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于粽子的诗词有哪些
1,《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译文: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2,《乙卯重五诗》宋代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代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译文: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
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代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
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5,《表夏十首》唐代 元稹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译文:五彩的丝线包扎这像碧玺一样翠绿的粽子,香气扑鼻的粳米像白玉一样抱团。
有关粽子的诗句
粽子每逢端午献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
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气誉乾坤。
菩萨蛮 宋 陈义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关于粽子的诗词,
篇一:妈妈寄来的粽子一层层裹紧的是一粒粒的糯米一粒粒的情;包两块瘦肉喷香,飞扬健康的祝愿;一块肥肉化了油,是童年遗留的滋味;那深红的鸭蛋黄,依稀看见了那颗疼爱游子的慈母心。
一层层打开的,是浓浓的香和浓浓的爱
尝一口妈妈的粽子,那味道会记得一生。
甜缝进心底,香溢满齿颊。
舔完最后一口,一点点咸——那是一滴泪,不知道是妈妈包进粽叶的,还是游子悄然滑落的。
妈妈包的粽子诱惑百年回味一生。
篇二:粽子我相信包粽子是在包虔诚的心情,多少朝代褪去却因一个人悲怆的一跳赢来百姓永久的崇敬粽子伴清香的艾草而来粽子伴激情的波涛而来粽子伴铿锵的锣鼓而来粽子的味道是文化的味道粽子的思念是中华的思念我相信吃粽子是在咀嚼遥远而鲜活的记忆,历史啊,因风云突变而跌宕起伏,汨罗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独而伟大的灵魂,从此,国破家亡写进了沉重的叹息或者拷问我相信民族需要这种无畏的勇气和感情所以,赛龙舟,吃粽子,以举世瞩目的盛大节日的仪式流传到现在,成为人民共同的心声篇三:粽子的情思粽子的情思打小我就吃惯了外婆包的粽子红豆的,蜜枣的,细沙的……吃完了,满嘴飘香身躯佝偻的她忙了一天一夜就为了,满足我的欲望如今她走了每逢端午,看不见她的身影令人黯然神伤我买来一大堆最贵的粽子鱿鱼的,烤鸭的……供在她的灵前却没有昔日的芬芳外婆啊,我还想吃你包的粽子依稀觉得外婆动了一下嘴唇:待来日,相聚在天堂篇四:老丈的粽子老丈用三个月的时间种好糯谷打下的米在端午节包粽子屋后的竹林感动得哭了几天老丈接过竹子掉下的泪水将糯米泡得比心还白用清香的竹叶包好时不时把自己心也包进去到时要祭江河叫屈死的屈原尝新米他经常讲好多英雄不及屈原毎年端午他都要显灵一闻米香,二看太平三拜老乡,四驱鬼神今年水里有些动荡老丈常摸着胸口他的心瓣被倭寇闯痛过被南亚猴子抓起伤疤屈原给他投梦叫把棕子做大些放些炸药,做成水雷做成一条一条导弹做成潜水艇在端午节甩远些比如黄海,东海,南海中国所有的海域由老屈的千年怒火发射或许能搞死那些捣乱的敌人老屈死不了他在中国人心中活了几千年他唯一的嗜好就是每年吃一回粽子老丈是包粽子的老手这回包的粽子一定特别篇五:粽子香,粽子香端午节,粽子香家家户户要品尝超市,集市一堆一堆好包装粽子形象多漂亮价签,随风高扬今年过节吃啥呢粽子,流行时尚头脚尖,肚朝天金丝缠绵花衣裳粽衣包装月饼馅聘请嫦娥来推销屈原天上笑哈哈好香,好香粽子个个都好样我爱您。
我家乡端午节,粽子香人生味道个中尝一片粽叶一念想先人投江。
印象龙舟竞赛扔粽子沉入水中喂鱼虾疑是江面泛人样屈大夫,莫声张粽子香,笑满堂顺口一咬甜心上中华农历变思想一页一页登广告有喜乐,有悲伤小小粽子走天下每逢佳节人迎唱闻香。
不见离骚粽子香,粽子香你我都来尝尝尝爱国好思想屈原都知道你一口,我—口吃出好味道尝到好世上你我都来尝尝尝粽子香,粽子香(重唱词)篇六:闻着粽子飘香从热腾腾的锅里把你捞起看着你绿色的粽衣变了颜色淡淡的粽叶味进入我的脑际剥开层层包裹我最愿意闻你散发着米香与热气柔和的气息还有那露枣棱角分明的三棱体迫不及待的咬一口夹杂米枣味咀嚼儒香可口沁人心脾的粽子留在口里是回味悠长的香甜味篇七:粽子天气沉沉的雨躲进云里我溜进饭馆端午就走在了眼前你瞧墙上挂着一串串粽子这是头一回在福州过节头一回看到这些只有一个角的粽子其它的角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故意抹去不像故乡的粽子个个棱角分明个个都是主角篇八:屈子和粽子屈子不会想到在他死后多了一个节日多了一种食品似乎有点值得
人们吃着粽子并不准备天问屈子也不会想到他以九章他以九歌只换得一颗粽子似乎有点不值得
湘江水在流着并不见湘夫人屈子更不会想到太史公嗟之贾长沙叹之而今人手捧粽子乐之屈子和粽子似乎仅仅一字之隔人人都知汨罗江离骚只屈子一个篇九:粽子一群赤身露体的疯子不知羞耻的抢夺一片叶子谁曾想惹恼了绳子将他们紧紧捆绑这世道怎能没了法度魔鬼流着口水烧热一锅水这只是一个飘香的神话却又勾起了谁心底那一抹粘巴巴的思念篇十:糯米·粽子畅想粗糙的外衣裹着圆润白嫩的身体通体的芳香饱含着甜蜜也许你来自山野不会登上大雅之堂也许你过于普通也不是那么名贵你不计较别人的称谓甚至不计较和谁搭配粽子就粽子吧和谁都给人以甜美豆沙说:你好温情你的拥抱让我好惬意红枣说:你好无私你让我没伤一点肉皮无论谁和你在一起你总是包容一切并且尽力去温润别人丝毫不在乎牺牲自己
形容粽子的诗句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夜》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上元竹枝词》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殷尧潘《端午日》1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13: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高箸《重午怀旧》14: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夕无月》
形容粽子的诗句有哪些
端 午(唐)文 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清)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老 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日前,端午节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等,民间多称之五月节。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影响最深广的是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因遭到权贵的嫉恨,被流放到沅江、湘江流域。
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在写下《怀沙》之后,于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渔夫们划船,来回打捞。
有人还将饭团、鸡蛋、雄黄酒等投进江里,说是让鱼龙吃饱药晕了,就不会去咬屈原了。
此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以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活动来纪念屈原。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诗人,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历代留下了不少咏端午节的诗词佳作。
人们咏端午,自然要提到屈原,而提到屈原,又免不了要为他鸣不平。
唐代文秀的《端午》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说明至少在唐代,人们就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作为“万古传闻”来看了。
对此诗人不禁感叹:烟波浩淼的楚江,虽然又流淌了1000年,也难以洗刷屈原的千古奇冤。
宋张耒《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在社会急剧动荡的时期,屈原空怀报国之志,只能以死表明心迹。
好在他留下的《离骚》等名篇佳作,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赛龙舟是重要的端午节习俗,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龙形的船,做竞渡游戏,是半祭祀、半娱乐性的节目。
唐卢肇《竞渡诗》:“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宋余靖《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写的都是赛龙舟。
唐张建封的《竞渡歌》,更是把这项活动写得轰轰烈烈、宏伟壮观:“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虽然只有两条龙舟在水中竞渡,河的两岸却站满了助威和观战的人。
令鼓三响,红旗一挥,两船如蛟龙出水,划桨似万剑劈波,擂鼓犹千雷炸响。
龙舟离锦标越来越近,岸上人的欢呼声也越来越高。
夺标者自然兴奋不已,失利者也挥桨祝贺。
1000多年后再来读上面的诗句,也让人感到生龙活虎的赛龙舟场面如在眼前。
端午节吃粽子,是各地必不可少的习俗。
把菖蒲、艾蒿插在门眉和屋檐下,悬于堂中,或用菖蒲、艾叶等制成艾虎,让妇女儿童佩戴,给小孩佩香囊,在儿童额头用雄黄水画王字,成人饮雄黄酒等,都是传统的端午习俗。
这些做法的本意,是为了驱瘟避邪。
艾蒿和菖蒲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雄黄是一种矿物晶体,有毒性,中医用作解毒、杀虫药。
陆游《乙卯重五诗》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依照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清末人沈兆礻是《吉林纪事诗》,记有当时吉林地区的端午风俗:“艾虎风生燕尾鎜,丝竹帚缎荷包。
”还说每到端午,家家门悬蒲艾,做黄米粽子,妇女以五彩丝线和香荷包装饰发髻,为儿童的肩头系上艾虎,只是没有在江、浙、湘、鄂等南方地区常见的龙舟竞渡活动,反映了端午习俗的地区差异。
近代人子鸿《燕京竹枝词》:“何人传下此奇方,为避毒虫抹雄黄。
儿童头上都有迹,整个王字印中央。
”“府第朱门过端阳,菖蒲艾子挂门旁”。
冯文洵《丙寅天津竹枝词》:“门悬蒲艾饰端阳,九子盘堆角黍香。
更为儿童避虫蚁,额间王字抹雄黄。
”都对端午习俗作了生动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