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怎样一个人
一、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
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贾宝玉的爱情中。
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
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
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二、人物简介: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四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
外祖母贾母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春年少,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三、林黛玉的前世:绛珠仙草是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中虚拟的神话中的仙草。
绛珠也就是红色的珠子,暗示着泪血,寓示着林黛玉好哭的性格和悲惨的结局,这是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写照。
绛珠仙草下世降生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是为林黛玉。
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对其有恩,因此要下凡去以泪水报答,所以最后“泪尽夭折“了,在警幻仙子前与”神瑛“”证前缘“,便还了原形。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有多大
贾家有是个什么样的家族
<红楼梦>第十六回里贾蓉说 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 转至北边 一共丈量准了 三里半大 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贾蓉的这一段话 是确定大观园面积的重要根据所谓 三里半大 就是大观园的面积的周长是三里半其实 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 即贾史王薛 四个家族命运紧密相连 而贾府则作为四大家族中最重要一个 也是故事的主要发生地 贾家的子孙(贾赦 贾政等)是朝中的官员 而贾家的元春又是皇上的人 所以 贾家也算是皇亲国戚了
红楼梦的《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此曲共十句,以第四句为核心。
这一句说明此曲的主题是:贾宝玉、林黛玉“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整部《红楼梦》是这样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的:他们无缘无故、无止无休地发愁,他们生于忧愁、死于忧愁。
这与〔红豆曲〕的主题完全吻合。
此曲的前八句几乎共同提示了《红楼梦》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的全部内容。
首句说贾宝玉、林黛玉在忧愁中,以“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披露他们之间生死不渝的恋情。
“泪”字在《红楼梦》里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部巨著究竟描写贾宝玉、林黛玉滴了多少次相思血泪,是不便统计的。
反正可以说,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记载两人的“血泪史”。
以第一回讲的“还泪之说”故事开始,到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为止,其间对林黛玉的有关描写表明:她大抵在相思血泪中浸泡着,她生来便与泪水结下不解之缘。
用书中的话说便是,“且好端端的,不知为着什么,常常的便自泪不干的。
”〔1〕以第五回的〔枉凝眉〕曲子第一次夸张地说贾宝玉、林黛玉所流的相思血泪具有持续性(“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算起,到第九十八回“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再到第一百一十八回最后一次写贾宝玉听到紫鹃提起林黛玉,“一阵心酸,眼泪早下来了”为止,这前前后后对贾宝玉的多处描写表明:他不但把相思血泪滴在林黛玉的生前,而且抛洒在林黛玉死后。
总而言之,《红楼梦》客观地告诉读者,只要贾宝玉、林黛玉活着,他们的相思血泪就要滴下来。
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次句既表明贾宝玉、林黛玉一见到春柳春花等自然景物便愁从中来,又表明他们的愁绪就象“开不完的春柳春花”一般。
《红楼梦》的有关描写,具体、形象地阐述了这两层意思。
如第二十七回所载的著名的〔葬花辞〕表明,看见春柳春花等景物后,才勾起林黛玉的伤春愁思,才引出她的“葬花”之举。
她由“花开易见落难寻”的事实,联想到自己的凄凉身世,于是,“感花伤己”,“愁杀”了她这位“葬花人”。
又如第二十八回的开头部分写道,宝玉听罢黛玉的〔葬花辞〕,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鸣”。
面对春柳、春花、春园、春山,他产生“人将死亡,物将易主”的深沉感慨。
最终,他无法解释“这段悲伤”。
无疑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春柳春花满画楼。
再如第五十八回写道,宝玉由眼前的垂柳、鲜桃,尤其是绿叶、杏子,想到唐人杜牧的诗句“绿叶成阴子满枝”,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再想到她将要生儿育女之事,并且由“这杏树”很快会“子落枝空”,想到邢岫烟很快会“红颜似缟”,禁不住“对杏叹息”。
由此观之,除了时代氛围、家庭环境之外,还有大自然熏陶、造就了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性格
求诗句,写多愁善感的女子诗句,谢谢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愁。
秦观《浣溪沙》 2、众里寻他千百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
李清照《一剪梅》 3、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佚名《凤求凰·琴歌》 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 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9、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
蒋春霖《柳梢青》 10、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宋 张先《千秋岁》 13、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姜夔《长亭怨慢》 14、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怨》 15、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辛弃疾《祝英台近》 16、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1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苏轼《江城子》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 19、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 朱淑真《生查子》 20、偶向江边采白菽,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 21、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希望可以帮到您哦,满意采纳一下吧~
形容多愁善感的诗句
古代描写多愁善感的知名诗句有”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一)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丑奴儿》。
全诗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该诗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慨括了作者的“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
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极度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诗人柳永的《蝶恋花·柳永》。
全诗曰:“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念旧人的诗词。
作者上半段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下半段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在全诗结尾“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愁苦,日渐消瘦与憔悴。
(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虞美人》。
全诗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该诗写的是诗人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尤其在诗尾,作者悲慨愁思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速求苏轼平生坎坷经历简介~50字左右~
散文 对花的愧疚 养花者众。
家家好像都有少则一两盆多则七八盆的花,要么橡皮树,要么春芋,要么吊兰,要么月季花;要么摆在客厅,要么放在阳台,要么置于卧室之一隅。
来了客人,还要比划一番,一副对花珍之爱之的样子。
但我发现,在他们的眼里,花,只是一种摆设。
像摆在客厅里类似于地灯之类的饰物。
他们虽然为其浇水、松土、施肥,但和拿上抹布擦去家具上的尘土没有什么两样,因为在他们的心里,花和家具一起,只是装饰着家罢了,而没有从养一盆花的具体细节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面对一盆花,他们装在心里的是放在这儿好还是放那儿好,考虑着的是会让家里富贵,还是典雅。
他们只看重了花的装饰性,而忽视了花的生命性。
这种忽视,让养在家里的花如同囚在鸟笼里的鸟,如现在的大款们包起来的“二奶”,失去了自我
这样的养花人,不配叫养花
花,有着更深的本质。
先说一则与花有关的事吧。
一次,我去乡下,主人家里有一个小花园,土坯子垒成的,简单的很,但里面的花儿却开得很盛,样数也多。
当时,我觉着一朵开着的月季花极好看,就想伸手摸一下,并没有摘的意思,没想到女主人并不顾及我是客人,赶快阻止了我,“别碰它,会弄疼的。
”她随口说出的这句富有深意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好长时间内一直不太明白的一些有关花的道理,似乎一下子懂了。
后来,我凭着这句话明白了,一朵花也有它的感觉、气质、性格以及情感。
甚至说和我们人一模一样,有着只属于它自己的隐私。
为什么当我们面对一个漂亮的陌生女人就不敢伸手,而面对一朵花就会有这种想法和欲望呢
我想,就在于我们把它只看成一种植物,一种只是用来装点我们居室的饰物罢了。
这也就是我们的浅薄。
我们养花,其实是尊重和爱惜生命,和我们养育自己的儿女一样。
所以,真正爱花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悉心照料的花轻易送给别人——这与送自己的儿女给别人有何区别呢
爱一朵花,就是爱生命;爱生命,难道不是爱我们自己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之所以流传千古,打动人心,依我看,就在于诗人对花儿命运的关注。
多愁善感的孟浩然整整一夜担心的就是昨夜风雨里落下的花朵。
这些行走在春天大地上的小小精灵,带走了一个诗人整夜的睡眠。
我想,孟浩然肯定知道花必有凋零,它的老去是非人愿非自然的;他也知道,在这样的风雨之夜,自己的担心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些花朵的命运,但他还是一夜没有睡好觉。
孟浩然是一个真正的养花人。
——养花人,多有诗意的一个词,可是在这个时代里,真正配叫养花人的有几个
我以为,我们都应该向花道歉,说出我们对花的愧疚,说出多少年来我们在花面前表现出的轻狂、无知和浅薄。
关于花 文 / 叶清寒 对于花儿,我有着无限愧疚的心情。
多年前,我刚学会写诗,花成了我许多诗的素材。
那时,我家是一个乡下的庭院。
母亲不知从哪儿弄来些花籽撒在花坛里,到夏天的时候,竟长满了粉红色的花。
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花。
只是每天打开门,印入眼帘的便是满院的绚丽和灿烂。
它们整个夏天不知疲倦地,很努力、很精神地盛开着。
我每天摘下几支来,用一个瓶子插了,放在案头,于是我便拥有满屋子的清香了。
它却不顾我们的采摘,只自顾自地越发茂盛了,到了秋天的时候,它便渐渐消退了颜色与花香,直到凋零。
可见花是无心的,它既不会因了我们的喜爱与欣赏而改变花期,也不会因我们的眷恋与挽留而停止凋零。
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因贪恋它的颜色与芬芳,将它摘取,只是加速它的枯萎与凋零罢了。
秋冬的时候,乡下的天气似乎异常寂寞和寒冷。
家人买回一盆水仙。
初见这水中的仙子,我便被它所洋溢的生命力震惊了。
那翠绿的茎上开着鹅黄的花儿,像淡淡的笑容一样温暖着孩子的孤单的心灵。
我找来从南京带回的雨花石,轻轻放到水里。
那花儿越发地娇艳了。
我曾写过几首关于水仙的诗,感觉它是一种很浪漫和诗意的花,总带给我许多的灵感。
传说中水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竟爱上自己水中的倒影,于是容颜憔悴,在孤寂中死去,倒入水中化作这美丽的花儿。
多年以后的秋冬时节,装饰新居的时候,我们买来几盆花,其中也有一盆水仙。
可是也许是长大后的我们,心里为各种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所烦忧,初时还记得每天给花浇水,后来便常常记不得此事。
那花儿竟在我们不经意的冷淡中怅然凋零,等我们想起去呵护它的时候,已无能为力了。
也不知是这个冬天不冷还是因了我的冷漠。
那盆水仙的茎叶竟都倒下来,无论我们怎样扶助,它最终在郁郁中死去了。
我知我愧对那些花儿,只好去花店买一些假花来装饰居室。
那些假花虽没有花的香气,但在颜色和形态上都能以假乱真,对于我这样一个不会养花的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慰藉自己爱花的心了。
可是心里竟对花生出几分恨意来,花会盛开,自是会凋零,花儿其实是有心的,可正是花的多情让我既爱它又恨它。
不管我怎样怜它惜它,它却终究狠心地离我远去,让我抓不到它的半点芳踪。
难道真花竟不如假花吗
我已难辨真假,只知道,花儿证明它来过了,花香纵逝,花身俱灭,那生命的过程却真真实实地存在过。
描写福建的诗句有什么
《沁园春 和复初韵,纪仲春陪诸名西》年代: 作者: 曹伯启掾尉迟亨,福建同提吉甫山色湖光,宜雨宜晴,春来恼人。
笑劳生强半,登临有兴,身司莞库,所向无亲。
马服车辕,鹰罹**,也算人间一度春。
情无赖,怕岸花汀草,弹指成尘。
朋簪契我天君。
更不管、长须喜与嗔。
任把酒论文,且行且止,幕天席地,谁主谁宾。
敬德猖狂,春陵笑傲,延寿丹青画不真。
归鞍好,向梅山东下,数点行云。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年代:宋 作者: 方回六桥久客旧湖滨,春日花开不似春。
游学顿无福建子,科名更说梓潼神。
暗惊渊实丘夷事,枉作书痴传癖人。
辛苦湘累辨兰艾,庄生齐物等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