初虽相驩,后必相咄。
故曰:‘乌集之交,虽亲不善’”,这与下文歌颂君子的诗句明显不相协调。
另外说乌鸦“集于中梁”等也很少见。
有学者引《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越王夫人乃据船哭,顾鸟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哭而歌之曰:“仰飞鸟兮乌鸢,凌玄虚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谴天。
颿颿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又哀今(吟)曰:“彼飞鸟兮鸢乌,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何居食兮江湖。
……认为诗中的乌就是这种“通体几乎纯黑褐色……栖息于山谷溪流间,多成对活动,也见于大江沿岸……能在水中游泳和潜水”属河乌科的褐河乌。
[2]看起来似乎能够自圆其说了,但这里还是有几个问题需要追问:首先是《吴越春秋》中的“乌鸢”是“鸢”而非“乌”,下文中“彼飞鸟兮鸢乌”本当为“彼飞鸟兮乌鸢”,文中之所以写作“鸢乌”,只不过为了押韵而已。
其次,就算有这种褐河乌,但正如人们所疑惑的那样,乌鸦不应该作为颂咏君子之诗的起兴对象。
相反,乌鸦常常与凤凰相对,常被人们当作小人的象征。
屈原《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再次,诗曰“交交鸣”,其中的“交交”当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释:“交交,通作咬咬,谓鸟声也。
”而且形容鸟叫声的“咬咬”还有悦耳、美好之义,如祢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乐府诗集·长歌行·古辞》:“黄鸟飞相追,咬咬弄好音。
”皆可证。
但楚简逸诗中的“”如果是乌鸦,实在难以与“咬咬”好音联系起来。
也有学者不将诗中的“”释为乌,比如在上揭廖名春的文章就是将这个字径直读为“鸟”。
但这种回避的做法似乎也不妥。
因为诗既然是“交交鸣”,则一定是指某种特定的鸟,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绝非泛指。
否则就直接写作“交交鸣鸟”好了,没有必要牵出这个“”字。
我们认为,既不能将读为“鸟”,也不能将其破读为“乌”,而应该读为“鹥”。
《说文》:“鹥,凫属。
从鸟,殹声。
”但在《楚辞》和《山海经》中,“鹥”都被当作了凤凰,所以诗中的“鹥”当为凤凰类的鸟。
诗以凤凰起兴颂咏君子,与楚人凤崇拜文化有关。
二首先,从读音上看,所从之“於”古属影母鱼部,则“”也当为影母鱼部字。
而“鹥”则为影母脂部字。
陆德明《经典释文》卷六:“鹥,乌兮反。
”卷七:“鹥音於鸡反,凫属也。
”《龙龛手鉴》卷二:“鹥,於计反,鸟似鳯也。
”可见“鹥”与“於”声母完全相同,所以古人为“鹥”注音常用“於”和“乌”作反切上字。
同时古书中还有“殹”、“於”通假的例子,《尔雅·释地》:“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
”其中的“医无闾”为山名,《楚辞·远游》引作“於微闾”。
[3]可见,“”可通“鹥”,其中可能有方言因素。
其次,从意义上看,《大雅·凫鹥》:“凫鹥在泾。
”毛传:“鹥,凫属。
”与《说文》同。
郭璞注《尔雅》曰凫“似鸭而小,长尾,背上有文,今江东亦呼为鸍”值得注意的是,凫背上有文,那么凫属的鹥背上亦当有文,这或许是古人将“鹥”当作凤凰类神鸟的原因。
屈原《离骚》:“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王逸注:“鹥,凤凰别名也。
《山海经》云:鹥身有五采,而文如凤。
凤类也,以为车饰。
”洪兴祖补注:“鹥,於计、乌鸡二切。
《山海经》云:九疑山有五彩之鸟,飞蔽一乡。
五彩之鸟,翳鸟也。
又云:蛇山有鸟,五色,飞蔽日,名鹥鸟。
”司马相如《上林赋》:“遒孔鸾,促鵕鸃。
拂鹥鸟,捎凤皇。
”其将鹥鸟与孔鸾、鵕鸃、凤皇相并列,显然也是将鹥鸟当作凤凰类神鸟。
凤在古人心目中是祥瑞象征,也常用来比拟君子,故与下文相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引《楚辞》和《山海经》都是植根于楚文化的典籍。
所以,把鹥鸟当作凤凰,当与楚文化背景有关。
最后,我们来看看凤凰有没有“集于中梁(中渚、中澫)”的可能。
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凤凰与龙、麟相类,也是集众物而生。
《说文》:“凤,神鸟也。
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后,蛇颈鱼尾,鹳颡鸳思,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
”其既然有蛇、鱼、龟的特征,自然与水脱不了干系,而且鸿、鹳也都是喜欢在水边生活的鸟。
又《淮南子·览冥训》:“凤凰之翔至德也,雷霆不作,风雨不兴,川谷不澹,草木不揺,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
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之疏圃,饮砥柱之湍濑,邅回蒙汜之渚,尚佯冀州之际,径蹑都广,入日抑节,羽翼弱水,暮宿风穴。
”据王念孙考证,“羽翼弱水”为“濯羽弱水”之误,说明凤凰嬉戏弱水。
而“饮砥柱之湍濑”也类于《交交鸣》之“集于中澫”,[4]“邅回蒙汜之渚”类于“集于中渚”。
再看鹥,鹥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是凫属的水鸟,另一方面又是凤属神鸟。
我猜想,鹥本为水鸟,因为身上有五彩文,故被神化为凤凰。
就如同鷟,《说文》:“鸑,鸑鷟,凤属神鸟也。
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
”段玉裁注:“此言江中鸑鷟,别是一物,非神鸟也。
”不是神鸟自毋庸多言,但事实上可能因为此鸟“赤目斑嘴,毛紫绀色,如鵁鶄色”,让人误以为其即是鸑鷟(紫凤)。
同样的还有焦明,焦明也是一种凤凰,李善注司马相如《上林赋》:“张揖曰:焦明,似鳯,西方之鸟也。
《乐汁图》:焦明,状似凤皇。
宋衷曰:水鸟也。
”[5]看来,凤凰与水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不仅鹥鸟、鸑鷟之类的凤属神鸟源自水鸟,焦明也被人解释成了水鸟。
既然这样,诗以鹥鸟起兴,且写其“集于中梁(中渚、中澫)”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又因为“鹥”是凤凰,叫出“咬咬”好音,也在情理之中。
《荀子·解蔽》引诗曰“凤凰秋秋”,“秋秋”即“交交”。
诗以凤凰起兴,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关于楚文化的本源,学术界一直歧异纷纷,迄今并无定论。
但楚文化中,凤具有无比尊崇的地位则是大家都承认的,因为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考古新发现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学者旁征博引,从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诸多方面,列举了楚人尊凤崇凤的种种表现。
[6]可以说在中原文化区,龙是主宰;而在楚人的心目中,凤则是当然的王者,甚至于为之而贬龙贱虎。
[7]正因为如此,一切美好的事物以至贤德君子,楚人常喻之以凤。
《论语·微子》记载楚狂接舆以凤喻孔子,《太平御览》卷九百一五记载老子见到孔子,也将孔子喻为凤凰。
同样意义的赞美,孔子却把老子比作龙,这就是鲜明的地域文化差异。
从最具楚文化色彩的楚辞尤其能体会楚人对凤的尊崇。
据姜亮夫先生统计,《楚辞》中“凤”凡二十四见,此外尚有皇(凰)、鸾、鹥、孔鸾、孔雀(楚辞中孔雀类于凤凰,亦为神俊之鸟,如《大招》“孔雀盈园,畜鸾皇只”)、孔鸟、鵕鸃等。
[8]这些凤凰神鸟,多被比喻为圣贤君子,如《离骚》之“凤凰既受诒兮”,《涉江》之“鸾鸟凤凰,日以远兮”,《怀沙》之“凤凰在笯”,《九辩》之“凤独遑遑”,等等。
但对于龙,楚辞中虽然常见,但并不见君子贤人意义上的龙,而多为驾车工具或装饰图案,与凤的内涵截然不同。
不仅如此,在楚文化中,凤凰甚至还充当了保护神的角色,这在其他文化类型中是很少看见的。
与向外扩张的楚国相抗衡的国家,无论是中原诸侯国还是吴、越等国,都是崇信龙的。
于是以凤龙斗为题的图案画,便出现在楚人的艺术作品中。
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二十一件楚国刺绣品中有八件龙、凤互斗的纹样,其中凤进龙退、凤胜龙败的五幅,势均力敌的三幅。
龙、凤对抗中,凤处于明显的优势。
[9]与之相类,生活在楚国西南的巴人以虎为图腾,巴人与楚人时而交好,时而交恶。
所以在楚人艺术世界中,虎也成了凤打击的对象。
虎座立凤木雕在湖北楚墓,尤其以接近巴人的江陵地区楚墓中多有出土。
人们在赞叹其制作工艺之精美的同时,对其寓意也予以关注。
故有学者认为木雕中的虎象征巴人,凤象征楚人,神气活现的凤踏在虎背上寓意楚人战胜巴人。
[10]不仅如此,甚至在出土的楚绣中还出现凤能降龙伏虎的图案。
在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一件绣罗单衣上,其单元刺绣纹样为一凤斗二龙一虎。
凤一足攫一龙之颈,一翅击打另一龙之腰,另一翅击中一虎之腰,于是龙、虎作哀号逃遁状。
[11]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诗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诗歌之兴尤其具有宗教的意义和色彩,“从总的根源上说,兴的起源植根于原始宗教生活的土壤中,并以对客观世界的神化为基础和前提。
”[12]正因为如此,兴不仅具有实在的观念意义,且具有鲜明的民族品格和地域特征。
凤有五彩斑斓的羽毛,而在楚简逸诗《交交鸣》中,君子同样也有“若玉若英”、“若虎若豹”、“若锦若贝”的外在仪表;凤凰是楚人观念世界中的保护神,而友善的君子同样能够“以自为长”、“以自为御”、“以自为卫”;凤凰是祥瑞之物,见之则天下太平,而君子同样能“皆华皆英”、“皆上皆下”、“皆少皆大”,带来祥和安宁。
所以,楚简逸诗《交交鸣》以凤凰起兴,譬喻君子,正建立在楚文化的基壤中。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交交鸣》当是一首楚人创作的诗歌。
[13]同时上文说过,“”、“鹥”声通,以及将“鹥”当作凤凰,都有浓厚的楚文化气息,这也有利于证明《交交鸣》是一首楚诗。
三虽是一首楚人创作的诗歌,但《交交鸣》明显表现出受到《诗经》的影响,尤其是《雅》诗。
首先看其语句。
《交交鸣》诗句大量模仿《诗经》,尤其是《雅》诗。
“恺俤君子”是《诗经》中常见的成说,如《大雅·旱麓》。
“若玉若英”也是《诗经》常见的句型,很多学者都指出了《卫风·淇澳》“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而“皆大皆小”之类的“×A×B”也是《诗经》惯用的构句方式。
“交交鸣”类于“雝雝鸣雁”(《邶风·匏有苦叶》),“集于中梁”等类于“集于中泽”(《小雅·鸿雁》)。
“交交”见于《秦风·黄鸟》和《小雅·桑扈》,“间关”见于《小雅·车辖》,“相好”见于《邶风·日月》和《小雅·斯干》。
其次,诗以“交交鸣,集于中梁”、“集于中渚”、“集于中澫”为线索展开,这与《大雅·凫鹥》之“凫鹥在泾”、“凫鹥在沙”、“凫鹥在渚”、“凫鹥在潨”、“凫鹥在亶”等相类,二者思路基本重合。
此外,像《唐风·鸨羽》之“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鸨羽,集于苞棘”、“肃肃鸨羽,集于苞桑”更能看出与《交交鸣》之间的关系。
总之,无论是从它的语言中的隐喻,它的用语,还是它的句法结构模式,一言以蔽之,它的文体特征都呈露出《雅》诗的印迹。
读这样的一首诗,我们就如同在读一首典丽雅致的《雅》诗,它所呈现出的雍容华贵气息与那种以轻盈别致见长的民歌体诗歌截然不同。
同出还有一首诗叫《多薪》,廖名春认为也是一首楚诗。
同样《多薪》歌颂兄弟情谊,尤其是同父母兄弟,内容及情感非常接近《唐风·杕杜》和《小雅·常棣》。
“兄及弟斯,鲜我二人”,句式同于《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也类于《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可见,《多薪》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文体上也接近《雅》诗。
汤漳平先生在《从两周金文看楚文学之渊源》一文中,选取王孙遗者钟、王孙诰钟、王子午鼎升鼎、下寺M1钮钟、钟、楚王酓鐈鼎、我阝陵君鉴等七件青铜器的铭文来考证楚文学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他认为这七件青铜器铭文句式整齐且有韵,可视为楚诗。
而且七件青铜器的诗化铭文与《诗经》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一、采用《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二、符合《诗经》的用韵。
三、化用或袭用《诗经》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14]汤先生的论证很有启发意义,但结论可以再细化。
准确地说,楚系青铜器诗化铭文主要接受《雅》诗的影响,尤其在化用或袭用《诗经》语法和表达方式方面。
以王孙诰编钟铭为例:惟正月初吉丁亥,王孙诰择其吉金自作龢钟,中翰且扬,元鸣孔韹,有严穆穆,敬事楚王。
余不畏不差,惠于政德,淑于威仪,圅恭屖,畏忌趩趩,肃哲臧武,闻于四国,恭厥盟祀,永受其福,武于戎功,诲猷不飤,阑阑龢钟,用匽以喜,以乐楚王、诸侯、嘉宾及我父兄、诸士。
锽锽熙熙,万年无期,永保鼓之。
铭文中“中翰且扬”当仿《小雅·伐木》“终和且平”,“有严穆穆”当即《小雅·六月》“有严有翼”,“不畏不差,惠于政德,淑于威仪”当仿自《大雅·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畏忌趩趩”即《大雅·大明》“小心翼翼”,“闻于四国”见于《大雅·崧高》,“武于戎功”之“戎功”同于《大雅·江汉》“肇敏戎公”,“阑阑龢钟”之“阑阑”即《商颂·那》“奏鼓简简”之“简简”,“锽锽熙熙”见于《周颂·执竞》“钟鼓喤喤”、《有瞽》“喤喤厥声”。
不仅如此,屈原的赋也主要《雅》诗的影响。
葛晓音先生分析《离骚》的比兴主要由香草、道路、求女、绳墨这四组喻象组成,且都可以在《小雅》中找到端倪。
所以她认为人们虽然常“风骚”并举,但实际上《雅》诗对屈赋的影响更直接。
比较雅、骚就会发现,无论是抒情的基调还是比兴的思路,雅、骚都有更直接的传承关系。
[15]考古发现证明,楚系青铜器的形态,以及楚墓葬礼尤其是用鼎制度等方面都表明楚人非常强烈地维护周礼。
而楚人对《诗》的接受也是如此。
《左传》、《国语》记载楚人引诗、赋诗皆出自《雅》、《颂》,而楚人创作的诗歌主要为《雅》体诗,这主要因为《诗经》中最能代表周文化的还应该是《雅》、《颂》。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Lost poem“Jiao Jiao Ming Wu”in Chu slipsCao jianguoAbstract:“Wu”of the Lost poem“Jiao Jiao Ming Wu”in Chu slips is a phonetic loan character of“Zhuo”,and“Zhuo”is a kind of phoenix’s name. It relates to phoenix worship of Chu nation that gentleman is linked to phoenix.“Jiao Jiao Ming Wu”is a poem of Chu nation, but it is affected by the Book of Songs,especially by Ya Shi.Key words: the Lost poem in Chu slips; phoenix worship; poem of Chu nation;Ya Shi.(编者按:本文收稿日期为2022年11月22日。
)--------------------------------------------------------------------------------*本文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03JZD0010)资助。
[1]廖名春:《楚简〈逸诗·交交鸣鸟〉补释》,简帛研究网2005/02/12。
季旭升:《〈上博四·逸诗·交交鸣乌〉补释》,简帛研究网2005/02/15。
秦桦林:《楚简佚诗〈交交鸣〉札记》,简帛研究网2022/02/20。
董珊《读上博藏战国楚竹书(四)杂记》,简帛研究网2022/02/20。
下引诸文不再出注。
[2]李锐:《读上博四札记(一)》,简帛研究网2005/02/20。
[3]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487页。
[4]孟蓬生《上博竹简(四)闲诂》认为“集于中澫”的“澫”即“濑”的借字,简帛研究网2005/02/15。
[5]《文选》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73页。
[6]宋公文,张君:《楚国风俗志》,页480-504,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7]张正明:《楚文化史》,页176-17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8]姜亮夫:《楚辞通故》(三),页678-685,齐鲁书社,1985年。
[9]张正明:《楚文化史》,页178,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张正明等:《凤斗龙虎图像考释》,《江汉考古》1984年第1期。
[11]张正明:《楚文化史》,页17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图案见同书182页。
[12]赵沛霖:《兴的源起》,页24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13]廖名春认为《多薪》也是一首楚诗。
廖名春:《楚简“逸诗”〈多薪〉补释》,《文史哲》2022年第2期。
[14]汤漳平:《从两周金文看楚文学之渊源》,《中州学刊》2000年第5期。
[15]葛晓音:《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兼论“雅”与“骚”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有关诚信的诗句
诗句: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名言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2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