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咏荷的名言

咏荷的名言佳句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

请写出几句古代诗人咏荷的名句两句以上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请采纳。

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比如有出淤泥卯不染

咏荷诗五首有哪些名句 怎么赏析

这个问题涉及到歌颂荷花的诗歌,下面以王昌龄还有李白包括萧刚的《采莲曲》以及卢照邻《曲池荷》为例说明。

有关的五首诗歌以及赏析如下:一、1、王昌龄诗《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赏析: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

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

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

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

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杂入、混入之意。

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

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二、1、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2、赏析: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

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

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

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

同变化乎盘古。

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

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

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

这花之自悼实为人之自悼。

咏物诗,因物以见我,乃见其佳处。

除余山《竹林问答》中说:咏物诗寓兴为上,传神次之。

寓兴者,取照在流连感慨之中,《三百篇》之比兴也。

传神者,相赏在牝牡骊黄之外,《三百篇》之赋也。

若模形范质,藻绘丹青,直死物耳,斯为下矣。

如此看来,可见卢照邻咏物诗之造诣。

这首诗托物言志 ,为中国咏物诗之正宗手法,自不待言。

其略可称道者大致有两点:一是咏花诗最易落入精雕细刻、镂金错彩的细微描写套路,这首诗写曲池荷,虽略带六朝余韵,然能于大处落墨,气象较为阔大。

二是切物抒情,较为真切自然,婉转写来,并无造作,笔未离题而深沉之意尽蕴其中。

三、1、折荷有赠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惆怅凉风前。

2、赏析:这首诗与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十一很相似。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曰: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除六字不同外,余皆相同。

这或许是由于传抄之误的缘故。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芙蕖即荷花,所以《拟古》中又作爱此荷花鲜。

秋高气爽,秋水浩淼,首先就给人以清新、凉爽及高雅、纯洁之感。

此时江上弄舟,领略一番江水秋色,已是够惬意的了,然而最引人入胜、最逗人喜爱的,还是那婷婷玉立的鲜红的荷花。

从字面上看,这是通过写景而点明了时间地点。

但从诗歌意象的沉积所蕴含的内容看,这已不是单纯描景,而是暗含了这位女子如花似玉的体貌及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涉江一词,最早见于《楚辞·九章》,那是屈原借以抒发愤世忧国之情并表现其纯洁高雅、坚贞自守的品格。

这里虽无愤世忧国之意,但借以表现女子纯洁高雅,坚守贞操的品格和向往专一的爱情,也是未尝不可的。

梁元帝《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云: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

孔德昭同上题诗云: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辛德源《芙蓉》诗亦云:涉江良自远,托意在无穷。

就都是借以表现女子对专一爱情的渴望与向往。

当然,这一点还需结合下句的爱此红蕖鲜理解。

梁吴均《拟古四首》其三《采莲曲》云: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荷花鲜,就已完全象征着年轻貌美的女子及其纯洁坚贞的品性。

可见李白《拟古》中作爱此荷花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与上引吴均诗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从整首诗的布局来看,首二句还只是兴起,但它在感情的抒发与意境的创造上,已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圆大的绿荷之上,滚动着颗颗晶莹的水珠,仔细把玩之中,才突然发现荡漾中的水珠并不是圆的。

这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实际上,这两句诗巧妙地暗寓了这位女子细微的内心活动。

这里,既受到梁元帝叶卷珠难溜,花舒红易倾的启发,同时与南朝民歌《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运用了南朝民歌中常用的叶音与双关的艺术手法,荷谐音合,攀荷即有希望匹合成双之意。

不成圆的圆,又双关为团圆之圆。

那么由攀荷到不成圆,已非简单的动作与物象描写,而是重在刻画这位女子由对专一爱情的渴望而感发的焦虑与苦闷的心态。

诗歌由开始轻松愉快的赏秋玩荷,到感物而发后的焦虑苦闷,这在意脉上是一次转折,在情感上是一次跌宕。

因而,下面便很自然地过渡到直抒对佳人的思念之情: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佳人彩云里,可以说是受到《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的启发。

然而在李白的诗中,彩云,却带有一种虚无飘渺、行踪不定的意象,如其《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就有相似之处。

欲赠隔远天,则更明显是受到了《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又《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及吴均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等诗的影响,借以表现对远方情人无限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强烈情感。

末二句是进一步抒发相思之苦与惆怅无奈的悲哀情思。

怅望凉风前,不仅有外貌的描写、心理的刻划,而且与首句涉江玩秋水遥相呼应,并与整首诗的情感、气氛相统一,这就使得诗歌意境自然浑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这首诗所受前人的影响是不小的,把它归入拟古之组诗,亦不无道理。

但是,在完整、统一的意境创造上,这首诗却不为前人所囿,具有独自的风格特征。

其一,诗歌虽然始终并没有对女主人公作正面的描写,但从诗歌意象及意脉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主人公除具有年轻貌美的特征外,对专一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执着的,其内心情感是细腻而又复杂的。

其二,在诗歌意脉的变化上,由赏秋玩荷经情因物牵到相思苦闷的过程,过渡自然巧妙,毫无人工的痕迹。

诗歌紧紧围绕攀荷这一短暂的细节,把女主人公由爱此红蕖鲜到相思无因见的整个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得一览无余。

这与前人相比,就显得更为凝炼、更为集中。

全诗运用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1、李白的采莲曲:采莲曲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2、赏析: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

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

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

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

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

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第四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

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

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五、 1、萧刚采莲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2、赏析:《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

此诗的起首二句中,用了两个“晚”字,强调了一种特定时间背景:笼罩着软和恬静夕阳余辉的傍晚——一个最能引起人的情思,让人沉浸的时刻。

“风起”二名转入采莲的描写,从“难度”中透露出采莲女柔弱纤细的形象。

“棹动”二名描绘的采莲场面只有两笔写实的白描:采莲的小船在荷丛中穿过,桨儿不时碰落盛开的莲花,一瓣瓣地飞落湖中,惊起了安详地栖息着的只只白鹭,打破了它们的宁静世界。

末二句借物写情,别有一种趣味:采莲人欲归了,可是荷丝缠绕着她的柔腕,菱角又牵拽着好的衣裙。

实际上是作者留恋这环境,故借采莲人写同。

拟人手法运用十分巧妙,全诗情韵顿生。

咏荷名句赏析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于咏荷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