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八回》里面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1.《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情节。
2.宝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他挨打以后的反应怎样
3.红楼梦中“木石前盟”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4简述红楼梦中一件最有趣的情节。
5.简述有关风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6.名著中,有许多优美诗句,请摘选你所喜欢的诗篇,加以品析。
诗篇摘抄: 品析: 7.十二金钗中的女子分别是哪十二位
当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谈谈你的理由。
8.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当你读完这部名著,你有何感想
请用语言抒写。
9、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断葫芦案中,薄命女指谁?薄命郎指谁?葫10、芦僧指谁???贾宝玉佩带的玉叫什么? 薛宝钗佩戴的是什么? 史湘云佩戴的是什么?1:宝玉因见黛玉无玉而摔玉 宝玉被赵姨娘下咒,于是发疯,一僧一道加持玉让他好了 宝玉道袭人家里,袭人取他的玉给姐妹看 宝玉叫丫环给玉打络子 2:好像有二,其一是宝玉与丫鬟调情以致丫鬟被解雇再至跳井 其二是他窝藏琪官 3:好像是绛珠仙子再还是一棵草时,得了他的灵气灌溉成仙,于是要还眼泪 4:个人认为,是晴雯撕扇,就是一丫鬟失手打了一把扇子,被宝玉说了,于是 生气,他为了让她消气挑了两把扇子给她撕 5:亲戚看上凤姐了,凤姐假意答应,然后整了那个亲戚,最后让他死了 6:太累了,这题你饶了我吧 7:似乎有黛玉,宝钗,探春,元春,惜春,迎春。
我喜欢谈春,又能干又豪爽 8:太了不起了,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包括刑侦人员,作者 台 有才了,写诗词歌赋符合个人的身份性情,又及其优美,简直样样都会, 而且你境界要高的话能读到人生的大秘密9、薄命女:甄英莲(香菱) 薄命郎:冯渊(原本要娶英莲,却被打死) 葫芦僧:是贾雨村的一个门子,原来是葫芦寺里的小沙弥 10、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 薛宝钗佩是带有金锁的金项圈, 史湘云佩戴的是金麒麟
花榭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
是什么意思
林黛玉《葬花吟》 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奏,知是花魂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去时.一朝香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写在黛玉因担心宝玉被贾政叫去受罚,特往怡红院探视,结果却吃了小丫头们的闭门羹,一径自想自伤,恰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春残花落,身世飘零,敏感易伤如黛玉者,又岂能不痛发悲歌一泄心中之感
这就奠定了《葬花吟》的情感基调——感春伤春,自怜自悲,凄苦凄凉,痛诉痛告。
这一回的回目叫“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实则道明全诗的主要内容:以葬花始,以感怀终。
全诗52句,共361字,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段从“花谢花飞花满天”始,至“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止,抒发葬花人的春愁;“一三百六十日”至“知是花魂与鸟魂”止是第二段,叙写落花的飘泊葬花人被挑起的悲痛情绪;“花魂鸟魂总难留”到“花落人亡两不”为末段,诗人以落花自喻,为自己的悲剧命运作谶语,写挽歌。
开头四句以落花起兴,描绘了一幅绝美的暮春图,飘零的落花洒满天空,柳条儿轻拂着水榭,柳絮儿轻轻地随着风飘入秀帘,惹起闺中女儿的惜春之情,愁绪既无处可释,于是“手把花锄出秀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行走在满是落花的小径,诗人的思绪开始随着桃花李花而飘飞:柳丝榆荚芳菲正好,桃花李花却已各自飘零,燕子们残忍地啄来花草垒成香巢,来年花草再发,可昔巢已倾。
花鸟本是无情,只是在自然变迁的规律中轮回。
“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如此残酷,花之明媚鲜妍又能几时
终归是“一朝飘泊难寻觅”,葬花人的一番惜花之情只落得“独倚花锄泪暗洒”,独自归去面对的又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的萧瑟凄凉,教人如何不伤神
春天来去匆匆,不给一点音讯,深夜庭外的悲歌让人分不清是花魂抑或鸟魂,花魂鸟魂自有其归宿,只愿自己也能如鸟儿般展开翅膀,随着花儿飞到天尽头,可天的尽头,真有那理想的乐土吗
不如让我用锦囊将你们收藏,让那一抔净土保全你们的高洁。
你们终究还有我这惜花人来安葬,却不知将来我的命运又如何
或许将来春残花落,便是红颜老死之时,到那时春也尽了,人也去了,只落个“花落人亡两不知”
从伤春到感怀,从感怀到控诉,从控诉到自伤,从自伤到向往,从向往到失落,从失落到绝望,黛玉的情感随着诗句而流淌、转折,而全诗有并非一味自伤自怜,“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既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也是身陷其中无法自保的无奈。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是对自由的向往、幸福的幻想。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又体现了黛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同流合污的孤傲不阿的个性。
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又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处境一个“红颜老去、花落人亡”的沉痛预言。
《红楼梦》中描写黛玉哭的段落有哪些
浸泪水中的林黛玉——论林黛玉之哭《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结下了一段仙缘,前世得甘露滋润的绛珠草已经蜕变成了今生的林黛玉,当日殷勤灌溉的神瑛侍者也幻形成了而今的贾宝玉。
因灌溉之情而誓将毕生眼泪予以还报的承诺便在“大观园”中缓缓谱写成了一段唯美的 “还泪”故事。
纵观中国古代小说,以“还泪”之说而构建故事情节的,曹雪芹恐怕还是头一份。
曹公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绘制了一位用泪水来展示行为艺术的林黛玉,又如何用“哭”的创作手法来成就了《红楼梦》的诗意境界
我们不妨细细品味一回。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一共哭了37次。
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来看,这37次的“哭泣”其文字表达方式一共有18种——“洒泪拜别”,“哭个不住”,“淌眼抹泪”,“眼中落泪”,“掩面自泣”,“无言对泣”,“哭哭啼啼”,“独在房中垂泪”,“大哭一阵”,“汪汪的滚下泪来”,“只向窗前流泪”,“ 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 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洒了几点泪”,“ 眼睛含着泪”,“ 哭的好不伤感”,“ 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曹雪芹用这18中文字表达形式,全方位地刻画出林黛玉哭泣的状态。
然而状态的描写并不能创作出一位立体式的鲜活人物来,还需要将“状态”提炼成一种“行为艺术”。
对于林黛玉的“哭泣艺术”,通观这37处描写,曹雪芹运用了五种创作方式:第一:直白描绘,一笔带过。
例如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不经意间听见悠悠扬扬传来的戏文唱词,是《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突然她有所感触,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句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于是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其实不难看出,林黛玉此时的哭,是一种心灵的触动,流出来的泪水,是内心的直白。
在这样的场景中,眼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乎生命的感悟。
所以对于“哭”,曹雪芹就只用了“眼中落泪’一笔带过。
第二:暗线勾勒,他人转述。
所谓“暗线勾勒,他人转述”是指没有直接描写林黛玉的哭,而是通过身边或者周围的人来转述林黛玉的哭诉过程。
这样的创作方式有一个好处——不仅能够知道林妹妹哭的事实,而且还能观察她身边人对她哭泣的态度。
例如第六十七回,薛宝钗送了林黛玉一些南边的土物,黛玉见了家乡之物,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不觉的又伤起心来。
紫鹃看见了,在一旁劝道:“姑娘的身子多病,早晚服药,这两日看着比那些日子略好些。
虽说精神长了一点儿,还算不得十分大好。
今儿宝姑娘送来的这些东西,可见宝姑娘素日看得姑娘很重,姑娘看着该喜欢才是,为什么反倒伤起心来。
这不是宝姑娘送东西来倒叫姑娘烦恼了不成
就是宝姑娘听见,反觉脸上不好看。
再者这里老太太们为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也为是姑娘的病好。
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遭踏了自己身子,叫老太太看着添了愁烦了么
况且姑娘这病,原是素日忧虑过度,伤了血气。
姑娘的千金贵体,也别自己看轻了。
”从这一段话语来看,“哭哭啼啼”是紫鹃对林黛玉哭泣的描绘,显而易见,“哭”是藏在作者的文字之下的,通过紫鹃的叙述我们知道了文字背后的动态,最重要的是,这种“转述”不仅仅挑明了哭的过程,而且表明了林黛玉的贴身丫鬟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可谓一石二鸟。
第三:行为艺术,诗意渲染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这是《红楼梦》中的经典名段,林黛玉也因此而定格成了一副永恒的立体画。
四季更迭,日月轮替,花开花谢,周而复始,这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林黛玉的心中这一切却成了悲戚、伤感的引导者。
她在大观园中踩着斑斓的阳光,用绢袋收拾起残红,用饱含泪水的双眼去埋葬曾经的那一片春色,用“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诗句去悼念闲情万种。
所以当贾宝玉转过山坡时,便听见“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与其说这是“黛玉葬花”,还不如说是一副唯美的“行为艺术”。
因为此时此刻落花、流水、春光、诗句、语言、行动都在林黛玉的哭泣下汇合,用心灵碾碎,再随着泪水从心里流出来,洒落在花上,地上、衣袂之上……此时的哭声变成了一段内心独奏曲,和着葬花的节拍,渲染成一片诗境,荡漾开去,无边无际。
第四:发展情节,推波助澜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从第三回与父亲“洒泪拜别”开始哭,一直到第七十六回对月感怀,“自去俯栏垂泪”止,她的哭兼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功效。
例如第二十六回,因为贾宝玉的一句玩话——“好丫头(紫鹃),‘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林黛玉觉得这是贾宝玉听了村话,看了混账话书拿她取笑,于是哭了。
哪知道这一“哭”引出多少故事来。
当贾宝玉还没有来得及“道歉”就因为“老爷叫”被袭人接走了。
此时的“哭”就成了一个引子,林黛玉听见是贾政在传唤,也不免担心,晚间自己走到怡红院,谁知道吃了丫头们的闭门羹,又开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这一哭可了不得,她下定决心不再理会贾宝玉。
第二天原本是“芒种节”大观园中的姐妹们都在欢聚祭饯花神,可林黛玉回避了热闹,独自在山坡后葬花吟诗,于是就有了那一首名垂千古的《葬花词》。
贾宝玉在寻找林妹妹的途中又听见了“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同时又有了宝玉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深切体会,在一阵心灵翻腾之后,贾宝玉也哭了。
林黛玉见到贾宝玉之后转身就走,紧接着有了贾宝玉那一段“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肺腑之言。
这一连串的故事都没有离开“哭”,情节在哭声中发展,故事在泪水中起伏跌宕。
第五:用心领悟,以泪释情眼泪是一种复杂的“符号”,它时而轻盈又时而厚重,它时而寡味又时而浓烈;它既含愉悦又含悲凉,它既有离别又有欢聚;它能化为抒情的诗篇也能变为激昂的檄文。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泪,在曹雪芹的笔下升华成了一种解释情感的“标志”——“洒泪拜别”父亲是对亲情的不舍;“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是对心爱之人的疼惜;想起宝钗,“不觉又滴下泪来”是对友情的感念。
这一切都来自于林黛玉内心的领悟,她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将眼泪托起的世间真情流到那离恨天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