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名言写一片400字的作文
这里说一说孔子晚年的自我总结,即“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这句话应当是孔子晚年说的,是孔子对自 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不是对别人的要 求。
我们现在经常是对这句话进行掐头去 尾地引述和引用,曲解孔子的意思。
特别 是三十而立,我们现在很多人将其理解实 在偏颇,有的人认为三十岁的时候要成就 自己的事业;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能够在 社会上自立;有的人认为三十岁要开始自 己的事业;有的人又认为三十岁要离开父 母而自己谋生。
凡此种种,类似的说法还 很多,但都不符合孔子这句话的本义。
孔子是从十五岁开始总结自己的一生的, 以每十年为一个时间点。
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说自己在这个时候开始立志学习,并将 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活内容。
孔子刚出 生父亲就去世了,他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 起来的。
后来母亲又去世了,孔子在十有 五而志于学的时候,早已在社会上立足了, 是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确定要进行学 习的。
《史记》记载鲁国大夫孟釐子去世前 夸孔子是年少好学的达者,嘱咐继承人孟 懿子要以孔子为师。
这个时候孔子只有十 七岁,能够得到执政大夫这样的肯定,说明 他已经立足于社会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了。
所以接下来的三十而立,就不是指三十岁 的时候开始立足社会或者取得成就。
这句 话是说自己三十岁的时候明确了自己的奋 斗目标,并以这个目标开创了自己今后的 事业。
有了目标,不等于事业发展就一帆 风顺,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事业开创的初期, 一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会出现 各种诱惑他放弃既定目标的所谓机会,说 不定孔子也曾经动摇过。
但到了四十岁的 时候,孔子就坚定了自己的目标,不会再因 为困难和诱惑而动摇了,所以“而不惑”。
五 十岁的时候,对于社会的历史、人生的命 运都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了其中的很多 规律,这就叫“知天命”了。
孔子其实是个很 感性的人,年轻的时候可能还有点偏激。
作为圣人的孔子是清楚自己身上的弱点的 ,并且一直在努力克服。
人到了六十岁,经 历的东西多了,雄性荷尔蒙的分泌也下降 了,心态变得平和,自然开始“而耳顺”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了,还有什么看不透 的,所以就从心所欲了,但还得注意遵纪守 法,即不逾矩。
对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我还有一点特 别的理解,这里也同大家分享一下。
曾经 流行一个词叫“潇洒”,当时人们都力求潇 洒,自以为潇洒。
后来这个词渐渐从我们 的日常用语中淡出,现在基本没人提了。
因为我们现在开始更多地感觉不幸福,所 以幸福成了我们现在的流行词。
但什么是 潇洒、什么是幸福,一直没有谁说清楚过。
我认为孔子在无意间就对潇洒和幸福作了 最好的注释,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巜论语》十二章的课文,警句和格言
《论语》十则 姓名 1.填空:(19分)⑴《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 、 、“五经”指 、 、 、 、 。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 恕: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答案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儒家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丘 仲尼 春秋时期 思想家 教育家 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 Lún yùn xǐnɡ wǎnɡ dài3.⑴“说”通“悦”, yuè 愉快。
⑵无⑶“女”通“汝”,rǔ 你 ⑷“知”通“智”,zhì 智慧4.⑴生气、发怒 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 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⑷听从,采纳 ⑸年 ⑹大概 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5.(一日三省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 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
意思相近即可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十二章第三章的名言最好背的
学习方法,如温故而知新个人修养,如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习态度,如不耻下问为人处事,
唐代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说的那一句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二章中为人态度的格言警句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论语十二章》中哪句名言包含的道理相
闻一多:“人家说了再说,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与思要结合起来。
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
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学习方法。
他主张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以亲身的体验,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
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
荀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让我背过老子的诗句,我找了好久才找出来这几句,抱歉~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诚可诚,逢场诚。
信可信,逢场信。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八章:“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