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大国外交的视频台词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顺口溜

【 序 】1945年1月,苏联红军从德国斯的统治下解放了波兰华沙。

人陆续续开始回家。

老城广场,已是一片碎石。

陆续回家的人们来到这里,喂养战争中幸存下来的鸽子战争就要结束,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

半个月后,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

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

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记。

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

”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六十年过去了。

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俄罗斯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与六十年前三个大国在雅尔塔秘密安排世界秩序不同,这一次,莫斯科请来了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

但真正唱主角的,却是乘坐六十年前苏联军用卡车前来的2600名二战老兵。

俄罗斯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有数千万公民失去了生命。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各国首脑和历经沧桑的老兵,一同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这一刻,历史离我们不再遥远,也不再是记忆的负担。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大 国 之 谜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

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正是他们,用激情划破了海面幽蓝的平静,满载着贸易货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财富的雄心鼓荡下,启动了大国的旅程。

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

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世界性大国出现了。

那些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最先把机会抢到手里。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非常分散的。

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分裂的。

可是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就像你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力量,而别的国家没有。

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些手指。

当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时,历史首先记住了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

是恩里克王子以国家名义来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成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

当怀揣着航海计划的哥伦布同西班牙王室讨价还价时,伊莎贝尔女王在谈判中接受了这个普通百姓的利益要求。

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

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近代世界历史的大幕,就这样从海洋上拉开了。

但是,民族国家和海洋优势,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

人们能揭开沉淀已久的大国之谜吗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阿列克谢·沃斯克列先斯基: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特别是民众与领导者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尊重。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皮埃尔·罗桑瓦隆:一个强国仅仅物质力量强大还不够,它还应该具有吸引力。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一定的能力,一定的军事实力,一定的内部凝聚力。

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

”这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多少年来,法兰西共和国一直以其卓尔不群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其根源也许就在于此。

中国外交学院 院长 吴建民:一个国家要崛起,它思想得创新吧,对吧。

如果全是老思想,国家能崛起吗

崛起不了。

思想如果都束缚住了,能创新吗

创新不了。

所以文化的作用在这里出现了。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法兰西科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 院士 玛丽安娜·巴斯蒂:一种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取决于产生这种文化的强盛经济。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

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

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中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院长 王缉思:欧洲移民到了美国以后,等于是在一个新大陆上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

这样的一个国家,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相对来说呢,就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大国之谜之所以难解,还在于各国的发展模式,从来都无法简单地复制和模仿,而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对于后发国家来说,他们成为大国的谜底又在哪里呢

1697年,一批俄国青年来到了荷兰赞丹镇的一家造船厂做学徒,学徒中最出色的是一个身高两米,自称彼得·米哈伊洛夫的人,师傅和工友们都推荐他为“优秀工匠”。

这个人就是俄国沙皇彼得。

彼得大帝的这番举动,拉开了俄罗斯强国的序幕。

这位雄心勃勃的沙皇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了圣彼得堡,他要缩短的不仅是与欧洲的空间距离,还有国家实力的差距。

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

学习的目的是赶超。

在历史上,像俄罗斯一样实施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还有德国和日本。

他们构建的社会体制,他们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和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华: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像德国、日本、苏联,还有其它一些20世纪的国家那样,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

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刚刚经历了国家重建,相对于社会力量,国家的力量比较强大。

国际历史学会 会长 于尔根·科卡:德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上而下由国家发起和实现的。

美国和英国却主要是由社会来推动的,动力来自于社会。

中国外交学院 院长 吴建民:现代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入流的过程。

所以后发国家要起来,它得要入流,你不入流你就要落后。

那么这个入流的过程当中,它必须要国家来主导。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

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但历史的胸怀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慷慨,它总是让那些在第一时间适合它的规则,并拥有那个时期的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来充当世界的主角。

今天,当我们环视世界,不难发现:二战结束六十年了,战前的大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强国。

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时候,这些国家已率先走过这段历程。

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日本实现了现代化,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现代化不是西欧独有的,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俄罗斯政府国民经济科学院 院长 弗拉迪米尔·马乌: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须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必须有一个经济与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中国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 主任 董正华: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是崛起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也就是实现现代化,近五百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大国。

大 国 之 惑大国崛起以后,将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1494年,在没有人准确地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的时候,当时的两个海上强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就用一纸契约,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

从那以后,与大国崛起相伴随的,总是殖民地的扩张、划分和掠夺。

这个世界有时像黑白照片那样对比鲜明: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丰富的资源,但那里的人们却过着贫困的生活。

早期大国对殖民地的剥夺是惊人的。

虽然,大国也给殖民地带去了一些现代文明,但当地人却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他们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经济资源,也失去了国家的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

大国称霸的故事虽然丰富多彩,却从来都缺少美好和顺利的故事线索。

因为它造成的麻烦总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

它固然拥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荣耀,同时也面临着如何保持和扩大利益的烦恼。

英国诺丁汉大学 教授 郑永年:怎么维持一个大国的过程,这是相当艰苦的,那么怎么维持这个大国,每个时代都不太一样。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

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

于是,战争,大国之间的战争,似乎成为历史上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的必由之路。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兴大国直接打败霸权国的先例。

德国的兴衰,就是历史留给所有大国的一个深刻思考。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欧洲列强在几个世纪中以各种方式阻止德意志统一,令这片欧洲中部的土地饱受分裂的屈辱。

1871年,奋发图强半个多世纪的德国终于统一。

当这个新兴的大国遵循欧洲大国均势原则的时候,它在和平的环境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但是,当它试图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而发动战车后,则一败涂地。

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历史的教训还在于:所有企图靠战争来征服、压迫和掠夺其他国家的大国,其结局总是和他们的愿望相反。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西班牙试过,但是失败了;法国试过,拿破仑试图创立世界帝国,也失败了。

德国试过,特别是希特勒试过了,却输给了美国。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教授 奥古斯特·温克勒:或许这也是一个结论。

也就是说,今天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应该再试图建立殖民统治。

学者们喜欢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1970年的一天,德国人开始考问世界了。

这是人们已经熟悉的镜头。

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勃兰特向二战中被纳粹德国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世界舆论评价说,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的双腿,站起来的是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

在这一跪一站之间,人们走到了真理的门槛前,开始做出新的选择。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

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从大国崛起到持续强大,然后转入衰退,是一出需要耐着性子观看的历史长剧。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

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认清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重要的。

我想,只要做这样的改变,我们就在做出正确的调整来适应旧帝国的消失。

你可以完全不对旧帝国加以赞扬。

20世纪见证了英帝国全球霸权的衰落,日不落帝国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

但是,英国作为大国的历史并没有落幕,今天,人们依然能看到它在世界舞台上绝非是可有可无的演出。

五百年争霸的历史一去不返了,无论是曾经的帝国,还是今天渴望强大的新兴力量,都必须更加理智地在21世纪寻找新的大国之路。

大 国 之 路1955年,一位名叫盛田昭夫的日本商人来到美国拓展市场。

美国一家大公司决定向他订购10万台小型收音机,条件是必须换上美国公司的商标出售。

10万台的订单对于刚刚起步的商人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

但盛田昭夫却坚持使用自己的商标,放弃了这宗生意。

因为他看重的不是一笔买卖,而是公司的品牌。

盛田昭夫所坚持的品牌就是今天的“索尼”。

没有人知道,如果不是盛田昭夫的坚持,索尼的命运会怎样;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在战后崛起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正是靠了一批像索尼这样的跨国公司。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

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从长远来看,一个只能够提供廉价产品的国家不能成为强国。

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也就是说,它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只有这样,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人认为美国要衰落了。

他们看到美国钢铁工业和重工业的衰落,说美国要完蛋了。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美国在新兴的信息技术企业中的激烈竞争。

所以美国实质上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

1945年9月6日,在二战刚刚结束、日本正式投降后的第四天,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出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明确指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

”五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这台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的计算机,实际功能还不如今天的一些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却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

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今天,它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今的世界,经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发展,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简而言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一百年前更相互牵连、相互依赖的世界。

马来西亚前总理 穆罕默德·马哈蒂尔: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

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所长 莱斯特·布朗: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中,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差别不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这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的传播,非典,艾滋病,或跨国恐怖主义。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我们应当了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考虑到其他人的存在。

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

发生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至今提起来还心有余悸的例证。

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损害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使有的国家在一夜之间经济倒退十年,同时也波及了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最后,连被人们视为罪魁祸首的美国索罗斯基金也不能置身事外,它很快由赢家变成了输家,一度损失了20多亿美元。

在20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世界舞台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奇妙。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一个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

这种选择,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安全和战略因素的考量。

马来西亚前总理 穆罕默德·马哈蒂尔:我们发现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建立地区组织,一旦一个地区组织建立,别的地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地区组织。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阿列克谢·沃斯克列先斯基:地区化与全球化一样,应该是一个积极的进程,因为它给相对较弱的国家提供了在地区组织范围内弥补全球化带来的不足。

战后欧洲的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

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

这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为防止德国进攻,法国从1930年开始修建马奇诺防线,边境上的这座炮楼距离德国只有10公里。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教授 奥古斯特·温克勒: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两国就逐步开始和解了,70到80年代两国关系逐步改善。

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成功化解了两个国家几百年来的仇恨,共同开启了欧洲历史崭新的一页。

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人们意识到,“欧盟式”的和平发展,为新兴力量的大国之路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约瑟夫·亚宁:欧盟现在试图通过走与以往传统的强国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名活跃分子,即把多个国家组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世界政治将会认识到这种互相依赖的模式。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也许通过学习过去一个世纪里得出的经验,欧洲正在共识、默许和接受的基础上,率先创立一个超越国家的机构。

我认为从长远的方向来看,有可能世界也会这样组织起来。

大 国 之 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千年。

当全球市场把世界紧紧联结在一起,大国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依存关系开始增强,具有历史眼光和战略智慧的国家开始做出理性的判断:无论是崛起为大国还是维持大国地位,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集团对抗来争夺霸权的老路。

如果沿用传统大国的思维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以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主题。

沿着这条新路,人们开始表达新的愿望,寻求新的答案:当今世界,究竟什么样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大国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

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

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俄罗斯政府国民经济科学院 院长 弗拉迪米尔·马乌:强国还应该是那些能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的国家。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我们只可以解释部分的原因,但是不能完全做到。

最终可能是文化。

正如一位历史学家形容的,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式,开始的时候,好像是在地上爬,然后是站起来走。

到近代的五百年,就好像是在跑。

而这最后的一百年,无疑是在飞。

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大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对我们共存的这个世界,大国担负着怎样的责任

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大国,到底是什么样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 所长 莱斯特·布朗:那意味着承担领导责任,在气候不稳定时要稳定气候。

那意味着,处理贫困问题。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要乐于和其它国家分享其决策,通过说服而不是强迫来执行。

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一个具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对我们全球是有好处的。

中国外交学院 院长 吴建民:我认为一个大国必须具备两方面,就是物质的和精神的。

美国哈佛大学 教授 约瑟夫·奈:一个理想的世界大国应该在更广的角度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应该将其有吸引力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

或许,关于理想的大国,永远不会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

可以说这些是人们的愿望,却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实际。

也可以说这是人们的思考,却已越来越接近真理。

正是这些思考,成为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具有关键意义的成就。

这些成就发出的光芒,无疑将照亮新老大国未来的行程

五百年前,因为海洋,人类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

五百年后,因为天空,人类进一步拓展了这个舞台的空间。

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同步知晓天下事的时候,世界变小了。

世界也变大了。

1961年,一个叫加加林的苏联人离开了地球,第一次在太空中飘荡行走。

一个月以后,美国的阿连·小谢泼德也上了太空。

他在太空飞行时不断说的一句话是:地球外面的世界真美好。

从地球仰望天空,是那样的遥远清澄,偶尔飘过的云彩,会遮住人们的视线。

云彩的上面,将会是什么呢

是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温床,还是未来大国竞争的疆场

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放弃陈旧的思维模式和全球对峙时代的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五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的发展仍将经受各种考验。

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2022年央视政论片除了《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还

这是一部挺有深度的记录片,详细记录了500年来,9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历史

我想,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从骨子里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那第10个超级大国

在看到别国历史的时,免不得,我们会看看自己

我们离崛起还差了什么东西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崛起

每个人看完后,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

(随便写两句^_^) 1> 西班牙 2> 葡萄牙 这两个以牙齿命名的国家,无疑是开启了西方国家重新认识这个地球的大门。

他们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是凭借海洋迅速成为了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

中国曾经也有这样的际遇,只是当年的郑和带领着大船队,只是去宣扬我泱泱大国的实力的

宣扬过后,就回来了,啥事都没干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却是带领着坚船利炮,掠夺着各地的财富回去建造他们的帝国

比较不能理解的是,中国人从来都是对领土扩张不遗余力的

当年我们的祖宗就打到了欧洲

但是我们的祖先怎么就没想过用海军去侵略别国呢

如果那样的话,世界的历史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可以说,我们失去了让我们延续世界中心的机会

要知道,那个时候,那些所谓的西方强国,可是还胎毛未尽,连净化都还没有完全呢

(第一范文网 整理)3> 荷兰 荷兰的成功是一个注重商业贸易的结果

一切都已商业利润为重,其他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无所谓

他们对政治似乎毫无兴趣,而只关心自己的生意能不能做得成,需要交多少的税收

当年,西班牙占领荷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遇到半点抵抗,荷兰人就俯首称臣了

后来西班牙人宣称,荷兰是西班牙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毫无异议

当西班牙人派来总督,当他们的国王的时候,他们就马上顶礼膜拜了。

但是,当西班牙人提出上重税的要求的时候,荷兰人就不干了

他们马上揭竿而起,奋起反抗,把西班牙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

然而,当他们夺回自己国家主权的时候,却没有人有想过要成立自己的政府和国家。

他们做了让现在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去英国请求英国的女王来代理管理他们的国家。

但是,当后来他们发现英国人比当年的西班牙人更加的剥削自己的时候,他们又起来反抗了。

荷兰人注重资本,注重商业,已经超过了其他的一切了。

当年他们驾驭船队来到中国,为了可以和中国人做生意,三叩九拜地去晋见中国的皇帝

而同样的事情,诸如英国,葡萄牙之类的其他国家,却不肯低下自己高昂的头颅

荷兰人说: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尊严,又何足挂齿

荷兰,同时还是第一个发行股票,和成立银行的国家呢

(以前,还真不知道呢

) 当然,我们的国人也有如此“深明大义”的重商之人。

但是我们似乎做得有点过了,或者偏离了主线。

4> 英国 英国,无疑在世界现代史上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虽然,这个国家远离大陆,却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宏图伟业,完成了工业革命

英国,从某种意义上,与欧洲大陆的国家显得格格不入,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就如当今,欧洲都在如火如荼地欧共体,实行统一货币的时候,英国的英镑依旧我行我素动。

英国的政治体质无疑也是非常特殊的

这其中都有很多可以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让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是那个光荣革命了

她通过了非流血的方式,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这个应该是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

5> 法国 法国,是一个非常有独特魅力的国家

其文化曾经影响全欧洲,让整个欧洲的人都以说法语为荣;其铁蹄也踏遍过整个欧洲,亦将其政治思想传遍所有所到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国促进了许多国家的社会进程

当很多国家处于封建,城邦国家的时候,拿破仑的铁蹄一把扫平,迅速介绍到了现代的思想风潮

这其中就包括促使了德国的统一。

法国是一个革命不断的国家,曾经出现过N个帝国,N个王朝和N个共和国

连近代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人民公社都是出现在法国,虽然,很快就破灭了

法国是一个极其注重思想的国家,敬重思想家,艺术家

相比,看看我们的国家,似乎在这方面欠缺得太多了

至少,我没有看到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我们永远称颂德思想家

我们没有哲学的存在,因为目前根本不存在这片土壤

6> 德国 对于德国,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无庸置疑,德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

但是,这是有理由的

曾经的四分五裂,多达300多个小城邦国家,到最后的最终统一,成就了成为军事和经济大国的基础

统一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的重要,犹如现今的中国

诚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促成国家的统一,但是步子似乎稍显得慢了点

当年德意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说过,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国家的途径失败之后,通过战争和流血的方式,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我们在处理国家统一的问题方面,有时候是否有点显得太懦弱了

后世应该会给一个公平的评价

德国强大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视

和现今中国,还不能真正贯彻义务教育相比,在德国实行的是终身免费教育,如果不接受教育,反而会处以惩罚

如此重视国民教育的结果,就注定了德国领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经济强国

德意志亦是一个非常懂得自我反省的民族

承认自己所有战争是犯的错误,赔偿所有应付的补偿

对于日本一直在修改教科书磨灭自己的侵略历史不同,无疑德国将自己在世界大战的历史真相大书特书,更能得到世界民族的认同

在这一方面,台湾就做得不够地道了

最近似乎也在向日本人学习,干起修改教科书不得人心的那套了

7> 日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异类

就目前来看,日本是唯一一个亚洲的经济强国,当年的军事大国

翻开日本的近代史,有着近乎和中国相类似的遭遇

她也被西方的列强侵占过,也签订过诸多不平等的条约

日本的民族,是一个尊敬强者的民族

所以,在承认自己不足的同时,将西方的一套东西快速地搬到了本国,使国力迅速地得到了提高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美国打开日本门户的仅仅二十年后,日本就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邻国朝鲜的门户,成为其殖民国

不得不承认,日本创造了很多的奇迹

切不说,她脱颖于亚洲诸国,一枝独秀,位于世界强国之林。

单看看,日本在二战失败后,从一片废墟,又迅速崛起上,就可以看到日本是多么的可怕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强国之梦,也每天铭记着日本给予我们的痛苦国难。

但是,我们要知道,只有我们真正的强大,才能让他们对我们俯首称臣

(有点政治意味很浓的意思,但真的就是这个道理

) 8> 俄罗斯 说到俄罗斯,准确点说是前苏联,那可是我们的老大哥咯

对于这个国家,中国对其有太多的感情了

她一直都走在中国的前面

比中国早进入社会主义,比中国早实现工业大国的梦想,比中国。

当然,也比中国早结束社会主义事业

哈哈

苏联曾经的成就,绝对是整个20世纪最大的奇迹,也是让曾经中国的领导人一直顶礼膜拜的

他们如今的失败,正好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路在我们脚下,不知道我们会如何继续走下去,又会走成如何。

9> 美国 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摧残了世界的文明,那么她唯一成就的,就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了

美国绝对是一个靠发战争财的国家,20世纪依靠战争使自己强大,到了21世纪,依旧依靠武力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秩序,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

当我知道地球是圆的时候,我曾经把地球一分为二,一边是中国,而另一边就是美国。

现在想来也许很可笑,但那是美国在我心中时候的第一印象

即使,我都不知道美国代表什么,亦或是在哪里

也许我们对美国的霸道一直都嗤之以鼻,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无视她的强大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19和20世纪如此,21世纪又何尝不是如此

她就是有这种牛气来指责别人的私事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快速让我们自己强大起来

让吃过我们肉,喝过血的人,都加倍偿还。

(第一范文网 整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也正在乖乖得做一个学生,汲取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但是,青出于蓝的事情,从来都是必然的事情

等到那个时候,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了。

希望我还能看到那一天

呵呵

回顾与深思其他世界大国崛起的过程,是希望可以从中看到我们自己

曾经的我们,亦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崛起这个词语并不恰当,更适合的应该是复兴

而这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是我们成天在说,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的

在2007年的春节,我一口气看完了《大国崛起》这部精彩的记录片

之所以看,是想了解历史,更是希望我们的祖国也能够复兴

希望若干年之后,我再回来看自己这篇文章的时候,感到更多的是欣慰

希望中国可以让大国凑足那十大哦

作为一个对现实生活的现象有些不满的我们,才是真正希望中国强大。

有没有类似于《大国崛起》的历史节目,或者纪录片,要史实性强的

《百年中国》全球通史》,兴之路》,《消失团》,《我的抗战》,《美国内战 The Civil War》,《缅甸起义:看不到的真相》,《两蒋父子档案解密》,《融进三千里江山的英魂》《幼童》讲洋务运动的《天启》二战《世纪战争》二战《百年》《断刀》抗美援朝《西泠印社》讲西泠印社的故事,中间穿插了不少的史事有一部纪录片就叫《世界历史》,总共100集,从石器时代的人们介绍到万隆会议,你可以用迅雷下载的,有全集。

世界历史100集 列国国志 中华历史五千年转载

大国崛起中的第二集把影片变成句子

第 二 集 小国大业(荷兰)【 序 】 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兰。

在八百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从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叙述呢

第二集 小国大业大海总是在最平静的地方掀起波涛。

历史像大海,总是在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创造奇迹。

荷兰人崛起的故事,是从银白色的鲱鱼开始的。

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

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

荷兰北方航海博物馆 馆长 维歇尔?克尔克迈尔: 它对荷兰的经济太重要了,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14世纪时,荷兰的人口不到100万。

当时约有20万人从事捕鱼业,小小的鲱鱼为五分之一的荷兰人提供了生计。

但是,鲱鱼是一种自然资源,造物主并没有给荷兰人独享的权利。

生活在北海边的其他民族,都组织了捕捞鲱鱼的船队。

为了争夺渔场,荷兰人和苏格兰人之间曾爆发过三次战争。

是什么力量使得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1358年,在荷兰北部的一个小渔村中,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 把鲱鱼的肚子剖开,把内脏取出,把头去掉,然后把盐放在里面,这样可以保存一年多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冰箱,这种方法很独特,所以,那就是为什么荷兰的鲱鱼能够在全欧洲畅销,特别是英格兰。

荷兰渔民的一把小刀,将一种人人都可以染指的自然资源,转化为荷兰独占的资本。

直到今天,许多荷兰人在食用鲱鱼时,仍刻意保持着这种几个世纪前形成的饮食习惯,鲱鱼被去除内脏之后,不经过任何烹调,直接提着鱼尾一口吞下。

荷兰国务委员 约里斯?福尔胡弗: 从捕鱼业开始,(荷兰)产生了和东北欧、英格兰、南欧、非洲的贸易。

由捕鱼的传统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

借助鲱鱼,荷兰人开始了商旅生涯。

如今在鹿特丹的一些古老房屋上,仍可以见到鲱鱼的图案。

这些并不醒目的标志似乎在提醒人们注意:鹿特丹作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历史,就是从一只只装满咸鲱鱼的大缸开始的。

一旦以货物的流通和交换作为谋生手段,原本不利的地理位置也开始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地处西北欧的荷兰,面朝大西洋的北海,背靠广袤的欧洲大陆,欧洲的两条主要水道,从这里入海。

为了排涝,荷兰人修建了多条运河,构成了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水上交通网。

这些优势使得荷兰具备了成为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商业繁荣,也为荷兰提供了成就商业帝国的历史性机遇。

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和推销商,荷兰人从葡萄牙和西班牙那里装载香料、丝绸和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

返航时,他们又为这两个最早的海上霸权国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的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但是,荷兰商人很快发现,在这项利润丰厚的贸易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英格兰商人强有力的挑战。

当时,英格兰的面积比荷兰大三倍,人口是荷兰的五倍。

作为大西洋中的岛国,它比荷兰有着更加优越的地理位置。

这一次,荷兰人将依靠什么样的手段,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就像发明一刀就能取出鲱鱼肠子的方法来打败对手一样,荷兰人打败英格兰是从设计一种造价更加低廉的船只开始的。

荷兰海运博物馆 馆长 约斯特?舍肯伯鲁克: 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

所以,考虑这些因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

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

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

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 馆长 维歇尔?克尔克迈尔: 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

而甲板很小。

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但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

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 馆长 维歇尔?克尔克迈尔: 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

他经过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

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

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

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

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阿姆斯特丹,荷兰海运博物馆。

每个星期天,这里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来学习荷兰的历史。

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参加也从不间断。

教师由不同职业的志愿者担任,他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四百多年前荷兰水手的生活。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 荷兰人的祖先不仅仅是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实际上在距今五百多年前的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

荷兰海运博物馆 馆长 约斯特?舍肯伯鲁克: 在某一段时间,荷兰船队的数量比英格兰、法国和苏格兰海上商船的总和还要大。

荷兰的商船大概有1800艘,它们可以把货物运到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作为交易的市场、储存货物的仓库、维修船只的工场,在荷兰逐渐兴旺起来。

渐渐地,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人们发现,一个超越商业贸易甚至是超越经济生活的难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这就是到底应该由谁来管理城市,应该怎样管理城市

和欧洲其他地方一样,一开始,荷兰城市的主人是那些贵族们,因为城市是总是建立某个贵族的领地之上。

贵族们建立起小型的军队,名义上是为城市提供保护,实际上是依靠武力取得税收。

荷兰乌德勒兹大学政治历史系 教授 伊多?德汉: 这意味着,在城市里,有钱人比较有权力,他们可以主导讨价还价,贵族们依靠生意人给他们提供财富。

荷兰国务委员 约里斯?福尔胡弗: 商业和城市的兴起使人们产生了对经济自由的渴望。

日渐富有的市民们最终做出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

他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

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贵族不能直接向他们收税。

“市民自治”为荷兰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到公元15世纪末,将近一半的荷兰人生活在城市中。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 每个城市都努力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城市由有钱的商人统治,由他们来决定城市的管理。

这座建于15世纪的市政厅,每隔15分钟就会再现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场面:贵族将城市的管理权转交给市民。

发生在荷兰历史上的一个瞬间,借助这个特殊的计时工具成为了永恒。

就在荷兰人忙于经营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

一些雄才大略的君主,凭借蒙古大军西征传入的火药,摧毁了骑士们守卫的贵族城堡,建立起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这样一些君主集权的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着割据的贵族领地和独立的商业城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们可以有效地动员和组织起整个民族的力量。

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靠这样的优势,率先进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

开始的时候,荷兰人似乎不为这种潮流所动。

他们满足于生活在彼此独立的城市中,这些城市惟一关注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财富。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 如果像英国、法国、西班牙一样有一个在国王统治下的国家,就会有很多别的问题,比如国王想要扩张使自己的国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这就会花很多钱。

但是,在1543年,不管荷兰人情愿与否,都不得不去面对国家这个问题。

那一年,西班牙国王通过政治联姻的方式取得了荷兰的统治权。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有意思。

当西班牙国王宣布荷兰是西班牙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荷兰人认同了这种说法;当西班牙国王重新划分荷兰的行政区域时,他们坦然地接受了;当西班牙国王为荷兰派来新的总督时,他们也顺从地臣服了。

但是当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把手伸向他们的钱袋时,荷兰人奋起反抗了。

荷兰乌德勒兹大学政治历史系 教授 伊多?德汉: 菲利浦二世需要很多的钱,因为他一直和法国打仗,要用大量的钱维持。

他希望得到永久的财力保障,而荷兰人拒绝这样做,他们只同意在一段的时间内提供部分的钱。

荷兰的独立战争爆发了。

一开始,西班牙的军队轻而易举地粉碎了荷兰人一盘散沙似的抵抗。

在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就有15万荷兰人死于非命。

严峻的现实,让各自为政的荷兰省份不得不团结起来。

1579年,来自荷兰北方七个省的代表在这间大厅中签署协议,组成军事同盟共同对敌。

此后,战争开始向有利于荷兰人的方向转化,一方面是由于荷兰人的联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菲利普二世在欧洲四面树敌,连年的争霸战争耗尽了西班牙的国力。

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在海牙郑重宣布:废除西班牙国王对荷兰各省的统治权。

把国王像一个不称职的经理人那样打发回家之后,荷兰人突然发现,他们实际上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

那么,这个国家应该交由谁来管理和保护呢

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 教授 埃弗特?阿尔克马: 他们并不急着说,我们现在没有国王,因为那时候从没有人这么做过,他们不能说我们是共和制的,因为这对他们来说还太前卫了。

对于那些领导独立战争的商人们来说,他们最想得到的不是政治权利而是商业利润,所以,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强有力的保护者,由他来照顾荷兰的安全,而自己去照顾好自己的生意。

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出现了:荷兰人将自己的国家托付给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英国女王爽快地同意了做他们的君主,并派出军队保护荷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精明的商人们很快发现,英国女王收取的保护费,实际上比他们赶走的西班牙国王还要高。

荷兰乌德勒兹大学政治历史系 教授 伊多?德汉: 荷兰的城市说,不,我们不这么认为,也许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我们可以有统治者,但是,他的权力不会太大。

1588年,七个省份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

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

很多历史学家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赋予商人阶层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荷兰国务委员 约里斯?福尔胡弗: 这在荷兰非常典型,它是一个共和民主的混合,实际的政治权力是在商人和知识精英的手中。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 不同的省,尤其是拥有沿海城市的省份,由城市的商业精英们统治,而整个国家政府、这些省的代表和统治者,也由这些家族产生,所以,你可以认为,荷兰共和国有点像家族的企业。

崭新的国家诞生了,但它的未来仍处于重重迷雾之中。

如果用国土、资源、人口等条件来衡量,荷兰几乎不具备作为国家生存下去的条件。

更何况组成共和国的七个省份依然是各自为政。

荷兰莱顿大学法学院 教授 埃弗特?阿尔克马 它的结构非常松散,各省之间绝对独立,他们只能在决定税收上取得一致,在其他方面,如果他们意见不统一,就不能做出任何决定。

所以,它非常松散,有时可以把他们比做现在的欧盟。

这个结构松散的小国,几乎是在刚刚建立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一次严重的危机。

在独立之前,与西班牙的贸易是荷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独立之后,西班牙国王封锁了本国的所有港口,禁止荷兰商船驶入西班牙。

经济的生命线被扼断了,新生的共和国出路在哪里

荷兰凭借着自己的商业直觉,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因为这片土地上拥有人数众多、对财富充满强烈渴望的商人阶层,如果将他们的爱财之心转化为一种力量,那么,荷兰就拥有了比王权更为强大的武器。

根据这个优势,荷兰人决定从精明的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靠自己去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

那么,远洋航行需要的大量资金又从哪里来呢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维姆?范登德尔: 是的,可以这么说。

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

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 馆长 洛德韦克?瓦赫纳尔: 他们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那时候,这些钱值几十亿,用这些钱他们建立了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维姆?范登德尔: (政府给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它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出航了。

西班牙国王几乎是用鄙夷的态度对待这个不自量力的挑战者。

但是,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 馆长 洛德韦克?瓦赫纳尔: 前十年他们(东印度公司)没有付任何的利息,因为投资者喜欢把钱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亚洲建立一个贸易王国上面。

做完这些,十年后,公司第一次给股东派发了红利。

连续十年不给股东们分红利。

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什么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这是因为: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

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经活跃着超过1000名的股票经纪人。

他们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经出现了。

这里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从事股票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

大量的股息收入从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兰国库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当大量的金银货币以空前的速度循环流通时,荷兰的经济血脉开始变得拥堵起来。

这一次,荷兰人解决问题的探索直接进入了现代经济的核心领域——这就是建立银行。

英国银行博物馆 馆长 约翰?基沃恩: 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大约比英国银行早一百年,它是一个城市银行、财政银行和兑换银行。

它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所有一定数量的支付款都要经过银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银行对于荷兰的经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发明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

那时叫做“想象中的货币”。

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由此,一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当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正在海洋上厮杀时,西班牙贵族手中的白银仍可以自由地从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金库中流进流出。

荷兰的银行,可以合法地贷款给自己国家的敌人。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 荷兰人建立他们的政府,包括国家政府、地方政府都是为他们的商业利益服务的。

荷兰国务委员 约里斯?福尔胡弗: 当时欧洲不同的王国王室之间进行不停的争斗,荷兰始终在这些争斗中保持中立,而且它更专注于经济的发展。

历史学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荷兰的市民是现代商品经济制度的创造者,他们将银行、证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地统一成一个相互贯通的金融和商业体系,由此带来了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

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 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 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 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 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 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 馆长 洛德韦克?瓦赫纳尔: 阿姆斯特丹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

请看这幅图,这幅《阿姆斯特丹女神》。

17世纪阿姆斯特丹是世界的中心。

这就是为什么阿姆斯特丹女神的手放在了地球的上面。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地球,这个世界是我们的。

马克思这样评价道:1648年的荷兰:已达到了商业繁荣的顶点。

正是在1648年,阿姆斯特丹的市民们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市政厅。

出于对质量的考虑,市民们没有预先规定工程完工的期限。

实际上,他们一共花费了八年的时间和超过70吨的黄金,来营造这座宏伟的建筑。

只有正在创造历史的人们,才会有这种追求不朽的野心。

1656年,新的市政厅落成了。

市民们进行了连续七天的狂欢。

冯德尔,这位被称为荷兰“莎士比亚”的伟大诗人,特意为市政厅写了一首颂歌,歌词里唱道: “……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

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

” 在冯德尔创作这首颂歌的时候,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的一个外交使团,扬帆远航去了遥远的东方。

1656年,荷兰使团到达北京。

入主中原刚刚八年的大清朝廷,以一种兴奋的态度接待了他们。

但荷兰人遇到了那个时候所有到中国的外交使团都会遇到的一个麻烦,就是在觐见皇帝时必须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事实上,一直到18世纪末,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

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顺治皇帝接见了荷兰使团,并高兴地赏赐给这个来自世界上最富庶国家的使团大量礼物。

回到住处,一个叫约翰?尼?霍夫的使团成员写下了他们答应跪拜条件的原因:“……我们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

” 荷兰人的重大利益是什么,就是通商和赚钱。

作为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共和国,17世纪的荷兰从贸易中获得的巨额财富没有体现在王公贵族的豪奢宫殿中,它们被中产阶级商人们用来建造和装饰自己的住宅。

荷兰人富裕的生活图景,被弗美尔、伦勃朗等一批卓越的现实主义画家真实地记录下来。

荷兰伦勃朗纪念馆 博士 桑德拉?贝希托尔: 在阿姆斯特丹有很多的艺术家,我们知道17世纪的时候,荷兰出现了大量出色的油画作品。

17世纪中期,在阿姆斯特丹大约有800万到1500万张油画作品。

那时,每个人都喜欢油画,每个阶层的家里都有油画,人们可以在市场买到这些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几乎看不到国王、大臣和贵族,普通人、平凡的生活成为艺术殿堂的主角。

一贯被忽略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喜悦、忧伤、内心中涌动的情感,甚至隐蔽的欲望,都被一一描绘下来。

这是17世纪的艺术大师弗美尔笔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兰清晨。

温暖的色调、正常的生活秩序,构造出平静、祥和的氛围。

主人公身上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

只有良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才能塑造出如此健康的体型。

这种专注、平和的表情,只会出现在那些没有对饥饿的恐惧,不用时刻担心流离失所,在富足的环境中度过一生的人们的脸上。

直到今天,荷兰人的日子依然像这位厨娘一样富足和安逸,荷兰这个商业帝国所开创的商业规则,仍然在影响着世界。

1688年9月,一支庞大的舰队从阿姆斯特丹港拔锚起航,这些船上载着荷兰的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和两万名荷兰士兵。

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国议会的邀请,前去保护英国国民的“宗教自由和财产”。

历史的安排竟是这样的巧合。

17世纪末期,荷兰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的霸权。

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威廉三世离开荷兰到英国,都成为了世界中心舞台的一次极有象征意义的转移

大国外交的视频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