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描写身体是前提的句子

饮马长城窟行》(汉乐府)原文及翻译

饮马长城窟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⑴作者简介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在《玉台新咏》中署作蔡邕。

是否为蔡邕所作,历来有争议。

⑵基本解读 全诗共 20 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青青和边草”到“展转不可见”。

这一层是写思妇昼思梦想的殷切和悲伤。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的大意是:丈夫离家远行不能终日思念,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的大意是:刚刚梦见丈夫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现丈夫原来还是在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的大意是: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外乡各地漂飘漂泊不能相见。

第二层从“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

这一层是写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也是比兴,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这两句是说:丈夫不在家,使她深感门庭冷落,世态炎谅。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的大意是: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门与家人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第三层从“客从远方来”到“下言长相忆”。

这一层是写喜获夫信的情况。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是说: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说:呼唤童仆打开木盒,里面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书信。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是说: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书信,书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是说: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⑶精华鉴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出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使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⑷参考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梦里很快就能见到他。

梦里见他在我的身旁,一觉醒来发觉他仍在他乡。

他乡各有不同的地区,丈夫在他乡漂泊不能见到。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

同乡的游子各自回家亲爱,有谁肯向我告诉我丈夫的讯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我装有绢帛书信的鲤鱼形状的木盒。

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中究竟说了些什么

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

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

比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

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

象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

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

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饮马长城窟行〉是首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从所述内容看来,可知是属于「民间乐府」,时代应该是在五言诗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汉末。

这首诗中的「行」根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解释,乃是诗的体例之一。

又诗体明辨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

」可见这样的诗体有行走顺畅,不受阻碍之意,同时也意味著前往某地旅行,或朝某个方向行进的畅通过程。

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

「绵绵」两字传达了两层的意义:妇人「思绪的绵绵」是由「草的绵延不绝」引起的。

由于路途的遥远,思念也是突然的,只好在梦中求得相会,然而才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醒过来后又是遥远的空间隔绝,依旧是「他乡各异县」,彼此无法相见。

这一段可以说是故事的前提,在修辞技巧上,「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

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是比喻自己凄苦的景况,同时也暗示远方的人也能了解。

而邻居却只顾沉浸在家庭的欢乐中,不肯为她捎个信。

最后一段是情节的转折。

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

者样的故事,主要在描述中国传统妇女「闺中思人」的感情起伏,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是乐府诗中最广为传送的「闺怨诗」。

顺便一提的是,三国时代另有陈琳所作同名诗〈饮马长城窟行〉,内容却大异其趣。

那首诗形式上是采对话方式,内容则描写了筑城徭役带给人民的深重痛苦,比较具社会写实的意义。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名句]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析赏〕这两句一般都解释成,枯桑虽已无叶尚且知道天风的拂吹;海水虽然广大不易结冰,也可知道天气的变冷。

枯桑且知天风,海水且知天寒,远行的丈夫竟会不知道家中的妻子对他的思念吗

这两句也可解释成:诗中妇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如今,春去秋来,岁月轮转,眼看天风拂吹,桑枯叶落,水冷天寒,伊人不归,年复一年,更加深内心的凄冷和对伊人的思念。

原诗下二句:“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别人家的丈夫入门来,一家和和乐乐,相与嘘寒问暖,惟独自己,独守空房,冷落凄清,无人可相安慰。

如今,看着天风的吹拂,落叶的飘落,海水的变寒;岁月飘忽,岁月虚度,触景生情,倍添内心的寂寞凄寒。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历代乐府歌词的名著,是我们研究乐府的最重要的典籍。

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

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卷。

编者郭茂倩。

南宋初期人。

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

生卒年及经历难以确考。

,《乐府诗集》一书,在编辑上有显著的优点;各类歌曲都有总序,每曲都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和歌辞的起源、发展均有考订。

在编次上,古辞列在前面,历代模拟作品依次列在后面。

尤其是集中还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一些民间歌谣,由于汉代一度撤销乐府,中断采风,民间歌谣已流传不多。

《乐府诗集》中的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诗歌的发展及民歌对诗歌的影响便更显得弥足珍贵。

另外,集中所收,诸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吴歌》、《子夜歌》等作品,皆成了脸炙人口的传世之作。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

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

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

怎样才能写好一片小学作文

上面那个一看就是抄的,我教你:首先不要脱离题目,开头的结尾可以以风头风尾,但是前提是要语言优美才可以,如果你看书少就已平淡的记叙方法来写,这样会口1分,结尾要点题,就是围绕主题说话不要扯其他的废话,中间要叙述完整,就是用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或一些有意义的句子,比如像课文中的赏析句子里面的句子一样,如果你一平淡的继续,然后语言流畅的话可以的25分了,你要多看书就可以那28分这样

手打,采纳

学业有成祝福语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2、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

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3、开启高考成功之门,钥匙有三。

其一:勤奋的精神;其二:科学的方法;其三:良好的心态。

4、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5、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

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6、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7、自信,是无尽智慧的凝聚。

平淡,是成功路上的驿站。

8、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天道酬勤。

9、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

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

理智些看问题,纯真些看人生。

10、善待你的爱好,别让它们为学习让路,要让它们替学习服务。

11、高三是集体战斗与个人成就的时期。

12、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13、有高水平的集体,才有高水平的个人。

14、淡薄功利,轻装前进;不计付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5、更快、更高、更强。

领先就是金牌。

16、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

17、高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

18、有时候,洒脱一点,眼前便柳暗花明;宽容一点,心中便海阔天空。

身边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睿智与宽容。

19、心存感激,永不放弃

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风雨中,我们也要有抬起头,直面前方的勇气。

因为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毁灭,就是财富

20、作为一次经历,失败有时比成功更有价值。

失败可以给我们留下更深刻而持久的记忆和思考。

21、面对高考,保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

22、决定心里的那片天空是否阴霾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唯一因素是你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有一个阳光灿烂的心情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失败。

23、对于18岁的我们来说,有些事情的确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但是没有一件事能决定我们的一生

24、高考是一个实现人生的省力杠杆,此时是你撬动它的最佳时机,并且以后你的人生会呈弧线上升。

25、高考着实是一种丰收,它包蕴着太多的内涵。

无论高考成绩如何,你的成长与成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三年的辛勤走过,你获得的太多太多。

26、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

27、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28、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29、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 败。

30、圣人与常人之间往往只相差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却往往需要非凡的毅力才能赶上。

3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2、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

33、平日从严,高考坦然。

34、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5、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

36、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7、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38、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39、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40、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41、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42、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

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

43、只求“少丢分”,不说“得高分”

44、每道错题做三遍。

第一遍:讲评时;第二遍:一周后;第三遍:考试前。

45、高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

46、高考得高分的秘诀就是少丢分

47、面对高考试卷的“前120分”,志在必得,细大不捐;“后30分”多多益善,失不足惜。

48、高考试卷的“前120分”若能稳拿,“后30分”定不落空。

49、每天生活:12:9:3。

12小时学习,9小时休息吃饭,3小时杂务和体育锻炼。

50、每天5分钟,写好5个字(用钢笔或圆珠笔)。

52、身体常动,内心常静。

53、学习与坐禅相似,须有一颗恒心。

54、四分学识智,三心细耐恒,二成应试法,一片平常心。

55、有动力而无压力,紧张而不焦虑,迅速而不慌乱。

56、人生终有许多选择。

每一步都要慎重。

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

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

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前方

唐朝社会风气那么开放,为什么后来朝代却又封建了

正如所说,唐代之所以民风,跟统治者的鲜卑血统不无,至于为什么后面却封建了,其实,这根统治者的统治风格是有密切的联系的。

所谓一朝君主一朝臣,统治手法也是一样,不同的朝代肯定有他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存在有了先例就一直会那样的说法。

个人认为,其实唐代那种开放很值得推崇,但是那是必须以统治者有绝对的领导权和强大的控制力为前提的。

这样,开放才能有“度”。

纵观历史,晚唐统治者权利衰微,唐朝引以为傲的开放就变成了成了“乱”。

宋代统治者觉得这种乱不可取,于是开始收起唐朝的开放,开始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当然,大家也知道,宋代整个来说也只是偏安了,国家实力也不够强大。

但是,宋代毕竟是连接着隋唐五代,还是承袭了一些唐代的风格,没有过于封建,可以说,宋代是个过渡的转型期。

到了明代,统治者觉得宋代还是太开放了,集权更甚,皇帝都啥都想知道,啥都想掌控。

开始推崇理学,我对理学理论没有太多涉及,不过..觉得有愚民因素在里面了。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恰当的地方也请不要太计较哈:)

描写身体是前提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