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于丹老师交友之道的台词

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主要内容

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从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于丹教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

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

于丹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

友之道 读后感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来自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不快乐,他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声色犬马都满足他了,可是他还不快乐,他说怎么办呢。

后来御医给他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让你的大臣去全国找,必须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给拿回来,你穿上就快乐了。

然后呢大臣们就出去找了,到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快乐的人,但是最后大臣说了没办法我们拿不回来,国王说你怎么能不给拿回来,我就想快乐,你必须把他的衬衫给我拿回来,最后那大臣跟他说,那特别快乐的人他是个穷光蛋,他一件衬衫都没有,他从来就是光着膀子的。

其实这个寓言也是一个诠释,也就是说,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

论语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画外音: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则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些原则你就将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谁都不会愿意与你交朋友。

那么这三个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

那么除了交这种快乐的朋友以外,孔夫子还交给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

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

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

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季氏】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

【交友原则之一:不要抢话说】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心的东西想要给这个世界看,要不怎么现在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在过去没有博客大家就靠说话,所以大家在一起总有一些抢话的人,现在大家也会发现,朋友聚起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要跳出来,比如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有一些女朋友聚会,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或者我的孩子怎么样,这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剥夺了其他人说话的权利,因为这种谈话在一个时段里面总会有一个人占主导,所以言未及之跳出来说这是不好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极端。

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

【交友原则之二:不要有话不说】话题已经自然而然到这里,你干吗不说。

一个人会觉得我这个时候说出来会不会被他们当作谈资,我要保护我自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要吊大家的胃口。

总而言之,我们在大家聚会上也经常会发现这种人,该他说话,这个话题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好。

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

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个瞽说得很厉害,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

【交友原则之三:不要闭眼瞎说】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

其实朋友之间永远是有尊敬有顾忌的。

不只是朋友,包括更亲的亲人,夫妻之间、父子之间难道就没有顾忌吗

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的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

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

在世界采访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美国好莱坞拍了《乱世佳人》之后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

当这个电影风光无限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

有这么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冲上去,非常热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

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走进机舱再也不肯下来。

这属于什么呢

这就属于你对于对方毫无了解。

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这就像瞎子一样。

其实,我们都希望人生过得更有效率,我们希望跟朋友在一起会更好,那怎么样会更好呢,就是更多一点沉默的关爱,去了解别人的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知人才谓之智。

你了解别人的内心你才能够真正把好的东西、最有效的东西发挥出来,所以呢,他的学生子贡曾经去问过老师,子贡问友。

动画:老师,您说什么叫朋友啊

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

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朋友之间也不能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

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画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的好朋友呢

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平安度过呢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

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

如果你越过去了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

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

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

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层、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

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

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境界就是不要跟人争斗。

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斗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

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于丹心语】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

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

所以戒之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动你,他会说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那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碍啊,你现在就应该要搬掉他。

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交朋友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

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够交到那种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远都会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之大幸了。

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

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辽阔。

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

孔子说还有一个字,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

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

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用减法生活,因为人在年青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

那么,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

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

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

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现在你们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来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说你看现在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啊,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一去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

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你生命的一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

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专门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交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

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于丹的论语心得中提到的句子有哪些

论语》这部阐述了人生道德学问及处世原则的书,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国人的心灵、脑海以及骨髓之中,深深地影响着国人对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的见解和方法,它是经典中的经典,国学中的国学。

它是启示录,指航灯,颠扑不破的规律和准则。

只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只要有国人生活的空间,它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今天,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编辑推荐: 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第一书

本书编者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或指点古今,融会贯通;或幽默俏皮,谈笑风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充分感受经典著作的永恒魅力。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于丹 中华文明不断地延续数千年,是全人类唯一的奇迹。

这个奇迹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种美德的延续。

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论语》这部书,被中国读书人背诵了两千多年。

直到今天,在现代生活的浮华喧闹中,有谁突然说出《论语》中的一个句子,往往还能使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如见先哲光临,片言只语也要洗耳恭听。

如果在海外,素昧平生的华人偶然见面,交谈甚欢,而其中有人引用了半句《论语》,立即会使大家觉得这次见面出现了非凡的深度,互相在目光间传递着有关中国人的确认。

确实,不管中华文明经历过多么频繁的兵荒马乱,散落到多么遥远的天涯海角,那些句子,二千五百年前的句子,像一束柔韧的丝线,若隐若现地栓住了一个伟大人种的最后尊严。

——余秋雨 目录: 第一章 为人之道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 承诺别人不可轻率,尊重别人要发自内心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 低调做人不张扬 不要高估自己而轻视别人 宽和待人,不与人争口舌之利 知诚信,讲诚信,做诚信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章 做事之道 做人做事要认清情势 承认无知才是大智慧 深谋远虑,不要急功近利 欲速则不达 有价值的语言技巧应建立在仁德之上 做事需讲诚、敬、信 中庸之道的智慧 变通比执着更重要 第三章 政务之道 求才以治天下 名正言则顺 身正令则行 敬事而信,节用爱人 以德为本,德法兼用 为政宽和是为宜 水至清则无鱼 责人不如修身厂 第四章 经商之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义利共生,义举生辉 机遇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人脉是成功的资本 第五章 修身之道 贫富都作等闲看 品德是一生的财富 反省是成功之母 人生有三戒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节俭是永恒的美德 第六章 理想之道 志当存高远 小不忍则乱大谋 第七章 用人之道 用人德为先 学会知人善任 第八章 察人之道 察人靠自己,切忌盲从 君子重质,不以貌取 第九章 心灵之道 用音乐洗涤心灵 最简单的最快乐 别让自己踩进水坑 跳出你为自己画的牢笼 第十章 态度之道 要区别于砂粒,就让自己成为珍珠 超越对手就要先学习对手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第十一章 家庭之道 家和万事兴 父亲值得我们一生学习 夫妻相处也要保持一定距离 第十二章 教育之道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灵魂 教子不可拔苗助长 让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教育 教学重在启发 第十三章 言行之道 赞美是征服人心的法宝 行动的意义胜于一切 话要说到点子上 倾听是一种智慧 第十四章 忠孝之道 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 自古孝子宜当官 父母身上无对错 亲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何为真“孝” 第十五章 交友之道 交友也是一门学问 交友应不分贵贱高低 良药何必要苦口 第十六章 求学之道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思是学的灵魂,学为思的延续 学习的态度决定一切 活到老学到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这句话写一篇作文

给你介绍几本1、稻盛和夫的《活法》2、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3、《道德经》再给你介绍几个人,关注下他们,他们的书、视频、演讲等1、强烈推荐--国学大师翟鸿燊老师2、卡耐基3、白宁4、拿破仑5、安东尼罗宾6、俞敏洪、马云、唐军再给你推荐几个网站,都是很有用的1、中华演讲网2、大方广3、中华国学网```

谁介绍几个百家讲坛最经典的百家讲坛视频

著名讲座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于 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秦 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文景之治》(即将播出)、刘邦(预备录制)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正说大太监李连英》、《正说刘墉》、《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我的老师季羡林》(即将播出)、《弟子规》(录制中)金正昆:《身边的礼仪》、《金正昆谈现代礼仪》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蒙 曼: 《武则天》、《太平公主》(出书时改名《乱世红颜》)、《长恨歌》乔 良: 《新解三十六计》康 震: 《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唐宋八大家》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隋丽娟:《慈禧》、《奕?》(即将播出)、《孝庄》(即将播出)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毛佩琦:《明十六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马 骏: 《二战人物》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身世之谜、贾元春与妙玉之谜、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回目之谜)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姚淦铭:《老子》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方尔加:《孔子》、《汉代国策风云》李 蕾: 《红旗渠的故事》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正确看待康乾盛世》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马未都:《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玉器收藏》、《马未都说杂项收藏》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录制中)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故事》(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白娘子传奇)周岭: 《周岭解密曹雪芹》《奏折的秘密》(录制中)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5月5日起开始录制)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金(即将播出)、西夏)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江英:《回首开国大典》郦波:《大明名臣 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 海瑞》(即将播出)、《大明名臣 戚继光》(即将播出)、《颜氏家训》(即将播出) 、《大明名臣 于谦》(即将播出)、《曾国藩家书》(录制中)莫砺锋:《诗歌唐朝》、《杜甫草堂》、《白居易》傅佩荣:《孟子的智慧》翁思再:《伶界大王谭鑫培》、《梅兰芳》吕立新:《水墨齐白石》董平:《名相管仲》《王阳明》(录制中)商传:《永乐大帝》(正在播出)于涛:《曹操的理想》(近期播出,敬请收看)

急于丹论语感悟(三) 学习之道 观后感

真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最简单的 最大的政治是信仰,兵力、粮食、信仰三项重要的事情 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恒心与定力------心理的依据与底线 过犹不及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人的行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则,把握尺度 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过于密集,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与你的朋友关系过于密集,就离你们俩疏远程度就不远了,多少次磨合后找到最合适、最恰如其分的距离,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群体的温暖,好朋友也有度,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给他人一个未来。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处世之道首要任务就是把握好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

为人处世更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言谈举止要适度。

要少说多做,慎言,慎于言,这也是一个分寸。

因为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了许多抱怨;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多思、多想、多看、多见,落实到语言层面和行为层面就是要三思而后行,让自己的心少一点后悔。

要多闻、多见、慎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

”一个人如果说话时少了一些指责、抱怨,行为中少一些后悔的经验,成功也就在其中了。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曾经粗略地读过《论语》,但总是懵懵懂懂,不胜其意,而今听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看了她对《论语》的解读,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即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我们现代人太需要心灵快乐的生活了。

于丹教授在这个时侯给我们解读《论语》,无疑是给我们这些在尘世忙碌奔波的人们送来的一碗碗心灵鸡汤。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标榜说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于丹教授对现代人说半部《论语》可修身养性。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人是值得敬重的,人又是应该自重的。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和谐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让世界充满爱,这是《论语》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

人人都想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内心的太少。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社会竞争越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孔子的《论语》穿越沧桑,传递到了今天,让我们现代人仍然得到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现代人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看于丹讲论语更是偶然,看过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个美女教授讲得太有水平了。

正好校长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作为新年礼物,作为一校之长,赵校长太了解我们的需要了,拿到这本书,便顿时觉得爱不释手。

假期中,有闲暇时便捧起书来读,读后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于丹把《论语》变成了大家都能看得懂的书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但是能有多少人真正地读过它,知道它的大多数典故呢

我们都知道,中国台湾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注意古代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意义,许多的小学生从小就读《论语》,而国内情况就不容乐观。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专科毕业,对于《论语》也是知只甚少,想学也无从学起。

于是在我的心中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读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便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象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于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成功地让我们普通人对《论语》都能有一种感知的认识。

二,小故事反映大道理,体现永恒的真理。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用最朴素语言,讲述了两千五百年多年前孔夫子和人们说过的最简单的道理。

例如: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

”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

”告诉我们内心的从容缓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一个抑郁症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戏剧演员的演出,忘怀得失,那个患者满面流泪地说,我就是那个戏剧演员。

质疑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

这样的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心领神会地颔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己都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人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

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你自己想有所树立的,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

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社会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要调整好与他人的关系,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三、“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重塑自己的人生观。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我们对圣贤与经典的概念也变地逐渐模糊,如何为人处世、以何种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似乎都已变的摸棱两可。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全部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下子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演变而出的是一种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论语》里面教给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

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读于丹说论语,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认知。

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理念,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其中,使自己不能自拔,常言道“知足者常乐”,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做个最幸福的女人呢

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有感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

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于丹教授的《百家讲坛》,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为大家讲述她解读《论语》的心得,教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给我们的生命之旅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看了于丹教授分析《论语--处世之道》,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于丹教授讲任何事情都是有尺度的。

我们做事情也要讲究分寸,做到什么程度要需要分析明白。

我们做的什么事情不一定分好坏,是分时间的,什么时候做对,做不对,应该分为不同的场合。

可能同是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做就不应该,换个时间做就对了。

她讲“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耿直和磊落的原则面对一切。

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仅仅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河流里,人生仅仅是微笑又微笑的波浪。

所以说人生有限,我们要把握有限的情感。

我们人应该随时避免心灵资源的浪费。

人不能被自己欺骗了,如果自己都要去欺骗自己的话,那还能相信谁了呢

人的行为要有分寸。

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适度。

做事情也不用过于密集。

于丹教授讲了“豪猪的哲学”,彼此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

与领导、朋友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

当然,这并不是疏远朋友,当朋友有需要的时候,一定是能帮上忙的一定帮。

交友原则第一,要自尊。

自尊就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悦纳自己。

我们说交结朋友要尊重朋友,不尊重人是不可能结为朋友的,朋友需要互相尊重。

但是,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第二,要自律。

自律就是善于约束、控制自己,该说的该做的大胆去说去做,不该说不该做的坚决不说不做。

现在同学之间,将来人际之间的交往既是相互的,又是平等的,不能单凭一方的主观愿望行事。

第三,要大度。

大度就是宽容,落落大方,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能容人。

交朋友是需要付出的,付出提真诚的情感,而宽容大度正是这一情感的核心。

感触最深的还有于丹教授讲的《论语--君子之道》中的“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于丹教授解释说:君子心里面时刻装着法律法规,说话做事都合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而小人则无视这些,心里老是想着占点小便宜,捞点小实惠。

细细想来,颇耐人寻味。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遵纪守法,礼让谦和,虚怀若谷,与人为善的人应当是君子;那些违法乱纪,横行霸道,不讲公德,鸡肠小肚,阴险奸诈的人应当是小人。

在工作单位上,那些遵守纪律,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同志,关心他人的人应当是君子;那些无视纪律规章,自私自利的人应当是小人。

然而,纵观历史,横览当今,君子和小人是很难分清的。

芸芸众生,攘攘生灵,模样都差不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所谓的君子细察其言行,偶尔也现“小人”之迹;所谓的小人观其言行,时常也有“君子”之举。

这又应验了我们的“辩证法”,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都是相互转化,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

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和深刻的体会,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聆听先哲教诲

倾听先哲教诲,品味典籍精髓——十五职举行《于丹〈论语〉心得》读书讲座2007年5月11日下午哈十五职以文学常识知识竞赛的形式成功举行了“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知识充实人生”为主题的“月读一书”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不但在香坊区产生了良好反响,而且也受到了省电台的关注,记者还专程到学校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活动启动1个多月以来,学校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十五职”为主线的“月读一书”活动蓬勃展开,已有多名教师主动阅读推荐书目,自觉培养读书习惯,努力地汲取建设文明学校、打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的精神源泉。

7月6日下午,十五职工会又举行“月读一书”系列活动之二——《于丹〈论语〉心得》读书讲座,全体教师共同学习了《论语》,亲身体味了先哲的高远和古籍的深邃。

讲座由工会主席陈宁老师主持。

她首先介绍了于丹教授和她的《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接下来陈老师对《于丹〈论语〉心得》进行了剖析,尤其从各章中撷取经典词句以帮助老师们认识和理解论语。

《论语》的精髓,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是说一千个人读《论语》,就可能会有一千种心得。

李灵老师是十五职公认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她刚刚考上黑大的汉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在她即将掀开人生的崭新画卷的时刻,她把自己对《论语》的感悟同全体教师共同分享。

李灵老师讲座的题目是《道不远人,“见贤思齐”可也》。

李灵老师认真地反复通读了《论语》和《于丹〈论语〉心得》,她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从“忠、恕、孝、悌”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孔子的儒家思想,又结合现实论述了古典哲理对于今天我们为人处事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越是圣明的思想,就越是朴实无华,就越具有大众性。

走进孔子、走进于丹,从智者那里寻找智慧,你会找到做人、处事、为学、从政的一切原则,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马凯校长作了精彩的总结,他希望全体教师不光要读书学习,还要把所学知识和道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为打造和谐教育,创造和谐校园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此次讲座在教师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许多老师对《论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阅这本书,要在假期认真阅读。

大家认为通过听李灵老师解读《论语》,对和谐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只有每个人自身和谐了,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这个世界和社会才会和谐发展。

若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那就是“如何做人”,作为一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学习《论语》,正是我们端正品行,提升人格,锻造心灵,强大生命能量的必由之路。

“开卷有益”,祝愿我们所有的老师在读书活动中受益多多,收获快乐,增长智慧,完善自我。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于丹老师交友之道的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