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的《核舟记》的译文(急,在线等
)
<核舟记>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
技亦灵怪矣哉
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
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我必疑其诳。
乃今亲睹之。
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
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
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
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桃核之舟 阅读答案
虞山有一个叫王叔远的人,有一项绝技,可以在桃核上雕刻许多东西。
雕刻的东西细的像毛发一样,(但是)没有不清楚明白的。
一天(我)和陈良卿、屠用明,区新建好的“春波”宅第,(遇见了王叔远)他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仅有八分长。
中间雕刻着篷栊,(船舱)两边共有四扇窗户,都可以打开。
打开(看外面)有栏杆。
船头有一个老人皤腹正坐。
两侧各有一案几,左边的放着一些书卷,右边放着一个炉子,(老人)手上拿一本书。
船尾有一侧坐着的人,一只橹放在篷上。
它的旁边有一个茶炉,(茶炉)下面有一个孔,炉子上放有一个茶壶,有壶嘴和壶柄。
所刻的人眉毛、眼睛、衣服褶纹都有。
四扇窗户上没扇都刻有两个字,分别是“天高、月小、水落、石出。
”船底下有落款,刻有“王叔远”三个字。
还有一个印章印,像半个栗子大小,写着“王毅印。
奇哉
”我听说古人有在酸枣上刻猕猴的本领,意思是托言。
(我还记得我)二十岁时,得以看见项子京先生所收藏的一粒芝麻,一面书有“风调雨顺”,一面书有“国泰民安”,两边各四个字。
说是南宋时一个有奇异本领的人送的。
(我)当时对此很惊异。
现在看见叔远的这种技能,又是出神入化一般,随便取万物中的一种,没有雕刻的不如原样的。
真是神奇啊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是什么意思
上人是指持戒严格并精于佛学的僧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个法号名为“怀素”的和尚,他的草书独步天下 【草书歌行】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草圣怀素怀素禅师,俗姓钱,字藏真,长沙人。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生。
幼年出家,于长沙某寺剃度为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怀素迷上书法。
修禅之暇,全部用来练字。
练字要用很多纸,怀素买不起那么多的纸,便效法古人题诗芭蕉叶的先例,种了10亩芭蕉,以叶代纸。
怀素又漆了一盘、一方板,用于写字,写了擦,擦了再写,以至把盘、板写穿。
怀素写坏的笔也有一堆,后来怀素把这些弃笔埋在山下,便号为“笔冢”。
怀素虚心好学,曾担笈杖钖周游各地,拜访当代名师,得到颜真卿、韦陟等的指点与鼓励。
从当代书法家处,怀素又看到前代许多著名书法家的遗墨,摹习钻研,领略各家书法的精奥。
怀素又极善于观察,他从夏日的风云变幻中顿悟笔意,与前此的张旭从观女伎舞剑器中得笔法之神,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怀素酷爱草书,他师承了草书大家张长史(张旭)的狂草,而又有所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怀素与张旭,性格都很疏放率真,不拘小节,尤喜杯中物。
据说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
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
世呼张颠”。
怀素也曾一日九醉,时人常呼之为醉僧。
他曾在寺内粉壁长廊数十间,每因酒后小豁胸中之气,便提笔急书于粉墙之上,其势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满壁纵横,又恰似千军万马驰骋沙场。
为此,时人又称怀素为“狂”。
说怀素之与张旭,是“以狂继颠”。
古往今来的诗人墨客,对怀素草书的成就,赞不绝口。
唐大诗人李白就曾吟诗赞美怀素草书:“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草书歌行》)韩偓的《题怀素草书屏风》也称赞:“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趴。
虽多尘色染,尤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照,字字恐成龙”。
贯休的《观怀素草书歌》:“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
师不谭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妙。
颠狂却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铁石画兮墨须入。
金尊竹叶数斗余,半饮半倾山衲湿。
醉来把笔猛如虎,粉壁素屏不问主。
……知师雄名在世间,明月清风有何极。
”书法鉴赏家的评论就更多,几乎没有一本书法史著没提到怀素。
吕总的《续书评》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黄庭坚的《山谷题跋》称:“怀素草书暮年乃不减长史(按指张旭)。
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
米芾的《海岳书评》赞“怀素书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某氏的《集古录》也说:“藏真特以草书擅名当时,而尤见珍于今世。
”蒋之奇评说:“草书有妙理,帷怀素得之”,岑宗旦《书评》也形容“怀素闲逸,故翩翩如真仙”,沈右《书画题跋记》则解释说:“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王世贞《弇州山人稿》称赞怀素《千文帖》“字字欲仙,笔笔欲飞”;某氏的《石、墨镌华》则赞誉怀素《圣母帖》“轻逸圆转,几贯王氏之垒而拔其帜矣”,文彭也称赞怀素《清净经》“笔法高古,精神焕发,真有骤风旋雨之势”。
何绍基的《跋板桥书道情词》则说:“山谷草法源于怀素,怀素得法于张长史,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
前张(张旭)后黄(黄庭坚),皆当让素师独步”。
类似上述的评说还有许多,实在无法一一枚举。
由于怀素草书精妙绝伦,独树一帜,所以历来为收藏家所珍重。
仅宋朝御府所收藏的怀素草书就多达101件。
只可惜宋御府收藏的怀素草书大都已毁于兵灾。
流传至今的怀素草书还有以下7件:《自叙帖》、《藏真帖》、《千字文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
《论书帖》,秀颖超群,清逸非凡,不颠不狂,出规入矩,精练娴熟,完全承袭了王羲之十七帖的草法,很可能是怀素早年之作。
此件曾藏于宋御府,流散民间后又为元代鉴藏家张晏、明代项子京、清代高士奇、安岐等所相继收藏,而后又藏入清内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字态忽大忽小,草法精湛,藏锋内转,效张芝的出神入化,万马奔腾,而又师袭张颠狂草法规,卓然自成一家。
《圣母帖》,既不似《论书帖》的圆稳古雅的平畅之笔,又不似《自叙帖》骤雨狂风似的飞舞之笔。
放纵飘逸,兼而有之,写来墨润笔健,神采飞舞,精神照人。
且其字态,大小参差,肥瘦笔调,随意挥洒,均不逾字行的排列,与前两帖相比,又别具丰神。
由此可见,怀素书法的风格并非千篇一律。
唐代僧界中,以书法见称者除怀素、贯休外,还有好几位。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 释亚栖,洛阳人,“经律之余,喜作字,得张颠笔意。
昭宗光化(898-900年)中,对殿庭草书,两赐紫袍,一时荣之”,宋御府收藏其草书15件。
释高闲,乌程人,寓湖州开元寺,具戒律,“善草书,宣宗时召对,赐以紫袍,加大德号,颇为韩愈所知。
”宋御书藏其草书1件,行书2件。
释光,江南人,“潜心草字,名重一时”。
吴融赠其歌曰:“忽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历龙蛇活”。
司空图亦为之歌曰:“看师逸迹两师宜,高适歌行李白诗”。
宋《宣和书谱》也认为:“光墨迹,笔势遒健,虽未足以与智永、怀素方驾,然亦自是一家法”。
宋御府藏其草书2件。
释景云,家世、籍贯不详。
“幼通经论,性识超悟,尤喜草法。
初学张颠,久之精熟,有意外之妙”。
宋御府藏其草书1件。
释梦龟,家世籍贯不详。
天复(901-903年)中寓东林寺,“作颠草,奇怪百出”。
宋《宣和书谱》谓其“虽未可语惊虵飞鸟之迅,而笔力道劲,亦自是一门之学”。
宋御府藏其草书10件。
释文楚,家世籍贯不详,唐元和(806-820年)中人。
“性乐岑寂,惟喜作草书,学智永法,颠沛造次不忘于怀。
久而摆脱旧习,有自得之趣”。
《宣和书谱》评其草书:“落笔轻清,无一点俗气。
飘飘若飞云之映素月,一见使人冷然有物外之兴”;又说文楚草书“独以清约自成一家”。
宋御府藏其草书1件。
上述这些名僧的书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怀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