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摘抄和集邮有关的格言

摘抄两句和集邮有关的格言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张维屏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摘抄两句和集邮有关的格言

集邮是一种爱好,集邮是一门科学,集邮是一种文化娱乐和享受。

集邮被誉为“王者的嗜好和嗜好之王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的每枚邮票都是小小的友好使者。

这个使者使这两个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在国境内流通的每一枚邮票都在塑造着国人的感情。

摘抄两句和集邮有关格

集邮三益,储财、益智、交友。

有关邮票的名言

1、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

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一八一八年为贝多芬画像。

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

据医生米勒一八二○年记载: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焰逼人,可怕非常。

2、丰富的遗产,双重的世家(托尔斯泰与沃尔康斯基族),高贵的,古旧的,世裔一直可推到留里克,家谱上有承侍亚历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战争中的将军,有拿破仑诸役中的英雄,有十二月党人,有政治犯。

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的伏尔泰式的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的堂兄弟,尼古拉·格雷戈里维奇·沃尔康斯基亲王,在奥斯特利茨一役中受伤而在战场上救回来的;他的父亲,有些像尼古拉·罗斯托夫的;他的母亲,玛丽亚公主,这温婉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丑的脸相,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3、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氛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名人传瘦削而古怪的轮廓。

4、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5、玲珑剔透 凌空展翅 九曲回廊 趣味盎然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诗情画意 齐心协力6、他心坎间洋溢着的温情全部灌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这儿又是残酷的痛苦等待着他。

仿佛是境遇的好意,特意替他不断地供给并增加苦难,使他的天才不致缺乏营养。

7、他甚至在一八二六年时在自己头上打了一枪。

然而他并不死,倒是贝多芬几乎因之送命:他为这件事情所受的难堪,永远无法摆脱。

8、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谢神恩的歌。

它布满了花朵。

一切都好,一切都美。

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童年时代》,《一个绅士的早晨》,《侵略》,《少年时代》;他感谢使他繁荣的上帝。

一幅一八五一年时代的肖像,已表现出他在心魂上酝酿成熟的转变。

头举起着,脸色稍微变得清朗了些,眼眶没有以前那么阴沉,目光仍保有他的严厉的凝注,微张的口,刚在生长的胡须,显得没有神采,永远含着骄傲的与轻蔑的气概,但青年的蓬勃之气似乎占有更多的成分。

9、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

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

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

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10、他全没听见全场一致的彩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着群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

——一个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五年时看见过他弹琴,说当他要表现柔和的时候,琴键不曾发声,在这静寂中看着他情绪激动的神气,脸部和手指都抽搐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11、耳朵完全聋了。

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

从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伤风。

一八一七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玻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间的冬季,他老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

一八二○至二一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

一八二一年患黄热玻一八二三年又患结膜炎。

从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

12、仿如演剧时休息期间的乐队一般,战场的景色中展开了鲜明的大自然,阴云远去,豁然开朗,而在成千成万的人呻吟转侧的庄严的沙场上,发出白日的交响曲,于是基督徒托尔斯泰,忘记了他第一部叙述中的爱国情调,诅咒那违叛神道的战争:“而这些人,这些基督徒,——在世上宣扬伟大的爱与牺牲的律令的人,看到了他们所做的事,在赐予每个人的心魂以畏死的本能与爱善爱美的情操的神前,竟不跪下忏悔

他们竟不流着欢乐与幸福的眼泪而互相拥抱,如同胞一般

”13、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维克多·雨果。

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的影响说之不伦,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不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

艺术所赖以活跃的思想圈子是最狭隘的。

他的力强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调子,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14、涅赫留多夫二十岁。

他放弃了大学去为农民服务。

一年以来他干着为农民谋福利的工作;其次,去访问一个乡村,他遭受了似嘲似讽的淡漠,牢不可破的猜疑,因袭,浑噩,下流,无良……等等。

他一切的努力都是枉费。

回去时他心灰意懒,他想起他一年以前的幻梦,想起他的宽宏的热情,想起他当年的理想,“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惟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

他觉得自己是战败了。

他羞愧而且厌倦了。

15、也许是他作品中最深刻的,仿佛用血泪写成的,结果是一文都不曾拿到。

把贝多芬煎熬完的是,日常的窘况,无穷尽的讼案:或是要人家履行津贴的诺言,或是为争取侄儿的监护权,因为他的兄弟卡尔于一八一五年死于肺病,遗下一个儿子。

16、他至少还能保有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

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食邑中度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

托尔斯泰失怙的时候正是九岁。

这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魂中充满了绝望”。

《童年时代》第二十七章。

——这是儿童和恐怖的幽灵的第一次相遇,他的一生,一部分是要战败它,一部分是在把它变形之后而赞扬它。

……这种悲痛的痕迹,在《童年时代》的最后几章中有深刻的表露,在那里,回忆已变成追写他的母亲的死与下葬的叙述了。

17、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

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

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磕破核桃。

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

18、此时惟一的朋友,是玛丽亚·冯·埃尔德迪,他和她维持着动人的友谊,但她和他一样有着不治之症,一八一六年,她的独子又暴卒。

贝多芬题赠给她的作品,有一八○九年作品第七十号的两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七年间作品第一○二号的两支大提琴奏鸣曲。

在一八一六年的笔记上,他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19、在这些肉体的痛苦之上,再加另外一种痛苦。

韦格勒说他从没见过贝多芬不抱着一股剧烈的热情。

这些爱情似乎永远是非常纯洁的。

20、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第一次会见时即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一八六一年,两人发生最剧烈的冲突,以致终身不和。

屠格涅夫表示他的泛爱人间的思想,谈着他的女儿所干的慈善事业。

可是对于托尔斯泰,再没有比世俗的浮华的慈悲使他更愤怒的了:——“我想,”他说,“一个穿装得很考究的女郎,在膝上拿着些龌龊的破衣服,不啻是扮演缺少真诚性的喜剧。

”争辩于以发生。

屠格涅夫大怒,威吓托尔斯泰要批他的颊。

托尔斯泰勒令当时便用手枪决斗以赔偿名誉。

屠格涅夫就后悔他的卤莽,写信向他道歉。

但托尔斯泰绝不原谅。

却在二十年之后,在一八七八年,还是托尔斯泰忏悔着他过去的一切。

在神前捐弃他的骄傲,请求屠格涅夫宽恕他。

远离之后,他们都镇静下来努力要互相表示公道。

但时间只使托尔斯泰和他的文学团体分隔得更远。

他不能宽恕这些艺术家一方面过着堕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扬什么道德。

21、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七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名人传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

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

他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家族里最优秀的人物,生在安特卫普,直到二十岁时才住到波恩来,做当地大公的乐长。

贝多芬的性格和他最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祖父的出身,才能懂得贝多芬奔放独立的天性,以及别的不全是德国人的特点。

今法国与比利时交界之一部及比利时西部之地域,古称佛兰德。

佛兰芒即居于此地域内之人种名。

安特卫普为今比利时北部之一大城名。

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

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22、目不暇接 流连忘返 奇形怪状 高耸入云 赏心悦目 蜿蜒盘旋 五彩缤纷23、对于这些延缓和踌躇的解释,我们还得更进一步:它们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这个不幸的人永远受着忧患折磨,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然而年复一年,他延宕着这桩事业,因为他老是卷在热情与哀伤的漩涡内。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日他才完成了心愿,可是完成的时候是何等的伟大

24、也许以他暴烈、多并愤世嫉俗的性情,无形中使他的爱人受难,而他自己又因之感到绝望。

——婚约毁了;然而两人中间似乎没有一个忘却这段爱情。

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特雷泽·特·布伦瑞克还爱着贝多芬。

25、有时,他沉迷于慈悲的幻梦中。

他曾想卖掉他的坐车,把卖得的钱分给穷人,也想把他的十分之一的家财为他们牺牲,他自己可以不用仆役……“因为他们是和我一样的人”。

《青年时代》第三章。

在某次病中,他写了一部《人生的规则》。

一八四七年三月至四月间。

他在其中天真地指出人生的责任,“须研究一切,一切都要加以深刻的探讨:法律,医学,语言,农学,历史,地理,数学,在音乐与绘画中达到最高的顶点”……他“相信人类的使命在于他的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

26、什么神秘的理由,阻挠着这一对相爱的人的幸福

——也许是没有财产,地位的不同。

也许贝多芬对人家要他长时期的等待,要他把这段爱情保守秘密,感到屈辱而表示反抗。

27、这样的一个人是生来受爱情的欺骗,做爱情的牺牲品的。

他的确如此。

他不断地钟情,如醉如狂般颠倒,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灭,随后是悲苦的煎熬。

贝多芬最丰满的灵感,就当在这种时而热爱、时而骄傲地反抗的轮回中去探寻根源;直到相当的年龄,他的激昂的性格,才在凄恻的隐忍中趋于平静。

28、在这一切作品之上,矗立着这第一期山脉的最高峰,托尔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是他青春的歌曲,亦是高加索的颂诗:《哥萨克》。

虽然这些作品在一八六○年时才完成(发刊的时期是一八六三年),但这部著作中的大部分却在此时写成的。

白雪连绵的群山,在光亮的天空映射着它们巍峨的线条,它们的诗意充满了全书。

在天才的开展上,这部小说是独一无二之作,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青春的强有力的神威,永远不能复得的天才的飞跃。

”春泉的狂流

爱情的洋溢

29、可是不用怕这些。

时间会消磨常人的精力,对于托尔斯泰,却更加增他的精力。

但即在那时,严重的困难,塞瓦斯托波尔的失陷,使他在痛苦的虔敬的情操中悔恨他的过于严正的坦白。

他在第三部叙述——《一八五五年八月之塞瓦斯托波尔》——中,讲着两个以赌博而争吵的军官时,他突然中止了叙述,说:“但在这幅景象之前赶快把幕放下罢。

明日,也许今天,这些人们将快乐地去就义。

在每个人的灵魂中,潜伏着高贵的火焰,有一天会使他成为一个英雄。

”30、托尔斯泰所尤其不能原谅这些文学家的,是他们自信为一种优秀阶级,自命为人类的首领。

在对于他们的反感中,他仿佛如一个贵族、一个军官对于放浪的中产阶级与文人那般骄傲。

在某次谈话中,屠格涅夫埋怨“托尔斯泰对于贵族出身的无聊的骄傲与自大”。

还有一项亦是他的天性的特征,——他自己亦承认,——便是“本能地反对大家所承认的一切判断”。

“我的一种性格,不论是好是坏,但为我永远具有的,是我不由自主地老是反对外界的带有传染性的影响:我对于一般的潮流感着厌恶。

”(致比鲁科夫书)对于人群表示猜疑,对于人类理性含藏着幽密的轻蔑,这种性情使他到处发觉自己与他人的欺罔及谎骗。

31、贝多芬的心灵里多少有些清教徒气息;粗野的谈吐与思想,他是厌恶的:他对于爱情的神圣抱着毫无假借的观念。

32、成年累月地生活于一种无穷尽的紧张与战栗中,和死正对着,他的宗教的神秘主义又复活了。

他和神交谈着。

一八五五年四月,他在《日记》中记有一段祷文,感谢神在危险中保护他并请求他继续予以默佑,“以便达到我尚未认识的,生命的永恒的与光荣的目的……”他的这个生命的目的,并非是艺术,而已是宗教。

一八五五年三月五日,他写道:“我已归结到一个伟大的思想,在实现这思想上,我感到可以把我整个的生涯奉献给它。

这思想,是创立一种新宗教,基督的宗教,但其教义与神秘意味是经过澄清的……用极明白的意识来行动,以便把宗教来结合人类。

”《日记》。

这将是他暮年时的问题。

33、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

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

洋琴为钢琴以前的键盘乐器,形式及组织大致与钢琴同。

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

34、不得不离开波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壮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赋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波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阴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

关于家庭的美文摘抄

张晓风 《母亲的羽衣》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

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把我坠得发疼:“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一时愣住,只胡乱应道:“你说呢

”“你说,你说,你一定要说。

”她固执地扳住我不放。

“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是不是仙女变的

——哪一个母亲不是仙女变的

像故事中的小织女,每一个女孩都曾住在星河之畔,她们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她们几曾烦心挂虑

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换上了人间的粗布——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有人说她的羽衣被锁在箱子里,她再也不能飞翔了。

人们还说,是她丈夫锁上的,钥匙藏在极秘密的地方。

可是,所有的母亲都明白那仙女根本就知道箱子在那里,她也知道藏钥匙的所在,在某个无人的时候,她甚至会惆怅地开启箱子,用忧伤的目光抚摸那些柔软的羽毛,她知道,只要羽衣一着身,她就会重新回到云端,可是她把柔软白亮的羽毛拍了又拍,仍然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

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而狡黠的小女儿总是偷窥到那藏在母亲眼中的秘密。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视着母亲。

她在口琴背上刻了小小的两个字——“静鸥”,那里面有什么故事吗

那不是母亲的名字,却是母亲名字的谐音,她也曾梦想过自己是一只静栖的海鸥吗

她不怎么会吹口琴,我甚至想不起她吹过什么好听的歌,但那名字对我而言是母亲神秘的羽衣,她轻轻写那两个字的时候,她可以立刻变了一个人,她在那名字里是另外一个我所不认识的有翅的什么。

母亲晒箱子的时候是她另外一种异常的时刻,母亲似乎有些好些东西,完全不是拿来用的,只为放在箱底,按时年年在三伏天取出来曝晒。

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晒些什么

我已不记得,记得的是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另外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以及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和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杨花萝卡,全幅上还绣了许多别的令人惊讶赞叹的东西,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忽然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就送给你。

”我小的时候好想结婚,当然也有点害怕,不知为什么,仿佛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等结了婚就自然是我的了,我觉得一下子有那么多好东西也是怪可怕的事。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

对我而言,那么美丽得不近真实的东西,一旦消失,是一件合理得不能再合理的事。

譬如初春的桃花,深秋的枫红,在我看来都是美丽得违了规的东西,是茫茫大化一时的错误,才胡乱把那么多的美推到一种东西上去,桃花理该一夜消失的,不然岂不教世人都疯了

湘绣的消失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复归大化了。

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她慢慢地看着那幅湘绣,那时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她的姿势细想起来,实在是仙女依恋地轻抚着羽衣的姿势,那里有一个前世的记忆,她又快乐又悲哀地将之一一拾起,但是她也知道,她再也不会去拾起往昔了——唯其不会重拾,所以回顾的一刹那更特别的深情凝重。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有时她胃痛,卧在床上,要我把头枕在她的胃上,她慢慢地说起外公。

外公似乎很舍得花钱(当然也因为有钱),总是带她上街去吃点心,她总是告诉我当年的肴肉和汤包怎么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女生宿舍里早晨订的冰糖豆浆(母亲总是强调“冰糖”豆浆,因为那是比“砂糖”豆浆为高贵的)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我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都惊讶万分——我无论如何不能把那些事和母亲联想在一起,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擦锅饭就是把剩饭在炒完菜的剩锅中一炒,把锅中的菜汁都擦干净了的那种饭),我简直想不出她不吃剩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而母亲口里的外公,上海、南京、汤包、肴肉全是仙境里的东西,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

她并不要把那个世界拉回来,我一直都知道这一点,我很安心,我知道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我们大家都不爱吃的剩菜。

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只是她藏好了那件衣服,然后用最黯淡的一件粗布把自己掩藏了,我们有时以为她一直就是那样的。

而此刻,那刚听完故事的小女儿鬼鬼地在窥视着什么

她那么小,她何由得知

她是看多了卡通,听多了故事吧

她也发现了什么吗

是在我的集邮本偶然被儿子翻出来的那一刹那吗

是在我拣出石涛画册或汉碑并一页页细味的那一刻吗

是在我猛然回首听他们弹一阕熟悉的钢琴练习曲的时候吗

抑是在我带他们走过年年的春光,不自主地驻足在杜鹃花旁或流苏树下的一瞬间吗

或是在我动容地托往父亲的勋章或童年珍藏的北平画片的时候,或是在我翻拣夹在大字典里的干叶之际,或是在我轻声的教他们背一首唐诗的时候……。

是有什么语言自我眼中流出呢

是有什么音乐自我腕底泻过吗

为什么那小女孩地问道:“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呀

”我不是一个和千万母亲一样安分的母亲吗

我不是把属于女孩的羽衣收招得极为秘密吗

我在什么时候泄漏了自己呢

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

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

而那小女孩,是凭什么神秘的直觉,竟然会问我:“妈妈

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掰开她的小手,救出我被吊得酸麻的脖子,我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她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但我凝注着她晶亮的眼睛,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真的

”“真的

”她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旋又不放心睁开。

“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她兴奋地转动着眼珠,不知在想什么。

然后,她睡着了。

故事中的仙女既然找回了羽衣,大约也回到云间去睡了。

风睡了,鸟睡了,连夜也睡了。

我守在两张小床之间,久久凝视着他们的睡容。

摘抄和集邮有关的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