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说说自己身边的经济状况汇总60条

生活现状分析论文

生活,不仅仅是吃喝穿戴,衣食住行,生活应该也肯定有更多的内涵:比如,追求财富、维护尊严,享受心情等等。

关于生活,我们所了解的都是发生周围的事情。总有人自以为是,认为对生活比较了解。其实了解生活,最应该了解的是自己。

人生大多数苦恼,第一是来自身体上的,第二个是来自我们对生活的分析。也就是说,分析生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苦恼的来源。

比如说,一个人不管经济状况怎样改善,买不起的东西永远有很多,一个人不管收入怎样不断地增加,也可能他原来设想的东西都已到手,与此同时新的想买的东西又开始在心里琢磨,人是东西越多,却越是觉得缺乏,相对于以前,所缺乏的东西往往是越来越难得到的,于是让他“快乐”的事,也就越来越少,也可以说让他快乐越来越困难。谁之过?是钱财吗?是他自己。

这与“满足与否”无关,一个自以为拥有满足感的人,往往是不得不“满足”的人,其实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永不满足的心,不要以为懂得知足的人,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无所求的人是真正的人吗?

不知足应该是生命的源代码,是继续生活的前提。

生活看起来是那么广阔,像一片茫然无际的草原,有清风也有暴雨,有花前也有豺狼当道,有月下也有疾风劲草,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时地采撷一朵叫做幸福的小花。

但,生活并非只是生活。

比如说,我们总有无聊的时候,无聊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无聊的时候,我们才思慕着做点什么。

我们也有寂寞的时候,寂寞是我们心生愿望的时候。有人说,愿望即人生。比如,有的人沉湎于衣着发型穿扮,有的人禁锢于家庭之中争夺个人地位,有的人喜欢安逸处事总是怎样顺心怎么做,有的人则比较放荡一些灯红酒绿之所是他的爱好,更多的人深陷于对物质享受渴望之中。

生活就这样花花绿绿的,我们总会分析它,稍微一琢磨才发现原来生活挺麻烦的,尚待解决的问题有一堆,除了近忧,还有一些远虑,也可以说成除了生活用品的`不充足,还有一些心情上的问题。

就是这样,我们内心想做的事太多了,可是限于经济能力,我们常常带着愿望和遗憾一起生活,就是因为有这两种心情,我们才努力,不管怎样我们都觉得值得。

分析生活,让我们干了些与事实作对的事。与事实作对结果难以预料,但不作对注定失败,这是谁也明白的道理。所以,不满足是好事,有烦恼也是好事,虽然我们享受不起烦恼,但它不请自来,不享受也得享受,谁让生活是一连串乏味的成功呢?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每一次成功都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幸福感,但每一种“幸福”都有让人乏味的时候,它是不会停留的。就像解放前,许多穷人认为有吃有穿就是幸福的,可是现代有多少人认为这是幸福的呢?

无论怎样分析,真实的生活永远以宽容的姿态与我们面对面,不管我们是消磨,还是打拼,是得过且过,还是日理万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完美之路。

配网运行现状分析论文

摘 要:由于10kV线路繁多复杂、分布广泛,除了一些城市10kV线路走电缆,大部分10kV线路架空,10kV架空线路位置低并长期处在露天环境下,容易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和外力的破坏,导致在运行中频发故障和事故,影响居民正常供电,构成危害。

关键词:配网运行 配网维护

一、引言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品的电气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力。同时供电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向社会做出承诺,使得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向千家万户输送电能的供电网络就是10kV配电网络,因此加强10kV配电网络的建设,将直接影响与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供电企业服务的满意程度。

为了提高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电网公司开展了各城市“十一五”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规划研究,提出要抓好配网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加大配网投资力度,尽量选用性能优良、可靠性高、免维护、少维护的设备,逐步提高供电能力,打造安全可靠、自动化水平高的坚强配网。由于我市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区负荷随之逐年攀升,电网的发展已相对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需要增加新的变电站,提供更多的电源点,建设更多的电力通道,重新规划与分割供电区域。从而实现配电网络的“手拉手”供电以及满足电网的N-1要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人民群众对供电质量的需求却日益增强。因此,提高供电可靠率,就需要在大力加强配电网络建设的同时,立足于配电网络的现状,加强配电网络的运行维护与管理,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供电可靠性的定义

10kV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率是衡量10kV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能力的一个主要指标,它指在统计期间内10kV配电网络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供电可靠率=[1-(每户每次停电时间)/总用户数/一年小时数]×100%。

由公式可以看出,要提高供电可靠率,就要尽量缩短客户停电时间、减少客户停电次数,其实质就是降低统计期内客户总的停电时间。

1.影响供电可靠率的主要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影响供电可靠率的停电主要包括计划停电与故障停电,分别分析如下:

1.1计划停电。计划停电主要包括:供电部门根据定期计划维修制度对电气设备进行维修,其主要特点是将时间周期作为设备维修的基础,只要到了计划维修的时间周期,在无特殊情况下都必须进行设备大修或小修。这种维修制度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能起到以预防为主的积极作用。随着电气检测技术的进步、技术力量的逐渐加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先进设备的推陈出新,设备质量得到提高,每年单一的设备检修显得有些多余,需要积极推行状态检修工作。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及相关的配电网作业来综合安排检修。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行,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及财力,又减少了用户停电时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电网改扩建工作和电气设备消缺检修。配电网络一般为放射性网络,相互联络少,即使是联络线路也由于负荷的发展无法完全互供互代。在此情况下,就要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加强综合检修,提高施工检修质量,提高停送电管理,杜绝重复停电、拖延送电。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力开展带电作业、带电检修。

1.2故障停电。通过对2022年某地区10kV配电网络故障的分析,影响供电可靠率的10kV配电网络故障主要如表1所示。

表110kV配电网络故障

序号故障类型故障次数比例

1树枝引起的故障2119.27%

2杂物引起的故障109.17%

3负荷过重引起的故障10.917%

4绝缘子引起的故障1412.84%

5地质灾害、施工引起的倒杆、断线65.51%

6交通事故引起的故障10.917%

7小动物引起的故障32.75%

8配网变压器的'故障43.67%

9其他原因引起的故障4944.95%

备注:“其它原因引起的故障”包括雷雨等自然灾害以及电气设备故障等其它原因引起的故障。

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10kV配电网络故障中前8类故障所占比例为55.05%,而且均可通过加强运行维护与管理降低故障率,从而达到提高供电可靠率的目的,具体分析如下:

(1)树枝引起的瞬时故障或者树枝折断引起的永久故障。其解决方式为定期修剪树枝以及清理电力通道,架空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或电力电缆。

(2)居民乱抛杂物、飘空气球及彩带、广告布、风筝等杂物引起的线路、配电变压器故障。其解决方式为架空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或电力电缆,应积极发挥当地政府、传媒和广大群众的作用,加强保护、爱护电力设备的社会宣传。

由于近期配电网络的建设与改造,架空裸导线逐步更换为绝缘导线或电力电缆,以上两类故障发生率已大大下降。

(3)配电变压器负荷过重引起高、低压线烧断。由于大部分配电变压器直接接在主干线上,处理其高压故障必须将主干线停电。解决方式为配电变压器高、低压接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低压线烧断影响高压供电,加强线路、配电变压器日常巡视与维护,通过红外测温、计量自动化系统等技术在线监测,及时调整、平衡负荷分配。

(4)绝缘子的电气性故障有闪烙和击穿两种。闪烙发生在绝缘子表面可见到烧伤先进痕迹,通常并不失掉绝缘性能;击穿发生在绝缘子内部,通过铁帽和铁脚间的瓷体放电,外表可能不见痕迹,但失去绝缘性能,外力破坏出现的断裂。解决方式为提高巡视、检修质量,加强绝缘子检修期间的清扫工作,检查绝缘子有无裂纹,尤其是绝缘子下部,及时发现及更换不合格绝缘子。

(5)地质灾害、施工引起的倒杆、断线。其解决方式为雨季、地质灾害时及时巡视设备,立杆时就要考虑避免地质灾害的影响,加强对施工单位保护、爱护电力设备的宣传,以防农户在线行侧的竹、树砍伐造成线路短路、断线等故障。

(6)交通事故引起的倒杆、断杆、断线以及电力电缆箱被撞。此类故障所占比例虽然较低,但危害性极大,对客户的影响范围较广,排除故障所需的工作量也较大,极大地影响了供电可靠率。解决方式为安装设备时就要考虑到远离车行道以及避免安装在道路的弯道、视觉死角处,在道路的弯道、视觉死角处安装设备需在道路上安装减速带,电力杆塔、电力电缆箱加装缓冲并安装反光及夜光标识以加强夜晚辨识。

(7)小动物引起的短路。其解决方式为严密封堵电力电缆箱及电缆沟,在小动物可能攀爬处设置障碍;台墩式配电变压器上,跌落式熔断器至变压器的高压引下线采用绝缘线,变压器高压接线柱及高压避雷器加装绝缘防护罩。

(8)配网变压器故障。其解决方式为加强配网变压器日常巡视与维护,通过在线监测技术、红外测温等掌握配网变压器运行状况,通过综合检修维护、更换配网变压器高压保险丝,以保证配网变压器故障发生时能及时隔离故障点。

由于10kV配电网络客户的特殊性——千家万户的人民群众,停电后影响范围广、社会效应大,因此还需要配备足够的备品备件,在必要时能够调动足够的资源及时处理故障。(上转第294页)

(下接第387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目前配电网络的现状,分析了影响供电可靠率的计划停电以及故障停电中8种主要故障与解决方法。在配电网络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为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为此,根据该地区2022年上半所供电可靠率达到的99.9072%,同比提高了0.163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4.032小时/户,同比减少7.2636小时/户;用户平均停电次数0.547次/户,同比减少0.767次/户。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配电网络的运行维护与管理,加强配电网络的建设,还需要加大高新科技产品与工具的应用,要从多方面努力才能取得实效。供电企业在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的供电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旺,徐超,金正军.电力系统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J]2022.

[2]张轶.影响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论文

一、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新的形势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和不足,在健全体系、制度机制建设、配套改革、加强保障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面临深入突破的难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不强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部分单位在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上存在不同的差距,依然热衷于跑资金、争项目,而忽视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导致工作推进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体系,实现了从绩效目标管理到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连通。但整体上看,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仍不完善,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环节方面。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完备

制度建设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根基,从当前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情况看,还存在定位偏低、体系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长远发展。

(四)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完善配套基础,形成有力保障。总体来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仍不完善,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支撑不够,主要表现为:机构人员队伍建设、宣传培训力度、信息系统研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第三方力量培育不到位。

(五)现行预算管理方式存在制约

预算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理念和结果导向,是对预算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现行预算管理方式下,尚存在不适应预算绩效管理的地方,主要表现: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对脱节、预算制度安排不够完善、有关管理基础不相适应、预算执行授权还不充分。

(六)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

预算绩效管理需要依托相关的配套改革,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突围和长远发展。但是,目前一些配套改革尚没有启动,预算绩效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受到发展性的制约。一是权责发生制改革没有全面实施;二是政府财务报告和绩效报告制度没有启动;三是中期预算框架正在试点;四是与预算紧密结合的激励机制有待改进;五是缺少强有力的绩效问责环境。

二、预算绩效管理对策

针对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内部体系制约和外部配套机制等问题,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事前有绩效目标,事中有绩效监控,事后有绩效评价的首尾衔接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持续、循环地运作,形成一套量化、科学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推动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强化部门责任,提高部门管理和决策水平。在此基础上再造预算管理流程,改革财政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绩效预算体系,最终,通过绩效预算改革实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目标。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以预算管理为基础,以绩效管理为导向,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相互融合,形成预算绩效管理框架,将预算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完善规章制度和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整体制度建设。按照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框架,从顶层制度设计上,建立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并促进各环节与现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制度要求的无缝“对接”,形成系统完整、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的制度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实施支撑;二是加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强化绩效评价主体。进一步加强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的绩效评价主体地位,探索引入社会中介等第三方评价力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格局,并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促进绩效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创新绩效评价方式,完善绩效评价指标,逐步建立全面、完整和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绩效评价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评价质量的提升。

(三)实现绩效目标、监控与评价的有机衔接

要促进绩效目标与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的前后贯穿和有机衔接,体现强有力的整体联动。

(四)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深化

应用评价结果是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全部工作的落脚点,绩效评价结果贵在应用。一是建立绩效数据管理制度;二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通报制度;三是建立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

(五)协调推进各项预算绩效管理的配套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改革,研究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滚动编制预算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夯实财政工作基础;二是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及理论的研究、宣传和培训力度;三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引导第三方力量更多地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五是发挥多方积极性形成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合力。

(六)大力推进财政预算透明和公开

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具体性,细化收支分类,编制中长期财政预算,提高预算前瞻性,健全预算报告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强化公开机制,建立预算公开反馈机制,完善预算公开考核机制,建立预算公开行政问责制度。

企业境外林业投资现状分析与建议论文

摘要:通过对我国企业境外林业投资的现状分析,总结我国企业对外林业投资的若干特点,以及林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主要问题。从政策、财税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林业企业;对外投资;合作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境外初步打造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林业投资合作平台,促进了我国林业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仍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林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需要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支持。

1开展林业投资合作的发展阶段

我国企业跨出国门,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约有30多年的历史。从时间跨度和投资规模上大体可分为2个阶段。

1.1林业企业包袱沉重

无奈走出国门寻求生存之路阶段从企业的属性看,这一阶段走出去的企业主要以东北森工企业为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森工企业、尤其是东北国有林区,由于长期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入不敷出,森林采伐量锐减,仅黑龙江森工企业木材产量由1990年的1260万m3骤减到1998年的670万m3[1],加上国家投入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导致森工企业处于森林资源危机、林区经济危困的“两危”局面。林业职工的生路和企业发展两大问题迫使形成了对外投资合作、向外延伸、开展境外采伐的思路。这一时期,主要利用国家的援外资金,或是企业通过贷款等渠道,资金投入一般在3000~8000万元人民币①。森工企业率先在赤道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苏里南等国家开展林业投资合作,龙江森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主要在具有地缘优势的俄罗斯开展森林采伐作业。

1.2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

主动走出去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变革,企业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企业间相互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各国在生产过程中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大规模有效配置;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我国企业经过深化改革,企业转型,摆脱了30年来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加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减免税负的扶持政策,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随着林产工业不断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对木材的刚性需求,再一次激发了企业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决心和信心。这一时期与第一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是不再是林业企业孤军奋战,对外投资合作的企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粮集团、中航国际等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国有企业也瞄准了林业领域,通过购买、租赁等形式开展林业合作,进行资本扩张;林业企业通过独资、合资等多种渠道融资,以股份制或国有加民营的形式主动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和跨国经营;一大批私营企业也跻身于境外林业投资合作[2]。且此阶段经营绩效明显好于第一阶段。

2现阶段开展林业投资的新特点

2.1林业对外投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随着国家鼓励“走出去”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效应逐步显现,我国境外林业投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底,中资企业在俄罗斯、非洲、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林业投资合作租用和购买林地达6100万hm2,实际投资20亿美元。大中型投资合作项目178个,分布在18个国家,输出劳务人员约1万人,雇佣外方人员近3万人②。

2.2对外投资合作企业主体结构多元化

近年来,除传统森工企业外,私营、国有、混合所有制等不同类型企业纷纷走出去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如中粮集团、中航国际、中国诚通集团、中林集团、内蒙古森工集团等一批实力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和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为拓展自身发展空间,通过购买、租赁森林资源等形式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引领辐射功能较强的跨国公司,企业跨国经营路径日趋成熟,抗风险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增强。

2.3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合作的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由过去企业直接投资购买或租赁森林资源向收并购、合资合作、资本运作、战略联盟、股权置换等多种合作方式转变,由过去单一的采伐及粗加工向采伐、精深加工、物流、贸易一体化转变,境外木材工业园区建设正在快速兴起。

3开展林业投资现状

3.1企业数量及国内分布

截止到2014年底,实际发生境外林业投资合作采伐加工及相关国际贸易类的中方企业有167家②。167家企业分布于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含计划单列单位),企业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为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山东、江苏。民营企业分布于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数量排名前5的省份同上。黑龙江省的境外投资民营企业数量为76家,占到民营企业总数的487%(图1)。境外投资合作的企业数量与国内林业产业的分布呈现正相关性。在境外从事森林采伐及贸易的中资企业主要来自以下两个地区:一个是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与俄罗斯地理位置毗邻的省份,其中黑龙江省是我国传统林业产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与黑龙江省一江相隔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种地缘优势使得黑龙江、吉林以及内蒙古从事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企业数量众多。二是来自于江苏、山东等国内林业产业发达地区的企业。这些省份虽然自有森林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带动了地区的木材加工业发展,对木材等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为保障资源供给,一些企业开始开展对外林业投资合作,以控制上游资源,形成产业链。图1全国境外投资采伐加工类企业数量国内分布Fig1Distributionofloggingandprocessingenterprisesofoverseainvestment

3.2企业的类型分类

1)按所有制分。在167家统计企业中,民营企业(含国有参股)162家,占全部统计企业的97%①,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主体,这与林业投资合作项目周期长的特点以及民营企业经营灵活的优势相关。2)按行业类型分。林业企业(包括生产、贸易涉林企业)156家,占全部统计企业的934%;非林业企业(主营业务非林业企业)11家,占全部统计企业的66%①。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混合并购,能有效分散风险,为企业进入其他行业提供途径,是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国内非林业行业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近年均对境外林业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反映出企业对该类林业项目具有较好投资回报预期[3];同时也是国家“走出去”战略成效的体现。

3.3企业数量及国别分布

截至2014年,167家中方企业在境外投资项目达178个①。投资项目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18个国家。从投资的地区和国别看,国内企业投资的集中区域主要是我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老挝、柬埔寨,以及非洲森林资源富集国家,如加蓬、刚果(布)等。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地区几乎遍布全球,围绕着森林资源分布丰富地区都有投资行为。其中,林业企业在俄罗斯投资合作的项目达到137个,占总项目数的77%。按境外企业的数量排名,投资国别依次为俄罗斯、加蓬、加拿大、老挝、柬埔寨、美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刚果(布)、贝宁、圭亚那、赞比亚、玻利维亚、格鲁吉亚、喀麦隆、越南、埃塞俄比亚、英属维尔京群岛等,这些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3.4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组织形式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林业投资的形式主要有3种:境内企业在投资国直接设立新企业;境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部分或全部股权;境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建设[4]。由此形成“独资”、“合资”、“合作”等组织形式。按投资项目统计,“独资”形式的企业占478%;“合资”形式占356%;“合作”形式占166%①。

3.5开展林业投资合作项目特点

1)投资大。林业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多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所在国也是位于远离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的地区,要投资该类项目往往需要比其它行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因涉及多重因素,往往需要自行开展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同类项目投资在国外一般比国内要大的多。2)周期长。林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由于林木需要一定的经济生长期后才能被采伐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林业投资一般周期较长。3)投资回报不高。由于投资大、周期长等各种因素影响,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回报不高。我国进口木材数量上一直受制于国外木材供应商,在价格上也难有话语权,木材贸易量虽然快速增长,木材经营利润却一直处于较低水平。4)风险大。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及管理的复杂性、林业项目自身的不确定性,境外林业投资合作面临较大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政府监管及服务风险、境外投资保护风险、投资环境风险等[5]。此外,林业投资合作所在国多是欠发达国家,政治不稳定,法律不健全等众多限制因素,以及国际上将森林问题政治化等因素也都增大了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风险。

4存在问题

4.1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实力逐步增强,走出去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企业日益增多,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由于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融资担保能力等方面的欠缺,融资困难成为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6]。2012年,国家林业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合作协议》,重点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协议签署以来,已对中林集团、中航林业、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境外林业投资合作重点项目进行了贷款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境外林业投资合作项目贷款难的问题。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境外林权不能抵押、林业项目贷款期限短以及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高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

4.2手续繁难消减政策支持力度

企业要获得外贸发展基金、进出口银行政策性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基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都需要经过不同渠道层层申报,耗时长,成本高,部分抵消了政策支持力度。以现有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政策为例,虽然政策的制定和出发点很好,但由于享受该项政策需要从投资审批、外汇管理、项目备案、林地租赁、生产设计、采伐、加工、运输、报关等等一整套完整手续的审核,填写一套十分专业的申请表格,企业才能享受到该项政策支持。而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合作项目周期长,若完全按照要求去实施,则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更多的时间。因此,许多民营企业的手续并不是十分健全和规范,很难享受到该项政策支持。

4.3企业维权困难

目前,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国大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环境较差,存在政策不稳定、透明度差、执行力弱以及政治风险等问题,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难以保证合作的可持续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权益受到损害,而企业身处他乡,自身力量微弱,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却无力维护。

4.4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走出去开展林业投资合作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外投资合作开展境外合作经验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企业对合作国的法律法规、政策、投资环境等各方面情况研究不够,森林资源底数调查和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不实,项目本土化程度不高,有效规避政策调整变动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市场和经营风险能力不强;在森林问题日益政治化背景下,企业对大局发展趋势及宏观研判能力不够[7]。因此,迫切希望在技术支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双多边合作、宏观指导等方面得到支持,而我国针对企业在外进行投资合作的服务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5建议

5.1强化政策扶持

一是实施重点国别(地区)战略。制定境外林业开发利用合作规划,从全球森林资源供给的资源性、地缘性、投资环境和双边关系出发,进行国际产业布局,明确开展境外森林资源合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依托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序引导企业赴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林业投资合作。依托中非合作论坛、中非发展基金等,引导企业赴非洲开展林业投资合作。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集群化“对外投资合作”。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市场占比高的林业跨国公司,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增强境外资源掌控能力和贸易话语权。按照市场规则,平等互利、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优化国别布局和产业定位,鼓励开展境外木材加工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合作。三是建立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和培育基地。积极推进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建立境外森林资源开发和培育基地,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5.2强化财税金融扶持

一是加大对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规模。对境外林业投资合作园区建设予以倾斜,对企业在境外购买或长期租赁林地、前期开展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以及项目实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适当补助。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加强政策性信贷支持,完善融资担保机制,降低林业走出去项目贷款抵押条件,允许使用境外林权进行贷款抵押,延长贷款期限,增大贷款额度,化解林业走出去贷款难问题。三是完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加大政策性保险机构对境外投资的保险支持力度,创新保险品种,提高服务水平,鼓励保险机构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保险产品,帮助企业抵御外部风险[8]。四是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采取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式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五是加大林业对外援助力度,发挥援外资金的先导带动作用。对与我国林业经贸关系密切,森林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林业物资、设备、项目援助,既能带动企业走出去开展林业项目合作,又能带动我成熟适用林业技术、设备走出去,为我企业境外开展林业投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5.3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双多边机制。国家通过高层对话和双多边合作等渠道,为企业争取发展空间。改善我企业在资源国的投资贸易环境,逐步解决办理劳务手续难、费用高的问题。加快签订和落实多双边税收协定,加强对外税收磋商和合作。二是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处理安全事件。商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提出了境外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等,切实保障企业及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派遣驻外林业官员,协调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有关问题。参照德国等林业发达国家的做法,向俄罗斯、巴西、加拿大、非洲等重点国家和地区我驻外使(领)馆派驻林业参赞,指导、服务我企业开展林业投资合作,使我国企业全面了解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减少企业海外投资的盲目性,增加境外投资的可行性,协调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树立和维护良好国际形象。四是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健全统计制度,完善监管规定,建立政府层面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咨询服务能力,加强培训力度,鼓励并支持建立林业投资合作商会,协调解决对外投资合作出现的各种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6结语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境外林业投资已取得一定成绩,但综合来看,企业开展境外林业投资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依然处于较低层次,“走出去”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道阻且长。国家层面,财政、税收等扶持政策尚不完善,还未建立起林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扶持体系,支持手段单一。如何全方位、多角度、量体裁衣地针对林业对外投资开展扶持,驱动并保障企业,特别是中小林业企业“走出去”开展稳健的可持续投资,需要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1998)[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45.

[2]管志杰,公培臣.中国林业对外投资区域选择: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6):20-24.

[3]李文军.走出去林业产业贸易的新常态[J].中国林业产业,2015(2):3.

[4]刘超.林业企业对外投资研究[J].林业经济,2006(10):72-74.

[5]红霞.中国境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63-67.

[6]松野.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政策及投资优势分析[J].港澳经济,2015(14):11.

[7]李亚卿.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及学理分析[J].当代经济,2014(8):56-58.

[8]赵琼.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0):59-61.

说说自己身边的经济状况汇总60条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