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格》杂志中优美的句子
日夜皆有光,不会有绝望。
若无人伴你,愿你成为你自己的太阳。
心之所向便是光。
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她有多难过可是骄傲不让她说。
《大卫·科波菲尔》一到五章摘抄及感悟
好词好句摘抄1、如果黑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铃声响起那,你用教鞭作浆,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2、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3、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4、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5、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6、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7、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8、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9、爱心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用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10、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渡过的细纱,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误用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地逝去,而留下的欢乐和笑靥就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11、忧郁的心情蒸发了. 12、褪色的记忆.13、硝烟又在和平的家中燃烧.14、有些记忆被焚烧掉,有些记忆被埋在心底,纯真年代如流水划过金色年代.15、我,要融化在粉红的桃花瓣里,拭去整日在你心头的牵挂.16、我完全读懂了父母的心.17、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18、当枯黄的秋叶随风摇曳时,深秋飘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硕大的风衣将瘦骨嶙峋的父亲裹了进去,我心头一阵酸楚.19、人世间的真情就像一张大网,时刻温暖着人的心扉,就如妈妈的爱一样,永无止境.20、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21、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2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23、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24、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是十四岁告诉我……25、月光清幽.淅沥的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黄的灯光下,母亲密密地缝着游子的夹衣,忽然,一阵冷风挤进茅屋的窗隙,母亲似乎着凉,带着浓浓的倦意咳嗽了几声.我梦中惊醒,怔怔地看着灯下年迈的母亲……26、夜晚,春风柔和地吹着.我托着下巴,坐在落英缤纷的台阶上,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件难忘的事.27、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亲情是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亲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28、家有小妹,年方七岁.文静不足,淘气有余.和小妹在一起玩,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小妹的稚气行为,常常让我童年的记忆复苏:总是希望能多吃一些零食,总是希望老师少布置一些作业,总是在祈求能多玩一会儿……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时,总是很羡慕邻居家的大姐姐,她懂得那么多什么都会做.如今我也成为小妹的大姐姐了.当小妹用那种我也曾经有过的羡慕眼光望着我时,我知道,自己是真的长大了.29、和爸爸一起散步,往往有很多收获.收获知识,收获生活,也收获快乐.和爸爸一起散步,话题总是很多.学习、工作、还有生活.我和爸爸在散步时,常常对某一个话题辩上很久很久,说上很多很多.没有争吵,只有辩论.走一路,辩一路.辩完了,自己仿佛长大很多.和爸爸一起散步,快乐总是很多.他会讲起他的读书时代,讲起他的学生们,讲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每当我乐得忘乎所以时,他又会忽然很正经地指着路边的一株植物,告诉我那是什么花,或者是树.和爸爸一起散步,感悟总是很多.和他一起散步,让我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和爸爸一起散步,真好!30、父亲是一本很厚的书,小时候我就很佩服我的父亲,但不懂其中的含义;随岁月的推移和一些事情的发生.我渐渐地了解了我的父亲,他像水一样,遇到障碍则气势更大,是一种遇到挫折则更加坚强的人 . 1、“我来到这个世上”:大卫??科波菲尔在一个星期五的夜里12点出生。
他出生前六个月父亲去世。
父亲去世后,姨奶奶贝西来看他母亲。
2、“我对早年的回忆”:大卫??科波菲尔回忆小时住的屋,回忆皮果提听他讲故事,回忆和默德斯通先生的最初的交往,回忆将跟皮果提去皮果提哥哥家。
3、我家有了变化:大卫??科波菲尔在皮果提的哥哥家认识了小爱米丽,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回到家时,发现家里的一切都变了,妈妈已和默德斯通先生结婚。
4、我蒙受了屈辱:继父的姐姐来到大卫??科波菲尔,不久,软弱的大卫??科波菲尔的妈妈将家里的钥匙交给了她,从而失去了在家的主权。
继父和他的姐姐的冷酷使大卫没法做好功课。
挨继父打时,大卫咬伤了他的手,因而被送往寄宿学校读书。
5、第五章 我被打发离开了家:坐着马车,经过长途的颠簸,大卫??科波菲尔来到了萨伦学校。
当时正值假期,学校没一个学生,有一种阴森的味道。
梅尔先生告诉他他得背上一块上面写着“小心他,他咬人。
”的告示牌。
大卫每天要和梅尔先生做很久的功课。
大卫很怕开学,怕同学嘲笑他。
6、我扩大了我的相识圈子:开学了,学生们陆续返校,虽然一开始受了些嘲弄,但大卫的遭遇并没先想到的可怕。
斯梯福兹用大卫的七先令买了些零食,晚上在寝室办了一次“盛宴”。
其间大卫听他们谈了学校校长和老师的许多事情,还知道了斯梯福兹是校长唯一不敢打的学生。
斯梯福兹对大卫说,他会照顾他。
7、我在萨伦学校读书:这个学堂,实际上是个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地方。
校长以打学生为乐。
开学的第一天,他拿着手杖巡视教室,巡视一遍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挨了打。
大卫也在与校长第一次见面时就被他拧了耳朵,直痛得他泪流满面,暗暗骂这个恶棍为“全无心肝的煞神”。
8、我的假日:放假一个月,大卫回到家,母亲和皮果提很高兴。
继父却很冷淡。
默德斯通小姐更是讨厌他,她不准她碰他的小弟弟。
9、一个难忘的生日:三月,大卫的生日到了,却传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
大卫离校返家,皮果提给他说母亲死前的情况。
10、我受到冷落,我成了孤儿:母亲的葬仪才结束,狠心的摩德斯通姊弟立即辞退了与大卫相依为命的女佣人皮果提,并且更不喜欢大卫了。
为了安慰大卫,皮果提又一次把他带到海边他哥哥家。
大卫在那儿和爱米丽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并参加了坡勾提和马车夫巴奇斯的婚礼。
11、我开始独立生活,但我并不喜欢这种生活:刚满十岁的大卫,就进了伦敦一家出口公司当上了童工。
饥寒交迫的生活,龌龊发臭的环境,单调乏味的工作,使大卫想成为学者的理想破灭了。
12、我还是不喜欢这种生活,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大卫寄宿在密考伯先生家里。
密考伯先生是个穷途潦倒的小职员,他自称很有才能,满脑子发财计划,但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失败,弄得负债累累,债主成群。
大卫决心要跑开,要用一切办法去乡下,去见我在这世上唯一的亲属,要把我的遭遇告诉他的姨奶奶——贝西小姐。
13、我决心走下去:大卫还未迈出伦敦,钱和箱子就被一个长腿青年抢走了。
一路上,他只得变卖随身衣服来糊口;他又冷又饿,精疲力尽,头脑发晕,两脚磨出了血泡,还要提心吊胆害怕无业游民的毒打和勒索。
经过七天的徒步奔波,他终于找到了姨婆。
14、姨奶奶对我的安排做了决定:贝西让大卫洗澡换衣,并写信通知摩德斯通姊弟。
摩德斯通姊弟来到了贝西家里。
摩德斯通趾高气扬地骂大卫,声称要无条件地把大卫领回去。
贝萃小姐出于义愤,痛斥摩德斯通姊弟的谰言,揭露了姊弟俩折磨大卫的母亲和虐待大卫的暴行,并宣布她将做大卫的保护人,并对摩德斯通姊弟下了逐客令。
从此,大卫苦尽甘来,改名特洛乌·科波菲尔,开始了新生活。
15、我重新开始:为了让大卫接受良好的教育,贝萃姨婆亲自陪大卫去坎特伯雷找好友威克菲尔律师。
律师热情地介绍大卫进斯特朗博士的学校读书。
并让大卫晚上寄宿在自己家里。
大卫对律师和姨婆的恩情感激不尽,表示决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16、我在很多方面都是个学生:由于大卫以前在学校里简直没学到什么知识,艰苦的童工生活更把这些少得可怜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考试时全回答不出来,只好安插在全校最低的一班里。
但他勤奋好学,很快就赶上了其他同学,成为斯特朗博士学校的优秀生。
斯特朗博士学校的校务安排得井井有条,教师循循善诱,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都发愤读书。
爱格《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你说等待是一生中最初的苍老 在每个想念的分秒 刻画你紧紧的眉梢 而忧郁的你就愿意 愿意如此苍老 让每个想念的分秒 留驻你淡淡的眼角 从年少的轻笑 到世故的祈祷 而沉默的我却不明了 这样的苦怎能教它过去就好 因为今天想念的分秒 到明天破晓 会刻画在心头最疼的一角 你说等待是一生中最初的苍老 在每个想念的分秒 刻画你紧紧的眉梢 从年少的轻笑 到世故的祈祷 而沉默的我却不明了 这样的苦怎能教它过去就好 因为今天想念的分秒 到明天破晓 会刻画在心头最疼的一角 因为今天想念的分秒 到明天破晓 会刻画在心头最疼的一角 这个么
文章摘抄
【壹】花的姿态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清晨。
这个无论什么都苏醒的过来的清晨。
每一朵以每一朵花各自的姿态开放着。
拥挤而饱满,缓慢而充实。
田埂边事金黄的向日葵,一路铺向无垠的尽头,引得寻找它的人们在一路上别别扭扭地打来打去,听见风声,又恢复原样,武士脚下的道路浪漫写意。
花朵藏在四叶草里,好像只有它知道幸福的去向,默默地立在路两旁,等着那些年少的男女把它找到。
等着粉嫩的季节终于来到,来不及伸展每一个花瓣,就看见同样年幼的美羽、千佳和安娜,茉莉一个个跑过去。
草莓的粉嫩季节,开着同样甜美的花朵。
它 如果积成云,就是通往天堂的阶梯。
它如果化成水,就是诗意的句点。
而它在早上纷纷醒来,盛开,就是一场盛大而没有终点的聚会。
所有人,所有事,像不同姿态的花朵那样纪念着新一天的到来。
【贰】风吹过下雨天——我在七月的沙滩,串起白色的贝壳项链。
我在七月的沙滩,想念你。
等来了的船。
划开世界的波澜。
听到的是宁静的水声,在宇宙里传递着蓝色的光彩。
这是一首美好的诗歌。
另有其他远行往的故事,被写在白色的小纸片上,不想被太多人看见,只希望一点点时间。
下起雨的时候,水星上的平底船融在雨线里,前往异乡的少女又躲在屋檐下。
——风吹过下雨天,轻盈疯狂的舞旋。
有人在谈倾心一见,还滔滔不绝。
听见命运的号角。
武装在“”字样后的星图。
把时空都变成绚烂的战场。
一直等待驾驭它们的骑士归来。
牵扯了许多生命的织网,一松一弛都会有人慌张。
而迎来大雨的第二天,挂着七颗水珠的丝线上,倒影出七个不同的世界侧面。
——他走过下雨天,也是轻盈的舞旋。
别提想念,有人快疯癫。
前传开场,亮相的都是耀眼星光。
苍穹里的巨龙,载着每个人回到前世的某个地方。
只要第二天贩卖在雨天的报纸,被打湿在某个角落上,站着自己最喜欢的某人的脸。
已经踏上旅途的新一年,回望时看见森田忍和银古的脸,朝后望,想望见怎样的人,要等到雨后,风停,才能真正看得见。
名人传贝多芬语句摘抄400字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
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
额角隆起,宽广无比。
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
以上据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二年时记载——一八○一年,车尔尼尚在幼年,看到贝多芬蓄着长发和多日不剃的胡子,穿着羊皮衣裤,以为遇到了小说中的鲁滨逊梅杜萨系神话中三女妖之一,以生有美发著名。
后以得罪火神,美发尽变毒蛇。
车尔尼(1791—1857)为奥国有名的钢琴家,为肖邦至友,其钢琴演奏当时与肖邦齐名。
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
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
据画家克勒贝尔记载他曾于一八一八年为贝多芬画像。
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
据医生米勒一八二○年记载:他的富于表情的眼睛,时而妩媚温柔,时而惘然,时而气焰逼人,可怕非常。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
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
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
洋琴为钢琴以前的键盘乐器,形式及组织大致与钢琴同。
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
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
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
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
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
“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
噢
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
”以上见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五日贝多芬致奥格斯堡地方的沙德医生书信。
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
他一八一六年时说:“不知道死的人真是一个可怜虫
我十五岁上已经知道了。
”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
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
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
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二岁。
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
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
后来埃莱奥诺雷嫁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
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他们的书信,读者可参看本书《书信集》。
他的老师GG..内夫(..GGNeefe,1748—1798)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和指导:他的道德的高尚和艺术胸襟的宽广,都对贝多芬留下极其重要的影响。
参考:新学网。
希望可以帮到你
关于名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故事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鲁迅曾彷徨过,哥德、贝多芬还曾想自杀过,但他们都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消沉和软弱,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都坚定地走向了真理,也更加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赵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早就成为后人逆境奋起的典范。
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写成了,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写成了,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写成了……学生举例:战胜挫折,造就人才贝多芬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而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种种的磨难和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
谈迁、帕格尼尼、林肯、。
例如,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
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本来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终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辩解而得罪了汉武帝,不仅被关入监狱,而且受了宫刑。
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他转而发愤著书,终于写成了这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巨著。
文王拘而演;仲尼厄而作;屈原放逐,乃赋;左丘失明,厥有;孙子膑脚,修列……日本曾有一名药物专家,为了发明一种专治梅毒的药物,虽然连续经历过605次挫折和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直到第606次才试制成功,因此人们就把这种药物称为606。
青少年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有这种不怕失败,不怕挫折,百折不挠的顽强战斗精神。
梅花的清香需要严冬腊月寒冷的考验才发散出来的。
人也是这样,凡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宝剑锋从磨砺出,。
”问题:古今中外,凡有所作为的人士,都要经历挫折的磨练,但是否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会成功
历史上,刘备也遇到失去二弟的挫折,但他是怎么对待的
“白帝托孤”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做出错误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
可悲可悲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怯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张海迪 司马迁 孙膑贝多芬阿柄毕加索华盛顿莫扎特 高士奇霍金海钩沉——霍金:轮椅上的勇士 2006-06-20 15:57:12近日,中国迎来了霍金。
霍金是谁
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
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
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
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
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
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
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
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
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
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
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
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
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
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一个女子出现了 她叫简·瓦尔德。
1962年的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
于是,他们碰到了爱情。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多了一丝苦涩。
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无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死神。
然而,爱情的力量却无法抗拒。
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
” 与简的订婚使霍金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
为了结婚,他需要一份工作,为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个博士学位。
因此,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
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
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
然而,轮椅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
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
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
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
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
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
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
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
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
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
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
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
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如果从纸质书本里摘抄论文内容,查重时候能被发现吗
查重的时一般都是采用查重一般查重不到书上的,其实还有很多查重系统都检测不到。
比如可以摆渡“知网论文查重软件检测不到的秘密”。
这都是知网查重系统的盲区
希望知网可以更新这些弊端,让无处可存
谈谈自己是如何理解培养音乐感受性对音乐欣赏者的重要作用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正文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
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
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
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
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
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
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
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
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
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 107 页。
②同上书,第 104 页。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例 1 快速地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例2慢速地《江河水》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例3肖邦:《 c 小调练习曲》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
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 4 )悲哀、哀怨。
(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
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1 )叙述某种痛苦。
( 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 4 )喜悦。
( 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
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
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
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每周一节,二个学期,共约 35 节课左右,)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
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
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
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
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①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
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
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
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
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①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第 263 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
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
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
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
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三、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
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
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
(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
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课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转录全曲。
随意摘抄一篇《雨霖铃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级学生)“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寒烟飘渺,忽闻江楼钟鼓,疑仙乐,涛音袅袅,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
望天际,水尽云合,默然生愁人魂消,凭栏望断水迢迢,隐约处,轻舟过长桥。
白发渔叟执篙,正高歌,乐得逍遥。
渔船争渡,打碎铜鉴惊起银涛。
渔歌渐远风波静,冷月上柳梢”。
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体会中写到:“我最欣赏中国古代音乐。
它清雅、流畅,唯有用阳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
记得一次老师让同学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当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时,那纤指抚过琴弦而产生的美妙,把我带入一个浮云淡雾,寒烟漂渺的世界”。
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蕴含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
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
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
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
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也许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
教师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2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
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 10 页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
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
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
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
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
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
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
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
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
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3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
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
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记得一次评优课,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
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
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4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①。
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
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
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 5-10 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
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
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
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①引自《乐话》第 258 页。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
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
综上所述只是音乐教育情感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任务艰巨但有意义。
让我们共同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
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