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诗句
当爱成为一种纯粹的游戏时,它就是一个与情感无关的猎艳过程。
越是经历太多爱情沧桑、看透男人的女人,越让男人觉得高不可攀,因而越能激发他的征服欲。
男人征服女人的标志,在形式上是与她上床,但深层的表现却是她对他的依赖和在乎。
如果女人与某个男人上床,但同时又对他的爱不屑一顾,那简直就是对他的蔑视。
如果她还历数自己过去的风流韵事,诚恳地征求他对历史男友的意见,“我是该嫁给那个最帅的,还是那个最有钱的”,那就几乎就已上升到侮辱——它仿佛在提醒这个男人,你得到的性只不过是女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而并非征服的结果。
这种纯理性和肉体的性游戏,她在消费男色之前,已经把感情之闸彻底关闭,其痛苦的程度远胜过观棋不语,胜过女人逛街不购物,胜过男人围赌不下注。
男人的不幸大多是因为贪婪财富,女人的不幸大多是因为贪婪感情。
如果你不能把握爱的尺度,就会成它的奴隶,被它淹没。
幸福不只是享受,也是一个共同战胜不幸的过程。
爱既是关怀和付出,也是一种对爱本身的救赎。
夫妻只有在面对共同的强敌和苦难时,才会齐心协力,才会彼此理解。
压力将把你们挤得更紧,寒冷将使你们互相取暖。
婚姻也是一种人生,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男人看上去比女人潇洒,并不说明他们一定活得比女人好,而是因为他们总比女人清醒。
他们从成年时就明白,爱情和婚姻都是非常现实的。
人生是一场精神与物质苦难的跷跷板,你把这头按下去,另一头就起来了,所以我们要知足。
男人喜欢红颜知已,有时只是精神层面,至少一开始是这样,因为他不想让妻子知道他的脆弱和无力,他希望在她面前永远保持一种强者的姿态。
越是强大的男人,其内心脆弱的地方越是柔软,只有柔情似水的女人,才能小心翼翼地将它熨平。
如果此时妻子能觉查出男人的疲态,好言抚慰,男人通常会舍红颜而选择妻子。
男人成功时容易征服女人,失意时容易被女人征服,因为男人受伤受挫的心,既敏感脆弱,又细腻多情。
失意男人既像女人,又像孩子,此时他需要的不是女人的“女儿性”,而是“母性”。
如果说男人对女人的最大伤害是“不爱”,那么女人对男人的最大伤害就是“超越”。
一个出于疗伤需要向女人靠近的男人时,一旦他意识到对女人过于依赖,变得像与孙夫人新婚后的刘备一样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时,他就会理性地选择暂时告别女人,融入纯粹的男人世界。
这正是男人喜欢世界杯的原因。
当他放纵他的自私本性,置妻儿老小于不顾,完全沉浸在男性你死我活、激烈争夺的狂热世界时,他感觉了一种彻底的放松。
他热烈地为进攻欢呼,为射门喝彩,因为带球和射门很大程度上模拟了男人进出和射精的过程,而射门得分,则几乎等同于让女人成功受孕。
女人恋爱时最大的痛苦,是你心爱的人明明也爱你,却在你面前若无其事地装傻。
男人通常不是为女人所败,而是被他的竞争者所败。
在男人的世界里,实力代表一切。
一个怀揣伟大爱情的穷光蛋,在女人眼里可能是一个英雄——比如电影《马戏团》老板女儿眼里的流浪汉夏洛,但在同性眼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癞蛤蟆”。
女人爱男人,并不一定是爱他的当前实力,而可能是爱他成为英雄的潜力,追求是满足女人虚荣心的最好手段,一则她可以通过追求本身,体现其强大的女性魅力,增加自信,同时给男友或丈夫带来一种威慑力;二则可以通过拒绝追求,体现其对爱情的坚贞。
然而,如果女人不幸碰到足够风流倜傥、百折不挠的男人,追求便是一种危险的游戏。
俗话说,没有不动心的女人,只有不到位的诱惑调情是男人的一种业余爱好,或者说一种生活方式。
“口花”型男人的“花心”指数和行动力,远低于“闷骚”型男人。
女人如果因为婚外男人的甜言蜜语或者时髦的小礼物而错误地以为他爱你,继而因为与丈夫的小矛盾而冒失离婚,你很快就会发现,那些曾对你大献殷勤的男人,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男人是怎样从呆瓜变成调情高手的
为什么现今的男人反而不如古时浪漫优雅
其实大多数男人都是在情场的风雨中成长的,他的爱情启蒙老师,或者是浪漫情人,或者是月风女人。
“中国人结婚像嫖妓,而嫖妓却像恋爱。
”古时讲究媒妁之言,男人直到进了洞房才知道老婆为何许人,与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子成就好事,感觉像一夜风流;而造访名妓却大有讲究,初会、再访和最终熟识要经历既定的程序,马虎不得,其中的浪漫情趣和优雅曲折,远胜过洞房花烛夜。
这就注定,古时男人对女人的学问,可能主要不来自老婆,而来自风月女人。
他们总是见一个爱一个,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他们把爱情看着一种征服游戏,以自己动心开始,以女人心动结束。
当女人下定决心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时,男人的感情大幕已经悄悄降下。
他或者在伺机寻找下一个浪漫情人,或者正忙着给老婆和孩子采购圣诞礼物。
人生是一场爱的流水席,是一套爱与被爱、伤与被伤的组合拳。
女人在找到自己最后的归宿前,她的爱情总是游走在好男人与坏男人之间。
坏男人让她受伤,好男人给她疗伤,然后她再去坏男人那里受伤。
当女人历经挫折,仍然找不到她的Mr. Right时,经常感慨,“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
”消费男色的女人与消费女色的男人的最大区别,是男人在游戏感情时,往往出于“博爱”,他可以有稳定的感情和婚姻作后盾,而女人的游戏感情,往往出于对爱情的绝望。
没有白马王子的爱情只能漫无目的地流浪,因为一停泊就受伤。
感情固然是毒药,隐忍自己的感情则是更大的毒,男色之于女人,是越消费越孤单。
其实感情这种事,从来就没有什么“消费”与“被消费”,无非是谁征服谁。
如果男人还没出招,就被女人一眼看穿,他哪里还有什么资格继续“消费”
为什么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背叛丈夫的机率反而大大高于看上去更“花心”的模特和画家(艺术家)
这个问题已经被人探讨过无数遍了:因为家庭主妇寂寞无聊,情感淤积,内心充满幻想,不经意间总是期待发生点什么,而模特和画家有的是情感发泄机会,反而比较安全。
科学似乎已经证明,花心是天生的,主要是“基因”在起作用,即DNA序列变异导致人们在性欲方面的个体差异。
漂亮女人更多是一种被动的、假象的花心。
由于有机会得到成功男人的青睐、追捧和无偿付出,在强大的物质诱惑面前,她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虚荣心投降,久而久之,就习惯被男人包围。
很多时候,她们只是难以割舍一种看似高尚和尊贵的生活。
很多男人在将有些所谓的“美女”追到手之后才发现,她苍白、单薄、乏味得像一张空白A4纸,自己失落、无聊、后悔得想自杀,而这时他已经无法摆脱她了。
与花心男人直达“性”目标不同,花心女人可能喜欢性,也可能只喜欢沉醉在一种精神恋爱中。
这便是“第四者”概念在女人(也包括女性化的男人)中大行其道的原因,因为真正的男人非常缺乏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长期停留在“柏拉图”精神恋爱的耐心。
花心并不等于滥情、乱交,但花心却容易导致精神出轨。
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一旦花心,通常会比男人走得更远。
不管是哪一种“花心”,女人在体悟到自己对男人的超级吸引力之后,可能会下意识地将它用于商业目的,将它变成为自己和家庭攫取财富的工具,这不可避免地会对男人、并最终对自己造成伤害。
女人花心也好,男人在花心女人面前不能自持也罢,归根结底,是因为人类首先是动物,男人和女人在对方心中的形象,永远绕不开一个字:“色”。
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感情上可能一塌糊涂。
一方面因为他过于挑剔,固执地相信能找到一个品貌双全的女人,一方面他又总是用理性和逻辑的态度去对待爱情,却不知道在爱情这个问题上,女人的思维从来都是“非线性”的。
对所谓的成功男士,女人固然容易心生仰慕之意,但要真正爱上他,往往是因为他不经意间流露的脆弱和笨拙。
不要以为你的爱情与众不同女人在陷入爱情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盲目相信自己的爱人是世上最好的男人,盲目相信爱情伟大到可以经受一切考验,盲目相信自己拥有世上独一无二的爱情。
如果只是头口上说说,满足一下虚荣心,那倒也罢了。
可怕的是,她居然把它当作行动纲领,“勇敢”地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证明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不要以为你的爱情与众不同。
不要因为婚外情的精彩而执着于它的结果,不要相信男人与婚外恋人之间会有真正的感情,除非他在认识你之前就想离婚。
男人一旦结婚,他就明白,对老婆是责任大于感情。
尤其当他有了孩子,责任的成份更重。
婚外情无非是发泄他过多的精力和欲望,给事业减压,阻碍他离婚的一个放松过程。
一旦他感觉激情耗尽,或者他感觉你需要婚姻,或者这桩感情可能给他的事业带来危险,他就会飞快地做出理性抉择。
不要以为你的爱情与众不同。
不要为了爱情放弃一切。
爱情是什么
爱情从短期看,是一种从内心喷薄而出的情感梦幻,是一种愿意为对方付出所有的冲动,从长期看,它却需要现实的养分。
感情的幸福必须建立在不与现实对抗的基础上,否则你不仅很难与周围人群找到共同语言,而且会遍体鳞伤。
不要以为你的爱情与众不同。
不要因为婚外情的精彩而执着于它的结果,不要相信男人与婚外恋人之间会有真正的感情,除非他在认识你之前就想离婚。
男人一旦结婚,他就明白,对老婆是责任大于感情。
尤其当他有了孩子,责任的成份更重。
婚外情无非是发泄他过多的精力和欲望,给事业减压,阻碍他离婚的一个放松过程。
一旦他感觉激情耗尽,或者他感觉你需要婚姻,或者这桩感情可能给他的事业带来危险,他就会飞快地做出理性抉择。
相对而言,男人追求女人时被拒,属于受伤最轻的。
因为他只是被情欲驱使,并没有上升到真正的感情。
“厚黑学”告诉他,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绝不可因此丧失自信。
男人之所以成为男人,是因为他必须具备刚强、勇敢、智慧、包容、绅士风范等优点,即使天生不具备,后天也要努力修炼,直到看上去如此。
然而正是这些世俗的要求,使他们经常受骗。
女人以纯粹被爱的名义,躺在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身上寻求庇护,或者打着测试男人真爱程度的旗号,头两次约会就把他骗进商场刷卡,都是对男人的暗伤。
至于女人因为商业订单,或者职位升迁的需要,对男人大加诱惑,则更是可耻的欺骗。
女人应该生活在隐蔽和黑暗之处,因为这个柔弱的性别充满阴险和狡猾。
除非男人身经百战,对美色刀枪不入,否则他在掉进美女的温柔陷阱之前,多半不自知。
越是涉及重大利益的行业和交易,“美人计”就越是泛滥,而身处其中的男人,就越对美女保持着高度警惕。
他们宁愿与一个外表单纯的女大学生约会,也不会轻易接受一脸风尘、背后可能潜藏商业阴谋的职业女性的主动邀请。
男人正如钢铁,你很少看到他受伤,你只会看到他“断裂”。
其实男人更缺乏安全感,更需要女人关怀,虽然他们从不说出来。
解铃还需系铃人。
只有极富柔情和真心关爱的女人,才能让男人在“断裂”前找到安全,找回韧性。
所谓的人性,不过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在爱与被爱、伤与被伤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
你不觉得女人宁愿男人有点大男子脾气,也不希望他是一个面瓜吗
女人虽然希望男人宠她,内心其实并不喜欢太把她当回事的男人,至少是不珍惜。
女人一般不喜欢俯首帖耳的男人。
要求男人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的女人,往往不够成熟,很难知道珍惜。
女人其实不需要男人的仰视,否则她会很没安全感。
爱情的不安全感好比啤酒泡沫,适当的泡沫才有滋味。
爱一个女人,既不能让她感觉太不安全,也不能让她感觉太安全。
很多时候,女人是因为不安全才产生爱情,才从内心涌出一种紧紧抓住男人的力量。
女人如果感觉已经完全掌控某个男人,就很难再喜欢他。
女人其实比男人更喜欢神秘和刺激的东西,她经常会被捉摸不透的男人吸引,虽然她会因此面临危险和受伤。
这个时候,她是纯粹为爱而爱,为自己的兴趣而爱。
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
女人只有对男人释放自己的母性和女儿性,才会感觉幸福。
婚姻的主产品是稳定,幸福只是副产品。
女人单身时只是感觉寂寞,并不痛苦,婚姻才是她们痛苦的根源。
太执着于感情,与太执着于生死,道理是一样的。
患难夫妻之所以感觉更幸福,就是因为不安全感让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自己是否过得幸福。
男人是一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动物,虽然他们对女人的描眉画眼经常不屑一顾,但是,他们确实更容易被“精装修”的女人所打动。
女人一思考,男人就发笑;女人一诱惑,男人就上套。
爱情是一件与理性格格不入的事。
一个容貌姣好、身材凹凸有致的女人,不只是有机会穿上让男人流鼻血的晚礼服,更重要的是,她从内心喷涌而出的自信,第一眼就可能将男人击倒。
从走向社会那一刻,女人就开始为爱情和工作两件事发愁(现在就业形势不好,这两件事已经提前进入大学校园了)。
而有一个好工作,则意味着女人从此可以进入一个草茂鱼肥的金色池塘,像姜太公一样自由畅快地垂钧男人,即便运气再差,再无所作为,也一定有“死猫绊倒瞎耗子”的时候。
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女人必须振作精神,从改造自我开始。
女人全身都是道具,从脸到发,从胸到腰,从臀到腿,从手到脚,只要修饰恰当,无一不可以让男人欲火焚身。
女人一方面极尽“薄透露”之能事,一方面又高声呵斥目不转睛的男人为“流氓”。
“女为悦己者容”,无论她穿什么衣服,目的只是为了让她爱的男人把它脱下来——她绝不会想到,这种行为已构成严重的“性污染”,不经意间诱发了陌生男人的前列腺炎。
男人在遭遇“美人计”时,通常想不起“走为上计”,因为大脑已瞬间“短路”,紧急逃逸程序被毁,内存只能调用他的默认设置:“将计就计”。
男人一生的心血和清白就这样毁于女人。
女人是天生的爱情突击手,肩扛“爱情至上”和“弱势群体”两面大旗,奋勇地往前冲。
执着和受伤能使她们获得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这无形中鼓励了她们向成功男人发起进攻的努力,哪怕他早有妻室。
如果说典型好女人的生活圈子是家庭,那么典型坏女人的生活圈子是江湖。
坏女人常常游走于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是江湖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如果她没有天仙般的姿色,就必定有高超的驭男技巧。
她们最大的骄傲,就是有一种直插男人心窝的力量,一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却可以被她们轻松搞定。
坏女人是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桥梁,也是他们达成交易的最有效途径。
男人对女人的爱,必须建立在完全征服的基础上,否则他就会时刻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
好女人是男人的大后方,而坏女人则是他战壕里的战友,甚至可能是他事业上的贵人。
二者功能不同,身份自然差异。
喜欢一个人未必要同她结婚,男人在感情上异常清醒的态度,正是他们不像女人一样易受伤的主要原因。
坏女人能赢得所谓的爱情,而好女人才会赢得实质的婚姻。
目前健在的著名博学家都有谁
一、司马翎博学堪比金庸 二、硕果仅存的艺术大师中,刘春泉应该是凤毛鳞角了 三、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 ,1916年—— )于1916年6月15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州的密尔沃基,他于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36——1938年,西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38——1939年,他工作于“国际经理协会”并担任《公共管理及市政年鉴》助理编辑,1939年,他到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教,并在该校的公共行政局担任行政测量研究项目主任。
1942年,西蒙到伊利诺伊技术学院任职,1943年,他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1946——1949年,他担任伊利诺伊技术学院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系主任,1948年,他担任经济合作总署管理参政。
1949年至今,西蒙一直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担任行政学和心理学教授、工业管理系主任、工业管理研究生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荣誉教授等职。
1978年,西蒙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全美计算机协会的A、M、图灵奖,同年10月16日,他因为“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的先驱性研究提供辉煌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80年代,西蒙几次到我国访问、讲学,并担任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名誉教授。
除前面提到的经济合作总署之外,西蒙还在美国预算局、人口普查局和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任过职,担任过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的顾问,还曾担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全美科学研究会行为科学研究分会两个学会的主席,他是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哲学等一系列学会的会员。
西蒙所进行的研究涉猎面很广:政治学、行政学、当代自然科学、管理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等等,并在这些类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因此,他被称为“跨学科旅行家”、“科学奇才”、“世界著名博学家”。
仅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头衔就由“行政学教授”变为“行政学与心理学教授”,再到“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而在企界管理学界,他被称为“企业管理学家”,所以,不应把西蒙仅仅称为“行政学家”,而应称为“社会科学家”。
西蒙著述甚丰,他的主要著作有:《市政活动的衡量》(与克拉伦斯.里德利合著,1938年);《行政格言》(1946年);《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1947年出版,1957年出版的第二版增加了一篇长达30页的序言,中译本名为《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公共行政学》(与D?W?史密斯伯格、V?A?汤普森合著,1950年)、《人的模式——关于社会背景下人类理性行为的社会及理性——教学论文集》(1957年)、《组织》(与詹姆斯?G?骑合著,1958年)、《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年)、《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探寻管理理论》、《人与管理的自动化形态》(1965年)、《人工科学》(1969年)、《人们的解决问题》(与纳斯维尔合著、1972年)、《思维的模型》(1979年)等等。
四、还有就是一般 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们在对社会的发展贡献上当属大家,因为往往他们的研究课题都可能牵涉多个领域,必须博学多才者(非文艺性)的大家才能有所建树,而那些多次荣获此奖项者更不愧博学者这一称号。
现把当代诺贝尔奖得主及成就列下:1998 劳克林 美国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斯特默 美国 崔琦 美国 1999 H.霍夫特 荷兰 证明组成宇宙的粒子运动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荷兰 罗伯特·门德尔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12月10日第一百届诺贝尔奖颁发。
俄罗斯科学家阿尔费罗夫、美国科学家基尔比、克雷默因奠定了资讯技术的基础,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美国科学家黑格、麦克迪尔米德、日本科学家白川秀树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詹姆斯· 赫克曼丹尼尔·麦克法登因发展了能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2年12月10日 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导致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年 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维塔利·金茨堡、英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
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5年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
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
他们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6年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7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他们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以及发现有关对称性破缺起源的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来自法国和德国的3名科学家因发现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分享该奖。
这3人分别为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以及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艺方面的,但是如果你要研究博学家写文章的话,可以看看诺贝尔获得者,他们的成就及著作有选择看,会让你终有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