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马基雅维利的经典名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说:“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一个君主,要像狮子一样的凶猛,像狐狸一样的狡 猾。
但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应该知道什么时候当狮子,什么时候当狐狸。
什么是马基雅维利主义
1、马基雅主义,即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行为倾向;该术语包含两层涵义:1)第一层涵义是指任何适应性的社会行为,根据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总是偏爱成功操控他人行为的个体,这种不断进化以适应社会互动的能力是不考虑互动是合作性的还是剥削性的;(2)第二层涵义就是特指非合作的剥削性行为,其涵义源自管理和领导力的“黑暗面”;2、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利害关系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
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或“为了达到一个最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最卑鄙的手段”。
3、延伸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何为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君主论》观点之一:政治就是为本国国家谋利益的政治理论。
他认为:“政治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并增加国家的政治权力,而这一目标能否成功,乃是衡量评判政治家成败的标准。
他十分明确地声称:每一个人必须把他对国家的义务置于所有其他义务和一切考虑之上。
他认为,对一个政治家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国家的安危,为此要勇于作出必要的决策。
至于决策的道德评价并不重要,诸如是否公正、人道或残忍,光荣或耻辱,都可置之不顾。
对于近邻的弱小国家应该保护,但不加强他们的实力,要设法削弱他们当中实力较强的国家。
他的这个观点来源于罗马法则:谁让别人强大,谁就是自取灭亡。
书中还列举了法国国王路易在意大利的作法,称其失败的原因就是违背了这个原则。
《君主论》观点之二:国家政治制度的存在价值首先在于其存在本身。
这个观点的含义不是道德标准,不是民意(公意)标准,现实性就是合理性。
他的名言是:“专制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药剂,含有毒素,但有时不得不用。
”他认为:政体必须与国情相配合,不同国情需要不同的政体。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因为环境与各种情况不同,必须有不同的政治组织和形式。
在一般经济地位平等的社会中,共和国是最好的,而且也是唯一可能的政体。
但是专制政治,在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下也是必要的:1、为了创建一个新国家;2、为了改造一个腐败的国家。
《君主论》观点之三:主张罗马的独裁制即“狄克推多制”。
马基雅弗利认为,治国者、政治家必须掌握统治的技术。
关于国家立法,他曾对君主提出这样的建议:1、一个共和国要维持长治久安,其宪法必须具有弹性。
因为假如宪法不具有弹性,则难免作法自缚。
在国家情形变迁时,宪法逐渐与实际需要不能协调,可能成为导致国家衰亡的根源。
2、一个共和国必须规定在国家危急时,设置一个能应付紧急状态从而行使绝对权力的官员。
他说:一个共和国日常的政治,因为要调和许多意见,不免柔弱而迟缓。
所以特别需要在宪法中规定,遇到国家面临危急时可以让最高权力者便宜行事,采取敏捷而有效的行动。
倘若宪法中没有这种集中权力的规定,则一旦遇紧急状态来临,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动甚至可以不顾宪法而采取。
他主张的罗马的独裁制即“狄克推多制”就是罗马共和宪法的最大成功要素之一,它使得权力得以集中,使罗马成就了世界霸权的伟业。
如何看待马基雅维利主义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剧作家。
它又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历史哲学的开拓者之一。
马基雅维利1469年出生于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
他的家族曾长期是佛罗伦萨的望族,但他出生时已经没落了。
依靠父母的家庭熏陶和指导,马基雅维利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就大量地阅读了西塞罗、贺拉斯、李维等人的著作,通过自学精通了深奥的拉丁文,培养了一种独立思考、崇尚自由的气质。
受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他参加了佛罗伦萨的共和革命。
1498年,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的第二国务秘书。
此后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和外交经验,并且在时势的起落中,为人类留下了一部政治学巨著——《君王论》。
马基雅维利赞美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
他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惟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他痛感需要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拯救意大利。
于是,他极力称颂当时的阴谋家瓦伦丁诺公爵切萨雷·博贾的欺骗、阴谋、暗杀和其他暴力手段,希望君主效法他,以各种手段达到正确的目的。
他的这些主张,比较全面地展现在《君王论》一书中。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
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
他认为,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
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
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像狮子那样残忍,像狐狸那样狡诈。
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的爱足以灭国。
马基雅维利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利还指出,受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
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来,更为安全些。
但他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自己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
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
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
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行私惠。
给人恩惠要一点点地来,让他有盼望。
给人打击要一下致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
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
但对下属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并且动用杀罚大权。
与此同时,马基雅维利本人也备受人们的身后攻击。
没有几个政治哲学家受到像马基雅维利这样强烈的谴责。
多年来,人们骂他是地地道道的魔鬼的化身,并把他的名字当作欺骗和狡猾的同义词来使用。
其中最强烈的谴责常常出自于把他所倡导的学说付诸于实践的人们之口。
人们厌恶马基雅维利,并贬称他为“恶魔的头子”。
但伏尔泰说得有理,这只是因为他泄漏了他们的天机。
本尼托·墨索里尼是曾经公开称赞马基雅维利的少数几个政治领袖之一。
毫无疑问,许多杰出的政治人物都认真地读过《君王论》这本书。
据说拿破仑睡觉时把一本《君王论》放在枕头下面,人们对希特勒和斯大林也有类似的传说。
马基雅维利对政治理论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早期的作家如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把政治学和道德学或神学密切结合起来。
马基雅维利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
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
他暗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应该怎样表现,而在于实际上他们怎样表现;不在于谁应该掌握政权,而在于实际上人们怎样取得政权。
今天讨论政治学说的方式比从前现实得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马基维利亚的影响。
他是名符其实的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恩格斯称赞马基雅维利为“巨人”,马克思推崇马基雅维利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马基雅维利在历史学、戏剧等方面也成绩卓著。
除《君王论》外,他的代表作还有《论李维》、《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等。
马基雅维利主义代表了什么
代表着权术与,为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权术理最初这种主义西欧封建社会末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腐朽实力而被提出来的,其主流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进步要求。
但后来成为了贬义词,成为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权术理论,后来被资产阶级学者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甚至被法西斯分子用作实行独裁统治的理论依据,成为了贬义词。
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
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
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
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
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象狮子那样残忍,象狐狸那样狡诈。
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
马基雅维里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解释:马基雅维利主义
马基雅维里(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liansm)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
它通常分为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和低马基雅维里主义。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
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有关马基雅维里主义与行为结果的关系。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他们更多地是说服别人。
但这些结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调节。
马基雅维里认为,人类愚不可及,总有填不满的欲望、膨胀的野心;总是受利害关系的左右,趋利避害,自私自利。
因此,利他主义和公道都是不存在的,人们偶尔行善只是一种伪装,是为了赢得名声和利益。
人都是“忘恩负义、心怀二志、弄虚作假、伪装好人、见死不救和利欲熏心的”;即使最优秀的人也容易腐化堕落,因为作恶事更有利于自己,讲假话更能取悦于别人。
人民有屈从权力的天性,君主需要的是残酷,而不是爱。
人应当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象狮子那样残忍,象狐狸那样狡诈。
君主不妨对行恶习以为常,不要因为残酷的行为受人指责而烦恼;“慈悲心是危险的,人类爱足以灭国”。
马基雅维里有句名言:“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里还指出:受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更为安全些”。
但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君主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
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
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行私惠。
给人恩惠要一点点地来,让他有盼望;给人打击要一下致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
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对凡事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下属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并且动用杀伐大权。
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应当绝对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质优秀的军队,“任何人只要有他自己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就会发现无论时势如何骤转,他自己总是处于有利的地位”。
还有,君主为了保持权力的自主性,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别人对你诚实,更不可把命运系于别人身上。
君主要经得起孤独的煎熬,“最危险莫过于意气相投的人”。
所以,应当怀疑一切人,组织耳目对之暗中监视,网罗党羽排除异己,设置职权相互牵制……。
总之,为保住君主的地位,采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许的。
马基雅维里主义在西方是贬义词,是旁门左道的文化支流;一旦谁被冠以“马基雅维里主义者”,谁就名誉扫地。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之类的阴谋诡计而被称作“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差”的三位总统之一。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成效显着: A、当他们与别人面对面直接交往,而不是间接地相互作用; B、当情境中要求的规则与限制最少,并有即兴发挥时; C、情绪卷入与获得成功无关时。
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会是好员工吗
这取决于工作的类型及你是否在评估绩效时考虑其道德内涵。
对于需要谈判技能的工作和成功能带来实质效益的工作(如代理销售商),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会十分出色;而对于以下这些情况,如结果不能为手段辩护的工作,行为有绝对的规范标准以及上一段中所列出的叁个条件不存在时,很难预期高马基雅维里主义者会取得良好绩效。
---------------- 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抛弃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和教条式的推理方法,不再从《圣经》和上帝出发,而是从人性出发,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
他把政治学当作一门实践学科 ,将政治和伦理区分开 ,把国家看作纯粹的权力组织。
他的国家学说以性恶论为基础,认为人是自私的,追求权力、名誉、财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激烈斗争,为防止人类无休止的争斗,国家应运而生,颁布刑律,约束邪恶,建立秩序。
国家是人性邪恶的产物。
他赞美共和政体 , 认为共和政体有助于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个人才能,培养公民美德。
但他认为,当时处于人性堕落、国家分裂、社会动乱状况的意大利,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宁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强有力的君主专制制度。
他向君主献策,阐述了一套统治权术思想:①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
②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③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 ,既可外示仁慈 、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④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
⑤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
残酷与仁慈、吝啬与慷慨,都要从实际出发。
明智之君宁蒙吝啬之讥而不求慷慨之誉。
他所主张的政治权术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