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敬畏教育的名言

有关敬畏的名言

1、有两种东西,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奇和敬畏就会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

此句也被刻在康德墓碑之上。

2、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 3、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圣经》箴言31章30节4、“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思想家史怀哲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 ——英国19世纪名相格莱斯顿评价伦敦以西偏南100多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6、山在那里。

山永远在那里,他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的人。

——登山名言7、“敬畏耶和华心怀谦卑,必有富贵、尊荣和生命为赏赐。

”——《圣经》8、“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 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 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 ——周国平《尊重生命》9、“敬畏当敬畏的神;不敬畏不当敬畏的人”。

——孙中山 10、“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古兰经》4:111、 “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古兰经》5:2)12、“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

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

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以后再以诨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未悔罪者是不义的。

信道的人们啊

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

你们不要互相侦探,不要互相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的已死教胞的肉吗?你们是厌恶那种行为的,你们应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古兰经》49:1l一12)13、“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

”(《古兰经》49:l 3)14、“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圣经》…………

敬畏知识的名人名言有什么

这是吗

生命却是值得我们敬畏,因为生命创造的奇迹。

生命是脆弱的,但有时它又是那么顽强。

生命可贵,可贵在它只有一次,可贵在他很短暂。

但就是这样的生命却是那么多姿多彩。

这样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它。

敬畏生命也不是多难,只要在你的心里珍惜它,珍惜我们的和别人的生命。

1.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

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

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

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

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

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

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

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

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

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2.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视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

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点什么,决定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

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

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

”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比尔不解:“你少算了工钱。

”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

” 比尔却坚持要再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 3. 灵魂的自省 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乘公交车去上班,运气不佳,车上没有座位。

旁边的座位上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那优雅的坐姿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枯燥的行程增添了一丝愉快。

不久,上来一位抱着婴儿的农村妇女,站在我们身边。

车子颠簸得厉害,那妇女紧紧抓住扶手,一手抱着哇哇啼哭的婴儿,随着车子摇晃着身体。

那妇女不时碰到坐着的那位时髦姑娘,还不好意思的念叨着“对不起,对不起”。

只见那位姑娘皱紧了眉头,急促地拍打着衣服,如遇见瘟神般地将身子迅速闪开,一边说着“真倒霉

”一边将头急速地转向窗外。

再看她,她仍以刚才的姿势坐着。

而我却再也不感到赏心悦目了。

4. 认识自我的潜能 一个农民看到儿子开的那辆轻型卡车突然间翻到了水沟里。

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

当他看到水沟里有水,儿子被压在车下面,只有头露出水面。

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抬了起来。

另一位跑来救助的工人帮他把失去知觉的儿子从下面拽了出来。

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经检查,发现农民的儿子只划破一点皮,没有其他损伤。

此时,这个农民觉得奇怪了。

刚才抬车时根本没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又去试了一下,这次却根本抬不动那辆车了。

5. 情绪万花筒 英国科学家,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

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

医生并没有给他开药,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

”细细品味这句谚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

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

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

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久而久之,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6.调适情绪 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了家洗染店。

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地说:“哎

我小儿子洗的衣服到那里去晒呀

要是干不了,顾客就该找他的麻烦了┅┅” 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可老奶奶还是发愁:“哎

看这大晴天,哪还有人来买我大儿子的雨伞呀

”就这样,老奶奶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邻居见她一天天衰老下去,便对她说:“老奶奶,您好福气呀

一到下雨天,您大儿子的雨伞就卖得特别好,天一晴,您小儿子的店里就顾客盈门,真让人羡慕呀

” 老奶奶一想,对呀

我原来怎么就没想到呢

从此以后,老奶奶不再发愁了,她吃得香、睡得甜,整天了呵呵的,大家都说她好象变了一个人。

7.学会拒绝 非洲夏夜的草地上,一头强壮的驴子在安详地吃草。

一只小小的悄悄地落在驴子的后蹄处,用它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驴子的脚踝处。

起初驴子不断地抬蹄或用尾巴来回扫动,渐渐地被舔得很舒适,不再烦躁,仍继续吃草。

就这样,驴子被麻醉了,蝙蝠一会儿就咬了个小口,与同伴轮流喝干了驴子的血。

“杀人蝙蝠”仅仅施以舒适而,在驴子陶醉沉迷之中杀死了比自己大千百倍的对手。

阅读提示: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小小的,静静地接近你,慢慢地腐蚀你。

我们周围有这样的“杀人蝙蝠”吗

如何才能不上当呢

8. 怎样把水烧开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

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

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

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便烧了起来。

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 烧尽了,水也没开。

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

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出去找了些柴火。

由于柴火准备得充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 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

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水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有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

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 青年顿时大悟。

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画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

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

另外,我们只有不断地捡拾那些“柴火”,才能使人生逐渐加温,最终才会让生命沸腾

选自2004年第12期上半月版 9.学会拒绝不良的诱惑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使它们触礁沉没.智勇双全的奥德赛船长勇敢地接受了横渡海峡的任务。

为了抵御女巫的歌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船员把自己紧紧地绑在桅杆上,这样,即使他听到歌声也无法指挥水手;让所有的船员把耳朵堵上,使他们听不到女巫的歌声。

结果,船只顺利地渡过了海峡。

阅读提示: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的诱惑,聪明的人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抗拒不良的诱惑。

10.2005年社会蓝皮书 ★子女教育费占居民消费首位。

★中国教育耗费最大、效率最低、为害最多、误人最重。

身为教育人,有心无力,惭愧,痛心

★如果把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住房费用除去,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这些年很可能是倒退的。

年年涨, 质量年年降. 家长做了老师该做的: 改作业,辅导孩子。

一个班60多人,老师的教学质量怎能不稀释? 老师也非常辛苦. 价髙质次,就是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的教育产业政策,迫使居民消费向子女教育费转移,一个孩子要能像模像样地走出校园,不准备十多万,甚至更多,再碰上个招生事件,就是把父母给卖了,也是无能为力了!当父母的再苦再累,也不会荒废了孩子的学业;国家再穷,千万别从孩子们身上打主意

★,教育也必然商业化。

这只能让掌握着这种资源的教育界“精英”暴富起来,并可培养出一代向钱看的优秀学子。

★这是社会和教育部门利用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善良的愿望而哄抬的教价,再不刹车,教育就要走上邪路。

11.父亲、儿子和驴子 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路上。

驴子身上驮着一些粮食,父亲赶着驴,儿子在旁边走着,他们很愉快。

这时路旁的一个妇女说:“你瞧那个父亲多傻,他怎么不让孩子骑到驴背上呢

”于是父亲把孩子抱到了驴背上。

他们继续走,父亲听到一个老者说:“那个父亲对孩子太疼爱了,让孩子骑在驴背上,自己走,孩子长大了能有孝心吗

”于是父亲让孩子下来步行,自己骑着驴。

一位大妈看到了他们父子,愤愤不平地说:“那个父亲也太不像话了,让孩子在路上走,自己骑在驴背上。

”于是父亲把孩子也抱了上去。

一个年轻人牵着一头牛从他们身边走过,他对他的牛说:“你瞧那两个人多狠心,那么瘦的一头驴,他们两个都骑在上面。

”父亲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让孩子背上粮食,自己把驴子扛了起来。

12.优势陷阱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家旅店。

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人带了一根拐杖,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带。

晚上回来,拿伞的人浑身是水,拿拐杖的跌得遍体鳞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他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先反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被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道怎么被淋湿了;当我在泥泞坎坷的路上行走时,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小心而未被摔伤。

”第三个旅行者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被淋湿而是摔伤了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被淋湿。

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这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倒而摔伤。

”第三个旅行者听候笑了笑,说:“这就是我安然无恙的原因。

当大雨来临时我避开走,当道路坎坷时我小心走,所以我既未被淋湿又没有摔伤。

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自恃有凭借的优势,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 阅读提示:是的,人们有很多时候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这则小故事难道不能给我们启发吗

关于学校安全教育的名言快啊

我眼中的光灵魂有望手握,借此清华金威的老师,这个不是谁的名言呢,我感觉这句话都有点不通顺了,每个人都会出出口成章呀,其实没什么的。

求心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名言各六句,都最好是一段话

别一句……

哲学: 苏格,从不著书立说,推崇“无束的辩论或”。

比较出名的一句是,他被法死刑后安详地说——“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你们去活。

哪一个更好,唯有神才知道了。

” 康德:“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叔本华:“处于熙熙攘攘的现世,人们大都是为烦恼、痛苦、贫穷所困扰,活着就是充 满无穷尽的欲求。

然而,在这纷乱的人生中,我们仍然看到情侣们悄悄交换思慕的眼光——不过,他们的眼神,为何总显得那么隐秘

那么猥琐

这是因为他们原来是叛徒,他们故意使所有的即将结束的痛苦和辛劳继续延续下去。

他们仍旧沿袭祖先的做法,又揭开了人生的另一场序幕。

罗素:“三种简单却又极为强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生命: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求, 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无法遏止的同情。

罗尔斯 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

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布迪厄 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

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象D?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

心理学: .法国教育家卢骏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

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名很有成就的人的性格进行过研究,发现他们都具有三种优秀的品质:一是性格上具有坚韧性;二是善于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断进行成果的积累;三是很自信,不自卑。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孩子。

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

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 .西方人爱子哲学:我最幸福的时光就是我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孩子给我力量,使我渡过难关。

有了孩子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爱,孩子使我的生活充满阳光。

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教育家: 孔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徐特立 旧制度把学校与社会中间划一深沟,把教育与战争中间划一深沟,把教员与学生中间划一深沟,新制度必要消灭这些严格的区别,旧课程缺乏时代性、现实性、伸缩性,必须改变 教书是一种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

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

青出于蓝,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

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更不消说了。

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

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 亲若满意,请选择【满意回答】和求采纳哦~~~~

《心存敬畏》主要内容

“敬畏”,这是一个的两面,敬对,畏对外部;但这个畏不是“怕”一种清知后的震惊、尊重和自持的心理状态,是和敬融合在一起的“惊-敬-信”一体的东西;而“敬畏”里的敬也是面向人类内心那种万象森严,持有的一样的心理状态。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句话横跨东西屏障,穿越时间长河,至今仍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座右铭。

在这句话中,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关键词:敬畏。

“敬畏”是什么

就是“既敬重又畏惧”。

这是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它囊括了“敬”与“畏”的双重情感内涵:“敬”是指恭敬、敬重、彬彬有礼,“畏”是指惧怕、畏怯、战战兢兢。

在这里,“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畏”,是一种行为的警示界限,是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种对萌生不规行为的自我约束。

敬畏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一种自省、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忧患、一种睿智、一种敏锐、一种原则、一种觉悟。

一句话,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

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人们就会明白,敬畏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是做人之基、成事之道、从政之德、治国之本。

在我国,古人对“敬畏”早有精辟论述:有“君子以恐慌修省”之良言;有“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的名言;有“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的警告;有“畏法度者最快乐”之达观;有“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

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之告诫;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劝解;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操守;有“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的界限;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之习惯......中国语境中的“敬畏”常和“道德典范”联系在一起。

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天命”对人而言是神圣而不可轻易达致的东西;“大人”是“天命”的承载者,是社会政治秩序的代表;“圣人”是“天命”的阐释者,是人心秩序话语的表述者。

由对“天”的敬畏在现实中转变为对“大人”、“圣人”之敬畏,中国人的敬畏对象是指向道德典范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人们相信只要表达了对大人、圣人之敬畏必然就表达了对天之敬畏,因为大人、圣人是其现实中的代言人。

这里的“畏”具有主动性,“畏”由“敬”生。

在“敬”和“畏”之间,“敬”是因,“畏”是果。

“畏”在这里不单纯是指一种害怕、顺从,而是指一种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信念而对自己行为的主动限制、反省,是一种道德自律,表达的是一种有所不为的精神。

而在西方语境中,“敬畏”往往从“敬畏上帝”开始。

英文钦定版《圣经·箴言》中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圣经·希伯来书》中则说,“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神、上帝、耶和华,那是隐秘的,这就使敬畏没有了具体可观的意向对象。

由于意向对象是不可观的,因而其不可能成为敬畏者的价值取向,对上帝敬畏并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上帝,而是因为惧怕上帝的惩罚而按照上帝的要求去约束自己的言行。

当然,这种怕是与敬相联系的怕,如果不与敬相联系,那么这种怕和动物本能的恐惧也就没有二致了。

在西方语境中,“敬”和“畏”之间,“畏”是因,“敬”是果,顺序不可逆转。

然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类自步入工业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极具创造力的生产力要素,将人们的生活送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与此同时,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得比较明显的就是“唯科技至上”、“唯自我至上”的观念逐步占据人们的心灵,人们盲目地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作为自身唯一的价值追求。

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人们变得狭隘和自私,工具性的思维方式横行,他们开始只关注自我、只关注自身所能控制、掌握的内容,却忽视了对内心的审视,对情感价值的追寻,以及对自我以外的他者的倾听和关注,人们开始显得“肆无忌惮”,无法坚守内心的价值秩序。

这给个体心理成长、道德情感发展造成的冲击突出地表现为敬畏意识淡薄,敬畏感缺失。

从前有句老话,常人都知道,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

”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进一步,话更重,道是“人可欺,天不可欺”,或者说“人在做,天在看”。

这么多警句,就一个意思,指的是做人做事要有敬畏。

我们可以不相信天地神灵,但我们必须相信道德规律。

我们要敬畏生命。

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

世界上最大的罪过,就是将生命无辜地剥夺。

我们要敬畏自然。

人是自然之子,在总体上只能顺应自然,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

我们要敬畏律令规则。

律令规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保障。

没有它们,我们的社会就像没有约束的泛滥洪水,将会淹没一切。

我们要敬畏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的集中体现,其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力的下降,会导致社会基础秩序的混乱。

我们要敬畏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各地之间的区别除了自然环境和人种的区别之外,主要就是传统和文化的区别。

我们应当敬畏我们的传统和文化,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特质。

我们要敬畏历史。

历史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的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和个人的经历。

换言之,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

敬畏历史,就是敬畏当下。

敬畏历史,就会对当下负责。

你对历史负责,历史就会对你负责。

我们要敬畏民意。

民意就是民众的愿望,民众的需求,民众的评判,民众的心声,民众的舆论,民众的信任。

民意不是官员手中揉捏的玩物,民意不是水,随着盛它的容器变化而相应变化,它是不可塑造、不可欺诈的。

我们要敬畏信仰。

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

总而言之,时代需要我们心存敬畏。

《道德八书:心存敬畏》定位为大众通俗读物,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

每册均采用8~10个专题的形式,突出主题的迫切性;然后援引基本理论分析原因;重点在于实践部分,讲明怎么看待、怎么做、怎么修养;总体体现“问题——解释——原理——实践”的逻辑结构。

《道德八书:心存敬畏》主要内容包括:我们这个缺乏敬畏的时代;敬畏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敬畏自然: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敬畏律令规则:画一条红色警戒线等。

作者简介袁卫星,男,1970年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

曾任中学语文教师,获全国语文教师教学业务大赛“四项全能”称号;现任中学语文教研员、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出版事业部部长。

爱好旅游,一般选择自驾游;痴迷音乐,常常为一两支曲子流泪;曾经有很大的野心:做一个特立而不独行的学者型语文教师,记住每—个学生,并让每一学生乃至学生家长记住。

25岁开始写书,有《美丽的过程》、《中学语文教与学》、《细数阳光》、《情感:像雾像雨又像风》、《生命课——个父亲的谆谆教诲》、《生命课——一位教师教育手记》、《生命课——名学生的必修课程》等书出版。

现致力于唤醒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研究。

檀传宝,1962年生,安徽省怀宁县人。

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1979—1983)、北京师范大学(1991—1993)、南京师范大学(1993—1996)。

1996年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站工作,1998年5月出站,留校工作。

曾经访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2002—2003)。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除德育原理外,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美育理论、教师伦理学、教师教育等。

截至2005年,已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1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教师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美善相谐的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5部,以及诗文自选集《作为—棵风中的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德育美学观》获得过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等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

敬畏教育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