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几本书中的名言名句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汝子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如何评价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值得一读吗
第一是纯知识方面:冯友兰的这部作品梳理了从子学时代开始一直到经学时代结束(康有为为止)的中国哲学思想精华。
时间跨度虽然大,但是还是主要集中在儒、墨、阴阳、名、道、法六家的思想。
如果从纯知识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你的目的是把它当成一部哲学知识百科全书来说,那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至少,你可以通过通读此书,了解了我们虽然很熟知,但是其实并不怎么清楚的中国古代思想。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就是儒家文化这句话其实是很肤浅的;你也会知道,佛家对中国古代哲学造成了什么影响;你更会了解,各种电视剧里常说的朱熹也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你更会惊奇,原来周敦颐那么厉害,他是理学的开拓者。
总而言之,如果你没有什么哲学基础,读这本书可以很好的扩充你的哲学史知识。
第二个层面更深一些,就是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提高你的思辨能力,甚至做到举一反三的话,那就会很困难。
首先,你要具有很深的古文功底。
我承认我的古文功底很差,所以读此书之时经常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还得百度去查某些古文字句的意思。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一列出,冯大师就直接开始解释了,而你如果没读懂这句话,后面的解释是完全看不懂的。
第二,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哲学著作读起来大多很累,而且枯燥乏味。
最后,如果你想真的读透的话,还需要了解西方哲学史。
书中也多次提到比如孟子的思想和柏拉图的思想相比等等的东西。
所以,东西方比照着来,你会发现共同点其实很多的。
总结一句话,如果你是普通人,建议把它当成知识读本来读,不要过于思考内在的逻辑;如果你有较高的追求,那一定要过古文关,要有一定基础,此书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阅读《中国哲学简史》第八章名家,为什么说名家和法律诉讼有关
阅读一下《中国哲学简史》第八章名家为什么说这个民间和法律诉讼有关
我认为其实这些的话都跟法律诉讼有关的,因为法律其实是。
曾经的一个治国之本。
“两个我”的哲学思想是谁提出来的
林明春:四川文理学院大二学生《大话杨过》成名著。
年龄21性别男身高174 体重53KG 名言:水唯能下自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此人我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就是本人
请列举几位当代著名的国学或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名人
国学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人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
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文化、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
饶宗颐饶宗颐 ,1917年生,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
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岭南学报》。
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
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
1973年回香港,任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
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敦煌、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
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
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
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摘自《饶宗颐书画》之简历)南怀瑾时至今日,在海峡两岸,在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在北美、欧洲,甚至在世界上其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南怀瑾先生依然是一位颇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且名播遐迩,声誉日隆……。
早在四十余年前,作为国学大师的南怀瑾先生即在台湾倾全力讲述印行传统文化经典,从学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间大众,不辞辛劳,奔波教化三十余载,内容涵盖了儒、佛、道及诸子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三十余种,立足时代科学精神,将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灿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其影响之深远必将是划时代的。
其后,先生又奔走於美国、香港、欧洲等地,虽偶于经贸领域度化,然其根本心愿仍在中华传统文化之宏扬,盖以文化为民族存亡之根本也。
数十年来,南先生虽旅居海外,然心怀故土乡梓,深切关怀着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并率先在大陆投资一千二百八十六万美元修建金温铁路。
筹集巨额资金在大陆南北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此种种,令人感佩。
哲学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
1918年毕业。
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任中州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
1925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秘书长、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1946年赴美讲学。
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校务会议主席。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去世。
还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
还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冯友兰教授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重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自觉地运用了西方近现代哲学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发掘和阐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建了新体系,推动中国哲学从传统进入现代,并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是中西哲学交融的产物,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
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1-15)。
张岱年字季同,别名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是我国哲学界德高望重的著名学者。
其哲学体系的特点是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兼采分析派哲学,运用分析方法论证唯物主义,同时要求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哲学重视道德理想的优良传统。
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著述等身,有着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
他的研究重视阐扬中国哲学固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传统,他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问题、体系及其起源、演变做出了全面的论述和准确的分析,体现了他在把握中国哲学方面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张岱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等几十部著作,在国内外哲学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张岱年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国学大师。
其长兄张崧年,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张家一门出了两位哲学家、思想家,这在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