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ui设计师的名句有哪些
一个开着钢铁打万吨的战列舰居然用木头造的小舢跑了。
这个国意大利一个连拿着长矛和弓箭的非洲都打不过的国家只有依靠毒气弹才勉强取胜。
这个国家叫意大利 二战意大利军队的趣闻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唯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导,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还有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还有北非战争前期,一个意大利要塞在英军打了几梭子子弹后就打了白旗,意军指挥官一本正经地对英军指挥官说:“我们已经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
这时要塞里他的身边堆满了意大利制造的军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
”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
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北非战役,英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数量不多,冲锋开始时候,意大利人开炮还击,刚射击了2,3分钟,突然停止抵抗,举了白旗,当英国人问及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说到:“因为我们的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所以我们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
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惨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格拉齐亚尼元帅成了他的继任者。
这可能是意大利防空部队在二战中战果最辉煌的一仗了,可与美军猎杀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尔博是二战中被误伤的军人中最高军衔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意大利军队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了。
英军长官通过电台询问坦克手抓了多少个俘虏,得到的回答是1英亩军官,9英亩士兵。
由于战俘太多,英军太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一个德军军官发现两个英军压着差不多一个连的意大利战俘,为了解救他们,向英军射击。
结果意大利人终于跑起来了,不过是朝英军阵地跑去。
拓扑路克之围时,隆美尔一大早巡视阵地,发现一个精锐的意大利火枪营的防区里空空如野,只有一地鸡毛。
在北非的沙漠上,英军与意大利军队正在对峙。
英军坦克正准备快速突进意军的阵地,当英军决定发起进攻时,对面的意军又举起了白旗,没有办法只好清点意大利的战俘(好象战俘十分高兴)。
这时一个英军士兵看到一个意大利士兵,说:“呦,兄弟,怎么又是你啊。
我记得你已经被俘六回了。
”意大利士兵愤怒的高喊:“兄弟你记错了,是七回前六回全让德国人救了回去,这回打死我也不回去了
”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政府从希腊撤军. 芬兰政府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政府: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在二战中,意大利人的表现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第一,关于吃: 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
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
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
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4*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
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
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
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 5*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6*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
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 第二,关于军备: 1*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 2*意大利有一次找不到适合放置炸药的仓库,便心想教堂不会遭到敌军的空袭而将100吨以上的炸药堆到了城市中间的圣纳扎罗教堂。
结果教会尖塔被雷劈中……城市因大爆炸而瞬间炸飞了五分之一…… 3*在机场调查燃料不足的原因才发现没有燃料管理部门…… 4*某种战斗机在设计时曾经采用过密闭机舱的先进设计,然而由于有飞行员抱怨说“感觉不到风的气息”而恢复了开放式的设计。
因此,直到二战最后意大利也没有开发出高速战斗机…… 5*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 6*手榴弹品质极差,丢出去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也不知道何时会爆炸,但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也许就爆了…… 7*飞机上不装无线电。
8*意大利海军为了创设潜水部队,委托精密机械开发工厂制作防水手表。
结果,制造出的成品连让指针回转的空间都没有留下,而且笨重到可笑。
这一发明的唯一作用是给其他的厂商提供了防水手表的灵感。
第三,关于战斗力: 1*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3*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
4*快输给埃塞俄比亚就准备放毒气……偷袭投降前的法国还被打回来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 5*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
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
这场战斗被德军侦察机发现,感慨地说:“厉害
意大利人制止了美军的攻势
”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6*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7*连打两场败仗是“打仗多无聊我们回去泡妞吧”的暗号。
8*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
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
)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9*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
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杯具,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用高射炮误射自家元帅,使他成为被误伤的二战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 10*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
惟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11*二战时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
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12*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13*拓扑路克之围时,隆美尔一大早巡视阵地,发现一个精锐的意大利火枪点击营的防区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地鸡毛。
14*意大利被希腊打的时候,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
15*隆美尔访问北非战线意大利战壕的时候,遭到了盟军的炮击。
意大利们马上趴在地上,口中祈祷着“哦哦,玛丽亚大人
” 隆美尔对意大利的指挥官说了这样的话:“让他们停止祈祷,开始反击。
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个。
” 第四,关于投降: 1*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 2*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3*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4*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
”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
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 5*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俘虏多少意大利的时候,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说:“数不清,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 6*北非战场上,英军有在一战率领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8000人以上的战绩。
7*西西里战役,美军投放“炮弹传单”,传单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并获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
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
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 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
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8*北非,英军接受一群持枪的意大利士兵投降。
英军由于忙着收拾战利品而来不及管理意大利俘虏,便向他们怒吼道:“别吵闹
到那边去
”,然后继续到处搜集战利品。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俘虏们为了寻找英军,只好把枪举在头上四处走动起来。
还有,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9*二战末期,奥地利的集中营中关押着德意日三国的俘虏。
德国人组织起来尝试挖洞逃出收容所,日本人组织起来剖腹自尽,而意大利人即使在集中营大门没有关上的时候也非常配合地乖乖呆着,偶尔会出去骚扰可爱的女孩子。
第五,关于同盟国: 1*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 2*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著向他们道歉。
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
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 苏联出冬季装备, 英国出夏季装备, 美国负责伙食, 法国提供娱乐, 由芬兰人掩护侧翼, 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8*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
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一,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9*《解放》里面,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
”希特勒曾经说过:“整个意大利只有领袖是古罗马人。
”也曾有人说过“意大利是由10%认真的国民支撑起来的国家”。
10*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 第六:关于战役 1*先说跟中国有关的八国联军。
其中意大利也有份,但是意大利童鞋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打算效仿德国派军队来华抢占势力范围,结果两艘现代化的钢铁军舰没等靠岸就被清朝甲午后重建的弱小海军(木头船)给“震慑”跑了……陆军也仅仅派出了8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作战部队。
比起侵略,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凑热闹。
2*1922年——1935年,埃塞俄比亚(北非战场) 其实,整个二战中非洲好像真不是主要战场,但是意大利同学主动提出进攻北非(附加一句题外话,意大利童鞋曾在十九世纪攻打过北非,惨败。
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嘲笑意大利人“带着满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极好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
意大利投入了坦克和飞机部队,却从开战便一直惨败,面对追击而来的埃军,毒气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
从此以后,毒气随着意大利军的脚步散布到了整个埃塞俄比亚。
这可以算是意大利干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事情了。
顺便一提,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的只是小型枪械、旧式火枪,甚至还有只使用长枪的部队。
3*1937年3月 西班牙 从古尔达拉哈拉向马德里进军的4个意大利师团遭遇敌人攻击,由于意大利出现大量投降者,最终从古尔达拉哈拉败退。
4*1940年6月 英国-法国 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理由仅仅是出于对德意志取得的战果的嫉妒(当年的德意志啊,不知道说啥好了)。
由于宣战这种宣战毫无计划,而且未有必要的物资准备,意大利籍的船只仍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在开战后立刻被敌对国缴获。
因为没有考虑过任何作战计划,在宣战后10天内没有作出任何军事行动。
虽然此后攻击法国领土,但却被仅仅两个师团的兵力反击逃回了国内。
5*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6*1940年10月入侵希腊时,意大利21个师团“百万军队”被希腊13个师团反击到阿尔巴尼亚边境,并且要渡亚得里亚海进攻意大利本土……最囧的事情是——在此之前,希腊政府因为与德国关系良好而保持中立呢……(意大利,乃看准了再打啊……)此战后,希腊跑到了同盟国阵营。
(对德意志深表同情。
) 7*1940年10月 英国 英国海军的旧式双叶战斗机攻击了塔兰托湾的意大利舰队,结果意大利舰队一艘战舰沉没,两艘战舰中度受损。
而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8*1940年12月 埃及-英国 意大利攻击埃及的7个师团遭遇英军两个师团的反击而败退,13万人被俘,并丢失了基勒内卡。
为了救援意大利,德国不得不推迟一个月进行“巴巴罗萨计划”,派遣部队救援,并使用了计划外的约7000台卡车(东线总共只投入过14000台卡车)。
这对东线的战况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是,英军以不到30台坦克的军队,摧毁了400多量坦克的意大利军队,三万英军士兵面对四十万意大利士兵时,英军俘虏了“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9*1941年3月 英国 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0*1942年 英国 意大利25万兵力与英军3万5千人战斗,不久后投降。
11*1942年12月 苏联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
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
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12*意大利战场 1943年7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投降事宜,同时,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迅速集结了8个师,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8月初,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为毛盟军打到你家,迎战的是德意志啊……德意志,乃真厚道
)。
9月13日,救出来遭囚禁的墨索里尼。
意大利战场的战争打到1945年4月27日,游击队(竟然是游击队
)抓住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4月29日,德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
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第七,意大利人在没有战争时很强 1*墨索里尼下台后,罗马被德军占领。
由于发生过几次男子乘坐自行车用小刀袭击德军的事件,德军发布了禁止使用自行车的公告。
不久,罗马的自行车商店以惊人的速度将所有的自行车改造成了三轮车,从此开始德军面前长期有大量的三轮车滚来滚去。
2*德军为了补充运输能力上的缺陷而征用了意大利市民的汽车,一个被征用了车的女演员安娜为了表示不满,推着农用大八车走上街道,对着德军怒吼“走开
走开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德军阵地离开。
3*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大利一起搜捕英军。
由于英军士兵隐藏在土著居民的村庄中,因此很难寻找。
德军来回搜索村庄,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意大利见此状况,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说:“如果告诉我们英国人在哪的话,就给你们5袋砂糖和小麦粉
”结果第二天,英国士兵全部被抓获。
请采纳~
二战时意大利听说很怂,怂到啥成度
近代战争历史上,如果没有了意大利,那么充满的只会是血腥和杀戮——而意大利的存在,则给近代战争抹上了一些喜剧色彩。
很多历史研究者认为,二战中正是由于意大利拖后腿,才加速了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政权的灭亡。
因此,完全可以说:感谢上帝,二战时让意大利加入了轴心国,否则纳粹铁十字说不定真的会遍布全球。
其实战争一开始意大利也风光过一阵子,因为绥靖政策的缘故,意大利就曾经用现代化的飞机坦克大炮,甚至毒气军队“胜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这么一个贫困落后的北非国家(囧)。
但是英美法介入战争以后,意大利就真是意大利了。
二战时,意大利是与德、日三国组成的法西斯同盟,号称“轴心国”,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著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
(意大利,说你什么好……) 还有更多的史实来证明。
在历史上的二战时期意大利的呆已经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境地,给后来的历史学家研究留下了不少笑话:第一,关于吃 1*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
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 3*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 4*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
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
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5*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
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
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 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
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 6*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7*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
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第二,关于军备: 1*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 2*意大利有一次找不到适合放置炸药的仓库,便心想教堂不会遭到敌军的空袭而将100吨以上的炸药堆到了城市中间的圣纳扎罗教堂。
结果教会尖塔被雷劈中……城市因大爆炸而瞬间炸飞了五分之一… 3*在机场调查燃料不足的原因才发现没有燃料管理部门…… 4*某种战斗机在设计时曾经采用过密闭机舱的先进设计,然而由于有飞行员抱怨说“感觉不到风的气息”而恢复了开放式的设计。
因此,直到二战最后意大利也没有开发出高速战斗机……5*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 6*手榴弹品质极差,丢出去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也不知道何时会爆炸,但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也许就爆了…… 7*飞机上不装无线电。
8*意大利海军为了创设潜水部队,委托精密机械开发工厂制作防水手表。
结果,制造出的成品连让指针回转的空间都没有留下,而且笨重到可笑。
这一发明的唯一作用是给其他的厂商提供了防水手表的灵感。
第三,关于战斗力: 1*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3*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
4*快输给埃塞俄比亚就准备放毒气……偷袭投降前的法国还被打回来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 5*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
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
这场战斗被德军侦察机发现,感慨地说:“厉害
意大利人制止了美军的攻势
”(神啊) 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6*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7*连打两场败仗是“打仗多无聊我们回去泡妞吧”的暗号。
8*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
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
)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9*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
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杯具,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用高射炮误射自家元帅,使他成为被误伤的二战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 10*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
惟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11*二战时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
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 12*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13*拓扑路克之围时,隆美尔一大早巡视阵地,发现一个精锐的意大利火枪点击营的防区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地鸡毛。
14*意大利被希腊打的时候,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
15*隆美尔访问北非战线意大利战壕的时候,遭到了盟军的炮击。
意大利们马上趴在地上,口中祈祷着“哦哦,玛丽亚大人
” 隆美尔对意大利的指挥官说了这样的话:“让他们停止祈祷,开始反击。
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个。
”第四,关于投降: 1*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 2*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3*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4*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
”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
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5*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俘虏多少意大利的时候,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说:“数不清,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 6*北非战场上,英军有在一战率领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8000人以上的战绩。
7*西西里战役,美军投放“炮弹传单”,传单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并获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
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
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 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
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8*北非,英军接受一群持枪的意大利士兵投降。
英军由于忙着收拾战利品而来不及管理意大利俘虏,便向他们怒吼道:“别吵闹
到那边去
”,然后继续到处搜集战利品。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俘虏们为了寻找英军,只好把枪举在头上四处走动起来。
还有,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9*二战末期,奥地利的集中营中关押着德意日三国的俘虏。
德国人组织起来尝试挖洞逃出收容所,日本人组织起来剖腹自尽,而意大利人即使在集中营大门没有关上的时候也非常配合地乖乖呆着,偶尔会出去骚扰可爱的女孩子。
第五,关于同盟国: 1*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 2*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著向他们道歉。
3*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 4*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
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 5*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 苏联出冬季装备, 英国出夏季装备, 美国负责伙食, 法国提供娱乐, 由芬兰人掩护侧翼, 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8*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
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一,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9*《解放》里面,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
”希特勒曾经说过:“整个意大利只有领袖是古罗马人。
”也曾有人说过“意大利是由10%认真的国民支撑起来的国家”。
10*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第六:关于战役 1*先说跟中国有关的八国联军。
其中意大利也有份,但是意大利童鞋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打算效仿德国派军队来华抢占势力范围,结果两艘现代化的钢铁军舰没等靠岸就被清朝甲午后重建的弱小海军(木头船)给“震慑”跑了……陆军也仅仅派出了8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作战部队。
比起侵略,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凑热闹。
2*1922年——1935年,埃塞俄比亚(北非战场) 其实,整个二战中非洲好像真不是主要战场,但是意大利同学主动提出进攻北非(附加一句题外话,意大利童鞋曾在十九世纪攻打过北非,惨败。
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嘲笑意大利人“带着满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极好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
意大利投入了坦克和飞机部队,却从开战便一直惨败,面对追击而来的埃军,毒气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
从此以后,毒气随着意大利军的脚步散布到了整个埃塞俄比亚。
这可以算是意大利干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事情了。
顺便一提,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的只是小型枪械、旧式火枪,甚至还有只使用长枪的部队。
3*1937年3月 西班牙 从古尔达拉哈拉向马德里进军的4个意大利师团遭遇敌人攻击,由于意大利出现大量投降者,最终从古尔达拉哈拉败退。
4*1940年6月 英国-法国 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理由仅仅是出于对德意志取得的战果的嫉妒(当年的德意志啊,不知道说啥好了)。
由于宣战这种宣战毫无计划,而且未有必要的物资准备,意大利籍的船只仍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在开战后立刻被敌对国缴获。
因为没有考虑过任何作战计划,在宣战后10天内没有作出任何军事行动。
虽然此后攻击法国领土,但却被仅仅两个师团的兵力反击逃回了国内。
5*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6*1940年10月入侵希腊时,意大利21个师团“百万军队”被希腊13个师团反击到阿尔巴尼亚边境,并且要渡亚得里亚海进攻意大利本土……最囧的事情是——在此之前,希腊政府因为与德国关系良好而保持中立呢……(意大利,乃看准了再打啊……)此战后,希腊跑到了同盟国阵营。
(对德意志深表同情。
) 7*1940年10月 英国 英国海军的旧式双叶战斗机攻击了塔兰托湾的意大利舰队,结果意大利舰队一艘战舰沉没,两艘战舰中度受损。
而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8*1940年12月 埃及-英国 意大利攻击埃及的7个师团遭遇英军两个师团的反击而败退,13万人被俘,并丢失了基勒内卡。
为了救援意大利,德国不得不推迟一个月进行“巴巴罗萨计划”,派遣部队救援,并使用了计划外的约7000台卡车(东线总共只投入过14000台卡车)。
这对东线的战况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是,英军以不到30台坦克的军队,摧毁了400多量坦克的意大利军队,三万英军士兵面对四十万意大利士兵时,英军俘虏了“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9*1941年3月 英国 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0*1942年 英国 意大利25万兵力与英军3万5千人战斗,不久后投降。
11*1942年12月 苏联 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
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
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7*意大利战场 1943年7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投降事宜,同时,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迅速集结了8个师,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8月初,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为毛盟军打到你家,迎战的是德意志啊……德意志,乃真厚道
)。
9月13日,救出来遭囚禁的墨索里尼。
意大利战场的战争打到1945年4月27日,游击队(竟然是游击队
)抓住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4月29日,德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
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意大利:果然和平才是最好的啊……意大利,乃真的不要去打仗了……乃没这个天分啊……德意志,自从你收了意大利这天然白小受后,乃成了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小攻……掬一把辛酸泪……) 第七,意大利人在没有战争时很强 1*墨索里尼下台后,罗马被德军占领。
由于发生过几次男子乘坐自行车用小刀袭击德军的事件,德军发布了禁止使用自行车的公告。
不久,罗马的自行车商店以惊人的速度将所有的自行车改造成了三轮车,从此开始德军面前长期有大量的三轮车滚来滚去。
2*德军为了补充运输能力上的缺陷而征用了意大利市民的汽车,一个被征用了车的女演员安娜为了表示不满,推着农用大八车走上街道,对着德军怒吼“走开
走开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德军阵地离开。
3*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大利一起搜捕英军。
由于英军士兵隐藏在土著居民的村庄中,因此很难寻找。
德军来回搜索村庄,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意大利见此状况,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说:“如果告诉我们英国人在哪的话,就给你们5袋砂糖和小麦粉
”结果第二天,英国士兵全部被抓获。
艺术是不是一门科学技术
科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追求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和智慧结晶。
通过对这些事物发展规律以新的认识和抽象,寻求客观真理的普遍性,是科学追求的目标;艺术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和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通过对自然与社会中人类活动的认识和表现,寻求“真善美”的普遍性,是艺术追求的目标。
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在反映的客观对象上虽然并不相同,但是,它们的追求目标在很多方面却是相同的。
它们都属于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认知思维,属于人类文明的精华组成部分。
科学追求真,艺术追求美。
真和美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
没有真实,就没有科学,同样,也没有艺术。
只有真实的,才是美的,只有真实地反映和表现生活,文学艺术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同样,科学创造也是美丽的,科学探索客观真理,也在创造美,只有真实地总结、抽象自然现象,科学的原理和定理才带有普遍性。
因此,真和美是科学和艺术的灵魂,是科学和艺术的共同追求。
科学和艺术的相互爱慕、联姻结合,创造和营造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从科学发现中找到灵感,许多科学发现和科学创造都是从文学艺术中得到启示,它们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经成为科学与艺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科学和艺术大师,无不在科学与艺术方面都有着深厚的修养。
达·芬奇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建筑学、机械学科学家。
歌德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地质学、植物学家。
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在构思相对论的时候,从自己优美的小提琴旋律中获得灵感。
李政道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自然界的“对称”使他获得美的灵感,他和杨振宁在对称与不对称中发现并提出了基本粒子弱互相作用条件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做出了科学的证明,从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我国的一些著名科学家,有许多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如郭沫若、华罗庚、苏步青、茅以升等,这的确是一种很有趣却又很合乎规律的现象。
难怪一些年来,李政道、杨振宁在向青年人传授科学思想时,总会不厌其烦地讲到文学、讲到艺术。
李政道先生更是不遗余力地以极大热情推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科学与艺术都钟情于创造性的劳动创造和创新是科学艺术的灵魂。
李政道先生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结它们的是创造性。
”这既是科学定理,又是艺术规律。
因循守旧,人云亦云,墨守成规,照抄照搬,是科学艺术发展的绊脚石。
相反,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超越,敢为天下先,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是科学艺术取得突破、取得成就的巨大动力。
的确,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和创新性。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
”不断地创造和创新,使它们殊途同归,最终走到了一起。
科学与艺术都需要想像需要灵感科学需要幻想,需要灵感,艺术同样需要幻想,需要灵感。
幻想与灵感是创造和创新的发动机。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讲的就是灵感。
牛顿在看到苹果落地的时候,突然爆发了灵感,于是引发了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
著名画家吴作人的那幅《太极图》,就是从正电或负电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灵感,完成了寓意深刻的杰作,如今已成了北京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标志。
尽管每一位科学家、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们探索和表现的对象不同,感受不同,但是,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灵感和想像。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进行有机化学研究时,有一次坐在桌子前,突然想到苯环的结构,“原子在我眼前飞动,长长的队伍变化多姿,靠近了,连接起来了,一个个扭动着,回转着,像蛇一样。
看,那是什么,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旋转,我如在电击中惊醒。
那天,我为这个假想工作了一夜。
”最终,他的研究工作使有机化学彻底革新。
英国物理学家延德尔说:“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
”科学与艺术的发展都植根于时代的人文精神人类科学文化与文明进步的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一再证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除了自身的内在规律外,与它所处的时代精神、人文精神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这种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制约和推动着科学与艺术的发展。
仅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为例,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潮,肯定了人在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精神和个性,要求科学要满足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从而带来社会人文思想的解放,对推动当时的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乃至社会进步起了巨大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文艺得以复兴,科学得以发展,出现了科学与艺术创造上的巨大成就。
弘扬和倡导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推动科学与艺术更紧密结合并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科学与艺术的发展都需要摒弃固步自封,需要超越自我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
科学的发展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人类前进的脚步,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进步一日千里,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科技活动如火如荼,科技人物各领风骚,讴歌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是广大科普作家、文学艺术家、新闻媒体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繁重而光荣的任务。
一切有出息的文学艺术家都应该积极深入生活,走近科学,亲近科学,表现科学,主动与科学家交朋友,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学习科学知识,积累创作素材,发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不断努力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
同时,我们也希望科技工作者要加强人文精神和文学艺术修养,激发创造热情,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深人浅出地、通俗易懂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做出贡献。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上,确实存在着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
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作家和科学家的主观努力之外,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撑非常重要。
国家主管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鼓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对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和作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
大家都还记得,全国科学大会前夕,国务院主管科技教育工作的领导,曾亲自主持并召开作家与科学家的座谈会,大力推动作家写科学,写科学家。
此后,便出现了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长绿》,黄宗英的《小木屋》等为代表的报告文学作品。
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曾引导一大批青年人走上了科学之路。
实事求是地说,一篇《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决不低于一般的科技成果。
国家主管领导部门应该有这样的远见卓识,舍得花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关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问题。
此外,培养学贯中西、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目前,我国的这种复合人才奇缺。
科学家有许多不太熟悉文学艺术,艺术家又不懂科学,给他们的科学写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除了作家、科学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缩短距离外,国家主管部门应该有计划地在大学安排相应的专业课程,培养有志于从事科学写作的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育人工程。
科学与艺术是一对情侣,艺术需要科学的支撑,科学需要艺术的美丽,让科学与艺术携起手来,共同开拓人类美好的明天;愿艺术为科学插上翅膀,在科普创作的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
有哪些很好笑的关于国家,军事的笑话
二战 意大利二战时,意大利是与德、日三国组成的法西斯同盟,号称“轴心国”,德国对意大利的参战是抱著一种矛盾的心态的,这种心态反映的就是德国军事爱好者给予意大利的评语的一个笑话——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与法西斯作对的话,就相当于我军增加20个师的力量;但意大利要加入轴心国,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他
(意大利,说你什么好……)第一,关于吃 1 有什么办法能在战场上也吃到美味的食物吗
在这一信念之下,当其他国家都在忙着开发新型武器时,意大利因为想要吃好吃的军食而发明了冷冻干燥的保存食物法……让联合国大为震惊。
2 在离补给站10公里的战场上因为肚子饿,全军煮意大利面吃,然后全军被敌人轻松俘虏…3 午餐时间战斗会停止,PASTA吃完了就会失落地躲到战线后方……4 意大利的军服是绅士装,并且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
意大利某著名红酒的包装上有“喝醉了便不会畏惧战斗了”这样的宣传语。
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5 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
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己的晚餐。
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兵的晚餐。
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位出错的看守吗
”6 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7 德军在沙漠中接收到意大利的救援请求,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前往救援。
当他们与意大利会合的时候,发现对方正用宝贵的水煮通心粉……第二,关于军备:1 跟同盟国宣战了之后才开始想作战计划……2 意大利有一次找不到适合放置炸药的仓库,便心想教堂不会遭到敌军的空袭而将100吨以上的炸药堆到了城市中间的圣纳扎罗教堂。
结果教会尖塔被雷劈中……城市因大BZ而瞬间炸飞了五分之一…3 在机场调查燃料不足的原因才发现没有燃料管理部门……4 某种战斗机在设计时曾经采用过密闭机舱的先进设计,然而由于有飞行员抱怨说“感觉不到风的气息”而恢复了开放式的设计。
因此,直到二战最后意大利也没有开发出高速战斗机……5 枪枝设计师为了保持战场清洁,而发明了可以把弹壳塞回弹鼓的机枪……(意大利摇白旗:我爱环保
)6 手榴弹品质极差,丢出去不知道会不会BZ也不知道何时会BZ,但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也许就爆了……7 飞机上不装无线电。
8 意大利海军为了创设潜水部队,委托精密机械开发工厂制作防水手表。
结果,制造出的成品连让指针回转的空间都没有留下,而且笨重到可笑。
这一发明的唯一作用是给其他的厂商提供了防水手表的灵感。
第三,关于战斗力: 1 因为国家意识太薄弱,人少的驱逐舰跟潜水艇比战舰还活跃。
2 用大炮机关枪打不过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钢铁船打输木船的也只有意大利了。
3 对上意大利军,敌军的士气就会上升;意大利负责的战线就会被突破;连续打赢意大利两次的将军会被人嘲笑 。
4 快输给埃塞俄比亚就准备放毒气……偷袭投降前的法国还被打回来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5美军登陆意大利,与意大利对峙的时候,美军感觉到意大利人毫无战争意志,因此刻意减弱了攻击力度。
一次德军侦察机飞过战场侦查,意大利军指挥官心想面子太挂不住而下令装作正在作战的样子攻击,美军也毫无干劲地反击。
这场战斗被德军侦察机发现,感慨地说:“厉害
意大利人制止了美军的攻势
”(神啊)之后德国的增援部队到达,开始了一场真正的激战。
6 意大利夜间曾经有过“我们睡着了的话对方一定也睡了,因此不会被攻击的”这样的说法,最后遭到了英军的奇袭。
7 连打两场败仗是“打仗多无聊我们回去泡妞吧”的暗号。
8 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命名的潜水艇在与英国一艘武装渔船的对决中失败,并被对方捕获。
开始时“伽利略”号对对方发起攻击,却被连照明瞄准器都没有配备的渔船(注意:是渔船
)连续命中,最终因舰长受伤而投降。
9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托卜鲁克上空被意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击落。
意大利人为了掩饰这一杯具,便宣布元帅是在同英国人进行空战中遇难的。
用高射炮误射自家元帅,使他成为被误伤的二战军人中军衔最高的人……10 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有一个战场,盟军激战一早晨,无一伤亡。
惟一的损失是自己的飞机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当成了滩头)。
11二战时意大利进攻希腊,意大利士兵却一致地说我们没法进攻, 因为希腊境内有芬兰部队(芬兰军人在苏芬的冬季战争中把苏联人打的非常惨)。
墨索里尼于是要求芬兰从希腊撤军,芬兰调查后发现只有三名芬兰士兵和三名军官在希腊当志愿兵, 于是回复墨索里尼说, 所谓的部队只有六个志愿者. 墨索里尼十分生气, 发电报给芬兰: 我指的正是这些人!12 萨拉落登陆战中,盟军在滩头没有遇到抵抗,随军记者报道,盟军在滩头遭遇的最强的抵抗来自于当地动物园因为轰炸流落出来的一只美洲豹,咬伤了两名美军士兵。
13 拓扑路克之围时,隆美尔一大早巡视阵地,发现一个精锐的意大利火枪点击营的防区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地鸡毛。
14 意大利被希腊打的时候,法国人在意法边境竖了路牌:希腊人,止步,这里已经是法国。
15 隆美尔访问北非战线意大利战壕的时候,遭到了盟军的炮击。
意大利们马上趴在地上,口中祈祷着“哦哦,玛丽亚大人
”隆美尔对意大利的指挥官说了这样的话:“让他们停止祈祷,开始反击。
我想说的就只有这个。
”第四,关于投降: 1 北非一场战役中,为数不多的英国军坦克向意大利的反坦克炮阵地冲锋,刚开始时,意大利还开炮还击,但过了两三分钟就突然停止,摇白旗投降……事后英国人问其原因,意大利人理直气壮的回答:弹药箱没有撬棍打开……2 美军轰炸撒丁岛前面两个小岛,上面驻扎了一万多意大利人,但是最后盟军轰炸总共炸死了40多意大利人,意大利就接受了美军飞行员的劝降。
3 5000人的意大利军遇到一个连的英军设下的路障后就地缴械。
4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击队俘虏的德军军官十分惊讶地问:“你们哪来的反坦克炮啊
”当游击队员告诉他是从他们的盟军--意大利人手里缴获的后,他感慨不已:“唉
这些可爱的意大利人。
5 丘吉尔打电话询问英军司令奥金莱克俘虏多少意大利的时候,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说:“数不清,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
”6 北非战场上,英军有在一战率领25人与10000意军作战,并俘虏8000人以上的战绩。
7 西西里战役,美军投放“炮弹传单”,传单说,这些传单可作为“投降证”,带上它门就可以到盟军的后方领取食物并获得安全。
就在第二天清晨,一批意大利人跑了过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传单,有的人还忐忑不安地问:“这是投降用的凭证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门全都高兴地交出了手中的武器。
第三天、第四天……开始是数十名一批,后来则是成百人拿着传单跑过来。
有一次,两个意大利士兵带着传单投降后,告诉美军说,他们连队还有60 多人想来投降但是又不敢过来,因为他门手中没有“投降证”,于是,美军马上派人带上“投降证”将这些人全部带来。
还有一次,一名意大利士兵专程过来要求在给他一份传单,以便让他的弟弟也能来投降。
8 北非,英军接受一群持枪的意大利士兵投降。
英军由于忙着收拾战利品而来不及管理意大利俘虏,便向他们怒吼道:“别吵闹
到那边去
”,然后继续到处搜集战利品。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俘虏们为了寻找英军,只好把枪举在头上四处走动起来。
还有,由于战俘太多,英军来不及造战俘营了,只要让军需官发给意大利战俘原材料,让他们自己搭个战俘营把自己关起来。
9 二战末期,奥地利的集中营中关押着德意日三国的俘虏。
德国人组织起来尝试挖洞逃出收容所,日本人组织起来剖腹自尽,而意大利人即使在集中营大门没有关上的时候也非常配合地乖乖呆着,偶尔会出去骚扰可爱的女孩子。
第五,关于同盟国:1 1943年盟军攻到意大利家时,迎战的是德军……2 才加入轴心国,轴心国就哭著向他们道歉。
3 最惨的应该是德国……还是在北非,隆美尔发现了一个关押意大利战俘的英国战俘营,就本着同志友爱来进行救援,结果,枪声一响,意大利人就跟着英国人跑……4 意大利一个整编师被287个美国人包围了,德国出动了3辆坦克进行救援,战胜了冒进的美国人。
但在意大利童鞋完美的步坦配合下,美军跑掉了274个人……5 德国人对理想战争的定义是:用德国的武器, 苏联出冬季装备, 英国出夏季装备, 美国负责伙食, 法国提供娱乐, 由芬兰人掩护侧翼, 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
6 没发现意大利已经参战的同盟国也不少。
7 意大利对德国最有贡献的一次恐怕是在它投靠同盟国之后——意大利的装备被德国洗劫导致德国当年军工生产达到顶峰。
8西方谚语:“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二战名言。
二战时意大利是轴心国之一,但总是打败仗,拖后腿,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的部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后来美军刚刚参与北非的战净,也是打了不少败仗,当时英国人就戏称美军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后来这句谚语就在西方流传开来。
9 《解放》里面,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的一句话:“你不了解意大利人,他们不喜欢打仗。
”希特勒曾经说过:“整个意大利只有领袖是古罗马人。
”也曾有人说过“意大利是由10%认真的国民支撑起来的国家”。
10 为了外贸的资金来源,意大利会将连自己空军都没有配备的先进装置卖给外国甚至敌国……第六:关于战役1先说跟中国有关的八国联军。
其中意大利也有份,但是意大利童鞋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打算效仿德国派军队来华抢占势力范围,结果两艘现代化的钢铁军舰没等靠岸就被清朝甲午后重建的弱小海军(木头船)给“震慑”跑了……陆军也仅仅派出了8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是作战部队。
比起侵略,我更愿意相信是在凑热闹。
2 1922年——1935年,埃塞俄比亚(北非战场)其实,整个二战中非洲好像真不是主要战场,但是意大利同学主动提出进攻北非(附加一句题外话,意大利童鞋曾在十九世纪攻打过北非,惨败。
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曾经嘲笑意大利人“带着满嘴蛀牙而又有一幅极好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
意大利投入了坦克和飞机部队,却从开战便一直惨败,面对追击而来的埃军,毒气发挥了救世主的作用。
从此以后,毒气随着意大利军的脚步散布到了整个埃塞俄比亚。
这可以算是意大利干的为数不多的成功的事情了。
顺便一提,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军队装备的只是小型枪械、旧式火枪,甚至还有只使用长枪的部队。
3 1937年3月 西班牙从古尔达拉哈拉向马德里进军的4个意大利师团遭遇敌人攻击,由于意大利出现大量投降者,最终从古尔达拉哈拉败退。
4 1940年6月 意大利向英法宣战的理由仅仅是出于对德意志取得的战果的嫉妒(当年的德意志啊,不知道说啥好了)。
由于宣战这种宣战毫无计划,而且未有必要的物资准备,意大利籍的船只仍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在开战后立刻被敌对国缴获。
因为没有考虑过任何作战计划,在宣战后10天内没有作出任何军事行动。
虽然此后攻击法国领土,但却被仅仅两个师团的兵力反击逃回了国内。
5 1940年6月,在希特勒攻打法国的时候,意大利趁法国被德军蹂躏到几乎投降的境地时跟着凑热闹,结果被法国占领了许多领土。
6 1940年10月入侵希腊时,意大利21个师团“百万军队”被希腊13个师团反击到阿尔巴尼亚边境,并且要渡亚得里亚海进攻意大利本土……最囧的事情是——在此之前,希腊政府因为与德国关系良好而保持中立呢……(意大利,乃看准了再打啊……)此战后,希腊跑到了同盟国阵营。
(对德意志深表同情。
)7 1940年10月 英国英国海军的旧式双叶战斗机攻击了塔兰托湾的意大利舰队,结果意大利舰队一艘战舰沉没,两艘战舰中度受损。
而英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
8 1940年12月 埃及-英国意大利攻击埃及的7个师团遭遇英军两个师团的反击而败退,13万人被俘,并丢失了基勒内卡。
为了救援意大利,德国不得不推迟一个月进行“巴巴罗萨计划”,派遣部队救援,并使用了计划外的约7000台卡车(东线总共只投入过14000台卡车)。
这对东线的战况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是,英军以不到30台坦克的军队,摧毁了400多量坦克的意大利军队,三万英军士兵面对四十万意大利士兵时,英军俘虏了“大概五亩地的军官,200亩地的士兵”……9 1941年3月 英国意大利和英国舰队在马踏板海峡战斗,意大利损失三只重巡洋舰,英国无损失。
10 1942年 英国意大利25万兵力与英军3万5千人战斗,不久后投降。
11 1942年12月 苏联意大利在顿河河畔遭到苏军攻击,立刻放弃了所有装备撤退。
而在11月时遭受同样攻击且装备落后的罗马尼亚军队则坚持战斗了数天。
并且,10月时罗马尼亚军曾提出过趁苏军攻势停顿时主动出击的提案,但因为补给上的问题最终没有实行。
而意大利军从来没有提出过如此具有建设性的提议。
第七 意大利战场1943年7月,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投降事宜,同时,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迅速集结了8个师,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8月初,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意大利,为毛盟军打到你家,迎战的是德意志啊……德意志,乃真厚道
)。
9月13日,救出来遭囚禁的墨索里尼。
意大利战场的战争打到1945年4月27日,游击队(竟然是游队
)抓住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4月29日,德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
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意大利:果然和平才是最好的啊……意大利,乃真的不要去打仗了……乃没这个天分啊……德意志,自从你收了意大利这天然白小受后,乃成了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小攻……掬一把辛酸泪……)第七,意大利人在没有战争时很强 1 墨索里尼下台后,罗马被德军占领。
由于发生过几次男子乘坐自行车用小刀袭击德军的事件,德军发布了禁止使用自行车的公告。
不久,罗马的自行车商店以惊人的速度将所有的自行车改造成了三轮车,从此开始德军面前长期有大量的三轮车滚来滚去。
2 德军为了补充运输能力上的缺陷而征用了意大利市民的汽车,一个被征用了车的女演员安娜为了表示不满,推着农用大八车走上街道,对着德军怒吼“走开
走开
”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通过德军阵地离开。
3 在北非战场上,德军和意大利一起搜捕英军。
由于英军士兵隐藏在土著居民的村庄中,因此很难寻找。
德军来回搜索村庄,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
意大利见此状况,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说:“如果告诉我们英国人在哪的话,就给你们5袋砂糖和小麦粉
”结果第二天,英国士兵全部被抓获。
在二战中,不是仅仅有盟军战俘和坚定的纳粹战俘试着逃出战俘营,希望回到部队和前线;就是意大利战俘也有过逃亡经历,不过他们的“逃亡”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基本不会出现逃跑行为,但是依然有些“不安分”的战俘试着逃跑,而逃跑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他们逃跑不是为了自己的祖国,前线和战争,大部分是想回到家乡和家人身边,还有就是不满战俘营的待遇,最可笑的是为了要去庆祝自己女儿的生日而逃跑英国那时的乡村的男性大量应征入伍,导致男性劳动力的不足,很多重体力劳动妇女老人都没有能力胜任,但这群“可爱的”意大利人有时就去帮助这些普通的英国老百姓;这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加上管理不严,“可爱的”意大利人就去经常帮忙,而这些受到帮助的人就把自家产的一些水果蔬菜给意大利战俘当酬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少,但是却是最好的酬谢了。
甚至还有一个笑话一个意大利战俘去帮助一家英国人去修缮房屋,那家人十分好客,坚持叫这个意大利战俘吃完晚饭才回去,结果坚持不过,就吃了晚饭,很晚才回去,这时战俘营的大门早关了,他就大喊看守希望开门。
这时一个睡眼惺忪的一个警卫看到,只好去开门,十分生气,对这个意大利战俘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不知道时间吗下回在这么晚回来就不要回来了
求几位德国著名设计师的资料
20世纪50名著名设计师贝伦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贝伦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的先驱。
1886-1891年贝伦斯在汉堡工艺美术学校接受艺术教育,后改行学习建筑。
1893年起成为慕尼黑分离派成员,1900年加入由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七人团,开始建筑设计活动,1907年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推进者与领袖人物,同年受聘担任德国通用电器公司AEG的艺术顾问,开始其作为工业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1909年,贝伦斯设计了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在建筑形式上摒弃了传统的附加装饰,造型简洁,壮观悦目,被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除了建筑设计之外,贝伦斯还为AEG做了许多产品设计,如电水壶、电钟、电风扇等。
这些设计没有一点伪装和牵强,使机器在家居环境中亦能以自我的语言来表达。
贝伦斯在AEG这个实行集中管理的大公司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形象,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
AEG的标识经他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他的学生包括格罗披乌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们后来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
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格罗披乌斯出生于柏林的一个建筑师家庭,青年时代曾在柏林和慕尼黑学习建筑。
1907年起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1910年与迈耶合伙在柏林开设建筑事务所,并于次年合作设计了采用大片玻璃幕墙和转角窗的法古斯工厂。
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了建国立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
学校重视基础训练,逐渐形成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为特色的基础课程。
学校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并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设计。
1925年,由于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包豪斯迁往德骚,格罗披乌斯提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员,完善了教学计划和设施,并设计了新的包豪斯校舍。
1928年,格罗披乌斯迫于各种压力,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
1937年,格罗披乌斯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建筑系主任,并创立了协和设计事务所。
格罗披乌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对二十世纪现代设计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米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米斯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
1907年,他与格罗披乌斯一同在贝伦斯的事务所工作,受到贝伦斯的很大影响。
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
1929年,米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其空畅的内部空间,优雅而单纯的现代家具,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家。
1930年米斯担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努力把学校改造为一个单纯的设计教育中心。
他认为只有建筑设计能够使设计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种以建筑为核心来凝聚其他专业的做法一直贯穿于米斯的任期中。
但之后政治气氛日益恶化,1933年纳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发出的第一号命令就是关闭包豪斯,至此结束了其14年的办学历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教授。
他通过自己一生的实践,奠定了明确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影响了好几代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很少有人对现代建筑的影响能够有他那么大。
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曾在他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都会三分之一的天际线,这并不夸张,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纳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 纳吉出生于匈牙利,早年以绘画和平面设计为主。
纳吉于1921年来到包豪斯, 1923年接替伊顿的职务,负责包豪斯的基础课程教学。
纳吉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认识,注重点,线,面的关系,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的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这就为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与此同时,纳吉也在金属制品车间担任导师,致力于用金属与玻璃结合的办法教育学生从事实习,为灯具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这里出现了许多包豪斯最有影响的作品。
他努力把学生从个人艺术表现的立场转变到比较理性的,科学地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媒介,他指导学生制作的金属制品都具有非常简单的几何造型,同时也具有明确、恰当的功能特征和性能。
包豪斯解散后,纳吉于1937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为原包豪斯的延续,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国的创造性教育,但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多数被聘为艺术家,手工艺人和教师,而非工业设计师。
新包豪斯后来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布劳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 布劳耶出生于匈牙利,1920年曾在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后成为包豪斯的第一期学生,毕业后任包豪斯家具部门的教师,主持家具车间。
在那里,布劳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系列简洁、轻巧、功能化并适于批量生产的钢管椅,造型轻巧优雅,结构简单,成为他对20世纪现代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
1932-1934年,他主要在瑞士工作,从事家具的设计。
1935年开始致力于胶合板成型家具、标准化模数单元家具、室内设计以及标准化模数的单元住宅等的研究。
1937-1946年布劳耶任教于哈佛大学建筑学院。
1947年,布劳耶设计了自己在康乃狄克州的住宅;并于1953-1958年设计了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1963-1966年,他还设计了位于纽约的惠特尼博物馆。
布劳耶巧妙的在自然关系中处理木,石材料,形成独特的风格。
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
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 华根菲尔德出生于德国不来梅,早年曾在银具厂工作,并接受过艺术教育,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
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
华根菲尔德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他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
他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
这种观念的改变和他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使他得以作为一位主要的设计师在第三帝国期间继续工作,这在他先前的包豪斯同仁中是少见的。
1929年,他开始从家具,陶瓷,玻璃等工业中获得设计委托,1931-1935年,他被委任为柏林的国立美术学院的教授。
1935年被聘为劳西兹玻璃公司的艺术指导。
由于改善了产品质量,他设计的特制精美玻璃制品使他获得了国际声誉。
他主要的作品都是模压成型的玻璃器皿,如供餐馆、酒家所用的酒杯,商业上使用的瓶、罐,及采用模数化的厨房容器和盘子等。
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装饰,而是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型变化,有克制的探索了玻璃可塑的特征。
战后,华根菲尔德一面在德国科学院和国立美术学院任职,继续从事设计教育,一面积极从事设计活动。
1954年,华根菲尔德成了独立开业的设计师,设计了不少优秀的灯具,在这些设计中,灯泡刻板的几何形态被较为有机形态的塑料灯罩所缓和。
华根菲尔德作为参与批量生产最有名的德国设计师之一,使工业设计的潜力在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布兰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 布兰德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
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
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
她的设计采用几何形式,运用简洁抽象的要素组合传达自身的实用功能。
布兰德也十分关注批量化生产问题,1927年她设计了著名的有康登台灯,具有可弯曲的灯颈,稳健的基座,造型简洁优美,功能效果好,并且适于批量生产,成了经典的设计,也标志着包豪斯在工业设计上趋于成熟。
离开包豪斯后,布兰德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金属制品设计,但后来布兰德主要从事绘画,雕塑,并担任一些院校的教学工作,再也没有重现在包豪斯时的辉煌。
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不仅因为她创造了许多20世纪最美观耐用的金属制品,还因为她在男性主导的金属制品设计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后来布兰德曾回忆就学包豪斯时,在她受到广泛肯定和接受之前,只能被分配做一些沉闷重复的工作的情况。
最终布兰德成为了包豪斯培养的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个并非出自织物车间的女设计师之一,直至今天,她的有些设计仍在生产。
波尔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 波尔舍生于波希米亚(Bohemia),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工作,1910年时,他已在空气动力学与汽车造型的关系研究上有所造诣,成为流线型理论与实践的专家。
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兴的高速公路刺激了对流线型的极大热情,诸如梅桑德斯和巴戈利亚公司都生产了适于高速公路的优良车型,将流线型与严格的欧洲车身设计传统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尔舍为大众所设计的一款小型廉价车,其原型是1936-1937年间设计的,也是大众公司最早的汽车之一,因为体积小,采取简洁的流线型风格,外型酷似甲壳虫,因而被戏称为甲壳虫小汽车。
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相比,其有机形态更富于生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
希特勒本人参加了1937年大众甲壳虫小汽车的生产开幕式,并且乘坐了汽车,表示赞赏。
然而1939年战争爆发,该汽车的批量生产被迫中断,超过30万的定单无法兑现,汽车厂在战争期间只能生产军用车辆,直至1945年英国占领军首先在德国恢复了该车的批量生产,大众公司紧随其后。
到20世纪50年代,甲壳虫汽车作为新兴中产阶级的首选交通工具成为德国复兴的标志。
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 科拉尼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在柏林学习雕塑,后到巴黎学习空气动力学,1953年在加州负责新材料项目,这样的经历使他的设计具有空气动力学和仿生学的特点,表现出强烈的造型意识。
当时的德国设计界努力推进以系统论和逻辑优先论为基础的理性设计,而科拉尼则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希望通过更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他设计了大量造型极为夸张的作品,被称为设计怪杰。
早在50年代,他就为多家公司设计跑车和汽艇,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单体构造的跑车BMW700(1959)。
60年代他又在家具设计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功。
之后,科拉尼用他极富想象力的创作手法设计了大量的运输工具、日常用品和家用电器。
虽然它们并非百分之百都是优良设计,但确实有极高的造型质量,受到舆论和公众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他也遭到来自坚持现代主义的设计机构的激烈批评。
科拉尼说:地球是圆的,所有的星际物体都是圆的,而且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轨道上运动......甚至连我们自身也是从圆形的物种细胞中繁衍出来的,我又为什么要加入把一切都变的有棱有角的人们的行列呢
我将追随伽利略的信条:我的世界也是圆的。
作为20世纪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受争议的设计师之一,有人认为他离经叛道,也有人把他当作天才和圣人一样崇拜。
然而科拉尼认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自然:我所做的无非是模仿自然界向我们揭示的种种真实。
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 拉姆斯早年在德国威斯巴登的实用艺术学校学习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后作为职业工业设计师从事设计活动。
20世纪50年代中期,拉姆斯等一批年轻设计师受聘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博朗公司,组建设计部,并与乌尔姆造型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院的产品设计系主任古戈洛特发展出一套系统设计的方法,而拉姆斯则成为该理论的积极实践者。
1956年,拉姆斯与古戈洛特共同设计了一种收音机和唱机的组合装置,该产品有一个全封闭的白色金属外壳,加上一个有机玻璃的盖子,被称为白色公主之匣。
1959年,他们将系统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设计了袖珍型电唱机与收音机组合,与先前的音响组合不同的是,其电唱机和收音机是可分可合的标准部件,使用十分方便,这种积木式的设计是以后高保真音响设备设计的开端,到了70年代,几乎所有的公司都采用这种积木式的组合体系。
拉姆斯将系统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并推广到家具乃至建筑设计,使整个空间有条不紊,严格单纯,成为德国的设计特征之一。
系统设计形成的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被称为减约风格,色彩上主张采取中性色彩:黑,白,灰。
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提供最大的效率并清除社会的混乱,他说:最好的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因此被设计理论界成为新功能主义者。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 艾斯林格早年在斯图加特的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后在一所设计院校学习工业设计,这样的经历使他能完满的将技术与美学结合在一起。
1969年,艾斯林格在德国黑森州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
1982年,他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的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
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博朗公司的严谨和简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丽,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有时甚至带有嬉戏的特色,在设计界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末的设计潮流。
艾斯林格曾说:设计的目的是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环境,我的目标一直是将主流产品作为艺术来设计。
青蛙设计公司的出色表现大大提升了工业设计职业的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工业设计师是产业界的基本成员以及当代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之一。
艾斯林格1990年荣登商业周刊封面,这是自罗维1947年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艾斯林格无疑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和最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重新定义了现代消费美学观念。
1992年他获得了罗维终身成就奖,许多设计作为经典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他所领导的青蛙设计公司以其前卫,甚至未来派的风格不断创造出新颖,奇特,充满情趣的产品,尤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极具有影响力。
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里特维尔德生于乌特勒支市,是荷兰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荷兰风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颜色,以便大量制造,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设计界。
里特维尔德1917年设计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经典作品红/蓝椅,以一种实用产品的形式生动地解释了风格派抽象的艺术理论。
他1934年设计了曲折椅,椅子的脚、座椅部分及靠背都摆脱了传统椅子的造型,非常节省空间。
这张椅子是这位大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25年,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位于乌特勒列支市的什罗德住宅和住宅内的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此建筑的风格完全是风格派的立体化体现。
风格派对于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它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中性色(白、黑、灰)为主的色彩计划,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的结构特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提革(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 提格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并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
他的设计生涯与世界最大的摄影器材公司--柯达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1927年为柯达公司设计照相机包装,1936年设计了柯达公司的班腾相机,这是最早的便携式相机,相机的基本部件压缩到基本的地步,为现代35毫米相机提供了一个原型与发展基础。
他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善于利用外型设计的美学方式来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点,这是美国工业设计师的一个重要特点。
提格发展了一套设计体系,为企业开发整个产品系列的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使他成为早期美国最为成功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1955年,提格的设计公司与波音公司设计组合作,共同完成了波音707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设计,使波音飞机不仅有很简练、极富现代感的外形,而且创造了现代客机经典的室内设计。
罗维(Raymond Loeway, 1889-1986) 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后移居美国。
他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计的内容极为广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并取得了惊人的商业效益。
罗维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特征,从而引发了流线风格。
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
他不仅对工业技术感兴趣,对于人的视觉敏感性也有很深的认识和追求,他的设计既具有工业化特征,又具有人情味。
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
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
罗维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敬业精神,他对于设计界的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形象锲而不舍的推动,都立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 德雷夫斯的职业背景是舞台设计,1929年改变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事务所。
德雷夫斯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密切的关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
格雷夫斯1930年开始为贝尔设计电话机,1937年提出听筒与话筒合一的设计。
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出一百多种电话机。
德雷夫斯的电话机因此走入了美国和世界的千家万户,成为现代家庭的基本设施。
格雷夫斯的一个强烈信念是设计必须符合人体的基本要求,他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
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的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这些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体度量》一书中,从而帮助设计界奠定了人机学这门学科。
他的研究成果体现于他为约翰.迪尔公司1955年以来开发的一系列农用机械之中,这些设计围绕建立舒适的、以人机学计算为基础的驾驶工作条件这一中心,创造了一种亲切而高效的形象。
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 沙里宁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生于芬兰的克柯鲁米,早年便显露出设计天才,1922年获瑞典火柴盒设计第一名, 1923年4月随父移民美国,定居底特律,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
1940年和伊姆斯设计的椅子获得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现代家具设计比赛大奖。
20世纪40年代沙里宁与诺尔公司合作从事家具设计,代表作有71号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椅、胎椅、耶金香椅等,这些作品都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被称为有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成了工业设计史上的典范,至今仍广为流传和使用。
沙里宁在建筑上的代表作有杰佛逊纪念碑,耶鲁大学溜冰场、莫斯与斯泰尔学院、美国驻英大使馆、美国驻挪威大使馆、密尔沃基战争纪念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楼、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等。
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 ) 美国建筑家格雷夫斯是奠定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人物之一。
格雷夫斯生于在美国印地安那州首府印地安那波利斯市,1958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建筑学士学位,1959年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获硕士生学位。
而后,他进入意大利罗马美利坚学院深造,获得罗马大奖和布鲁诺奖学金。
他的设计讲究装饰的丰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史风格的折衷表现,许多设计都被视为后现代主义代表性的作品,综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重技艺。
他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设计是1980-1982年设计的波特兰市的公共服务中心,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材料装饰。
后现代建筑大师菲力普.约翰逊高度赞扬这个设计大胆采用各种古典装饰动机,特别是广泛采用古典主义基本设计语汇,使设计得以摆脱国际主义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装饰主义的新发展。
格雷夫斯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设计了一系列的建筑,如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人文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的公共图书馆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
格雷夫斯还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了一系列极富后现代特色的金属餐具,名噪一时。
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 伊姆斯是美国最杰出、最有影响的少数几个家具与室内设计大师之一,他曾在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建筑学,1936年起在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之一匡溪学院任教。
1940年他与沙里宁一道设计的胶合板椅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设计竞赛中获得大奖。
伊姆斯的设计具有合乎科学与工业设计原则的结构、功能与外型,这一特征成为了他与之合作的米勒公司的设计特征,使米勒公司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1946年,他采用多层夹板热压成型工艺设计的大众化廉价椅子是米勒公司在现代设计上的一次大转折,走向轻便化、大众化,并关注新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他是一个设计上的多面手,除从事产品设计外,还从事平面设计、展示设计与摄影等工作,他在自己的设计中设法把这些学科联系在一起,组成一种边缘学科式的工业设计。
伊姆斯设计的室内、座椅等在整个世界都有相当影响,不少作品到目前还在继续生产和流行。
他在1956年设计的躺椅,堪称躺椅设计中最杰出的代表。
他设计的飞机场候机厅公用椅,简单而牢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迄今仍为大多数美国机场使用,是美国设计在20世纪70年代的杰出代表。
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 ) 美国建筑设计家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第一人。
1943-1950年文丘里就读于普林斯顿建筑系,后来在沙里宁和路易斯.康的事务所中工作过。
1969年,他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原则,向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
文丘里并不反对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改变现代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
他的设计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建筑特征,比如拱券,三角门楣等,但是从总体处理来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实用主义的,简单而明确的。
文丘里非常注重理论研究,他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家中比较重要的理论家之一。
1966年出版《建筑中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72年发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后现代主义原则。
他认为设计家不应忽视漠视当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特征,而应该充分吸收当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特点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文丘里的代表作有1978年设计的德拉华住宅,伦敦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圣斯布里厅,普林斯顿大学的戈顿.吴大楼等。
文丘里在产品设计领域内的最大成就是他为诺尔公司设计的一系列椅子、1983年为意大利阿勒西公司设计的一套带乌木把手的镀银咖啡具、1984至1986年间为斯威德.鲍威尔公司设计的一组瓷器、1986年为阿莱西公司设计的布谷鸟钟表及为克莱托.穆纳里设计的一些情趣盎然的珠宝首饰等等。
这些设计都带有强烈的后现代特色。
赖特(Frank Lioyd Wright, 1869-1959) 赖特1885-1887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887-1893年师承著名建筑师沙里文。
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1893年后的10年中,赖特在美国中西部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形成了 草原式住宅的风格,代表作有1902年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1908年的罗比住宅等。
这些住宅既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适合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1904年设计拉金公司大楼,1915年设计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使他获得国际声誉。
1936年赖特了设计流水别墅,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动人建筑景象,成了他有机建筑思想的典范。
美国建筑百科全书评价:必须承认赖特是他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的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
他极不寻常的生活和哲学说明他是富有诗意的幻想家和艺术家,是注重实效的工程师,自由思想的个性主义者,是一位改革者和传播福音的教士。
在他全部的倾向中贯穿着对生活和自然的积极回报。
这样的态度和信念曾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在他的建筑中。
但架于这一切之上的自然是:他是一位艺术家,他所偏爱的表达工具正是建筑。
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汽车设计师。
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与设计。
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长斯隆看中,成为通用公司造型设计师。
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总裁,通用汽车公司艺术与色彩部主任,负责汽车外型设计,设计风格奔放、富于创新,开创了战后汽车设计中的高尾鳍风格。
他对汽车设计的影响力达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部门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最大的设计中心。
他在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与总裁斯隆一起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新模型;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按照他们的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