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经典名言、、
曹操 :宁可我下人
休叫天下人负我
“当歌,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生子当如孙仲谋
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于禁从孤三十余年,何其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焉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曹操 英雄论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
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也。
” -- --曹操 孤独的枭雄 曹操:我用兵三十余年,以及所听说过的古代善于用兵的人,没有能够这样长驱直入(长驱直入的由来)敌围的。
况且樊、襄阳之围,胜过以前的莒、即墨之围,所以将军之功,胜过孙武、穰苴。
曹操叹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啊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遗诏;《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三国演义第五回 许劭: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徐晃:“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不知道满意不
赞美汉字的名言
毛批《三国》24位名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 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能体现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文段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最好加上: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事例 其实出师表中没有过多的表现诸葛亮他本人小心谨慎.
诸葛亮的为人处事
【简介】(181.4.14-234.8.28)字,号卧龙,琅邪阳都人(今山东沂南),汉族,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军事家,蜀汉丞相。
谥曰。
个人资料:容貌:〈三国志〉:身长八尺(相当与现在的180多cm),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官职:丞相 领 爵位:祖上:(汉朝)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泰山郡丞) 母亲:章氏叔父:诸葛玄配偶:黄氏(黄月英)兄弟:诸葛瑾(兄) 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亲子) 诸葛乔(养子,实乃长兄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 诸葛京(瞻次子) 诸葛攀(乔子,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重孙:诸葛显(攀子) 躬耕南阳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隆中务农。
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人称“卧龙”。
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
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
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
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
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
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
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
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
)”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过江作说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因其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
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便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
)”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
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诱骗至曹操辖地,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若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
“北面”在这里有双重意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
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
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
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
11月,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赤壁之战后,于12月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
211年,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
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
至下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
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在连连战败的刘备提供资援。
220年,曹丕篡汉自立。
221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
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同年张飞逝世,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托孤222年8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至223年2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亲自夺取。
)”诸葛亮涕泣的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
)”刘备又要刘禅和其他儿子事诸葛亮为父,只是与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直至225年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详见诸葛亮南征)。
蜀汉以南中的丰富资源为国家提供军用,蜀国变得富饶,便开始训练士兵,准备北伐。
北伐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
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
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
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
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
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
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丢失街亭。
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
诸葛亮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份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
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
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馀日不下,粮尽而退。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
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
诸葛亮复任丞相。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伐魏,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
司马懿为统帅督军抵抗,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食后勤有限,便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亮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
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
当诸葛亮回来后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
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
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
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
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
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
在西线。
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
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
蜀军全线撤军。
刘禅无用.蜀军战败诸葛亮战绩《三国志》: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
《三国志》: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三国志》: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 。
《三国志》: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三国志》: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
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三国志》: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
《三国志》: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资治通鉴》: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入,斩雍闿及高定。
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入,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入,击破诸县,复与亮合。
《资治通鉴》:孟获收闿馀众以拒亮。
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
”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
”亮笑,纵使更战。
七枞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亮遂至滇池。
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 。
《资治通鉴》: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
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帝遗曹真都督关右诸军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
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
《资治通鉴》:亮之出祁山,参军姜维诣亮降。
亮美维胆智,辟为仓曹掾,使典军事。
《资治通鉴》: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
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
《资治通鉴》:汉丞相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
严更名平。
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斋暝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卒。
至自十月不雨,至于十月。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
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
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
”遂进。
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
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
《资治通鉴》: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
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
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
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
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
”懿不从,故寻亮。
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
贾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懿病之。
诸将咸请战。
夏,五月,辛已,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案中道向亮。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
《资治通鉴》: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
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资治通鉴》: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
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
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
”亮果屯五丈原。
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
”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
”懿乃使淮屯北原。
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
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资治通鉴》: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馀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毘杖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
”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
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
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
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
”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
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
”亮曰:“文伟可以继之。
”又问其次,亮不答。
斋之。
是月,亮卒于军中。
《资治通鉴》:是月,亮卒于军中。
长史杨仪整军而出。
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误亮诈死敛军退,不敢逼。
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
”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治国成就】[编辑本段]《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
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於丁宁周至。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
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於当世。
《三国志》:“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 司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三国志》: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水经注•江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普洱府志.古迹》:“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的。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
”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
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
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
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
从出土的塘库,水田模型与今比较,足以说明本地区自汉以来,在广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就一直因地制宜,以小型为主的形式修筑堰渠、塘库,逐步将丘陵地带改变为良田。
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三国志记载】[编辑本段]诸葛氏集目录:开府作牧第一 权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计算第五 训厉第六综核上第七 综核下第八 杂言上第九杂言下第十 贵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传运第十三 与孙权书第十四与诸葛谨书第十五 与孟达书第十六 废李平第十七 法检上第十八法检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军令上第二十二军令中第二十三 军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文学著作】[编辑本段]诸葛亮著作:《隆中对》 、《出师表》 《诫子书》 《诫外甥书》 《将苑》(又名《心书》) 《便宜十六策》 两部兵书----《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相关作品: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加以考证。
) 《马前课》(预言书) 《文心雕龙.章表》:“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
”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编辑本段] 诸葛亮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
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
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
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
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
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
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
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任人唯贤,清正廉明。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
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
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
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
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
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
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
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
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
光明磊落。
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
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
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关诸葛亮的民间艺术】[编辑本段]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总成过往传奇、野史、戏曲、地方世代说法、被官史避畏说法、说部话本及民间传说中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和史书中诸葛亮的事迹有所出入,如火烧博望与新野,诸葛亮尚未出仕刘备:三顾茅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实际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经过夸张和剧情创造,历史上诸葛亮用兵的功绩不如他治理蜀国的政绩耀眼;而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三气周瑜、空城计等则是虚构或将剧情移花接木。
但这些都成为家喻户晓故事,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诸葛亮为“状多智而近妖。
” 而小说当中的一些剧情,将诸葛亮描写成为一个道士,如七星坛祭风、延寿七星灯等,有指南北朝的奇门遁甲,传为诸葛亮所创。
历史上亦有孔明精通《周易》、卜算、八卦、五行、天文、观星等,魏晋士人常引以为奇,传为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