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反应物候现象的诗句

反映物候现象的古诗名句

简单些说,物候就是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和某些动物的迁徙、冬眠等活动,反映了气候和节令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古诗歌中包容着极其丰富的物候知识。

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秦观《还自广陵》)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

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水槛遣心》)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黄巢《题菊花》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至于李白的《塞下曲》,则把读者引向另一个世界:“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表明在黄河流域海拔超过四千多米的地方,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特点。

由此不难看出内地跟塞外气候的差异之大。

涉笔物候的古诗中往往会看到前人的农事和军事活动。

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这两句写江南晚春乡村的诗,藉蝴蝶入菜花的描述衬托农夫农妇农事忙碌。

再看文同的《早晴至报恩山寺》:“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独卧斫桑稀。

”上联描绘了一幅远山高林、野鸟飞翔的生动画图;下联写了春夏之交农夫农妇收麦、整菜、采桑、喂蚕,忙碌不堪的情景,亲切动人。

而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则是写行军打仗:敌人夜逃,雁群惊飞,由此引起我军大将的警惕,遂率领士兵追赶敌骑,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有关物候现象的诗句

古诗词中看物候 打开我国的古诗词,扑面而来的是萋萋芳草,艳丽花朵,婆娑树姿,点点鸟影,翩翩蛱蝶,啾啾虫鸣。

物候现象扩大了古诗词题材,创造了丰富意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提升了人的品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白雪虽作飞花,春寒料峭,但草芽可见。

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还以准确的语言进一步描写早春的物候特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蒙蒙,春雨细细,滋润万物,探出小脑袋,远看如茵,近看却稀稀疏疏。

仲春,“春色满园关不住”,“等闲识得东风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东风拂面,百花争艳,万紫千红,蝶飞莺闹,满眼都是明丽与生机。

春意阑珊,“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宋曹豳《暮春》) 。

柳树也由早春的“绿柳才黄半未匀”、“万条垂下绿丝绦”,而飘飞出生命之絮:“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晚春》) 夏天如约而至,果实开始成熟,“梅子留酸软齿牙,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 《闲居初夏午睡起》) 秋天来临,“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白《登高》),“霜草苍苍虫切切”(白居易《村夜》),但大自然并不吝啬,催促菊花绽放,元稹在《菊花》中忍不住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代也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气温下降,花木凋零,寒冬里只有耐寒植物才能保持英雄本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冰霜惨凄之时,“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花开花落,草木荣枯,新陈代谢,大自然就这样周而复始,依律而行。

当然,这种规律在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通行。

植物诉说着,动物们也依时而动,毫不逊色。

动物作为物候现象在古诗词中登堂入室且占重要地位。

“,处处闻啼鸟。

”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成员,首先感觉到气温的变化,解放歌喉,,啁啾之声此起彼伏,,开始生命的新歌。

宋代词人晏殊有一首《破阵子》词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燕子”、“黄鹂”作为物候,说明春天的到来。

“新社”即春社。

按古人习俗,一年中有两社:春社和秋社。

“春社”日(立春过后第5天)春光正好,春意正浓,农人脱衣下地,春耕农事正忙。

这时,燕子翩然归来,黄鹂清音啼啭,大地芳草萋萋,池畔苔藓翠绿,少女野外斗草(一种游戏),一派勃勃生机。

“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 (宋 曹豳《暮春》) 暮春时节,林间,莺儿停歇了歌唱,池塘处却传来响亮的蛙声。

原只是一声、两声,渐渐地,“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唐贾龠《孟夏》)。

莺儿、蛙儿、蝉儿,你方唱罢我登台:“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所见》)。

立秋了,动物们敏锐感觉到立秋之凉与往日不同:“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宋 刘翰《立秋》)。

接着“初闻征雁已无蝉”(唐 李商隐《霜月》),到了风雪载途的寒冬,就是“梅雪争春未肯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了。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的大自然,时时刺激着诗人的神经,撩拨着诗人的心弦,净化着诗人的灵魂。

诗人们情不自禁地提笔状写物候现象,而且,他们常常由物候而自然联想到繁复的生命过程,生发出诸多感悟,大自然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绝不仅仅是物候现象,还是一种象征,一种启迪,一种审美体验。

从“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大气,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宋 苏轼《赠刘景文》)的坚毅;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到“黄鸟不堪愁里听,绿杨宜向雨中看”(唐 宋雍《春日》)的清醒;从“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唐 刘禹锡《秋风引》) 的凄凉,到“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惆怅;从“问君能有几多愁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国仇家恨,到“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沉郁……何尝不是物物关情

绝对可以说,物候成了诗人抒情写怀的媒介,大自然孕育了心有千千结的诗人,滋养了人类繁茂多彩的精神家园。

诗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也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云烟明晦,才足以表现诗人心中蓬勃无尽的灵感。

参考资料:《中学生语文》刘菊春

说说下面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

一、关于现象的诗句有: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夏暑相连,秋处露霜降,冬雪小大寒。

2、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3、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二、关于物候现象的名言有:1、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2、立春五日三时头,惊蛰倒退三时首三、关于物候现象的词语阴晴圆缺、落叶知秋、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皓月千里、秋高气爽四、物候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反映物候现象的谚语

锥多粮亏。

(当年锥粒多,则粮食歉收) 梧桐开花早,秋季冷得早。

蜻蜓成群低飞,当心大雨把人淋。

乌桕发芽,断霜雪。

大便虫乱爬,有雨要下。

桐子树开花,断霜雪。

猫狗换毛草,冬季冷得早。

老伤发痛,久晴将雨。

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宿迟,北阴雨。

鸡鸭早进窝,明晨太阳红。

鸡晒翅,天将晴。

燕子低飞,天将雨。

落雨鹧鸪叫,天气将晴好。

乌鸦成群飞叫,寒潮快来到。

白天猫头鹰叫,天将雨。

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三尾虫扑灯,天将雨。

青蛙集中,有大雨。

蛇挡路,天将雨。

蚯蚓封洞,有大雨。

蚯蚓滚滚,要下雨。

蚯蚓身无土,兆晴天。

蚂蚁搬家,有雨。

泥鳅雨静,天放晴。

铁线草发白,有雨落。

盐缸迟潮,大雨难逃。

炊烟顺地跑,天气不会好。

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明。


反应物候现象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