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袁宏道试从用词、内容或表现手法等方面中任选其一,赏析本文
文章层次第一层(第1句)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
第二层(2—4句)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
第三层(第5句)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
第一段: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是晚岚。
第二段: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的景象。
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
写作特点1.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
2.多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
3.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赏析你在元宵夜的人丛里千百度地寻觅意中佳人时,可还能留意远近的凤箫声动、笑语盈盈
你终于在万头簇动中望见她的依稀俏影时,可还能斜视道旁的宝马雕车、鹅儿雪柳
袁中郎为了辞官上西湖,一年里两回杜门不视事,辞呈上了七回,称病足有六月,直到最后挂印封库,不辞而别,才好容易得到罢官的允准。
如今他终于望见了天堂杭州的大门,那高耸的保俶塔,便是意中佳人头上的玉簪螺髻,一望见它,眼里能不只剩塔尖的步步移近
有情之痴,终属中郎,你看这初入杭州的一笔,才点到武林门,即飞掠往昭庆寺,道中杂碎,纤毫不及,便可知他那时实实在在是魂魄丧失、心无旁念,直待到了下榻地——亲近在佳人身边,才算回过魂来。
世间文人若无这段痴情,倒全似桐城姚老先儿《登泰山记》悠悠然地左顾右盼、细大不捐,则后世人到何处去感受那文笔的飞动之妙
“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曹植《洛神赋》),这是曹子建乍睹洛神时的情景。
西湖之美,何难拟之宓妃
袁中郎初棹湖上,见湖外美女般娟秀的山岭、湖岸粉颊般鲜嫩的桃花、湖上醇酒般香浓的暖风、湖面绫缎般起伏的波纹,其神魂之颠倒,亦何减子建
娥也,颊也,酒也,绫也,都是极常见的喻物,看似至浅,远不及子建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奇妙,其实不暇择词,脱口而出,正是中郎爱慕西湖的至深。
此时若也学《洛神赋》镂金错银地刻写,则读者击节于中郎的才情之富,西湖美人岂不反受冷落
且若一见美人便想借她容颜来卖弄自家才情,岂不是不识风情的俗士所为
惟有如中郎这般语若至浅,令人读来浑不感人力雕凿,不知不觉已迷醉于美人的天生丽质,始是真能为美人传神生色的多情种子。
“才一举头”以下,尤见中郎的深致:西湖美人之仪态万芳,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倒身伏拜,哪还容你抬头平视
西湖美人之容光明丽,一见之下便不由你不心醉如死,哪还容你萌生他念
世之俗士,每逢佳景,便打熬不住要即刻诵一通烂熟套语、诌几句打油歪诗,似不如此就不算山水知己,其实这正是杀风景的恶道,该拖去掌嘴一百的。
惟有似中郎这般默然酣醉于西湖美人的芳馨气息之中,不妄置一喙以唐突美人,才是真正敬重美人、真正爱惜美人。
《诗品》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语,袁中郎不下一语,岂可不谓之风流佳士
初至西湖佳丽地,是极叫人欣跃、极引人感叹万千的事。
而此篇字句极平易、感想极简单,似无多少奇思巧构、不足以副西湖之美。
但若要将此景不放在西湖,而移于别处;将此感不放在初至,而移于他时:则又断断不能够。
文章最难是本色,而唯大英雄能真本色,岂不信然
1、《西湖一》中,哪几句是写西湖全景的,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秀美迷人的风光。
2、《西湖一》中写作者初游西湖时的心态的句子是什么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3、请找出能够作为《西湖二》全文总纲的句子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4、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暗讽杭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只不过在附庸风雅、追逐名利罢了。
5、文中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的嘲谑,表达了追求真实自然的生活情趣。
西湖一①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
为什么
答:“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因为作者初至杭州,最为心往神驰的是西湖。
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
这种感情蓄积已久,其发必速,故游记开篇不容许多笔墨交待,一落笔就直抒性灵:保俶塔为西湖北侧门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巅,未近西湖而先人眼帘,本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仅以“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一笔带过,是因为他心不在焉,“已心飞湖上也”。
整个杭州山水风物此时惟“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
“心飞”的夸饰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无遗。
②为何插入一闲笔“午刻人昭庆”
答:这是欲扬先抑,造成顿挫之致,然后才续“心飞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现。
④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答: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远处孤山葱绿,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红,恰似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绸一样起伏。
⑤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答:仅四句话,但由于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以见西湖秀媚的风姿。
此为实写。
⑥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
是实写还是虚写
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反衬西湖之美。
⑦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态
作者虽云“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退洛神时也。
”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
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
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
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与“吏情物态,日巧一日;文网机阱,日深一日”(《与何湘潭》)的官场相比,就更觉自然界的清纯可爱。
作者对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与心爱的女人第一次约会一样珍视,因此郑重其事地记下具体日期:“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记中则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笔下重在写意,不仅勾勒了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而且表现了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以及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精雕细刻其山水面目细节。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①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
为什么
明确:“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文章开篇一落笔就直接入题,保叔塔也是一处胜景,但作者一笔带过,表明整个杭州唯“湖上”才是作者钟情之所在。
“心飞”则把他急欲见西湖的急切渴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下文“茶毕,即棹小舟太湖”中哪个字写出作者此时急不可待之意。
明确:“即”。
③当作者终于亲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时,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它的妩媚与迷人
明确: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一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④以上描写西湖风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选取了西湖典型风物,足见其秀媚的风姿。
此为实写。
⑤作者见到此景后,内心感受如何
是实写还是虚写
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才一举手,已不觉目酣神醉”,这是虚写西湖,借以衬托西湖之美。
⑥对“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作者虽云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实际上他却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这种感觉与联想虽然模糊,但境界空灵,意蕴丰富,颇堪品味。
它既启发人联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的痴情醉态。
作者的感情由此进入极高的审美境界。
由此可见,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灵的,是极其妩媚迷人的。
这样比拟就显示出山水风物的精神、情趣,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爱恋之情。
⑦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重在写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风情,表现西湖一种引人酣醉的整体魅力,表达作者的内心体验,而不浓墨重彩地描绘山水风光,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西湖二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
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
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
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
作者会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通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而春日西湖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的桃花亦确实蔚为奇观:“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仅此两句,采取远望的角度,就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
“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
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
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
”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流滴,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
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答: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谈,相辅相成。
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
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而已。
月色中的花柳、山水该是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情趣与意味呢
作者留给读者去看去想像。
而“月景”确实妙不可言,写得太具体难免要损害其美,束缚读者的神思,而这样略加点染反而勾勒出幽深的境界,具有无穷的趣味。
夜景虽最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
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对“俗士”既红男绿女的“杭人”则含有讽消之意,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
为什么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
答:作者好像舍不得让主角“月”出场,意欲以之唱大轴戏,所以先让配角如烟、夕岚登台铺垫。
此外,以“然杭人游湖,……”承上段罗纨之盛,在结构上亦是顺理成章。
红男绿女的杭人只知在午、未、申三时游湖,在作者眼中是一种“俗”的表现,其“不识庐山真面目”乃在于缺乏超俗的审美的趣味。
作为外来游客的作者则以其慧眼发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末下,始极其浓媚。
”这是对西湖“一日之盛,为如烟,为夕岚”的具体描写。
“湖水染翠,山岚设色”,这一“染”一“设”,皆赋予大自然以灵性,将大自然比拟成丹青妙手,而大自然的画笔,只有在“朝日始出”与“夕春末下”这两个美妙时刻才为湖光、山岚添彩增色,从而达到达“浓眉”即一种极其妩媚动人的审美境界。
这与午、未、申三时西湖之“艳冶”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媚”比“冶”要高出一筹。
但是西湖春天最高的审美境界却不是朝夕之景,而是作者开头所说的“为月”。
对西湖之盛何以“为月”,作者有意放在最后来写,旨在造成一种悬念,增添读者的趣味。
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答: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
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
“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
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
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
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他还是颇懂得艺术辩证法的。
⑥杭州西湖游人多在何时
(原文)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①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明确: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②友人陶石篑数言“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作者为何不去观看
明确:因为作者“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记石篑相约梅园赏梅而不去,用意在于侧面表现桃花之美、之盛。
这里写西湖梅花之美及虚写,是作为一种铺垫,旨在衬托西湖桃花更令人叹为观止。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桃花则曾被贬为“轻薄”之物。
作者舍梅取桃,乃至为桃花所“恋”,可见其迥异于世俗的独特的审美趣味。
③作者是怎样描绘西湖胜景的
明确:“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采取远望的角度,写出西湖二十余里挑花夹杂着绿柳的总体意境。
“绿”指柳条,“红”指桃花,“烟”“雾”弥漫,则渲染出“花态柳情”呈现繁花照眼、生机勃勃的色彩美,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
春花盛开乃是“西湖最盛”“为春”的主要表现。
其次还表现为游人罗纨之盛:“歌吹为风,……艳冶极矣。
”在桃花盛开的白堤、苏堤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甚至比堤边的春草还多;歌乐似春风回旋,香汗如春雨淅沥,好不热闹;色彩艳丽之极,风姿放荡之极,着“艳冶”二字,可谓摹写、概括尽致。
作者之笔墨亦极尽浓艳之能事,盖非如此不能描绘出西湖春天“艳冶”之盛景。
④作者是怎样写西湖月景的
明确:写“为月”是淡雅之笔,一浓一淡,相辅相成。
此处“尤不可言”的月景,也只有以淡雅的笔才能写出其神韵。
作者此刻惜墨如金,并未大肆渲染,仅用“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有一种趣味”十四个字,留给读者无穷无尽的想像空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不尽。
较之具体实写,这种虚写反而妙不可言。
⑤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
明确:西湖之景虽美,但并非人人能享受。
作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颇以能探幽寻胜,受用此乐而得意,含蓄流露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对追名逐利的庸俗之人的鄙视与嘲讽,故云“安可为俗土道哉”
⑥本文有何写作特色
明确: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
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大夫的审美情趣相悖,这都是他“独抒性灵”之处,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
文章笔法也是任随自然,意到笔到。
“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答李元善》)。
如文中西湖春月之景分明是主角,但却用寥寥数语,点到为止,不加细描,而对西湖的桃花与“罗纨之盛”却颇费笔墨,堪称“不拘格套”。
其实,这是因为越是最高层次的审美境界愈难以用文字描绘,不如以虚代实,以简代繁,仅可以收到“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二绝》)的艺术效果。
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其他《西湖游记一》与《西湖游记二》在写景上的异同。
异:《西湖游记一》,只写“面”,只有日景,运用典故,丰富了文章内容。
《西湖游记二》,“点”“面”结合,日、月之景结合,还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同:都写了西湖春天美景;都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都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使文章语句艳丽多姿;两文还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
形容人有眼光好的成语
有高瞻远瞩、独具只眼、慧眼独具、远见卓识、真知灼见。
一、高瞻远瞩1、:gāo zhān yuǎn zhǔ2、释义:是站得高,看得远。
比喻眼光远大。
3、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翻译:凡是闭塞视听,思想僵化,不能看得远的人,就像死人一样。
)二、独具只眼1、拼音:dú jù zhī yǎn2、释义: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见解高超。
3、出处: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近来别具一只眼。
(翻译:近来眼光敏锐,具有独到的见解。
)三、慧眼独具1、拼音:huì yǎn dú jù2、释义: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
3、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谓慧眼独具。
(翻译: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以说是眼力独到。
)四、远见卓识1、拼音:yuǎn jiàn zhuó shí2、释义:解释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3、出处:明·焦靖《玉堂丛话·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翻译:解缙的才能,类似于东方朔,但是眼光和见解方面,东方朔比不上他。
)五、真知灼见1、拼音:zhēn zhī zhuó jiàn2、释义:真正知道,确实看见。
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3、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翻译:有高明的认识的人都会出错,何况是其他人呢
)
形容眼光长远成语
别具慧眼慧:聪明,有才智。
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出处:宋·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长算远略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登山小鲁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出处: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放眼世界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
放开眼界,纵观天下。
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元·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高明远识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
远识:远大的眼光。
指见识高远。
亦作“高明远见”。
高瞻远瞩瞻:视,望;瞩:注视。
站得高,看得远。
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开阔眼界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趋时奉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
多用作贬义。
同“趋时附势”。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趋时附势迎合时尚,依附权势。
多用作贬义。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
”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
何责于薄俗哉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深谋远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深图远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同“深谋远虑”。
深猷远计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同“深谋远虑”。
识时达变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识时达务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识时通变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同“识时达变”。
适时应务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随俗浮沉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与时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唐·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出处:《易·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渊图远算深谋远虑。
出处:《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算,意在无遗。
”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远谋深算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叶圣陶《冥世别》:“他们这样说,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
”远瞩高瞻犹言高瞻远瞩。
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识时务者为俊杰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
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有关美丽的好词好句
好词:含苞 含蕾 瑰丽 秀丽 美丽 艳丽 幽香 芳香清香 暗香 素雅 斑斓 迷人 醉人 浓郁 展开盛开 娇嫩 怒放含苞待放 色香双绝 国色天香 艳丽动人百花凋谢 绚丽多彩 妩媚动人 花团锦簇花香鸟语 异香扑鼻 随风摇曳 淡雅清新争奇斗艳 花色迷人 白花盛开 蓓蕾初开花影摇曳 凌霜傲雪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好句:●朵朵牡丹昂首怒放,显示自己的绚丽多姿,随风翩翩起舞。
●牡丹的颜色多得不可胜数:白、黄、粉红、紫、黑、蓝、绿,比朝霞、云霓的色彩还要丰富。
●红色的梅花似一堆红红的火,赐予人一种生命力,一种爆发力。
●芍药花开了,粉红的花瓣儿映红了小姑娘的脸,映红了火热的农家生活。
●在那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子,含笑伫立,娇羞欲语。
潮汛 海涛 海啸 海浪 巨浪 恶浪 碧绿 海峡 海湾 海滨 海岛 海滩 沙滩 海潮白浪如山 白浪滔滔 白浪滔天 百川归海 奔腾不息 奔腾呼啸 奔腾咆哮 碧波荡漾 碧波万顷 一望无垠碧海青天 碧江盈盈 碧蓝如茵 苍茫大海 汪洋大海 海天相接 海水连天 海天一色 波浪滔天● 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再嬉戏。
● 湖水在枯草丛里微微低语,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只小鸭的扑翅声,使月夜的湖面更显得孤寂和冷清。
● 数叶白帆,在这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几片雪白的羽毛似的,轻悠悠地漂动着,漂动着。
●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 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
● 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
● 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 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眼睛● 凤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锐 呆滞凝视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温柔 赞许 狡诈 专注 深邃 浑浊 关切 坚定● 肿泡眼 老花眼 金鱼眼 蛤蟆眼 细眯眼 眯缝眼 斜视眼 斗鸡眼 青光眼 杏儿眼 丹凤眼水汪汪 圆溜溜 滴溜溜 古碌碌 直勾勾● 双目似箭 双目传神 两眼如灯 两眼发呆 两眼放光 睛若秋波 眼若流星 眸清似水 凤眼流盼 碧眼盈波 眼睛贼亮眼花缭乱 侧目而视 顾盼生神 睡眼惺忪 贼眉鼠眼 浓眉打眼 柳眉杏眼 龙眉凤眼 慈眉笑眼 横眉冷眼 金刚怒目獐头鼠目 老眼昏花 慈眉秀目 秀目黛眉 眉蔬目朗 明眸秀眉 火眼金睛黑亮亮的 水晶晶的 水灵灵的 水汪汪的 圆溜溜的 滴溜溜的 乌溜溜的盈盈秋水 清澈明亮 乌黑有神 深沉睿智 深不可测 深邃犀利 目光深邃头发● 鬓角 卷发 银发 鹤发 刘海 辫子 发辫 乌黑 乌亮 整齐 凌乱 蓬松 脏乱 细柔 粗硬 竖直● 披肩发 羊角辫 蝴蝶髻 学生发 刘海儿 刺猬头● 白发如银 白发斑斑 鹤发童颜 长辫垂胸 乌黑油亮 云鬓高耸 乌发如云 两鬓苍苍 白发如霜留着背头 蓄着分头 剪着平头 自然卷发 滑腻柔软 油亮光洁 蓬蓬松松 刘海齐眉 稀稀疏疏嘴巴● 红唇 朱唇 干裂 红润 苍白 鲜嫩 湿润● 血盆大口 樱桃小嘴 棱角分明 四方阔口 嘴大唇厚 唇如胭脂 唇红如血 朱唇皓齿 唇焦口燥 瘪嘴薄唇 唇方口正脸庞● 白净 红润 苍白 灰白 清瘦 憔悴 俏丽 端庄 秀丽 文静英俊 严峻 动人 妩媚 可爱 慈祥 羞红 面孔 玉面 蜡黄● 红扑扑 胖乎乎 粉嘟嘟 黑黝黝 鸭蛋脸 枣红脸 粉红脸 瓜子脸 冬瓜脸 猴子脸 古铜面 苹果脸 娃娃脸● 脸色如蜡 面若鹅卵 面若银盘 面如土色 面红耳赤 面不改色 面容俊俏 面容憔悴 面容刚毅 面目可憎 面如满月面白如玉 平头正脸 脸庞清秀 脸色红润 脸色白皙 面白唇红 面如晚霞 面似红火 满脸皱纹 满脸雀斑 满面春风满面红光 满面笑容 粉红含春 笑脸相迎 皮泡脸肿 青面獠牙 两颊绯红 颧骨高耸 黑里透红 涂脂抹粉 酒窝迷人笑厣动人 轮廓分明 面面相觑 油头粉面 方面大耳 广额方颐 气色红润 容光焕发 酒窝深陷 白净柔嫩 春风满面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喜笑颜开 和颜悦色 喜形于色 面黄肌瘦 愁云满面 面如银盘 阔脸暴腮 两腮圆润 面容丰腴满脸横肉 皱纹纵横 皱纹密布 刻满皱纹 饱经风霜 满目清秀 杏脸桃腮体形● 苗条 丰满 丰腴 魁梧 结实 强壮 匀称 标致 精悍 短小 粗实 粗犷 笨重消瘦 细挑 富态 富相 臃肿 干瘪 丽质 黑瘦 彪壮 强健 刚健 单薄 憔悴 纤弱● 虎背熊腰 阔背圆腰 虎背龙腰 熊腰虎背 蜂腰龙背 腰圆背厚 虎体熊腰 高大魁伟 彪焊体壮 结实匀称 修长挺拔矮小精悍 钢筋铁骨 秀美标致 轻盈窈窕 老态龙钟 弱不禁风 身躯凛凛 身高马大 体壮力大 体壮如牛 身形纤弱身粗似瓮 体态轻盈 体健筋强 高头大马 五大三粗 短小精悍 英姿飒爽 气宇轩昂 肥头大耳 肥头胖脑 体态丰盈枯瘦身材 身段窈窕 体态婀娜 身姿矫健 袅袅娜娜神态● 激动 喜悦 感激 欣慰 欢喜 欣喜 得意 惊讶 安详 坦然 腼腆 害羞 冷漠冷淡 慈祥 妩媚 愤怒 失神 发呆 悲哀 愧疚 懊恼 阴险 狡黠 慌乱 恐惧 绝望● 冷冰冰 羞答答 气呼呼 笑盈盈 乐呵呵 兴冲冲 喜洋洋 怒冲冲 笑眯眯● 悠然自得 笑逐言开 满面春风 谈笑风声 义愤填膺 气势汹汹 失魂落魄 神气十足垂头丧气 气急败坏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若无其事 神采奕奕 神态自若 从容不迫共 4 条花卉的好词好句好词:含苞 含蕾 瑰丽 秀丽 美丽 艳丽 幽香 芳香清香 暗香 素雅 斑斓 迷人 醉人 浓郁 展开盛开 吐蕊 娇嫩 怒放含苞待放 色香双绝 国色天香 艳丽动人百花凋谢 绚丽多彩 妩媚动人 花团锦簇花香鸟语 异香扑鼻 随风摇曳 淡雅清新争奇斗艳 花色迷人 白花盛开 蓓蕾初开花影摇曳 凌霜傲雪 姹紫嫣红 繁花似锦萧萧落叶,秋风飒爽,落叶纷飞春困,秋乏,夏打墩,冬天则冬眠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
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有些动物主要是皮值钱,譬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值钱,譬如牛;有些动物主要是骨头值钱,譬如人。
●虚心的人用文凭来鞭策自己,心虚的人用文凭来炫耀自己。
●在工作中,是英雄的表现出来了,是人才的体现出来了,是蠢材的显现出来了。
(一)惜时,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等闲:轻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清/钱鹤鸿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学而不厌,诲人不卷。
—— 诲: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赵恒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清/孙洙(二) 写作 艺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唐/杜甫 耽:沈迷。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 赵翼《论诗绝句》风骚:泛指卓越的作品。
(三) 山川 景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别枝:斜出的小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四) 四时 花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唐湖春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茂盛的样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坐:因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落花。
(五)志向 节操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将相本无帅,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楚/屈原《离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焕《登鹳鹊楼》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咏石灰》 浑: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有心人:指有坚定志向的人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元/虞韶《日记故事》(六) 才貌 情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 《水调歌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投得三春牟。
——唐/孟郊《游子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缝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象东流。
——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 王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寓《竹枝词》晴:与“情”谐音双关。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七)人事 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酒缝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元/高则诚《琵琶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唐/刘禹锡《陋室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缝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白居易〈琵琶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宋/苏轼〈水调歌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不知明镜里,何处是秋霜。
——唐/李白《秋浦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自古红颜多薄命。
——明/吴承恩《西游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宋/杨万里《竹枝词》(八)事理 认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元/无名氏诗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国/魏/曹 植《七步诗》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德泽:恩惠。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九) 德 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岳阳楼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梁意王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子 告子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趼人《痛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 陈涉世家》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 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表情描写——喜好词:嫣然一笑 欣喜若狂 喜上眉梢 笑逐眼开 沾沾自喜喜形于色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喜出望外 欢呼雀跃和颜悦色 春风得意 笑容可掬 仰天大笑 洋洋得意好句:此时妹妹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她亲昵地依偎在老师地身旁,就好似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星期天的早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跟着爷爷,连蹦带跳地来到橘园里。
一股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刚才登山的疲劳立刻飞到了九霄云外这是萧散看到的一则好词好句集,也发上来。
中国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不学上几句,可就白瞎了恁么多的老祖宗的人了。
爱 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 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20.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持 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桓宽《盐铁论•地广》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列传》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无题》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自 强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告子下》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商君书•画策》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5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诚 信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知 耻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 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6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杨雄《法言•君子》6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69.五刑不如一耻。
——吕坤《呻吟语•治道》7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改 过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74.人孰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7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 列传》7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白居易《与元九书》78.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79.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8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8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82.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薛瑄《读书录》卷十83.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厚 仁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yì)》87.仁者寿。
——《论语•雍也》8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有没有赞美慧眼识才的两句诗
吕超慧眼识才,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慧眼识才绝学就找吕超,三才绝学鬼谷绝学传人。
形容开拓进取的词语、语句
成语标题 成语 别具 慧:聪明,有才智。
具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出处:宋·叶寘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长算远略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名将晚谬》:“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 登山小鲁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出处:《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独具只眼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出处:宋·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放眼世界 放眼:放开眼界,目光不局限在狭小范围内。
放开眼界,纵观天下。
也作“放眼乾坤”。
出处:元·张养浩《过李溉之天心亭之二》:“放眼乾坤独倚栏,古今如梦水云间。
” 高明远识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
远识:远大的眼光。
指见识高远。
亦作“高明远见”。
高瞻远瞩 瞻:视,望;瞩:注视。
站得高,看得远。
比喻眼光远大。
出处: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夫闭户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 开阔眼界 指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太拘束,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内,眼光要放宽。
趋时奉势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
多用作贬义。
同“趋时附势”。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六卷:“若是他得了官时去看他,教人道我趋时奉势。
” 趋时附势 迎合时尚,依附权势。
多用作贬义。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如此人趋时附势以得富贵而自为乐者也。
”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二》:“盖趋时附势人情则然,古今所同也。
何责于薄俗哉
” 深谋远虑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深谋远略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深图远算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同“深谋远虑”。
深猷远计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同“深谋远虑”。
识时达变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识时达务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识时通变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同“识时达变”。
适时应务 适合时宜,顺应世务。
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 与时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唐·李白《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于物,与时推移。
” 与时偕行 变通趋时。
出处:《易·损》:“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 与世推移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渊图远算 深谋远虑。
出处:《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算,意在无遗。
” 远见卓识 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
远谋深算 犹言深谋远虑。
出处:叶圣陶《冥世别》:“他们这样说,就见得我们的行动都出于他们的计划,他们有何等的远谋深算。
” 远瞩高瞻 犹言高瞻远瞩。
出处: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 识时务者为俊杰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
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虑:考虑;忧:忧愁。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