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论语中的唯美句子摘抄

摘抄论语中的“优美句子”,不少于一百句

1.子曰:“学习之,不亦说(yuè)有朋自来,不亦乐(l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论语》上摘抄十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论语 摘抄 感悟

颜渊篇刚好24句,看看满意不

祝学习愉快

论语 颜渊篇第十二「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4章。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

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

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原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3)。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11·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析」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原文」12·3司马牛(1)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

”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1)司马牛:姓司马名耕,字子牛,孔子的学生。

(2)讱:音rèn,话难说出口。

这里引申为说话谨慎。

(3)斯:就。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

“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

“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评析」“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仁者”,其言行必须慎重,行动必须认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

所以,这里的“讱”是为“仁”服务的,为了“仁”,就必须“讱”。

这种思想与本篇第1章中所说:“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原文」12·4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评析」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

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原文」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评析」如上章所说,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

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

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原文」12·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1),肤受之愬(2),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3)也已矣。

”「注释」(1)浸润之谮,谮,音zèn,谗言。

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2)肤受之愬:愬,音sù,诬告。

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

(3)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译文」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

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

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原文」12·7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评析」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

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

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

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

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原文」12·8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2)。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注释」(1)棘子成:卫国大夫。

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

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

”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评析」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

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

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

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原文」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彻乎(1)

”曰:“二(2),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1)盍彻乎:盍,何不。

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

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2)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

”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

“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

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

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原文」12·10子张问崇德(1)辨惑(2)。

子曰:“主忠信,徙义(3),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4)”「注释」(1)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2)惑:迷惑,不分是非。

(3)徙义:徙,迁移。

向义靠扰。

(4)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

此诗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

孔子在这里引此句,令人费解。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评析」本章里,孔子谈的主要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他希望人们按照“忠信”、“仁义”的原则去办事,否则,感情用事,就会陷于迷惑之中。

「原文」12·11齐景公(1)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1)齐景公:名杵臼,音chǔjiù,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 ̄公元前490年在位。

「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讲得好呀

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评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原文」12·12子曰:“片言(1)可以折狱(2)者,其由也与(3)

”子路无宿诺(4)。

「注释」(1)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即片面之辞,古时也叫“单辞”。

(2)折狱:狱,案件。

即断案。

(3)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

(4)宿诺:宿,久。

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译文」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评析」仲由可以以“片言”而“折狱”,这是为什么

历来有这样几种解释。

一说子路明决,凭单方面的陈述就可以作出判断;二说子路为人忠信,人们都十分信服他,所以有了纠纷都在他面前不讲假话,所以凭一面之辞就可以明辨是非;三说子路忠信,他所说的话决无虚假,所以只听其中一面之辞,就可以断定案件。

但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证明子路在刑狱方面是卓有才干的。

「原文」12·13子曰:“听讼(1),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2)乎

”「注释」(1)听讼:讼,音sòng,诉讼。

审理诉讼案件。

(2)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

「译文」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原文」12·14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评析」以上两章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

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

「原文」12·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注释」(1)本章重出,见《雍也》篇第27章。

「原文」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原文」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

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评析」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

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

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原文」12·18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评析」这一章同样是孔子谈论为官从政之道。

他仍然阐释的是为政者要正人先正己的道理。

他希望当政者以自己的德行感染百姓,这就表明了他主张政治道德化的倾向。

具体到治理社会问题时也是如此。

他没有让季康子用严刑峻法去制裁盗窃犯罪,而是主张用德治去教化百姓,以使人免于犯罪。

「原文」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1),以就有道(2),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3),必偃(4)。

”「注释」(1)无道:指无道的人。

(2)有道:指有道的人。

(3)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

(4)偃:仆,倒。

「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

”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

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评析」孔子反对杀人,主张“德政”。

在上位的人只要善理政事,百姓就不会犯上作乱。

这里讲的人治,是有仁德者的所为。

那些暴虐的统治者滥行无道,必然会引起百姓的反对。

「原文」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1)矣

”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2),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3)。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注释」(1)达:通达,显达。

(2)闻:有名望。

(3)下人:下,动词。

对人谦恭有礼。

「译文」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

”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

”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

”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

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

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

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

“闻”是虚假的名声,并不是显达;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

这里同样讲的是名实相符,表里如一的问题。

「原文」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1)、辨惑。

”子曰:“善哉问

先事后得(2),非崇德与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

一朝之忿(3),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1)修慝:慝,音tè,邪恶的念头。

修,改正。

这里是指改正邪恶的念头。

(2)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把利禄放在后面。

(3)忿:忿怒,气愤。

「译文」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

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

怎样辨别迷惑

”孔子说:“问得好

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高品德了吗

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

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仍谈个人的修养问题。

他认为,要提高道德修养水平,首先在于踏踏实实地做事,不要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然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别人;还要注意克服感情冲动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为代价,这就可以辨别迷惑。

这样,人就可以提高道德水平,改正邪念,辨别迷惑了。

「原文」12·22攀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1),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2)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3),不仁者远(4)矣。

汤(5)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6),不仁者远矣。

”「注释」(1)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

诸,这是“之于”二字的合音。

枉,不正直,邪恶。

意为选拔直者,罢黜枉者。

(2)乡:音xiàng,同“向”,过去。

(3)皋陶:gāoyáo,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4)远:动词,远离,远去。

(5)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

(6)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

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评析」本章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

关于仁,孔子对樊迟的解释似乎与别处不同,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都有内在的联系。

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

正如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所说,儒学即仁学,仁是人的发现。

关于智,孔子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但在历史上,许多贤能之才不但没有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之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真正做到智并不容易。

「原文」12·23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文」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评析」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驰的一种。

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

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

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

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

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

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

「原文」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评析」曾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以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培养仁德作为结交朋友的目的。

这是君子之所为。

以上这两章谈的都是交友的问题,事实上在五伦当中,儒家对于朋友这一伦还是比较重视的。

优美句子摘抄10个仿写10个要短的

1.太阳,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2.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3.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4.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5.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8.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使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夏日里的一阵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

9.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击的双浆。

勤奋说:人生就是耕耘大自然的老黄牛。

困难说:人生就是在暗礁中行进的船。

挫折说:人生就是那条坎坷曲折的小路。

10.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阴凉);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11.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

12.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1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14.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

无不是临渊之后退而结网者。

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辟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壮举

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么会写出《天体运行》这部巨著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怎会有通西域那鞍前的潇洒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辟海上航线,鉴真又怎么会东海那水上风流

15.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

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

假若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讽,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16.风从水上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欢韵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17.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飘游不定;承诺不是夜幕中的一束昙花,转瞬即逝;承诺不是清晨绿草尖上的露珠,晶亮而短暂。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河蚌痛苦的代价,也是河蚌的荣耀;承诺如同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承诺如同流星,它的灿烂是陨石悲壮的付出,也是陨石的辉煌;承诺如同金子,它的光耀是淘金者辛劳的价值,也是淘金者的喜悦。

18.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生活是一条长河,奔腾不息,淘尽人间善恶;生活是一首启锚的航船,确定了航向,便不再畏惧狂风恶浪;生活是一幕人人皆可做主角的戏剧,你刚舞罢他登场,尽显风流。

19.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

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珠光宝气.浓妆艳抹不是潇洒;盲目从众.追逐时髦不是潇洒;信口开河.油腔滑调不是潇洒;自吹自擂.相互攀比不是潇洒;挥霍无度.公款吃喝不是潇洒;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不是潇洒。

20.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莽苍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我们有曲径通幽.亭台轩榭的苏州园林,有绵延万里.气势磅礴的明长城,有纵贯南北的京杭运河,有金碧辉煌.气势恢弘的紫禁城。

21.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

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裳;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好的景色;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出一个五彩的花坛。

22.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23.心正则笔直。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清代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24.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才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有勤,才有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25.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争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只是一朵花,也要给人们带来一丝清香;即使我们只是一颗星星,也要在黑暗中闪出自己的光芒;即使我们只是一滴水,也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作叮咚的脆响;即使我们只是一棵小草,也要给大地带来一点绿色。

26.名著是美的。

《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在它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鲁智深美在他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祥子美在他质朴勤劳.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

27.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我梦想,来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的汪洋中,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阔。

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28.江河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交汇成浩瀚的大海;雄鹰有至死不渝的意志,才能翱翔于辽阔的蓝天;松脂有千年不悔的意志,才能造化成珍贵的琥珀;腊梅有坚贞不屈的毅力,才能怒放在严寒的冬季;蜡烛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照亮人类的世界;种子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水滴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才能穿破坚硬的石块。

29.历史是一本书,时间是一支笔;历史是一艘船,时间是一张网;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着的波涛;历史是一首曲谱,时间是跳动着的音符。

30.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格列佛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义盖云天。

31.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时间好比一位公正的法官,它能公平地评判我们每个人的得失;时间如同一本严谨的史书,它将真实地记录我们的奋斗之路;时间好比一艘航船,它能载着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时间如同一面镜子,它能帮助我们征服旅途的艰险暗礁。

32.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

语文是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

33.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34.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35.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

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伴着浙沥的小雨点,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讲给青蛙;她跟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传遍农家。

36.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过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边塞诗人老态龙钟东望故园;思念使爱国诗人铁马冰河入梦;思念使诗仙举头望月;思念使香山居土忆江南春来江水。

37.百花争艳的春天是充满活力的季节;烈日曝晒的夏天是富有热情的季节;瓜果飘香的秋天是极具魅力的季节;白雪飘飘的冬天是最富遐想的季节。

38.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39.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40.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人生是一首诗,悠远的意境抒写着你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欢乐。

人生是一台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4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42.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

花坛暖房里,它不开;冰天雪地里,它怒放;寒风霜气中,它绽开。

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43.宋词,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它与唐诗.元曲一样千古流芳。

词作家各展其才,各显千秋:有的豪放如若大江东去,有的婉约如小桥流水;有的粗犷如旭日喷薄;有的细腻似风拂杨柳,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44.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45.“师”与“帅”①教师的身份和作用如同元帅一样重要,只是戴着礼帽,多了一些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

②教师就如同元帅一样,在课堂上应该运筹帷幄.调兵遣将,让学生冲锋陷阵.攻城略地。

“人”与“大”:①人长大了,原来是需要负责任的。

②承担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人才会变得伟大。

③人懂得了约束自己,也就真正长大了。

④人大了,就会不自觉地为自己戴上种种精神的枷锁。

“上”与“下”:①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②上与下,在某些时候,只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玉”与“主”:①都有王者风范,只是机遇不同,存于内心则为玉,施展出来则为主。

②君主的风采在于君临天下,美玉的品格在于蕴涵其中。

③玉与主就是中国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哲学。

“心”与“必”:①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②钻心的痛苦,是下了大决心的必然。

46.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长河落日,感受到雄奇壮观之美。

我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

我看鹰击长空,感受到勇于搏击的力量。

我看鱼翔浅底,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看柳树萌芽,感受到生命萌发的美丽。

47.阅读名著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闻读名著既可以积累知识,又能提升素养;阅读名著既可以丰富情感,又能够陶冶情操。

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又能够提高能力。

阅读名著既可以积累语言,又能够严密思维。

阅读名著既可以启迪智慧,又能够塑造性格。

48.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整个荷塘;我原想收藏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瓣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雪原;我原想品尝一个金桔,你却给了我整个果园;我原想捡拾一束稻穗,你却给了我整个粮仓;我原想采摘一束菊花,你却给了我整个花园。

49.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把芬芳献给他人;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以宽阔拥抱生活;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以苦心孕育未来;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把寂寞留给自己。

50.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童年》学得对待苦难的态度;从《西游记》学得神奇的想像;51.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随意抛向它们,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捧上一缕稻麦的清香。

52.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53.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54.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55.初中三年,光阴荏苒。

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

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篇章,立下君子之志;我们曾学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56.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57.生活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欣赏。

生活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

生活是一首豪壮抒情的诗,我们要学会朗诵。

生活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我们要学会鉴赏。

生活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我们要学会阅读。

58.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眼流淌于夏日的甘泉,使心田干涸的人得到真正的滋润;爱心是一个飞翔在人间的天使,使饱受苦难的人获得幸福的沐浴。

59.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糜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点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60.我珍惜从茫茫人海中提取的人生养料,滋润我的生活,激励我的精神;我珍惜成功的经验,也珍惜失败的教训,磨砺我的意志,坚定我的信心;我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片断,每一个过程,锤炼我的胆魄,丰富我的生活,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都将融进我的血肉陪伴我去书写更充实的人生。

论语中经典的语句

论语经典名句1不孤,必。

——《论语·里仁》2、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0、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季氏》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0、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2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2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宪问》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为政》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举一反三)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4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49、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51、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论语里的好词好句

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

语出《论公冶长》:“宰予昼夜。

:‘朽木不可雕也,粪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的态度相一致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第一》)(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第七》)(译文: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第十三》)4、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第十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第十九》)

论语中的唯美句子摘抄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