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根据情景写诗句赠别诗

赠别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和友人在什么季节,黄昏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春风倚掉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首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一个寒冷多变的春日里与友人在苏州城外告别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恋恋不舍的情思,也流露出了诗人仕途不如意的无限愁绪。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的“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辞藻美丽,画面生动,诗意也显得异常浓厚。

这首诗中“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尤为经典。

细雨:小雨。

闲花:残花。

大意是: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却看不见雨丝;片片残花,飘落到地上,却听不到声响。

这两句诗从细雨、闲花两个方面写出了残春景色,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好友一起畅谈时的专心惬意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两人友情之深。

诗句观察入微,笔触精细,语极浅而景极好,并通过一“看”一“听”,写得自然而真实,细腻而贴切,有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是诗人有名的写景佳句。

赠别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友人在什么(季节)黄昏分别的情景

描绘了诗人和友人在秋季黄昏分别的情景。

诗人即将与友人各奔东西,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秋草、残阳等凄凉的景色勾起了诗人的愁思,表达了诗人离别朋友后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与朋友管弦相伴,如今分别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赠别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和友人在哪个季节黄昏分别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抒情小令,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描述了秋日黄昏萧索枯败的景色,抒发了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

赠别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和友人在什么季节黄昏分别的情景

诗中有提及的,是二月、初春季节。

古诗赠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宦 读huàn,官史、当官7的意思。

)【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朝雨:早晨的雨.浥:湿润.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唐代文化人送别往往赋诗相赠。

赠诗以贴近其人其事其情为佳。

套用西方理论所讲的这一个来说,送别也必须写出这一回。

元二其人,史籍难考,大抵只是王维的一般朋友,不见得很哥们,不见得属死党。

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荣耀。

王维送元二其情,由前面两点推导,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与略略的遗憾为宜。

我们且照着诗句看王维怎么处理:下笔从朝雨写起,其实是写了出使日的好天气:那雨轻轻湿润了大地,让阳关路上那些讨厌的尘土不致漫天飞扬。

这对于没有红旗轿车可坐的元二来说,可算是天公的特别照顾了。

有天公照顾,以后在马车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适、快捷些吧--王维没说一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这些意思却都包含在诗句里了。

第二句写元二将要离开的客舍,虽然柳枝是等待人们折来送别的,见到柳毕竟会产生一点离情别绪。

但王维显然要淡化那离情别绪,所以强调柳色是一片青青,在细雨清洗下更焕发着新的神采。

作者用这句创设的氛围是开朗而非沉重的。

读诗至此,应该把握住作者的主导情绪:他没有理由在后面两句表现悲戚,否则前后就太不协调了,作为一首七绝就失败了。

这样读下去,后面两句一转一合其实都没太大的激动,不过是表示毕竟有点遗憾,今朝还能一起喝酒,你出了阳关,再聚一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总把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脱离全诗且脱离盛唐背景的解悟。

盛唐以后,许多小文人陷在个人的感情圈子里出不来,见花流泪,对月伤心,把离愁别恨铭刻在小肚鸡肠内,完全不知道世间还有壮别天涯未许愁的场合。

西出阳关虽无故人,但西出阳关还有功业嘛

怎能在临歧饯别之际作儿女子态呢

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诗人的怀抱的。

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学的偏多染着小文人习气。

有人竟说,读到西出阳关便心中流血。

本人在此谨衷心祝愿他以后不会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或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以免心脏爆炸。

我们有些很不经大脑的偏见,以为在诗里传出的一定要是深情,却不知道,人际之情,深浅是因关系而定的。

该深的固然要深,关系不深却写得深,便显得矫情而且有阿谀谄媚之嫌,作者人格会因此而掉价。

王维他们是视人格为命根的,他怎肯对一位普通朋友送上一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一般朋友的送别实在只应以表达拳拳的祝愿和略略的遗憾为度。

此诗一出,许多别宴便以唱阳关代替各自赋诗。

这现象正好说明王维所写内容情调具有普泛性,最适合一般朋友表达感情的度。

试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离别时,某甲对某乙竟流泪而执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却说希望路断车轮生四角,这不都成大笑话么

至于后来,听唱阳关三叠会有断肠之感,那是因为音乐起了诗歌原所没有的作用造成的.王维送元二,大抵只是应酬。

人在官场,少不免有应酬。

但应酬要写诗时,却又要显出独特修养来才好。

《送元二使安西》,技巧一流。

这类应酬诗,王维其实写得并不少.《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作者小传】: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译文】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赠汪伦》【唐】李白【译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没有了,消失了.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4]唯:只. 天际:天边.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释】:[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雨霖铃》【宋】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方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

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别赵嘏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什么季节黄昏分别的情景

赠别诗与怀人诗中一般的诗歌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别诗往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要走的人,一个是送行的人。

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明确谁是要走的人,谁是送行的人;两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走的人为什么要走,各自的际遇如何;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亲属,还是恋人等;诗中的主语常常被省略,要结合语境补出主语,是你,是我,还是我们。

怀人诗一般是作者怀念朋友或家人。

二、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虚与实古人赠别诗怀人诗常常写到眼前景,还要写到别后景、想象景,这就是虚实相生或者虚实结合。

三、赠别诗的感情赠别诗的共性是表达尚未离开时的恋恋不舍或者美好祝愿,离开后的思念、孤独寂寞,但每一首诗又具有个性,需要准确把握。

怀人诗抒发的是对友人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例一、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物关系:恋人词中的“你”“我”:词中的“我”科考落榜,是要走的人,“你”是送行的,是“我”在京城的恋人。

“你”为“我”摆酒饯别。

虚实: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实),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虚)。

感情:与恋人惜别时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补出主语: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我)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你)执(我)手相看泪眼,(你)竟无语凝噎。

(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我)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我)此去经年,(你)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例二、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学科网>语文资讯 >教学天地 >教学随笔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2022-09-27 分类: 教学随笔 作者:zhangwei19910302 阅读:1628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人物关系及背景:作者与参加科考的学生。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虚实: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补出主语:(你)白苎新袍入嫩凉。

(你)春蚕食叶响回廊。

(你)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你)鹏北海,凤朝阳。

(你)又携书剑路茫茫。

(你)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例三、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人物关系及背景: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所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虚实:第三联写景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

是实写,“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是虚写。

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

补出主语:(我)零落残魂倍黯然,(我和你)双垂别泪越江边。

(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我)桂岭瘴来云似墨,(你)洞庭春尽水如天。

(我)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例四、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人物关系及背景:《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虚实: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懂得思念自己。

“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早归情深。

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痕干。

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

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虚实结合,情感真挚细腻,手法高妙自然。

补出主语:(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你)遥怜小儿女,(他们)末解忆长安。

(你)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我们)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五、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人物关系及背景:这首诗是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

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

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

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表示对朋友的文学才华的赞赏和思念。

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虚实: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

“渭北”句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是实写;“江东”句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是虚写。

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补出人称:(你)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我)渭北春天树,(你)江东日暮云。

(我们)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例六、望驿台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背景及人物关系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

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此诗是白居易为元稹的和诗,颇有戏谑意味,写元稹与他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情境。

虚实: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

“靖安宅里当窗柳”是实写,“当窗柳”意即怀人。

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

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是虚写。

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

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

“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

“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

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

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也可以把“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理解为互为虚实。

补出主语:(你)靖安宅里当窗柳,(我)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高适 赠别诗

高适的《 赠别沈四逸人》写到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 高适《别董大》(其一)赏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高适《别董大》诗的第二首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

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

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

“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

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

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

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

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

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

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

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与朋友分别时赠别的古诗句(两句...)

赠汪伦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关于赠别的古诗词(小学学过的)

李白的赠汪伦

根据情景写诗句赠别诗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