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红军长征的名人名言
1.勇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七律·长征》体现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哪句?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当4支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
正因如此,湘江血战中的红军将士在成片成片的战友倒下后,又如同潮水般补充上去。
正因如此,雪山草地中被饥饿和疲惫逼至生理极限的人们沿着战友的遗体形成的路标顽强前行,最终走出死的沼泽,迎来生的希望。
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
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 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
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
有关红军长征的作文或好词好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温那段历史、纪念那段传奇,有助于我们认清中国来时的道路,指引中国前进的方向。
80年前,红军战士凭着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革命精神,凭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长征路上转战十余省份,跨越两万五千多里,战胜了各路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受住各种艰苦生活以及恶劣环境的考验,胜利完成战略大转移,在陕北开辟了根据地。
长征之于中国革命、中国命运的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我想谈一谈长征精神之于个人的启发。
发扬长征精神,能够敦促我们做好本职工作,能够给人以信仰的力量,能够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这是肖华将军写的《过雪山草地》词,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对于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
人,总是要有些精神的。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人的本能和潜力往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这也是长征能够流传那么多传奇故事的原因之一。
现在人们生活安逸富足,没有饱腹之忧、没有少衣之患,但是高于天的理想信念是不应该丢掉的。
村官也是政府工作人员,需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工作,不怕麻烦、不怕困难,多为民生福祉着想、多给群众办实事,勤想责任、少图回报。
在任期之内,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
长征胜利给人的另外一点启示是:永远不要惧怕苦难,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这是勉励人的名言,革命历程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86000人,到陕北只剩6000人,减员九成以上,这是怎样悲壮的牺牲
但是,经过长征,这支队伍淬炼成钢,“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和灯塔,成功地完成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我们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烦恼和挫折,比如工作不顺利、与领导沟通不畅、到期择业困惑等,这些算不得什么苦难,不要看得过重,应该摆正个人心态。
晚清重臣左宗棠有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心性修炼到家,道路自然越走越宽了
表现红军精神的语句
表现红军战士乐观精神的句子是:(红军不怕远,万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 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求助:关于“英雄造时势”的名言和诗句之类(越多越好)~~~~~~~~
这个不是唯心主义吗
~~你找这个干什么~~~是不是辩论方面的问题,如果是的话,别找什么诗句。
去翻中华汉语大词典,找找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时势.然后在立意上下功夫。
辩论是要引经据典,不是找诗句。
还有就是诡辩,玩文字游戏。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辩题,是一个历史哲学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在辩论进一步深入之前先来肃清几个重要概念。
原来我准备的一辩的辩词首先,什么是英雄
英雄者,杰出之人物也。
我们认为,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英雄,就是那些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杰出人物。
秦始皇是英雄,因为他统一了中国;列宁是英雄,因为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政府;瓦特也是英雄,因为他改良了蒸气机,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
俯仰古今,我们发现,样影响历史发展的英雄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几乎每一次历史的进步,每一种历史局面的开创,都有着英雄不可磨灭的功绩,正是因为他们的睿智和历史眼光,才能从众多生命中脱颖而出,他们往往具有认清现实情况的能力,能够去发现,解决和处理问题,所以说是英雄利用了时势,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时势,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
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就是最好的例证。
他充分认清了中国当时所处的形势,提出了“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的伟大思想,讲了其他人所不敢讲的,做了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他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中国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因此,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们今天经济的繁荣,没有邓小平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祖国的富强。
所以我们坚信,在英雄和时势之间,是英雄造时势,决不是时势造英雄啊。
其次,什么是时势
时势者,当时之社会形势也。
我方认为,社会由人组成,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人才是执行行为的主体。
这显而易见体现出了一个内因与外因的问题。
英雄人物,他是内因;而时势作为一种客观形式或社会状态,只是外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也就是英雄人物是变化的根据,时势这个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发生变化的。
孰重孰轻,不辨自明也。
历史上,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渐次强大,改变了当时的局势,为后来始皇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彼得大帝这一历史英雄对俄国的改革,改变了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落后状态,使俄国进入了欧洲强国之列。
(在他在位期间,俄国出现了第一张印刷的报纸,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第一个科学院等等)综上所述,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我们难道还不能认清是英雄造时势吗
英雄对于历史的前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说:英雄是石,敲出希望之火;英雄是火,点燃历史之灯;英雄是灯,照亮人类之路;英雄是路,引领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红星照耀中国摘抄
红星照耀中国好句摘抄01、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斗到底。
《红星照耀中国》02、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张学良03、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04、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
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05、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之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
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要把大众理想化。
06、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在这方面有很多辩论的余地!),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在亚洲,只有蒙古人曾超过它,而在过去三个世纪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举国武装大迁移,也许除了惊人的土尔扈特部的迁徙之外,对此斯文·赫定在他的著作《帝都热河》一书中曾有记述。
07、与此相比,汉尼拔经过阿尔卑斯山的行军看上去像一场假日远足。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是拿破仑从莫斯科的溃败,但当时他的大军已经完全溃不成军,军心涣散。
08、有一个很有造就的社会科学家名叫列宁。
他曾写道:“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
‘更巧妙’。
09、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先的先锋队也这能表达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10、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至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作为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
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甚至要把大众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