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师德的座右铭

关于师德的经典名言

师德名言(名人名言):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6、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7、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8、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义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第斯德9、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10、务学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

——杨雄11、我觉得,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

——于漪12、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

——叶圣陶13、做导师的人自己更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洛克14、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卢梭15、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卢梭16、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

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能传授给别人的。

——第斯多惠1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

——乌申斯基18、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的。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痕迹。

正因为这样,所以每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理上各种微小变化更富于敏感了,再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摸捉一切最精细的事物,这点是应该记住的。

——加里宁19、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象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虽然读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得多。

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了。

——托尔斯泰20、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邓小平

关于教师师德师风自我剖析材料?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题文章 校训是一所学校气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

北京师范大学诞生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大幕开启之际,一百多年以来,学校坚持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培育英才,深深地溶入到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社会解放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百年办学之路结晶出为北师大无数学子奉为人生圭臬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中国高 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校训精神正在激励着北师大人不断开拓进取,创造新的辉煌。

1902年,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时局之际,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迎来了第一批大学生。

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他们承载着振兴教育、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这批学生和此后走出校门的一批又一批北京师范大学学子,坚守爱国、进步的信念,书写了灿烂的人生篇章。

北京师范大学培育人才,历来重视学与行两个方面良好品格的养成。

1915年,学校提出“诚实、勇敢、勤勉、亲爱”的校训,要求学生勤奋攻读,品行端正,为人表率。

此后,学校校训几经改动,有“以身作则”,“成德达材,建国基石”等等,但以爱国、勤奋、为人师表为内核的办学精神始终如一。

长期以来,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不仅以“学”,而且也总是能以自己的“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经历一百多年风雨历程,逐步形成了以对祖国未来和民族命运高度责任感为核心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迅猛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也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高潮。

学校不仅为中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质师资,而且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建设人才。

时代在前进,学校在发展,学校精神也在不断升华。

1996年,北师大资深教授、我国著名书画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启功先生总结概括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立即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认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反映了百年师大办学历程、办学传统,又与学校当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成为师生立身之本。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古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

它吸纳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之精髓,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古训息息相通。

它凝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精魂。

这所百年学府曾凝聚了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黎锦熙、陈垣、范文澜、白寿彝、钟敬文等为代表的一代代名师;培养了以李达、周谷城、侯外庐、张岱年等为代表的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子。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又是启功先生在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深切感悟。

启功先生一生深受著名史学家、北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教诲,师生两代不仅都学业卓著,而且品行常为世人称道。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表达了启功先生对师恩的感念,更反映出北师大人对师道相承、代代永续,勤勉有为、勇为表率的教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期盼。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个字,庄重典雅,寓意深刻。

启功先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

”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

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

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

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启功先生阐发校训的话,辞约而意丰。

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启功先生的阐释,我们认为“学为人师”之学,要求将“学”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状态,以“学”去积极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迈向丰富高远的人生境界。

它要求学习者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亲近书籍、崇尚学问、服膺真理的习惯;注重学品修养,追求学术创新,敢于发前人所未发,大胆地破除笼罩在真知上的种种迷雾,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杜绝投机取巧、欺瞒剽窃之举。

“行为世范”之行,蕴涵立身处世两个层面,立身要有爱国之心,存民族大义,树远大理想,养浩然正气。

处世要有历史使命感,关注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要有社会责任感,心系人民群众,满腔热情服务社会,有纪律,讲文明,顾大局,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实践活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

从“学”与“行”的关系看,二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

崇高德行的养成要靠学问修养,高洁的品行又为“学”提供保障。

“学为人师”与“行为世范”二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突出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师生将治学与为人、认识与实践、知与行在高标准上统一起来。

莘莘学子不管是在校学习时,还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要不断学习进步、求真创新、敬业乐群、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与“行为师范”二者的统一,应当体现在一个人一生不懈地求知和实践的过程之中。

在“学”与“行”的关系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格言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其内涵,但它们偏重于对一种事实的静态指认,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强调一种追求卓越人生的状态,它将“学”与“行”统一在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更突出了人生有为的强烈进取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多方学习、多方探求,这样才能使认识水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学问无止境,人生探索的道路亦无止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概括了北京师范大学对全体师生的期望和要求,集中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由于它恰当地表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教师教育理念,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普遍追求的目标。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引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勉励广大人民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展现了丰富高远的人生追求,总是能够给每个接触它的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它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人们砥砺人生的座右铭。

多年来,社会各界众多人士广泛地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称赞这一校训。

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既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在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始终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在校园内开展了校训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活动。

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学风、教风、校风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下,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体北师大人都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的载体和履践者。

实践校训,就要求教师清醒地认识肩负的使命,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负起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的引导责任,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实践校训,就要求广大学子不懈追求更完美的人生经历、更大的人生价值和更高洁的人生境界,勤于学习,善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奉献社会。

实践校训,关键在于落实,每一位师生都应在实际行动上,真正以校训精神为鞭策,争做世人的楷模。

惟有如此,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才会形成;惟有如此,学校才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惟有如此,一代又一代新人才会在创建和谐美好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其人生才会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不懈追求中走向卓越。

2)①师德反思材料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

通过认真学习,观看录像,深刻反思,联系实际,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统一思想,提高了认识。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提高师德修养水平,端正教风,努力使自己成为乐于奉献,勇于创新,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素质的教师。

一、对照检查,我个人重点存在以下问题: 1、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够强,工作中没有精益求精的思想,不重视思想业务学习和提高。

2、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教育管理所有的学生缺乏耐心、细心和爱心; 3、不尊重家长、不能友善地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喜欢指责、训斥学生家长;二、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现念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真正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

2、加强自我改革、提高综合素质 我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便自己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业务知识更新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学习,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问多想,多向同行请教、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 我知道严于剖析自己,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考验。

回首二十二年教育生涯,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历经无数次的挑战和挫折,但天道酬勤,我相信,我会不断的自我更新,不断的完善自我,为党的教育事业拼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相信,我和我的学生们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辉煌。

②师德,人们都愿意将它解释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种所有为师者均应遵守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

我认为,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社会规范,又具有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

它是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行为的总和。

师德的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而被人提炼而成的。

它与时俱进,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征。

不同时代的教师就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一、 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

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

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

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

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

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

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

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

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

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

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

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

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

我会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

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

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我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

我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

3)师德总结:师德是教师的立师之本,是教师事业成功的保障,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

做“合格的教师”,仅是最基本的职业境界,而做“人师”才是最高事业境界。

在当前形势下,学校教师队伍强调以师德教育为主线,使广大教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不断提升敬业奉献精神,为人师表形象和勤勉廉洁作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法治观念与民主意识。

我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教师的政治观点、思想方法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我正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忠诚教育事业,把“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才能不辜负“教师”这一称号。

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实现“以德立教”、“以德育德”。

我热爱学生,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观念。

我认为现在“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观点已经落后了。

因此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开拓知识面。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科学性要求教师要严谨治学,重规律,我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教育教学技巧,把握教育契机,采用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

我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在今后工作中我还应作到以下几点:一是从民族振兴、国家兴旺发达的层面上认识,我们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关心今天的学生,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其二,就是设身处地的为每一个学生家庭着想,当前,每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家都期盼着自己孩子能成才、成人,而成功与否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

其三,要接受一个现实: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孩子可能在不同的方面获得成功,孩子调皮,犯错误是正常的,要用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其四,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师生的交流勾通,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

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道德素质是人的重要内涵,它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师德如何,就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大力搞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必要论一论师德。

我认为:德是最高的学位,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是立身处事的根本,立德才能立人,立人才能立住课堂,立住课堂才是立住教育的根本。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爱岗敬业是对我们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育是一种“大爱”,责任心能促使我们淡薄名利,乐教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也是一种良知,教师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在工作中我们没有美丽的光环照耀,甚至被遗忘。

但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心,良心,责任心,给他们一对会飞的翅膀,让他们在辽阔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给他们一个避风的港湾,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教育者先爱教育。

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

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事业当作乐趣来从事,才能使教师感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

家长对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建议怎么写

学校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教常与学生家长互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听取家长见和建议。

学校教师尊重家长,积极向家长宣传和推广科学的教育和方法;能与家长相互配合。

师德师风演讲稿(40篇)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初为人师时,不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王”。

后来,当渐渐融入教师这个角色,才感到自己更需要的是一颗真心与挚爱。

在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中,我开始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把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弹指一挥间,十几年过去了。

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成长为像模像样的“老教师”。

用朋友的话说,走在大街上,人们一看就知道是个教书的。

我不知道她的话是赞扬还是讽刺。

如果是赞扬,也许是经过多年为人师表的洗礼,自己获得了一种教师特有的崇尚知识、甘为人梯的内在气质;如果是讽刺,也许是因为身为教师固守着清贫的生活,自己缺少了那种珠光宝气、名牌艳装的豪华。

但不管是赞扬还是讽刺,我却铭记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座右铭,将“教师”这个荣誉高高举起,不动摇,不自卑,立志做一根燃烧的红蜡烛。

现在的学校里有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是我们青年教师勤学苦练、开拓创新的好校园。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怀。

不是吗?当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爱,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工作也会发出动人的光彩。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双眼时,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深夜的灯光下勤奋学习时,每当我看到学生的短信:“老师,您辛苦了”“

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工作总结

师德师风个人工作总结作为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直是我们的座右铭。

具有良好师德师风,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

在工作中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时时总结,时时反思。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自己一年来的工作。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坚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集体活动,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努力营造一个好老师的形象。

二、德育工作。

爱学生是对教师师德最最基本的要求。

在教学工作或生活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

为了了解学生,我有机会就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对学生尽量做到一视同仁,热爱每一个学生。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

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

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跟学生的接触时

求一篇师德师风的论文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

从“学”与“行”的关系看,二者不可偏废,相辅相成。

崇高德行的养成要靠学问修养,高洁的品行又为“学”提供保障。

“学为人师”与“行为世范”二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突出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理想与实践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师生将治学与为人、认识与实践、知与行在高标准上统一起来。

莘莘学子不管是在校学习时,还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要不断学习进步、求真创新、敬业乐群、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与“行为师范”二者的统一,应当体现在一个人一生不懈地求知和实践的过程之中。

在“学”与“行”的关系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格言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其内涵,但它们偏重于对一种事实的静态指认,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则强调一种追求卓越人生的状态,它将“学”与“行”统一在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中,更突出了人生有为的强烈进取心。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各种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多方学习、多方探求,这样才能使认识水平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学问无止境,人生探索的道路亦无止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上下求索、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概括了北京师范大学对全体师生的期望和要求,集中地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由于它恰当地表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教师教育理念,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教师教育普遍追求的目标。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引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勉励广大人民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展现了丰富高远的人生追求,总是能够给每个接触它的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启示。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它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成为人们砥砺人生的座右铭。

多年来,社会各界众多人士广泛地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称赞这一校训。

可以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既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弘扬,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关于师德的座右铭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