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翰墨书香名人名言

书香校园手抄报内容

“书”这个字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读书,因为书给予了我们知识让我们从懵懂无知的小孩子摇身一变,成了会认字,会做人,会思考的少年,脸上永远荡漾着欢乐和幸福。

而成年,依旧遥远,我坚信,书会伴着我们,每一分,每一秒,无论天南海北。

因为儿时对书的好奇,所以让我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儿时,我就爱捧着一本书走走停停,虽然不一定每个字都认识,不一定能把每一句话参详,但我还是不知疲倦的看着,看着……到了二三年级时,我认识得字更多了,所以,我更加热衷于读书,甚至有点儿走火入魔,我知道,我将来一定离不开它了,它让我快乐,让我感动。

我曾经想过,我为什么会这样痴迷于它

虽然,我知道,那永远也不会有答案……或许,我是在享受看书的过程吧,它带我来到仙境,那里没有争斗,没有吵闹,没有人与人的勾心斗角。

那里只有快乐,在哪儿,可以听小鸟啁啾,小雨呢喃。

可以看百花争艳,树木茂盛,那儿是幅美丽的画,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而且永远都不会凋零。

它也能带我去冒险,体验提心吊胆的感受,情节峰回路转更使我始料不及。

它给予我知识,开阔我的视野,让我再书里展翅飞翔,一切的一切,让我更加感激这位朋友。

在雨中,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是书伴随我们成长,寂寞时,是它陪伴在我的身旁,难过时,是它帮我分担痛苦。

我爱读书时的快乐和轻松,所以,请让我大声说一句:“读书的感觉好

” 为什么要读书呢

有些同学会回答:“为了应付语文老师的作业。

”那就错了,其实读书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只是自己没有去做而已。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犹太人在上滴几滴蜂蜜,让孩子去吻,同时去启发孩子,书的滋味儿像蜂蜜一样甜。

而我读书品到的滋味儿则是多种多样的。

读书的滋味儿是甜的。

从第一次捧起,那一个个生灵活泼的文字,使我感觉到了人间的真、善、美、丑。

到戴着,看放在膝盖上的,那一行行深奥的语句,让我体会到了这个内心丰富而生活枯燥的姑娘对贾宝玉的痴爱、对生活的绝望。

她的诗稿与诗绢字字句句充满了悲痛,而丝毫没看见薛宝衩的得意。

读到这里,我也体会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读书的滋味儿是令人如痴如醉的。

特别是唐诗宋词,虽然有的一知半解,有的还是不大懂,但是随着押韵,那琅琅上口的感觉令我仿佛在神秘的大自然中遨游。

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体会到春日的艳丽;高骈的“水晶帘动微风起,满墙蔷薇一院香”中,感受到山亭里夏天素雅的一角……读诗的感觉就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读书的滋味儿是清淡的,和冰心的散文一样。

故事虽平常,但描写得非常爽心。

好似春风柔柔地一吹,在你心里留下一圈淡淡的涟漪。

读书的滋味儿很复杂。

读,你会为“桃园三结义”而感悟到“”,会为刘备的憨厚而感动,也会为他的“三顾茅庐”而赞叹……那种“自古出英雄”的感受荡气回肠般地萦绕心间。

读书的滋味儿更是苦的。

“,为伊消得人憔悴”,便是苦读者心灵的真实写照。

读书的滋味儿多种多样。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融入大脑的感觉是任何词语都表达不出来的。

也有感动: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为文中的保尔·科察金的失明而怜悯;读罢高尔基的《童年》,则有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我们的今天和文中的“我”简直是云泥之别;读了《茶花女》,只觉得鼻子一酸,落下几滴眼泪。

如果说读书的人是傻子,为了品味到读书绝美的味道,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

捧起书,千万种滋味涌上心头。

那沉浸在浓浓书香中的我,此时只有一种滋味儿:读书的感觉,真的很好

读书的感觉真好 闲暇之余,有人乐于下棋、玩麻将;有人喜欢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独爱书。

幼时即受恩师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盘中粟”的教诲和熏陶,以至于多年来一直对书情有独钟。

书桌上有之,床头上亦有之,它简直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伴侣。

开卷必有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传播知识的载体。

书海浩瀚无边,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知识是开启理想之门的钥匙;知识是无价的宝贵财富,知识只有靠读书才能获得。

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是一种享受,无论躺在床上随意浏览,还是在办公室伏案书海畅游;无论是在公共汽车上翻阅消遣,还是在茶余饭后静坐捧读、托腮沉思,都会使你进入一种兴趣盎然、不克言状的绝妙境界。

当心情愉快的时候读书,它会带给你更加舒畅的惬意;当心情消极悲观的时候读书,它会唤起你对未来人生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它就像佳人乍到,给你送来了清新的问候和舒适的抚慰,使你心胸顿时豁然开朗,感到世界是那么美好,人间是那么可爱。

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可开阔视野,明了天下之大事;读书可陶冶情操,使人心胸更加开阔;读书可醒脑益智,提高人的综合能力;读书可豪情满怀,使人精神更加振奋;读书可泣人泪下,它能净化人的心灵。

每读到一本好书就像他乡遇故知、久旱遇甘霖一样,另人心旷神怡,从中获得宝贵的启示并能懂得人生的真谛及生活的意义。

读书的感觉真好

朋友,多读书吧

与我同乐。

读书能陶冶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读书能丰富我们的大脑,使我们的知识能力更加广阔,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话说得没错;读书还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得各国的优美景色:例如,我们可以从书中知道古埃及奇妙的金字塔,认识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总的来说,就是读书的感觉真好,所以我喜欢读书。

在课堂上,老师把课堂作业布置给我们。

当我们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时,老师会说:“这些题书上都有,大家打开书看就明白了。

”这时,我们会感到书本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小老师”,读书的感觉真好;书本又像一位“礼仪老师”,它教我们要尊老爱幼。

在公交车上,我们要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让座;在家里,我们要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这些都是“礼仪老师”教我们的。

这时,你会觉得书本真是一位好“老师”,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的感觉真好,能读书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孩子

、 楼主,给分吧

打了很多的~ 抄我的是猪

关于传承的名言

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孟子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5、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6、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

——肖楚女7、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王符8、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1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1、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12、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3、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15、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6、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17、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18、可怜天下父母心。

1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20、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2、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鲁迅2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4、人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华罗庚2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26、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27、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28、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29、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30、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31、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罗素32、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33、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

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34、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前苏联谚语35、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

——日本谚语36、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饰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37、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38、感恩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品行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39、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40、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41、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卢梭42、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日本谚语43、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该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居里夫人 4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45、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 4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7、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泰戈尔 48、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49、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堂恩 50、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国谚语 51、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雨果 52、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谚语 53、如果一个人身受大恩而后来又和恩人反目的话,他要顾全自己的体面,一定比不相干的54、陌路人更加恶毒,他要证实对方罪过才能解释自己的无情无义—— 萨克雷 55、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 ——英国谚语 56、无知的人本想做点好事,结果却害人不轻;小喜鹊拔出妈妈的羽毛,还以为报答了养育之恩 ——藏族谚语 5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苏联谚语 58、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日本谚语 59、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 日本谚语 60、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 日本谚语 61、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 日本谚语 6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 中国谚语

让校园溢满书香,让人生变得精彩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安定六(5)班的程诗颖,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了翅膀。

可见,书籍对于我们来说,何其重要。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籍;一个人的自我完善,离不开书籍;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书籍。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光辉而灿烂的文化,我们看到长城的雄伟,故宫的博大,兵马俑的浩荡。

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虎门的硝烟,圆明园的火光以及被日本帝国主义践踏过的国土。

12岁的周恩来高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了,可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而读书,要为民族的腾飞而读书。

鲁迅小时候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由于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刻把奖章拿到街头卖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夜里读书,寒气难当时,他便摘下一个红辣椒,放进嘴里咀嚼,辣得满头大汗,用这种方法驱寒坚持读书。

鲁迅先生的勤苦读书,使他成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毛主席青年时期就曾整天呆在图书馆,坐在宣嚣的马路旁看书,书籍使他不断的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从而让他带领全中国人民走上谋求解放的道路。

这些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之路无不是以书籍为奠基。

如今学校为了让我们能够多读书,多汲取知识,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从我们每间教室小小的读书角,扩展到创意地利用窗台做成书架,增加我们班级的藏书空间,在我们的学习区,游玩区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读着,笑着,沉浸在书的海洋中。

一次大课间后,老师问班上的孩子你们是要在操场自由活动还是回教室看书,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要求回教室看书,当老师同意他们的要求之后,他们那高兴的欢呼声让我难以忘怀。

于是我想,如果我们一直保持这样的读书热情,如果更多的同学加入热爱读书的行列,那么我们学校为同学们所营造的这么一个“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也就更加名副其实了。

同样我们也要把学校浓厚的读书气氛蔓延到每个家庭,班级和学校的读书资源都可以履行手续带回家看,使得我们不仅在学校能够沁润在书香中,回到家中也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书,读书,分享书中的乐趣。

让书香沁润我们的家,让我们的家庭弥漫在书声和书香中,我们将会有更加和谐的家庭,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

同学们,爱护书吧,珍惜你们所看到的每一本书,让书中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同学

让我们一起拥抱书籍,拥有这世界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创造的瑰宝,好好学习,细细读书。

让我们共同努力,多读书,让这“书香”更浓郁,飘荡得更远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赞美“巩义”的诗句有哪些

少年留学生——李四光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在20 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

14 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

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

怎么办

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

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

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 人,爷爷又卧床不起。

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

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

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

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

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

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

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

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

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

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七岁咏鹅——骆宾王骆宾王(约640~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他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骆宾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爱文学。

他善于从一个天真活泼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绘。

他童年时的诗歌,天真率直,很富灵性,素来脍炙人口。

一天,骆宾王来到家门前的小河边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见惯的鹅。

它们像几位绅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着。

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青枝绿叶般的水,红红的鹅掌,慢慢地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突然,一只鹅伸长脖子,脆亮的叫一声“鹅”,紧接着其他的鹅也都对天歌唱起来,骆宾王看到这情景,内心怦然一动,他凝神地注视着鹅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反复吟诵这首诗,不仅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多彩的画面,而且仿佛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孩子的唤鹅声,鹅儿引颈高歌声、戏水声。

我们读了会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宁静和甜美。

骆宾王自小就胸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天生一副侠肝义胆。

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经担任过长主簿,不久因罪入狱,贬临海丞,郁郁不得志,弃官而去。

后来他协助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起草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名扬天下,连武则天本人读了也感叹说:“这样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让他流落,宰相的过错不小

”诗、书、画“三绝”——郑板桥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

“扬州八怪”中的最杰出者,被后人称为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他需要庇护和爱抚时,母亲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在板桥幼小的心灵中,早早地播下了痛苦的种子。

尽管母亲没有把他养育成人,但却给了他一个聪明伶俐的脑瓜。

少年时代的郑板桥,赋诗撰文就已经很有成就了。

在兴化镇读私塾的郑板桥,没有被生活的贫困缚住手脚,相反却更加发奋苦读。

私塾老师看到这样一个有出息的穷弟子,不但不嫌弃,还倍加爱护。

1703 年的暮春时节,只有10 岁的郑板桥随同私塾老师一起出外郊游。

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正准备坐在两块石头上闲谈时,郑板桥突然发现水中有一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便随口喊道:“先生,你看那是什么

”塾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瞧,果然有一堆异物漂在水面,经师徒仔细辨认,确定是一具女尸。

老师见此惨景,心中产生一种痛惜之情,不觉随口吟出一首诗:“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

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

”塾师刚念完他的诗,郑板桥就急着问:“先生,您认识这个少女吗

”老师摇摇头说:“不认识

”郑板桥又紧紧追问:“那您怎么知道这位少女刚好16 岁呢

”看到老师又摇头,小板桥又接着问下去:“先生既然没有亲眼看见这位姑娘是怎样落水身亡的,又怎么可断定她是‘风吹落小桥’呢

”还没等塾师来得及回答,他又一阵连珠炮:“您能看见她的三魂七魄随波逐流吗

即使在浪里打转又怎么能看见

”私塾先生尽管被郑板桥问得哑口无言,但他觉得板桥的话很有道理,且很有趣。

于是塾师并不生气,和颜悦色地问郑板桥:“依你看,这诗应该怎么个说法

”郑板桥皱了皱眉头,心情沉重地吟咏道:“谁家女多娇,何故落小桥

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

”私塾先生听罢郑板桥的诗,连声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很有独到之处。

”郑板桥的字画和诗一样有名气。

其中的奥妙,还是在于勇于革新,不盲从他人,终于自成大家。

板桥画竹最有名气,同时喜欢题诗一旁。

他画的《墨竹图》配的诗是: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栽。

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

在这首诗中,他算是把自己品评到家了。

郑板桥自幼苦学,名声大噪以后,不仅国内有无数的崇拜者,连朝鲜国的宰相李艮,也慕名前来拜见,并再三恳求他题诗赠画,回国后奉为翰墨珍宝。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

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 年,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上发表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就已经崭露头角。

老师评价此文时说:“心长语重,机畅神流。

”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

周恩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乳母常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劳作。

后来,他过继给叔叔。

婶婶天天教他识文断字,写字作画,把童年时代的周恩来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陶冶了他的情操。

上学后,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

每天,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

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

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遨游。

少年周恩来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

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

有一次,他看了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而义愤填膺。

于是,他带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

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

1911 年暑假,周恩来从天津到东北探亲,接触了一位有抱负却无处施展的老人。

老人隐居乡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很多感时纪事的诗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老人发现周恩来对时局有精辟的见解,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便多次带他到烟笼山,并即兴吟诗抒怀:“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兮在尔少年。

”他对老人非常敬重,把老人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

当他离开时,老人特意写了《赠周恩来》和《赠周恩来南归诗》五首,列举历史上的著名人物通过刻苦学习和磨练,成了“非常之才”、成就了“非常之业”的故事,意味深长地赞扬和激励周恩来。

在中华这块沃土上,周恩来迅速成长起来。

他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积极地宣传马列主义,参加救国救民的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解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又是一位著名诗人。

毛泽东小时候聪慧过人,而且助人为乐。

上小学时,同学们中午来不及回家,都从家里带午饭。

班上有个同学,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经常不能带饭上学。

毛泽东就发现后就常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

一段时间之后,毛泽东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的晚饭总是吃得很多,好像中午没吃饱似的,感到很奇怪。

毛泽东把分饭给同学吃的事告诉了妈妈,从此,毛泽东每天都请母亲准备两份午饭带去上学。

毛泽东助人为乐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以后,大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帮助那个同学。

少年毛泽东胸怀大志,勤于独立思考,反对私塾里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多用脑子,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得扎实、记得牢靠。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读了许多书之后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所学的课本及课外的故事书大都是歌颂帝王将相、圣人君子,而没有歌颂穷苦百姓的呢

这事他思考了很久,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些书都是为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写的,而不是为穷苦百姓们写的,这种情况太不合理了,应当改变。

毛泽东幼年时身体很弱,经常生病。

12 岁时,还生过一场大病。

他想:身体老是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做事情呢

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在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游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渐渐结实起来,在这以后,他又经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几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在野外露宿和远足。

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树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些都有力地帮助他后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革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以解救天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壮志宏图。

年少志高——岳飞岳飞(1103~1142),宇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

岳飞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

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黄土地上勤恳耕作。

父亲岳和是个忠厚的庄稼人。

他家省吃俭用,常常用节省的粮食帮助饥民度过荒年。

邻居有侵占岳家耕地的,岳和干脆割给他;有借钱不还的,也就不要了。

这种忠厚治家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岳飞。

传说岳飞降生时,有一只像大雁一样的大鸟飞鸣而过,所以父亲为他起名叫鹏举。

岳飞没满月,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才幸免于难。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穷。

母亲含辛茹苦,亲自教他读书。

没有钱买纸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作纸,在地上练习写字。

他寡言少语,但学习十分用功。

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崇拜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

他小时还曾写联寄志:“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

”表明他将来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家,拯救人民,建功立业。

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寄托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名人志士的仰慕。

岳飞不仅用功读书,精心学习兵法,而且刻苦练习武艺。

传说中他生就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开300 斤的弓,8 石的弩;向周同学习箭法,能左右开弓,箭无虚发。

其实,岳飞这身武艺完全是练出来的。

岳飞生活的时代,正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岳飞决心练好武艺,保家卫国。

他12 岁那年,投到一位外号“搬不动”的老师门下。

“搬不动”并不教他武艺,却每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在山下挖坑担水栽树。

一连两个多月,满山遍坡全栽满了树。

可“搬不动”还不说教习武艺的事。

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家,前来求师学武,不能光栽树呀。

“搬不动”看出岳飞的心事,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帮师傅干杂括,师傅还是不提学武。

岳飞挂念老母,提出回去看望老母,“搬不动”说:“要学武艺,功在苦中练;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武艺,就中途退却的道理

”从此岳飞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树,从明天早上开始,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不准折断一枝,不准漏掉一棵,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

”从此,岳飞半夜就起床,打水扫地伺候好师傅就去摇树。

开始,累得腰酸腿疼,太阳出来,刚刚摇完。

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

正好“搬不动”也来到了,他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工夫。

没有工夫,哪有功夫

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明天可以回你母亲那里去了。

”岳飞很奇怪,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武艺呢

”“搬不动”摇摇头说:“武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武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基,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到家后又跟周同师傅学习箭法,后来果然练就一身绝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10 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元帅了。

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图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朝夕的精神。


翰墨书香名人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