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朱子格言翻译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读书应读忍释手的时候,才略到书中的真意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

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

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

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

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

”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

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

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

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

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

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

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

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

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

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

’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

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

’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

”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

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个义利之别。

试着察看一下自己个儿,是要为了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又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的却是给别人看。

’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

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

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

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

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

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朱子治家格言里有句话不明白~请高人翻译一下——“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是什么意思

谢谢啦~

与阅历多老成的人,交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找他帮忙,大概意思就是这个

大学语文高职高专《先秦诸子语录》的翻译文

【原文】子曰以德,譬如北辰,所而众星共之。

” (《论语·为政》【译文】 孔子说:“(国君)以德治国,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论语·雍也》)【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施恩惠、周济大众,怎么样

可以算是仁人了吗

”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就是圣人了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至于仁人,就是自己想立足于社会,也帮助别人一同立足;自己想万事通达,也帮助别人一起通达。

凡事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道的方法了。

”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执政者)自己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民众也会自觉地遵行;如果他自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强制命令,民众也不会服从。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同流合污却不能和谐共处。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译文】有子说:“礼在用时,以和为贵。

先王为政之道,以此为美,无论小事大事都照此去做。

如果‘和为贵’理解得有所偏离,为了和而和,不用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论语·阳货》)【译文】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了。

”子张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勉、慈惠。

恭敬就不会遭到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受人信任(一说: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能取得成功,慈惠就能更好地用人。

”【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 (《论语·尧曰》)【译文】子张问孔子:“怎么样,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吗

”孔子答道:“遵从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习,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问:“什么是五美

”孔子答道:“君子施惠于人而不浪费,辛勤劳苦而不抱怨,有所追求而不贪婪,舒适安逸而不骄纵,颇具威严而不凶猛。

”……子张问:“什么是四恶

”孔子答道:“不去教导就杀人叫做虐,不告诫别人怎样做却要看到成果叫做暴,命令下得晚却要限期完成叫做贼,同样是给人东西,出手吝啬的叫做有司(小家子气)。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孝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尊敬别人的长辈;养育自己的孩子,进而爱护别人的孩子。

(能做到这样,)治理天下就易如反掌。

【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译文】(假如执政者)能以百姓的快乐为乐,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乐;能以百姓的忧愁为忧,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

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也没有过啊。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孟子·公孙丑下》)【译文】 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团结。

一个三里内城、七里外城墙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取胜。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甲并非不坚利,粮草也并非不足,但还是弃城而逃,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众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会众叛亲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归顺。

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众叛亲离之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 【原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译文】桀纣之所以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百姓;之所以失去百姓,是因为失去了民心。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百姓拥护,就能得到天下了;得百姓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百姓拥护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孟子·尽心下》)【译文】百姓最为重要,国家次之,国君为轻。

所以得着百姓的欢心就能做天子,得着天子的欢心就能做诸侯,得着诸侯的欢心就能做大夫。

国君诸侯危害到国家的时候,就废旧立新。

【原文】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

(《荀子·王制》)【译文】马在驾车时受到惊吓,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百姓在政治上受到惊吓,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受惊,不如想法使马安静;百姓受惊,不如想法给他们实惠。

选拔贤良之人,推举忠厚之人,宣传孝悌之人,收养孤寡之人,救济贫穷之人,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百姓就会安于政事;百姓安于政事,然后君子才会安于政位。

有记载说:“君主,是船;百姓,是水。

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四十七章》)【译文】最上乘的执政者没有个人主观成见,总是把百姓的意愿作为自己的意愿。

(老子谈为官之道)【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七十七章》)【译文】自然规律,不是很像拉弓射箭吗

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够就增加点力量。

自然规律,是削减多余的补给不足的。

然而社会法则却并非如此,而是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

只有有道之人才能做到啊。

)【原文】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

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

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非命下》)【译文】因此,立论一定要有三项标准,是哪三项标准呢

墨子说:是推究来历,查清过程,付诸实践。

那么,从哪儿去推究来历呢

要向上去研究古代圣王的事迹。

从哪儿去查清过程呢

要向下考察百姓耳闻目睹的实情。

从哪儿去考验实践呢

把它放到政治上去实行,观察它是否符合国家百姓的利益。

这就是立论的三项标准。

【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

(《管子·牧民》)【译文】政令之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之所以会废止,在于违背民心。

百姓怕忧劳,我就想法使他们快乐;人民怕贫贱,我就想法使他们富裕;百姓怕危难,我就使他们安定;百姓怕消亡,我就使他繁衍生息。

只要我能使之快乐,百姓就可以为我承担忧劳;我能使之富裕,百姓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之安定,百姓就可以为我抵挡危难;我能使之繁衍,百姓就会不惜为我而牺牲了。

【原文】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

行孰为厚

” 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 又问曰:“意孰为下

行孰为贱

” 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 (《晏子春秋·问下》)【译文】 叔向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思想才是高尚的呢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仁厚的呢

”晏子回答说:“思想高尚莫过于爱护百姓,行为仁厚莫过于使百姓安乐。

”叔向又问:“什么样的思想是低劣的呢

什么样的行为是下贱的呢

”晏子又回答说:“思想低劣莫过于盘剥百姓,行为下贱莫过于败坏自身德行。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陈大惠居士:厚德载物,厚德才能承载万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什么意思

治家格言朱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洁。

既昏便息,关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格言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