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陶渊明个性诗句

屈原,陶渊明,李白表明个性的诗句

一 言陶渊明是东晋最伟大的隐的田园诗人国古家能够在作品中表现出个性的,屈原以后便算是陶潜。

梁、昭明太子特别欣赏他的作品,曾经替他作传记,序说:「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

」我一向欣赏渊明的安道苦节、辞采精拔,因此喜欢研究他的作品和风格,尤其他的诗,连苏轼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臞而实腴。

自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诸人,皆莫及也。

」论诗的家数该从「建安七子」,但读了他们的诗,只能看出「七子的诗风」,很难看出那一位的诗格。

我觉得唐以前的诗人,真能从作品中发现作者个性的恐怕只有阮籍和陶渊明两人,而陶诗尤为甘脆鲜明、笃意真古,因此在昭明文选中作者一百三十家当中,我特选陶渊明一人来加以探讨。

二、生平事略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浔阳紫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西元三六五—四二七年)世称靖节先生。

他是东晋名将陶侃的曾孙。

陶侃做过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卒后追赠大司马。

祖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做过姿城太守,也都是淡漠名利,洁身自好的人。

他的母亲是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孟嘉先生的第四女儿。

嘉是当时名儒,文章超卓、胸襟广阔。

这样的家庭环境,对陶潜一生可说影响极大。

渊明一生可分少年、游宦、和归隐三个时期,兹分述如下:少年时期:自晋简文帝 咸安二年壬申,至晋孝武帝 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自出生至二十五岁止),萧统渊明传称他「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更可从他诗中窥见他的遭遇和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辞)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与子俨等疏)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梁启超说他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

杂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 游宦时期:自晋太元二十一年丙申,至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自二十五岁至三十四岁为止)他的杂诗里说:「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

」在这十年期间,渊明曾出任四次,前三次任幕僚,最后一次是当县丞。

江州祭酒期:昭明太子渊明传说他:「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不久去职,幽居达四、五年之久,州府曾请他当主簿,他不就任,宁愿在家乡,躬耕自资。

镇军参军期:隆安四年庚子,渊明作镇军参军,时二十九。

饮酒诗:「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建威参军期: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

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

」彭泽令期:义熙元年乙已,渊明年三十四,是年八月就任,十一月即自免归。

〈3〉 归隐时期:自东晋义熙元年乙巳,至宋元嘉四年丁卯(自三十四岁至五十六岁止),渊明自四十六岁以后,他家曾遭遇过火灾、风灾、水灾、虫灾。

他身体也是逐渐衰弱,尤其元嘉二年后的两三年中,可说是他一生中最困苦的一段日子。

贫困使他自然的质性,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使他对於死神的迫近,毫不惧怕,处之泰然。

他深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写了三首挽歌诗,及一篇自祭文,作为辞别人间的最后剖白。

陶渊明的处世态度,是恬淡、安闲、无争、任真、表面上看,他的感情似乎淡淡的、平静的,其实他是一个具有浓烈感情的典型人物,梁启超就说他是「一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他的嗜好是:爱萄、嗜酒、喜弄无弦琴、乐於耕稼,由於他是一个高雅旷达、任性自适的人,感情浓烈而笃於交谊,因此他的快乐,不是安逸中得来,完全从勤劳中得来。

三、时代背景晋朝正是佛教盛行的时候,文人由厌世思想进而为超脱,故陶潜有释家思想。

他的性格,在儒、道、释三家中,经过了自己的溶解,运用当时的法语,於是造成他独特的思想,便是极现世主义的达观,不讲求将来,在他作品中流露得最微底的是连雨独饮:「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渊明本身的思想,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社会影响,使他养成自然、现世与孤独的个性。

因为两晋社会是贵族社会,政治也是贵族政治,只有贵族才有做大官的机会,否则就永远做小官。

他时辍时续地做了十年幕僚,幸亏他的叔父陶夔在政治上略有地位,才援引他当了一名小邑,但当时兵乱频频,他本来就不愿做官,加上时局的动荡,不想离乡太远,就决定做彭泽令,但个性耿介的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宋书隐逸传)」(诚按:萧统陶渊明传、乡里小人作乡里小儿),只做了八十天就挂印辞职了。

朱子语录说:「晋宋人物,虽日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

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於晋宋人物。

」在他青年时期正是东晋偏安江南,胡人盘据中原;这时他热血满腔,胸怀猛志,崇拜的是田畴、荆轲之类的英雄。

在他中年和晚年的作品(如杂诗、拟古诗)中,还常常流露出他这种少壮时代的奇情壮思。

陶潜虽抱经济之器,想振复国家。

可是晋自太元八年(三八二)淝水之役,战败苻坚后,不久谢安、谢玄相继去世,孝武帝沈溺酒色,京师人士、庄园主人也多酖於苟安的生活,不打算恢复中原。

孝武帝又被张贵妃所弑。

安帝即位后,大臣会稽王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元显当国,招权纳贿,政治黑暗,时局就更加不安定。

自孝武帝太元中至安帝义熙初二十余间,战争党祸,盗贼饥荒,濒临人间,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他在三十四岁前,为了母老家贫,还屡次为禄而仕。

晋孝帝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到江州为祭酒。

以不堪吏职,自动辞归。

又召为州主簿,不就,晋安帝隆安三年(三九九),做前将军刘牢之参军。

四年五月,他回乡省亲。

十一月,刘牢之迁为镇北将军,他仍在军幕。

五年七月,他奉命往江陵,这一年冬天,他的母亲去世,丁忧在家。

安帝元兴二年(四○○年)十二月,桓玄篡位。

三年,刘裕起义讨兵。

他又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剌史刘敬宣的参军。

不久,刘敬宣解职,他也就跟著罢官。

陶潜为何不爱做官

除了上面所说的时代动乱,政治黑暗,以及本性使然,同时还是由於他自己有一套理想的社会组织。

由他的桃花源记我们可以了解陶潜理想的安乐社会,是跟现实的动乱社会冲突的,因此我们可以了解他为什麼要辞官归隐了。

从晋安帝义熙元年(四○五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共有二十三年,他一直在浔阳隐居,不再做官了。

义熙十四年(四一八),他四十七岁,刘裕弑安帝立琅邪王德文为晋恭帝。

元熙二年(四二○)年,刘裕又逼恭帝禅位,自立为宋武帝,晋祚於是灭亡。

晋亡后八年,宋文帝元嘉四年(四二七)徵为著作郎,不就,不久陶潜也就去世了。

四、思想体系〈1〉 儒家思想奠其基陶渊明出自显宦之家,书香门弟,虽然家道中衰,但家中藏书丰富,又受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养成陶渊明爱好读书的习惯。

对於儒家诗书,六经之类的书籍,自少年时代起就有所偏好。

如「温柔敦厚」的诗教,给予他人格、性情的影响很深。

他的诗句引用论语的地方颇多,古直、陶靖节诗笺注,曾统计过渊明用论语典故的地方,共有三十七次之多。

由於他先受儒家思想的薰陶与奠基,虽处於乱世,始终固守峻洁傲霜的气节,未曾随波逐流,难怪梁启超说他是一位极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的人。

〈2〉 道家思想启其知朱熹说:「渊明之辞甚高,其旨出於老庄。

」渊明虽不像孔子那样,但他自己尽其在我,「抱扑含真」,确保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本色,这是我们首先探讨渊明的意识里,为何没有走上儒家路线的原因。

陶渊明后来转而接受他一意不变的接受全部儒家思想外,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风气与学术思潮,也是原因之一。

在如此大的动乱中,老庄哲学思想,便乘机而来,应运而兴。

研究老庄,既成一股风气,影响所及,陶渊明亦必有所涉猎,在儒家思想方面所无法解决的,所不能满意的,陶渊明必定想在老庄哲学中求得解决,求得满足。

他吸取老庄哲学中的精华,排斥其中的糟粕,这也是由於渊明的识见超拔不同凡俗,有以致之。

庄子养生重在去欲致静,养神所以致虚静,养形所以去物欲,都是合乎自然而泯於私智的良方。

而其处世态度,却是崇尚自由平等。

至於老庄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和「生死论」,对於渊明的影响,则是在他归隐以后,才有较明显的表现,这是他思想转变的重要关键。

〈3〉 释家思想助其成南北朝时,中国思想界又有大变动。

盖於是时,佛教思想有系统的输入,而中国人对它亦能了解。

高僧传说:「慧远能引庄子义为连类,於是惑者晓然。

这种以庄学讲佛学,在当时谓之「格」。

慧远能与渊明成为素心之交,可能是因「疑义相与析」把他们连起来的缘故,由於彼此倾心,在不知不觉中,两人从互为讨论而互有影响,使渊明吸收一些释家教义,这也是极自然的事。

」对於一切众生,佛完全采取大慈大悲的爱他心,希望人人皆能同登涅盘,人人能成佛,因此表现在处世待人的修养上,必然是谦让、慈悲的。

在渊明的作品中,固然没有显明的佛家色彩,但他确实受了佛学的影响,以致佛学灌注渊明新人生观,启示他新意识,对渊明思想的垂鍊,是有莫大助益的

〈4〉 庄子思想终其身古直统计渊明诗用事以庄子为最多,共四十九次,可见他对庄子喜爱的程度,他在现实的世寰中找不到知音,於是只有求诸古人,结果他找到了庄子,看「拟古诗」的第八首:「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魏晋时代,老庄之学所以能大行其道,主要还是与时代背景有关,钱穆、庄子纂笺序:「庄子,衰世之书也。

故治庄而著者,亦莫不在衰也。

」陶渊明的根本思想,主要来自庄子,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曾吸收过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精华,经过提炼酿,而使其思想既能博大又能高远。

五、风格创作儒家的固贫,加上道家的自然,形成了陶渊明的思想既不同於儒家,也不同於道家,在两晋时道家的思想是想成仙的,然而他对鬼神、成仙、长生不死,都在怀疑,所以他说:「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 怨诗楚调)「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连雨独饮)「诚愿游昆华,邈然此道绝

」(影答形)「彭相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神释)创作本是人类心灵至高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不仅需要艺术家丰富的感情作源泉,更重要的是能把情感适时地表现出来。

陶渊明创作的态度,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线索,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移居)「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游斜川诗序)「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饮酒诗序)他的人格高尚坚卓:有不屈不挠的积极精神,表现他的感士不遇赋说:「嗟乎

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

」他有安贫乐道的达观怀抱,表现在他的怀古田舍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他有任真自适的自然质性,苏东坡说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

古今贤人,贵其真也。

」顾亭林也说:「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於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

」他有异於儒家的道德观,在作品中常提到古圣先王名字,却很少提及孔子儒家修齐治平或五伦之教。

六、作品分析〈1〉 诗文的源流:钟嵘诗品:「宋徵土陶潜诗其源出於应璩。

又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静,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

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

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诗源辨体:「太冲诗浑朴与渊明略相类。

又太冲常用鱼虞二韵,靖节亦常用之。

其声气又相类。

应璩有百二首,亦用此韵。

中有云,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田家无所用,酌酒焚枯鱼。

又三叟诗简朴无文,中具问答,亦与靖节口语相近。

嵘得之於骊黄间耳。

要知靖节为诗,但欲写胸中之妙,何尝依仿前人哉。

山谷谓渊明为诗直寄焉耳,斯得之矣。

」叶少蕴曰:「晋宋间诗,以排偶雕刻为工,靖节则真率自然,倾倒所有,当时人初不知尚也。

颜延之作靖节诔云:学非称师,文取指达,延之意或少之,不知正是靖节妙境。

」刘熙载曰:「屈灵均,陶渊明皆狂狷之资也。

屈子离骚,一往皆特立独行之意。

陶自言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其赋品之高,亦有以矣。

」〈2〉 作品的形态:钟嵘诗品以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可是萧统文选仍录古诗十九首於苏李之前,玉台新咏且注明其中八篇为枚乘之作。

刘勰文心雕龙亦谓:「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

」其后王世贞艺苑扈言却说:「意者中间杂有枚生或张衡、蔡邕作,未可知。

」这些论据虽谓臆度,自有其理。

根据陶澍的注本,渊明诗计有:四言诗三十九首,五言诗一百十六首,辞赋文章近廿篇,以及一些无关宏旨的杂著。

作品虽不多,但在魏晋南北朝的诗家,他把流传的作品,应该算是很丰富的了。

四评诗到了陶渊明应该算是尾声,五言诗是他最重要也是分量较多的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归田园居」、「饮酒」、「拟古」、「杂诗」和「咏贫士」而「咏荆轲」和「读海山经」里的几首则是流露其襟怀的名篇。

他也有许多篇赠答之作,由此可了解他的交游情形。

他的辞赋文章有几篇是千古争相传诵的:「归去来兮」、「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

而他的「感士不遇赋」则是藉赋以抒发其深沈的感触。

孟嘉传是与他个人有关的好史料,祭从弟敬远文、祭程氏妹文两篇流露其真挚的感情,「自祭文」则是他的部分人生观。

甚至对一名仆从(做彭泽令时才有的),他也要自己的儿子「善遇之」,他说「此亦人子也」。

〈3〉 结构优劣:宋、严羽、沧浪诗话:「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诗,四变而为沈宋律」又说:「五言起於苏武李陵,或云枚乘,七言起於汉武柏梁。

」雪浪日记:「为诗欲词格美,当看鲍照、谢灵运,欲浑成而有正始以来风气,当看渊明。

」在崇尚艳丽雕琢的文风的晋南北朝,他旷达自然的作品,虽未被当时文学批评家另眼看待,像刘彦和文心雕龙才略篇,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论叙晋代诗流名家,独遗陶潜;钟嵘仅将他列为中品,但这都不足以抑低他的作品真正价值,其实陶潜伟大的地方,是能将他的生活与作品融一片。

唐代大诗人王维、孟浩然、储光羲、柳宗元诸人都是学陶诗出名的;韦应物、白居易、薛能,更仿效其体作诗;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如杜甫将他与谢灵运并举,白居易将他与韦应物等类,薛能将他与李白同列。

七、学术上的贡献及对后世之影响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给予中国文学的影响,归纳起来共有下列几点:第一、陶渊明喜欢酒,他的诗篇里,几乎没有一首没有「酒」字,於是酒在后代文人的心灵里起了极大的作用。

第二、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於是「陶彭泽」、「彭泽令」、「彭泽」、「陶令」都成了后代诗人抒情的对象。

第三、陶渊明曾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於是「五柳传」、「五柳」,也成了后人向往的所在。

第四、陶渊明写过一篇「桃花源记」,於是「桃花源」、「桃源」、「武陵人」、「武陵溪」、「武陵」,成了理想的国土与理想人物。

第五、陶渊明喜欢菊花,并有一句名诗「采菊东篱下」,於是「东篱」、「菊」也成了后代诗人歌咏的对象。

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六、陶渊明曾用头上巾沿酒,於是「陶巾」也成后人歌咏的材料。

第七、陶渊明曾写过一篇「归去来兮辞」,於是「归去来」也成后世的典故。

第八、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说:「三径就荒,松竹犹存」,於是「元亮径」,「三径」也成了养性的所在。

第九、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说:「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於是『北窗』、『羲皇人』,也成了典故。

第十、昭明太子在「陶渊明传」说:「岁终,会郡遗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於是「五斗米」、「折腰」,也成了典故。

第十一、陶渊明在「饮酒诗」说:「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於是「拂衣」也成了典故。

第十二、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里说:「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於是「爱吾庐」、「吾庐」都成了歌咏的对象。

第十三、昭明太子在「陶渊明传」说:「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意」,於是「无弦琴」成了后代诗人赞美的对象。

第十四、「陶渊明传」又说:「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率真如此」,於是「醉欲眠」,也成了典故。

第十五、「陶渊明传」又说:「渊明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於是翟氏也成了模范人物。

白居易、赠内:「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第十六、「陶渊明传」说:「公田令吏种秫,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梗」,於是「元亮秫」、「种秫」也成了后代歌咏的材料。

第十七、「宋书、陶渊明传」说:「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自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惟云甲子而已。

」於是「甲子题诗」或「诗题甲子」也成陶渊明的美德。

第十八、除陶渊明的一言一行,都为后代诗人的自喻、自慰与赞赏外,「陶诗」或「陶集」也成为后人歌咏的材料。

第十九、除「陶集」「陶诗」外,「陶渊明」「陶元亮」「陶潜」「渊明」「陶公」的整个人格,又为后世诗人的赞誉对象。

总之,陶渊明的一言一行,无不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举凡唐代各大诗人没有一个不受他的影响。

到了宋朝,他的影响更大,地位更高。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求陶渊明的著名诗句及生平简介

陶 渊 明 简 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

”(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以上简介1. 咏贫士 其七2. 饮酒 十九3. 拟挽歌辞 其二4. 归鸟 其四5. 饮酒 其九6. 杂诗 其三7.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二8. 命子 其九9. 饮酒 其八10. 劝农 其三11. 停云 其三12.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13. 和郭主簿 其一14. 读《山海经》 其二15. 饮酒 其十16. 拟古 其一17. 答庞参军 其一18. 命子 其一19. 赠长沙公 其二20.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21. 移居 其一22. 时运 其三23. 咏贫士 其二24. 饮酒 其八25. 责子26. 答庞参军 其六27.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28. 归园田居 其三29. 饮酒 十五30. 形赠神31. 游斜川32. 饮酒 其五33. 和刘柴桑34. 命子 其七35. 答庞参军 其三36. 归鸟 其一37.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38. 拟古 其四39.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40. 命子 其九41. 饮酒 其九42.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43. 读《山海经》 其五44. 读《山海经》 其九45. 饮酒 其七46. 饮酒 十一47.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48. 荣木 其三49. 读《山海经》 其十三50. 饮酒 其一51. 读《山海经》 其七52. 赠长沙公 其一53. 拟古 其八54. 杂诗 其八55. 饮酒 十三56. 归鸟 其四57. 影答形58. 归园田居 其四59. 答庞参军 其四60. 饮酒 十九61. 咏贫士 其三62.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63. 咏贫士 其四64. 读《山海经》 其十一65. 赠长沙公 其四66. 杂诗 其三67. 拟古 其三 68. 饮酒 十八69. 神释70. 咏贫士 其五71. 拟古 其八72. 荣木 其一73. 止酒74. 杂诗 其三75. 归鸟 其四76. 连雨独饮77. 影答形78. 杂诗 其五79. 还旧居80. 和郭主簿 其一81. 读《山海经》 其一82. 拟古 其二83. 饮酒 其十84. 劝农 其五85.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其二86. 拟古 其六87. 咏贫士 其三88. 劝农 其一89. 停云 其二90. 咏二疏91. 归鸟 其一92. 咏贫士 其二93. 饮酒 其五94. 赠长沙公 其三95. 答庞参军 其五96. 杂诗 其二97. 时运 其四98. 劝农 其四99. 饮酒 十七100. 饮酒 十二101.四时102.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平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自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归园田居五首其 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饮酒二十首并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 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 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 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其 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 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 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 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 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 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

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 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 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 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

十 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十 四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十 五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十 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十 七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十 八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十 九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二 十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

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以上诗句

陶渊明 闲适的诗句

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回答1、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因而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

据说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

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

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诗文共一百四十几篇,引用《列子》、《庄子》典故多达七十次之多,不能不说对老庄思想接受甚深。

陶渊明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同时又是生活劳动在田园之中,很自然地,田园生活便成了他的审美对象化,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田园诗歌的辉煌。

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

这就是伟大诗人的陶渊明,千百年来,他的品格,他的诗歌,他的田园,连同他的那份悠然,一并成为后世诗人与读者崇拜和研究的对象,就足以说明他美学思想的无尽生命力。

2、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语言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如农家口语,但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却生动鲜明。

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

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

”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

手法他善于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

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

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

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风格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二、扩展知识:1、陶渊明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2、主要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陶渊明个性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