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中原弥勒寺五行格言

弥勒对联欣赏

北京潭柘寺弥勒佛龛两边的对联大概要算最有名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也有一副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此二联把弥勒佛的形像勾画得淋漓尽致,风趣雅致,同时,又是文人洒脱的一种思想再现,妙语解颐,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有气度。

让人在焦头烂额之际,也颇有点轻松感。

山东济南千佛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弥勒佛前的对联是: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

福建鼓山白云峰涌泉寺弥勒佛前的对联是: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台湾高雄市寿山龙泉寺大雄宝殿弥勒像前的对联是: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四川成都附近的新都宝光寺弥勒佛前有一联云: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因可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四川乐山寺凌云寺的弥勒佛前的对联曰: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这几则对联从不同侧面借题发挥,或作赞扬,或寓褒贬,或隐讥讽,无不各尽其妙。

四川峨嵋山洪椿坪弥勒佛堂联云: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此联寓有哲理的警句,岂止是对佛像的赞美,分明是阐述待人处世的真谛,欣赏之余,令人思索再三。

杭州灵隐寺天王殿弥勒佛像两侧,有一副独具特色的对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此联想像丰富,构思新颖,既写了殿内的弥勒佛像,又运用移情手法巧妙地融入了飞来峰和冷泉亭胜景,文彩飞扬,使佛像特点和秀美风物相映成趣。

此外还有: 湖南武冈山胜力寺联: 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联: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

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四川峨眉山雷音寺 投起针来,果能罗什译经寸金易化; 吃了饭去,不学弥勒大肚滴水难消。

上海宝山宝山净寺 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 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江苏吴县灵源寺 看一般人时往时来,我笑有因真可笑; 这两个字曰名曰利,你忙无甚为谁忙

浙江绍兴大佛寺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浙江宁波七塔禅寺 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 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浙江奉化雪窦寺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福建福州涌泉寺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福建南平开平寺 盈颜常喜,喜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张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头。

湖南醴陵护国寺 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 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

四川乐至报国寺 如来拈花笑,弥勒开口笑,问礼拜禅林,有几个能深知笑意

菩萨低眉时,金刚怒目时,要虔修慧业,愿众生莫错过时机

云南丽江喜祗园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云南某地青林寺 一肚子不合时宜,问尊者如何消纳

满面孔无非和气,请众生各去思量。

满意望采纳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

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

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

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

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

他一生中的著作达170多卷。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

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

”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

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

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

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这句话是说弥勒佛的什么呢

《佛说弥勒下生经》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阿难。

偏露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

如来玄鉴无事不察。

当来过去现在三世皆悉明了。

过去诸佛姓字名号。

弟子菩萨翼从多少皆悉知之。

一劫百劫若无数劫。

皆悉观察亦复如是。

国王大臣人民姓字则能分别。

如今现在国界若干亦复明了。

将来久远弥勒出现。

至真等正觉欲闻其变。

弟子翼从佛境丰乐为经几时。

佛告阿难。

汝还就坐听我所说。

弥勒出现国土丰乐弟子多少。

善思念之执在心怀。

是时阿难从佛受教即还就坐。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

将来久远于此国界当有城郭名曰翅头。

东西十二由旬。

南北七由旬。

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

尔时城中有龙王名曰水光。

夜雨香泽昼则清和。

是时翅头城中有罗刹鬼名曰叶华。

所行顺法不违正教。

每向人民寝寐之后。

除去秽恶诸不净者。

常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

阿难当知。

尔时阎浮地。

东西南北千万由旬。

诸山河石壁皆自消灭。

四大海水各减一万。

时阎浮地极为平整如镜清明。

举阎浮地内谷食丰贱。

人民炽盛多诸珍宝。

诸村落相近。

鸡鸣相接。

是时弊华果树枯竭秽恶亦自消灭。

其余甘美果树香气殊好者皆生于地。

尔时时气和适四时顺节。

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

贪欲嗔恚愚痴不大殷勤。

人心均平皆同一意。

相见欢悦善言相向。

言辞一类无有差别。

如彼优单越人而无有异。

是时阎浮地内人民大小皆同一向。

无若干之差别也。

彼时男女之类。

意欲大小便时地自然开。

事讫之后地便还合。

尔时阎浮地内自然生粳米亦无皮裹。

极为香美食无患苦。

所谓金银珍宝车磲马瑙真珠虎珀。

各散在地无人省录。

是时人民手执此宝自相谓言。

昔者之人由此宝故更相伤害。

系闭在狱受无数苦恼。

如今此宝与瓦石同流无人守护。

尔时法王出现。

名曰蠰佉。

正法治化七宝成就。

所谓七宝者。

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宝守藏之宝。

是谓七宝。

镇此阎浮地内。

不以刀杖自然靡伏。

如今阿难四珍之藏。

乾陀越国。

伊罗钵宝藏。

多诸珍琦异物不可称计。

第二弥梯罗国。

绸罗大藏。

亦多珍宝。

第三须赖吒大国。

有大宝藏亦多珍宝。

第四波罗奈蠰佉。

有大宝藏。

多诸珍宝不可称计。

此四大藏自然应现。

诸守藏人各来白王。

唯愿大王以此宝藏之物惠施贫穷。

尔时蠰佉大王。

得此宝已亦复不省录之。

意无财宝之想。

时阎浮地内。

自然树上生衣。

极细柔软人取著之。

如今优单越人自然树上生衣。

而无有异。

尔时彼王有大臣名曰修梵摩。

是王少小同好王甚爱敬。

又且颜貌端正不长不短不肥不瘦。

不白不黑不老不少。

是时修梵摩有妻名梵摩越。

王女中最极为殊妙。

如天帝妃。

口作优钵莲华香。

身作栴檀香。

诸妇人八十四态永无复有。

亦无疾病乱想之念。

尔时弥勒菩萨。

于兜率天观察父母不老不少。

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

如我今日右胁生无异。

弥勒菩萨亦复如是。

兜率诸天各各唱令。

弥勒菩萨已降神生。

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

名曰弥勒。

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庄严其身身黄金色。

尔时人寿极长无有诸患。

皆寿八万四千岁。

女人年五百岁然后出嫡。

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

便当出家学道。

尔时去翅头城不远有道树名曰龙花。

高一由旬广五百步。

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

当其夜半弥勒出家。

即于其夜成无上道。

时三千大千刹土六返震动。

地神各各相告曰。

今时弥勒已成佛。

转至闻四天王宫。

弥勒已成佛道。

转转闻彻三十三天。

艳天。

兜率天。

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

声闻展转至梵天。

弥勒已成佛道。

尔时魔王名大将。

以法治化。

闻如来名音响之声。

欢喜踊跃不能自胜。

七日七夜不眠不寐。

是时魔王将欲界无数天人至弥勒佛所。

恭敬礼拜。

弥勒圣尊与诸天人。

渐渐说法微妙之论。

所谓论者。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欲不净想出要为妙。

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已发心欢喜。

诸佛世尊常所说法。

苦习尽道尽与诸天人广分别其义。

尔时座上八万四千天子。

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尔时大将魔王告彼界人民之类曰。

汝等速出家。

所以然者。

弥勒今日已度彼岸。

亦当度汝等使至彼岸。

尔时翅头城中有长者名曰善财。

闻魔王教令。

又闻佛音响。

将八万四千众至弥勒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渐与说法微妙之论。

所谓论者。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欲不净想出要为妙。

尔时弥勒见诸人民心开意解。

如诸佛世尊常所说法。

苦习尽道与诸人民广分别义。

尔时座上八万四千人。

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是时善财与八万四千人等。

即前白佛。

求索出家善修梵行。

尽成阿罗汉道。

尔时弥勒初会八万四千人得阿罗汉。

是时蠰佉王。

闻弥勒已成佛道。

便往至佛所欲得闻法。

时弥勒佛与王说法。

初善中善竟善义理深邃。

尔时大王复于异时立太子为王。

赐剃头师珍宝。

复以杂宝与诸梵志。

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

尽成道果得阿罗汉。

是时修梵摩大长者。

闻弥勒已成佛道。

将八万四千梵志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

得阿罗汉。

唯修梵摩一人。

断三结使必尽苦际。

是时佛母梵摩越。

复将八万四千婇女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

尔时诸女人尽得阿罗汉。

唯有梵摩越一人。

断三结使成须陀洹。

尔时诸刹利妇闻弥勒如来出现世间成等正觉。

数千万众往至佛所。

头面礼足在一面坐。

各各生心求作沙门出家学道。

或有越次取证。

或有不取证者。

尔时阿难。

其不越次取证者。

尽是奉法之人。

患厌一切世间修不可乐想。

尔时弥勒当说三乘之教如我今日。

弟子之中大迦叶者行十二头陀。

过去诸佛所善修梵行。

此人当佐弥勒劝化人民尔时迦叶去如来不远结加趺坐。

正身正意系念在前。

尔时世尊告迦叶曰。

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

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

堪任游化。

智慧无尽众德具足。

云何为四。

所谓大迦叶比丘。

屠钵叹比丘。

宾头卢比丘。

罗云比丘。

汝等四大声闻。

要不般涅盘。

须吾法没尽。

然后乃当般涅盘。

大迦叶。

亦不应般涅盘。

要须弥勒出现世间。

所以然者。

弥勒所化弟子。

尽是释迦文弟子。

由我遗化得尽有漏。

摩竭国界毗提村中。

大迦叶于彼山中住。

又弥勒如来将无数千人众。

前后围绕往至此山中。

遂蒙佛恩。

诸鬼神当与开门。

使得见迦叶禅窟。

是时弥勒。

申右手指示迦叶告诸人民。

过去久远释迦文佛弟子。

名曰迦叶。

今日现在头陀苦行最为第一。

是时诸人见是事已叹未曾有。

无数百千众生。

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或复有众生见迦叶身已。

此名为最初之会。

九十六亿人皆得阿罗汉。

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

所以然者。

悉由受我训之所致也。

亦由四事因缘惠施仁爱利人等利。

尔时阿难。

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著之。

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

是时弥勒复取种种华香供养迦叶。

所以然者。

诸佛世尊有敬心于正法故。

弥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

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阿难当知。

弥勒佛第二会时。

有九十四亿人。

皆是阿罗汉。

亦复是我遗教弟子。

行四事供养之所致也。

又弥勒第三之会。

九十二亿人。

皆是阿罗汉。

亦复是我遗教弟子。

尔时比丘姓号皆名慈氏弟子。

如我今日诸声闻皆称释迦弟子。

尔时弥勒与诸弟子说法。

汝等比丘。

当思惟无常之想。

乐有苦想。

计我无我想。

实有空想。

色变之想。

青瘀之想。

膀胀之想。

食不消想。

脓血想。

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所以然者。

比丘当知。

此十想者。

皆是过去释迦文佛。

与汝等说。

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

若此众中。

释迦文佛弟子。

过去时修于梵行。

来至我所。

或复于释迦文佛所。

供养三宝。

来至我所。

或于释迦文佛所。

弹指之顷修于善本。

来至此间。

或于释迦文佛所。

行四等心。

来至此者。

或于释迦文佛所。

受持五戒三自归法。

来至我所。

或于释迦文佛所。

起神寺庙。

来至我所。

或于释迦文佛所。

补治故寺。

来至我所。

或于释迦文佛所。

受八关斋法。

来至我所。

或于释迦文佛所。

香华供养。

来至此者。

或复于彼闻法悲泣堕泪。

来至我所。

或复于释迦文佛所。

专意听受法。

来至我所。

或复尽形寿善修梵行。

来至我所。

或复有书写读诵。

来至我所。

或复承事供养。

来至我所者。

是时弥勒便说此偈增益戒闻德 禅及思惟业善修于梵行 而来至我所劝施发欢心 修行心原本意无若干想 皆来至我所或发平等心 承事于诸佛饭饴于圣众 皆来至我所或诵戒契经 善习与人说炽然于法本 今来至我所释种善能化 供养诸舍利承事法供养 今来至我所若有书写经 班宣于素上其有供养经 皆来至我所缯彩及诸物 供养于神寺自称南无佛 皆来至我所供养于现在 诸佛过去者禅定正平等 亦无有增减是故于佛法 承事于圣众专心事三宝 必至无为处阿难当知。

弥勒如来在彼众中当说此偈。

尔时彼众中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

十一垓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弥勒如来千岁之中。

众僧无有瑕秽。

尔时恒以一偈以为禁戒口意不行恶 身亦无所犯当除此三行 速脱生死关过千岁后当有犯戒之人遂复立戒。

弥勒如来当寿八万四千岁。

般涅盘后遗法当在八万四千岁。

所以然者。

尔时众生皆是利根。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

欲得见弥勒佛及三会声闻众及翅头城。

及见蠰佉王并四大藏珍宝者。

欲食自然粳米者。

并著自然衣裳。

身坏命终生天上者。

彼善男子善女人。

当勤加精进无生懈怠。

亦当供养承事诸法师。

名花捣香种种供养。

无令有失。

如是阿难。

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及诸大会。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佛说弥勒下生经。

南无阿弥陀佛

法门寺十大菩萨都有什么

弥勒菩萨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教化56亿年以后,他就成为下届的法王了;因此弥勒菩萨现在的地位,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布袋和尚是他的化身。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不知名氏,来历不详的布袋和尚,自称“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说四明人)。

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经常佯狂疯颠,出语不定,就地而卧,随遇而安。

他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

手持禅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资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一生奇事不胜枚举,高兴就卧在雪里,雪也不沾身;能够预卜吉凶和气候,天晴时,穿着高齿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雨天则穿上湿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灵验,被认为是一大奇人。

有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

布袋和尚随缘度众,处处显示禅机。

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记载,一次,有一位禅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从该僧背后摸了一下,禅师回头,和尚就说:“给我一文钱。

”禅师回答:“道得出,便给你一文钱。

”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问他:“如何是布袋

”他即刻放下布袋。

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之事

”他则背着布袋走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禅僧问他:“请问和尚在这里做什么

”他回答:“我等一个人。

”禅师看了看说:“来了

来了

”他说:“你不是这个人。

”禅师问:“谁是这个人

”和尚就说:“你给我一文钱。

”随后,布袋和尚唱颂道: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彊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安然坐化。

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和尚仍背着布袋到处走,于是世人竞相描绘他的图像供奉在家中。

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门前就可看见笑意盈盈的弥勒菩萨,好像欢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游客。

以下的诗偈,最能说明菩萨的满腔欢喜: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的和尚,是人们常常听说的都每个人由衷、尽兴、强烈笑的著名和尚。

他的整个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笑,那就是他的信息,他的信条,他的经典。

在日本,没有谁像布袋和尚那样被人在记忆中如此地尊敬。

人们与这位在每一间屋子里陈设的布袋和尚塑像面前,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如此深刻笑的痕迹,他的笑驻留在每个听见笑声的人的心中,他的笑扣动了他的本性,他的笑更创造出了一种人类的共鸣。

布袋,是独一无二的。

在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滋养,每个人的心灵被可以被他的笑所净化,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笑容间感受到纯真的幸福。

他的笑深不可知,却是人们心底鸣响的欢乐音乐。

《插秧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莫等闲 粉身碎骨都无怨 留得青白在人间 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南无阿弥陀佛

布袋象征人类的种种烦恼,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就是天天背上烦恼这个袋子,只要放下,就轻松了!

中原弥勒寺五行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