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灯会的花灯描写.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的“节中之节”,它与春节并称我国的两大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除夕的火,元宵的灯。
”元宵燃灯之习俗流传至今内容已变得丰富多彩。
最初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早已被淘汰,而二千余载形成的博大精深的灯彩文化,令万众欢欣,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圣灯,把年复一年的新春佳节欢乐场景推向最浓烈的高潮。
元宵灯节始于汉秦汉以前的灯是静止的,较少装饰,且多为单个。
历史上最早过灯节,是嬴政称帝次年下月十五日举行的燃灯祭祀“地神”活动。
从此有了正月十五日燃灯的习俗。
元宵节,因其活动在一年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叫“上元节”纯属道家之称。
因节日主要活动是夜晚燃灯,又称“灯节”或“灯夕”。
隋代灯树已出现隋初,大乱初定,人们心情愉悦,元宵之夜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当时,杨广任扬州总管,每逢元宵佳节,总管府内张灯结彩,彻夜通明。
杨广当上炀帝,在元宵节举办规模盛大的灯会。
杨广诗曰:“法轮天上转,梵语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玻璃台。
”写出了元宵燃灯活动中,在通衢大道建起高大的灯树的隆重热烈场面。
诗中提及的“灯树”,是一种形似大树的巨型灯彩棚架,分枝矗立,上置灯盏,皇帝臣僚登楼观灯。
之后,炀帝先后三下扬州,而且皆为元宵良辰,其船队数十艘成串,高挂彩灯千盏,河中漂着浮灯,河上燃灯数百,水面霞光回旋,空中成了飞霞的河,河水成了映霞的天,真是水天一色,光射彩掩。
浮灯随波逐流,变成闪光星带,灯火点点,闪烁荡漾,犹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珍珠。
两岸千万盏灯彩照耀川陆,形成一幅比仙境神界还要绮丽壮观的水上灯景。
由此可见,隋代民间以及上层社会放灯和观灯的规模是何等庞大与壮观。
盛唐灯样大规模唐开元二年,都城长安实行宵禁,夜鼓一响,便禁止出行。
“六街鼓歌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平时“犯夜”必受处罚。
唯独每年的元宵节及前后各一日,皇帝正式规定为国定假日。
开禁的三天,被称之为“放夜”。
开禁的元宵灯节,在朝廷的布置下,曾组织万人的“踏歌”活动。
掌灯时分,长安城灯火齐放,灯明若昼。
皇城内外常有花灯千百盏,辉罗耀烈空中,寺观街巷,张灯结彩,万民欢腾,通宵达旦,夜游观灯。
到了好声色犬马、喜歌舞升平的唐玄宗,“放灯三夜,城门洞开,准许百姓通宵上街观灯游玩,全城 竞相奔走,熙来攘往,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纵情欢乐,热闹非常”。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隘通衢”。
《影灯记》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设置庭燎。
还在宫中的殿庭遍布蜡炬,连绵不绝,照得宫室辉煌如昼。
洛阳艺人毛顺特意扎制灯楼二十间,高达150尺,灯楼上悬挂着珠玉、金银穗坠,风吹金玉,相击互撞,锵然成韵,响若乐声。
“灯为龙凤虎豹腾跃之状,似非人力。
”敦煌莫高窟220窟北壁,《东方药师净土变》描绘“极乐世界”的唐代壁画上,高大的灯楼耸入中间,舞人排列两旁,另有两株灯树分立,彩灯满缀,乐队左右。
唐末,心灵手巧的宫女用木雕制成侍女形象的“灯婢”。
“宁王宫中,每夜于帐前罗木雕矮婢,饰以彩绘,各执华灯,自昏廷达旦,故曰之为婢灯。
”从此,“灯树”、“灯轮”、“灯楼”在元宵灯会上风靡至清代,可谓红火到了极盛。
南宋临安灯市南北延伸四十里,灯光不绝。
《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清河坊至众安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架儿灯、象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光盈市。
……巷陌爪扎,欢门挂灯。
南至龙山,北至新桥,四十里灯光不绝,城内外百万人家,前街后巷,僻巷亦然。
挂灯或玉栅,或用罗帛,或用纸灯,或装故事,你我相赛。
”从南宋起,元宵节除张灯、观灯之外,还增加了猜灯谜、打太平鼓。
其中尤以猜灯谜最吸引人,也最迷人。
猜谜始于汉代,南宋时把耐人寻味、雅而不俗、奇而不庸的谜语写在纸条上,系在彩灯上,让观灯者琢磨猜测,从中受到浓厚的文化薰陶。
后元宵灯节越办越好,越办越大,越办越热闹,越办花样越多,相继增加了跑旱船、踩高跷、鼓吹弦索、社火百戏、马戏杂耍、妆耍大面具、走桥击唱秧歌等一系列娱乐活。
闹花灯之说由此而来。
元代仍有传统灯节,游艺、观灯、买灯哄小儿,都是前朝古传闹元宵习俗的延续,闹花灯活动处于低谷,并未湮灭,但此时也不乏灯塔、望灯之类精品灯彩。
灯塔白天望去是一座耸入云天、玲珑剔透、万紫千红的彩塔,夜晚便成了一座光芒万丈之灯。
元诗人谢宗可的诗生动地描绘了灯塔的壮观:“拔地烧空空炬长,烛龙桂影照穹苍,七层火树云生暖,九曲神珠夜吐光。
霞光彤幢归净界,星随绛节下西方,如来应到天坛上,万斛金莲绕步香。
”望灯是元代的另一特色灯品,制作风格与唐宋时期的灯轮、灯树、灯山截然不同,且更迷人。
其呈椭圆形,用篾竹编扎成灯笼,外套红纱,高约五尺,周围一丈五尺左右,中间置蜡烛五支,元宵灯节多高悬于望灯杆上,望灯之名由此得来,观众俗称其为“天灯”。
华灯万点繁于明在明朝的大约270年间,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元宵灯节大兴,灯式愈发丰富,灯品种类日众。
家家门前挂春灯,堂上悬花灯,街上有灯会。
入夜,千万点繁灯点缀于树下廊前,灿烂如昼。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不久,即在夫子庙举办了盛大的灯会。
秦淮河岸燃灯万盏,火树银花满布金陵。
明永乐七年皇帝下诏规定:春节(当时叫正旦节)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而“元宵自十一白为始,赐节假十日”。
可见元宵节在当时受重视的程度。
这一年元宵节建鳌山灯山,规模之宏大,灯品之精巧,景象之繁华,观灯人数之众多,达到了摩肩接踵、街填巷塞的空前盛况。
明成祖朱棣鳌山观灯时,还下诏传旨以鳌山为题作诗。
其中有的臣僚在应景颂扬皇帝的诗句中提到“灯山万仞六鳌擎”,“锦树有花春不老,银河无浪月常明”。
用“万仞”来形容灯山,可知灯山之高,繁盛的灯火像渺渺银河。
明代著名画家唐寅有诗道:“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佛地笙歌赛灶神。
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稍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宫中灯会多在乾清宫和午门外举行。
仍将灯节定为十天,安灯要举行仪式,各类灯彩辟专区悬灯。
明代北京增设灯市,今日灯市口大街就是当时最大的灯市,专售各种彩灯。
全国久负盛名的灯市,还有浙江杭州灯市。
这里的灯彩成堆、成串、成片,大者如山,小者似豆,密密匝匝,高悬数里,林林总总,稀奇古怪,应有尽有,比比皆是,美不胜收。
明代在元宵节首先出现了冰灯,北方人刨冰雕制彩灯,堪称我国灯彩史上的一大创举。
清时灯彩别样红清代花灯活动成俗成规,元宵灯节盛况不减前代。
乾隆为表示节日的隆重,规定文武百官穿朝服三天。
清代宫廷中闹花灯,多在乾清宫、畅春园、圆明园、御园和午门外举行,尤以御园内最为闹热。
灯节从旧岁正月八日安灯,十七日收灯。
各式彩灯分别悬挂在所有厅、轩、廊、榭、台、亭、室、宫殿、殿门、两廊、回廊和石栏杆等处,若星芒散天,珠光撒海,煞是好看。
乾清宫前安万寿灯十六盏,大小灯一百二十八盏。
此外还分别在一些重点地方悬挂各式彩灯,总计九百九十九盏。
如此众多的灯彩,除日常宫殿照明悬挂之外,其余大部分在灯节过后,入库收藏,来年再挂。
清代民间灯会遍及各地,通常举办七天,但热闹不过三两天,一般从正月十四为试灯,正月十五、十六两晚观者人山人海,正月十七已灯比人多,十八之夜更益萧条,到了十九已灯下人空,二十之后便相继卸灯拆架了。
民间彩灯大多集彩扎、裱糊、剪纸、刺绣、书画和诗文等于一体,形成民间自制、自娱、自乐的特色。
北京的民间灯会多在前门廊房头条、大栅栏、灯市口、东华门、王府井、崇文门等处举行,灯品之多,式样之广,精巧多姿,毫不逊于皇室的灯彩。
从外形看,有长形、方形、圆形、四角、六角、八角,单层、双层、多层等传统的宫灯,色彩鲜艳,灯画讲究,或装玻璃,或糊绫绢,美观大方,高雅庄重。
也有花卉、人物、禽兽。
黄昏时分,千万盏彩灯竞相放光,犹如星衢,平民百姓一起涌上街头,人海如潮,彻夜不散。
其中尤以大栅栏等处以诗隐物的幌于闹市老字号的商灯,最为抢眼。
此外,南京的夹纱灯周边嵌花,别有情趣,福建的玻璃珠灯别出心裁,雅俗共赏,河北的云母球灯浑然天成,美轮美奂,扬州的羊角灯能防风雨,透明发亮,富丽堂皇,杭州的羊皮灯镞镂精细,五色妆染,自成流派,云南的料丝灯用料考究,薄而剔透,晶莹可爱。
山东的绣球灯还能在地上打滚,妙不可言。
中原一带根据《周易》中的阴阳八卦原理制作的黄河九曲灯阵,场面宏大,占地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皆因地制宜以秫秸作棚,四周悬挂各式彩灯数百盏,制作考究,不同凡响。
观者必须按九曲十八行的灯阵顺序前进,不能逆行或停顿,误入一步多找不到路径,久迷而不能回返,蔚为壮观,十分诱人。
在黄土高坡,元宵节的灯俗,极具特色,老乡以高粱杆扎灯,糊上红纸,做成多种艺术形式,用面团捏成面窝或用大土豆挖成装油小碗,栽上灯芯,便成孩子们玩耍的爱物。
树上吊树灯,窑洞里挂花灯,门上悬猴灯,鸡窝燃鸡灯,粮食囤上放刺猬灯,牲口圈点马灯,就连水缸的瓢里也漂鱼灯,场院上锣鼓喧天,人们欣喜若狂地耍龙灯、吹唢呐、扭秧歌、踩高跷、舞狮子、敲腰鼓,歌飞乐扬,人声鼎沸,场面热闹,别有一番农家灯趣。
这只是给你的一点参考而已不要照抄
元宵灯会猜谜,只知道谜底是“一夜带水”有谁知道谜语是什么吗
还有一个谜底是“志同道合”谜语是什么
谜面 雨披 谜底 一衣带水
描写元宵节灯会的日记400字:元宵节为什么要闹花灯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
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
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
起于十四,止于十八。
更为兴盛。
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
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
“灯谜”一词即源于此。
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
”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
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
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描写(100到200字)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妈妈也随着人流汇入了灯区?德胜街。
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
哎呀,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繁多,这么出奇的灯。
看都看不过来。
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眼福。
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气活现的凤凰!。
两只宝珠般的圆眼,放射出白光。
美丽极了。
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继续往前走,只听见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歌声“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
那肯定就是移动通信公司的宣传了。
果然,前面有一个舞台。
上面虽然空空如也,但旁边是一个手机,(还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机广告)手机的屏幕上还有动画。
哦,怪不得听见歌声,只见屏幕里的周杰伦正卖力地拿着话筒,唱着呢
看来,元宵节不仅灯好看,还处处充满商机。
这边刚刚送走了周杰伦,那边的刀郎又来了。
因为那熟悉的旋律“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的时候来的更晚一些”真悠闲啊。
原来是为九曲黄河阵做广告啊。
看那九曲黄河阵,左拐右拐,精妙无比,正如人生道路上,虽然左拐右拐,但最后还是会出去,获得胜利。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地离开。
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
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评析: 文章描写了元宵节看花灯的情景和场面,景物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描写,抓住了元宵节的特点,描写很细致,层次清晰;并且能够引申到人生话题,不着痕迹,顺畅自然。
语言运用也较好,引用较恰当。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 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 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 着糖葫芦边吃边看。
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
好美的夜空 呀
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 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描写(100到200字)
关于灯会的句子灯会_词语解释【拼音】:dēng huì【解释】:1.元宵节举行的群众观灯集会。
会上悬挂许多各式各样的彩灯,灯火辉煌。
有的灯会还有高跷、狮子、旱船、杂技表演等娱乐活动。
【例句】:今年的元宵灯会,真是花团锦簇,让人看得眼花撩乱。
谁能告诉我有关元宵节灯会的语句?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