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陈白露和顾八奶奶台词

《日出》全文+作者资料

[编辑本段]话剧简介海报话剧剧本,四幕话剧,曹禺作于1935年。

《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日出》以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广的历史内容在曹禺剧作中居于领衔地位。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故事梗概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但她无力自拔。

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终于服毒自杀。

主体思想《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一、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

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

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

“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

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正是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

“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历史影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一、《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独特,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

剧作的这些特点,是话剧创作成熟的标志。

二、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

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

曹禺的《雷雨》《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三、促进了大型多幕戏剧的发展。

曹禺以前,现代剧作多数为独幕剧和中型戏剧。

《雷雨》等剧作,都是大型戏剧,演出时间2、3小时,剧情比较复杂,反映的生活内容更丰富广泛。

《雷雨》《日出》以后,现代大型戏剧创作多起来了。

分集剧情第一集三十年代。

漂亮的陈白露原是个知书达礼的女人,为追求真正的爱情,与浪漫诗人许光夫私下结合。

他们曾经有过一段温馨的爱情生活,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然而,现实生活的严峻却使丈夫的性格日渐暴躁,女儿的突然死亡,也使维系他们的最后纽带彻底断了。

陈白露只身来到城里,投奔远房亲戚关老太太。

关老太太十四岁就嫁给大太监做老婆,陈白露的到来引起关老太太许多同病相怜的感触,她认陈白露做了自己的干女儿。

陈白露租了一间简陋的阁楼住下来,靠着美丽的容貌,在哈斯曼歌舞厅做了舞女并很快享有了一定的声誉。

她每天早出晚归,时髦妖艳的打扮引来邻居李石清一家的说长道短。

李石清是大丰银行的小职员,他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养活七口之家。

颇有野心的他,对于商场的内幕交易既深恶痛绝又烂熟于心,窥测时机一心想改变自己目前的生存现状。

他垂涎大丰银行总经理秘书一职而不得,终日闷闷不乐。

潘月亭,大丰银行的总经理。

而此时的大丰银行因资金周转困难,只剩一个空壳。

但他对外仍声色犬马,虚张声势。

为蒙蔽客户,他故意出手阔绰,夜夜笙歌,并动手兴建大丰楼以装门面。

在哈曼斯舞厅他偶然发现了国色天香的陈白露,顿时萌发爱意。

欲通过举办舞会皇后竞选来把陈白露捧红。

第二集房东太太对陈白露的舞女身份非常鄙视,平日总是百般刁难。

陈白露急于摆脱目前的处境,终于下了竞选舞会皇后的决心。

关老太怂恿干女儿参加竞选,她见陈白露手头拮据,便慷慨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漂亮首饰衣裙全拿了出来……潘月亭为陈白露请来了俄国皇室的后裔,做她的舞蹈老师。

舞会皇后的选举使得众舞女勾心斗角。

被官员吴大帅包养的吴小姐认为非己莫属,好强的陈白露欲与之一争高下。

一场女人之间的战争发生在舞场内外。

顾八奶奶,一位富商的遗孀,十年前的舞厅皇后。

这次,她作为赛艳会的评委与陈白露结下了不一般的交情。

选举当晚,陈白露凭年轻美貌的外表和婀娜多姿的舞技压倒群芳,顺利戴上了皇后的桂冠。

然而,她却不知是潘月亭的慷慨赞助和幕后操纵才使得自己顺利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

此时的潘月亭被美女们奉若神明,他全然不觉在自己的银行里正有人暗中算计着他,李石清就是其中之一。

潘月亭制造的假象不仅迷惑了银行内部的职员,对外也是道烟幕幛。

亚美公司的老板孙圣人就压根不知大丰银行的老底。

为做烟草生意,他不惜把珍贵的古物抵押给潘月亭,希望能得到大丰银行的大额贷款。

潘月亭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转机,想分一杯羹,爽快的答应了孙圣人的要求,但内心却对黑社会头目金八是否干涉此事而隐隐不安。

第三集报纸登出舞会皇后--陈白露的大幅照片,陈白露立刻成为大家追逐的明星。

一夜之间她的人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百般刁难她的房东太太也立刻转换了态度。

潘月亭私下来到陈白露的新公寓,告诉白露他打算投资让她主演的电影《绝代有佳人》,并趁机提出让她搬到自己包下的亨德饭店长住,这让沉浸在惊喜中的陈白露有所警觉,她婉言谢绝了潘月亭的好意。

电影《绝代有佳人》的剧本十分庸俗,而编剧方达生所写的剧本《爱女》却吸引了陈白露。

潘月亭家中的两位太太不满潘月亭对陈白露的暧昧态度,更小心翼翼对潘月亭隐瞒着儿子潘立仁染上毒瘾不可自拔的情况。

冷眼旁观这一切的关老太对陈白露的境遇不无担心,她表示等她死后将把钱财都留给陈白露,陈白露受宠若惊。

逃难到天津的东北女孩小东西,随母亲逃荒来找父亲。

母亲死在途中,小东西寻父无望,露宿街头,被好心的张老爹收留,并帮助她找到了父亲。

善良的老人收小东西做自己的孙女。

银行的小录事黄省三与张老爹是邻居,他经常被李石清利用。

黄省三本就是个懦弱善良的人,他埋头苦干,辛苦加班的工作成果总被李石清轻易夺走以向潘月亭邀功行赏。

而黄省三全家的贫困生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潘月亭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恶霸金八让秘书警告潘月亭不要插手孙圣人借款做烟草生意的事,暗示只要潘月亭不借款给孙圣人,他的钱就存在大丰银行。

潘月亭十分高兴,立刻改变了做法。

第四集李石清提拨无望,于是在女儿李依芳身上打起主意,要求女儿与富贵子弟相亲,没想到却遭受羞辱,他更发誓要出人头地。

不意间,他偷听到潘月亭与报社张总编关于银行资金周转困难的谈话,于是对银行的资产起了疑心。

潘月亭为遮掩大丰银行资金上的困顿,大肆宣扬自己要投拍电影张总编笑称:陈白露是影后;那你潘月亭就是影帝了。

潘月亭不由地沾沾自喜起来。

陈白露挑中了《爱女》剧本,并想知道编剧方达生的踪迹。

原来电影剧本《爱女》中的人物命运和戏剧情节和陈白露过去的私生活非常相象,这使陈白露十分惊讶。

拍戏过程中,陈白露屡屡想起往事,她无法接受回忆的刺激……。

在电影拍摄现场,陈白露意外遇到了方达生,认出他的确就是自己中学时代的同学。

两人交谈中,陈白露知道达生的剧本是根据一个朋友的叙述创作的,而那个朋友许光夫就是陈白露离婚了的前夫。

意外的邂逅,使陈白露和方达生一同追忆起了以往的时光……陈白露流露出对诗人许光夫的深深爱意和眷恋。

陈白露决定放弃拍电影《爱女》,潘月亭告诉她:你如果想做上等人,做有钱的人,你就要拍电影。

陈白露终于接受了潘月亭的忠告,改拍电影《绝代有佳人》,这个变动让老谋深算的潘月亭趁机又向陈白露走近了一步。

第五集金八的胁迫使得潘月亭对孙圣人的借贷前后态度判若两人。

机灵的李石清察言观色,替潘月亭解脱了快要破产的孙圣人的纠缠。

潘月亭顿时对李石清产生了几分好感……潘月亭为宣传电影《绝代有佳人》举行了义卖会。

喜欢古董的金八提出要关老太太募捐一部分家中的珍品。

关老太太慑于金八的凶霸,不得不屈从。

慕名陈白露美色,义卖会来了很多名流贵族,富孀顾八奶奶和虔诚信仰宗教的女儿顾若云也参加了这个盛会,油滑的张乔治立刻向顾若云大献殷勤。

风韵犹存不甘寂寞的顾八奶奶被正在台上演出的花旦胡四所吸引,禁不住春心萌动。

胡四则为顾八奶奶在义卖会上的出手大方也为之心动。

金八在义卖会上注意到了美貌的陈白露,立刻打起了主意。

沉溺于美色中的潘月亭再无心关照家中,就连儿子潘立仁在关老太家中吊丧时毒瘾发作,现场出丑也浑然不知。

他早已对陈白露垂涎三尺,他再也不能满足与白露若即若离的关系,趁白露迷醉之机占有了她的身体。

第六集潘月亭望子成龙,想把儿子立仁送到国外留学。

他以商谈生意的借口约来喜来登的董事长格林并叫来儿子作陪。

席间,潘月亭对英美人习惯的无知让立仁颇感尴尬。

潘立仁感觉毒瘾发作,中途退席,在门口逢上正赶来送电报的李石清。

狡猾的李石清把厨房剩菜泼到自己身上,假装是潘立仁酒醉秽物,为潘立仁解脱窘境。

潘月亭不动声色,但回想儿子的两次突然离席觉得十分蹊跷。

他审问了两房太太和儿子,这才明白立仁已经陷入毒坑,非常失望。

而李石清应急的出色表现让潘月亭颇为赏识,于是立刻提拨他当了秘书。

李石清终于如愿以偿。

邻居翠喜是个可怜人儿,她的丈夫连成是个瘸子,生了个儿子是瞎子。

她不得不靠出卖肉体养活全家,却因此遭受全家的白眼。

此时的顾八奶奶已经视陈白露为知己,她告诉白露自义卖会后,自己已经为胡四夜不能寐,天天到戏院子去看胡四的演出,沉醉在爱的煎熬之中。

第七集胡四对这个庸俗无知的老富婆十分反感,但她的万贯家产却使得他对她的每次勾引都蓄意迎合。

潘月亭对与陈白露的鱼水之欢念念不忘,为此他并将一把亨德饭店的套房钥匙交到陈白露的手里。

他的过分亲昵的举动引起陈白露的反感,陈白露将钥匙扔在了饭桌上。

这使潘月亭颇为尴尬。

失身的痛苦笼罩着陈白露,这时她又看到进步报纸上的登载了方达生对庸俗电影《绝代有佳人》的批评。

她后悔出演,软下来跟潘月亭求情不录歌曲。

但潘月亭说合同已经签订,无法改变。

陈白露的歌声依然飘扬在大街小巷,她的巨幅海报满目皆是,方达生没想到自己的批评一点效果没有,对她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模式深感不安。

陈白露敷衍着顾八奶奶和胡四的爱情,成天与他们一起寻欢作乐。

方达生来寻陈白露,胡四误以为方达生也是一个圈子的人,不由分说把他带进了舞厅。

第一次到舞厅的方达生,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陌生又厌恶。

在舞厅,方达生遇到了由于孙大帅去世而重返舞场做舞女的吴小姐,她已年老色衰,无人捧场,十分凄凉。

她暗示方达生,陈白露以后的结局也跟她差不多,这让对陈白露遭遇已经很不安的方达生心中再生拯救她的想法。

舞会后,方达生随陈白露回到她家里,对一切的生疏让方达生陪感窘迫,而陈白露一时间所流露出的孩子气又打动了方达生,他指责陈白露的堕落,说她让一群寄生虫所包围。

陈白露为此十分生气,方达生失望地离去。

送走方达生,陈白露伤感地回忆起与方达生在一起的那些日子,耳畔响起了那熟悉的歌谣……第八集黄省三的咳嗽病越来越严重,他想隐瞒妻子刘秀英,但还是被妻子发现了。

刘秀英责备黄省三欺骗自己,要他尽快看病,因为全家都等着他养活。

诊断表明黄省三得了肺病,他急切地想知道病情严重到什么程度,却遭医生白眼。

经济紧张的黄省三不也敢开药只得等死。

这天夜里,潘月亭的家中也不安宁。

潘立仁毒瘾再次发作,由于注射过度昏死过去。

这惊吓了全家,只得冒着被曝光的风险把立仁送往医院。

报纸曝光了潘公子毒瘾发作的报道。

潘月亭又气又脑。

李石清主动请战,帮助潘立仁戒毒,潘月亭欣然应允。

李石清高价请来一大夫给潘立仁戒毒。

同时他也没忘了家中女儿的亲事问题。

女儿本已与家境甚寒的王老师一见钟情,李石清却不置可否。

这时,一个新的生命也出现在三不管大院里,翠喜终于给连成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儿子。

顾八奶奶来向陈白露倾诉自己对胡四的心情,陈白露告诉她:你这是找到了爱情。

而此时的胡四则下决心要依靠顾八奶奶过上流人的生活。

为此他窜腾顾八奶奶为他租房。

顾八奶奶本来想找个地方与胡四成就鸳鸯,但没想到女儿顾若芸却责备她不知廉耻,规劝她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就要跟她脱离母女关系。

顾八奶奶苦苦乞求女儿不要干涉她与胡四的事情。

第九集在戒毒中的潘立仁无法忍受痛苦,威胁不放他走便放火,并责骂李石清的狠毒。

李石清用一巧计制服了潘立仁,这更让潘立仁对他心中恨恨不已。

大丰银行内,李石清向潘月亭汇报潘立仁的戒毒进展情况,并说自己所用的手段全是不得而已。

他恭维陈白露的美貌和银行投资方向的正确,说得潘月亭十分高兴。

走红的陈白露成为记者围攻的对象,记者暧昧的问到她是否要搬到潘月亭为她准备的亨德饭店。

陈白露十分生气,厉声斥责。

张乔治花言巧语安慰白露,并假意向她求婚,白露嘲笑说那还不如找顾八奶奶的女儿顾若云,财色兼收,这一下提醒了张乔治。

张乔治向单纯的顾若云发起了爱情进攻。

他温文尔雅的长相立刻就得到了顾若云的好感和信任,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并表示她要通过断绝母女关系,向母亲证明自己不是因为怕家产外落才劝阻她跟胡四的荒唐恋爱。

这让慕财而来的张乔治大惊失色,急忙中用孝仁之礼说服了顾若云,并向顾若云表白了自己的爱慕。

胡四不失时机地向顾八奶奶求婚。

惊喜之余,顾八奶奶也感到几分的不安。

潘月亭的两房太太爱子心切赶来探视潘立仁,看到治疗中倍受折磨的潘立仁已不成人形,十分生气,强硬地带走了潘立仁。

本想着靠这一功劳升官进爵的李石清恨得咬牙切齿。

却没想到痛下狠心的潘月亭回头就派司机来接李石清,让他继续给潘立仁戒毒。

坠入爱河的顾若云判若两人。

顾八奶奶正为胡四要跟她结婚而心烦意乱,又明白张乔治追女儿图的是自己的钱,不由分说劝阻若云并告诉她张乔治已经结婚。

张乔治发誓与乡下老婆离婚再向若云求婚,并追随若云当教徒,若云信以为真。

第十集戒毒终于成功,潘月亭十分高兴,为李石清加薪奖励。

李石清兴冲冲地回带家里。

妻子向他提及关于王家想余女儿订婚的事情,李石清断然拒绝。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后登门求婚的多的是,我决不会就走到现在这一步。

翠喜因瞎儿子偷吃同院人的窝头与婆婆又发生了口角,吃奶的孩子也为母亲无奶而啼哭不止,无奈之下,翠喜决定再回妓院。

妓院恶霸黑三一口允诺,并答应先借给她30个铜子,在今后的份子钱中扣除。

婆婆则叱骂翠喜,并说:你要去就把孩子一起抱去。

三不管大院的人们生活越来越艰苦,但年根已近,人们还是在为过春节而忙碌,张老爹更是忙着做杨柳青的年画,小东西也在爷爷的指导下为年画着色。

家里喜气融融。

潘月亭再次提出让陈白露搬到亨德饭店,陈白露婉拒不成,两人到波斯登以赌为决。

好运连连,陈白露大赢。

在赌场里,金八再次注意到陈白露,并对她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于是交待赌场洋管事给陈白露一路放票。

洋管事非常迷惑,坚持赌场的游戏规则。

金八警告已经买下波斯登,要炒他鱿鱼。

洋管事迫于生计,设局让陈白露连赢。

临走,金八点破陈白露大赢的原因--胆量。

潘月亭隐隐察觉金八对陈白露的特殊关怀,十分不安,但金八决定把波斯登的流水账存在大丰银行又不由让他喜出望外。

《日出》有什么角色

交际花:露 进步青年:方达生恶霸:金八富商遗孀:奶奶 曹先生自己说在这出剧里面没有主角,可以说全是配角,然而由于先入为主的关系,我不自知地把陈白露(竹均)当作是女主人公,因而对于她的言行便格外留心。

陈白露登场时的描写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来润色这位貌美、年轻、虽流露风尘却不失高雅气质的高级交际花的形象。

陈白露本是一位勇于打破旧束缚,寻找新的生活目标的新女性,她希望可以依靠自己的闯荡来赢取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生活。

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陈白露是绝对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虽抱有满腹壮志豪情,却只能落得个自缢解脱的结局。

当达生不远千里来寻她回去,希望她可以做他的妻子时,白露对达生的冷漠态度伤了达生的心,而此时此刻心痛难耐的正是白露自己。

当达生叫她“竹均”的时候,她情不自禁地祈求达生多叫她几次,她希望在这一声声微弱的“竹均”中找寻一点点当年那个单纯、美好、纯洁的自己的身影,而在短暂的幸福回忆之后,现实中的自己又把她拽回到冰冷残酷的世界。

或许,连她自己也疑惑,怎么会走到如今这种尴尬的地步,靠她的客人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销,而这正是她所最不耻的行为。

陈白露是富有正义感的,充分体现在拯救“小东西”这件事情上,为了拯救“小东西”逃出魔爪,她甚至放下颜面去哀求她最不愿意哀求的人——潘月亭,一个惟利是图,尖酸刻薄,贪图享乐的中年商人,他为了在白露面前留下美好的“英雄”形象,答应去救“小东西”,并把自己看成是那么“神圣”的救世主,而当他听说要“小东西”的人是金八爷时,却又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商人的自私本性暴露无遗。

对于“小东西”,白露把她看作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她不希望眼睁睁地看着另一个自己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小看了这个社会的黑暗。

在这个充满了无数个金八爷的残酷社会里面,所有的人都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那张无形的黑色大网无情的扑向每一个人,白露是那个想要跳出去的人,然而她失败了,赌注是她年轻美丽的生命。

方达生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自认为受过新思想、新知识的洗礼,就可以成为救别人于水火中的人,他这样单纯的想法表现在希望通过迎娶白露而使她脱离现在这种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生活状态。

他凡事都想的过于理想化,并且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模样,期待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这个浑浊不堪的世界。

然而他错了,他并不是谁的救世主,也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伟大与崇高。

他鄙视陈白露这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拒绝同他们有任何的牵扯,刚到旅馆时他觉得自己简直一刻也不能停留在这个污浊的地方,憎恶这里所有的人和物,然而一段时间后,他慢慢适应了这个没有白天的地方,习惯了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生活方式,他说他在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明白了,所以他决定去外面施展自己的鸿才伟业。

他兴奋地在白露的门外叙述着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以至于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

他沉浸在自己编织的美梦里,只是希望完成自己的理想,而被“拯救”的对象是谁,大概是无关紧要的吧。

所以,当白露在自己黑暗的房间里凄然死去的时候,他却提起行李箱,准备奔向外面的世界,此刻他的心中恐怕早已没有了这个他曾经深爱过的女人。

“小东西”则是代表被剥削最严重的下层人物,黄省三、李石清都属于这一类的人物,“小东西”可怜的身世、幼小的年纪就注定她无法在这个糜烂的大都市生存下去,她的命运是真正可以被任何人所左右的。

在这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她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牺牲品,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被生活所蚕食,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所以,无论白露与达生想尽多少办法最终也无法改变“小东西”的命运。

作者给“小东西”设定了两个结局,一个是她不堪凌辱自尽而亡,另一个是她继续苟活在命运的不公之中。

无论那一种结局,作者都是把这个人物形象定性为“至悲”,我们不会因为她自尽而觉得她得到了解脱,也不会因为她鼓起勇气继续生存就幻想她终有出头之日。

留给我们的,只能是无尽的悲凉。

“向死而生”,就决定了人生的悲剧性,而《日出》中几乎每个人物形象都极为具化地表现出这一观点,陈白露死了,潘月亭即将破产,顾八奶奶的存款已化为乌有而她还沉浸在同胡四所谓的“爱情”里面;黄省三的老婆跟人跑了,亲手毒死自己的三个孩子,自己想一死了之却又自杀未遂;“小东西”在经受不住黑三的凌虐最后上吊自杀,这样残忍的结局与“日出”这样美好的名字形成了一个大大的讽刺。

似乎在这场明争暗斗里面胜出的人是金八爷,可是,谁又能保证他不是别人眼中的另一个潘月亭呢

利用与被利用,出卖与被出卖,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被玩弄了。

陈白露、张乔治、顾八奶奶这一群人当时还算是混得不错的人,他们的结局都如此悲惨,那么,那些被他们压迫的人,比如黄省三,比如那些领不到工资的打夯工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努力去盖的这栋大楼,永远都没有竣工的一天了,这些人过的生活比起陈白露来更为凄惨和悲哀。

如果说陈白露的悲剧是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凄凉,而那些没名没姓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则是让我们欲哭无泪的无奈。

正如那位隐身的诗人所说:“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

《风声》中顾晓梦的原型是谁

《风声》中顾晓梦原型是英达姑奶奶美女间谍乔装成交际花诱杀日寇,身份暴露自杀殉国“《风声》算是我向我的姑奶奶致敬的片子吧。

”英达说。

电影《风声》正在热映,观众们在被周迅、英达精湛的演技深深吸引的时候,鲜有人知,周迅饰演的顾晓梦这一特务角色,神似英达的姑奶奶英茵。

英达姑奶奶是个抗日英雄 英达回忆说,他小时候翻家里的旧相簿,看到一个女子的照片,很漂亮,就跑去问父亲英若诚她是谁,“我记得我爸爸沉默了很久,慢慢对我说了姑奶奶英茵的故事。

爸爸最后告诉我,你的姑奶奶,她是我们英家的英雄。

” 英茵曾在《十字街头》《赛金花》等影片中有出色表现,是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

英茵于1942年吞吃大量鸦片和烈酒自杀,死后与被日本人处决的男朋友平祖仁合葬。

后来爆出的内幕是,她和男朋友都是国民党情报人员,她乔装舞女妓女,诱惑日伪赴约,一共杀死了9名日本人和汉奸。

演《风声》英达难忘姑奶奶 和70年前在抗日谍战前线出生入死的英茵一样,周迅在《风声》中饰演的顾晓梦也是潜入日伪的间谍,经常出入夜总会等场所,在关键时刻不惜牺牲生命。

而实际上,《风声》中另一个女主角李冰冰饰演的李宁玉,其男友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人通过话剧演出相识相爱,最终男友死于日本帝国主义枪下。

这一点,恰恰吻合了英茵与平祖仁的现实部分。

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茵=周迅+李冰冰。

英达谈到这一点时表示:“我极其痛恨侵华的日本人。

出演《风声》,我算圆了一个梦,所以我演得特别认真,在金生火这个角色上下了不少工夫。

有时候我看着周迅演的顾晓梦,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姑奶奶,心情很复杂。

” 当记者问到有一种说法认为曹禺的话剧《日出》中的陈白露就是英茵时,英达说:“这个我不清楚,毕竟姑奶奶和我隔了几代了。

”英达同时表示,他的爷爷英骥良曾经两次被日伪政权逮捕,被判了15年重刑,“幸亏我爷爷只关了1年多就熬到抗战胜利,否则性命难保。

” 英茵:25岁自杀的美女间谍 英茵自杀死亡所造成的轰动性不次于阮玲玉——当时报纸如此报道自杀细节:半碗生鸦片烈酒安眠药。

英茵毕业于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从师范学校毕业不久,她就奔赴上海,先后在明月歌舞团、上海联华影业公司歌舞训练班学习并开始舞台演出。

1936年,英茵进入明星影片公司,相继在影片《生死同心》、《清明时节》、《压岁钱》、《十字街头》、《社会之花》中饰演重要角色,并主演了影片《梦里乾坤》。

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英茵不得不暂时中止在银幕上进一步施展才华。

1941年4月,英茵的男朋友平祖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

英茵多方营救不得。

1942年1月8日,平祖仁被日寇枪杀。

英茵强忍悲痛,领来平祖仁的尸体,将他安葬在万国公墓。

1月19日,英茵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服大量药物自杀。

她一个人反锁房门,将半碗生鸦片,加上烈酒,又掺和大量安眠药,一口喝光,事后人们未发现半点残留的药物。

因为其身体素来强健,拖延了几天,直至23日凌晨3时她的心脏才完全停止跳动,时年25岁。

她在服毒之前,留有一封遗书给合众电影公司的陆洁。

遗书写得非常晦涩:“陆先生:我因为……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医药葬费,我想可能够了。

英茵1月19日” 自杀真相:为了秘密不泄露 英茵遗书中的“因为……”在1946年春有了答案,原来,平祖仁系当时我国上海对日情报站负责人之一,英茵为其手下重要干部。

当时,英茵谍报人员的身份已为日伪发现。

至少有7件重大谍报案涉及英茵,其中5件是她乔装舞女或妓女,诱骗日伪人员到预定秘密地点由谍报人员予以处决。

资料表明,有9名日寇及汉奸以上述方式被暗杀。

于是,英茵不断受到日本宪兵的盘查传讯。

为了像平祖仁一样“使工作秘密永不泄露”,她以死相抗,可谓“殉国殉情”。

“因为……”就是因为怕日本人找麻烦,才隐约其辞的。

当时,陆洁看完遗书就烧掉了。

英茵死后,日伪报纸曾以“殉情”为题大肆宣传,以掩盖他们罪恶的嘴脸,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了。

再加上英茵机智,富有侠骨,唯恐死后连累他人,因此在遗嘱上只字未提这帮汉奸特务的恶行。

这也就成了英茵自杀之谜的原因。

《日出》陈白露=英茵

中国文学史不朽经典《日出》出版到现在有70多年了,主人公陈白露就是英达的姑奶奶英茵吗

答案始终扑朔迷离。

英若诚和戏剧大师曹禺都是清华大学的学生。

曹禺的女儿——著名作家万芳透露,英若诚的夫人吴世良后来还成了她父亲的秘书,所以两家的关系就更近了。

曹禺和英若诚经常在一起交流剧本,英若诚告诉曹禺自己姑姑英茵的故事,曹禺以此为原型塑造陈白露也不足为奇,何况英若诚曾经亲口说过:“曹禺先生的《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是以英茵为原型的。

”而资深出版人金芳说,陈白露和英茵相似之处有6处。

以死存留清白。

陈白露因为听见茶房说她欠下的账单被黑社会头目金八全付掉了,她不想和金八这样的黑社会头子同流合污而选择了自杀;英茵是因为自己的间谍身份已经暴露而以死相抗的,她自杀前在国际饭店前台签到时,写了两个字:干净。

死亡的方式、地点相似。

陈白露和英茵都是在饭店的房间内服毒自杀的。

盛年离世。

陈白露自杀时23岁,英茵自杀时25岁,都是女人最好的年华。

都做过交际花。

陈白露和英茵都做过交际花,所不同的是陈白露是被生活所迫做了交际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英茵是为了掩护她的间谍身份,做交际花诱杀日寇的。

年轻貌美,机智聪明。

陈白露是上海公认的年轻、美貌、聪明的交际花;从英茵留存下的照片看,她非常漂亮,,能够周旋在日伪人员中,诱骗他们到预定秘密地点而由谍报人员予以处决,自然聪明绝顶。

两人都是纯粹的情感动物。

陈白露纠结在和方达生的感情中;英茵对男朋友平祖仁非常痴情,平祖仁死后,她也自杀,还和他葬在一起。

(摘自《东南快报》)

曹禺的剧本《日出》的内容概要及点评

日 出 曹禺(1910 – 1996)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出身于官僚家庭。

他仿佛是天生的戏剧家,从小就有机会欣赏中国的传统戏剧,在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又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在清华大学就读时,更广泛地接触了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西方戏剧,不断地探讨戏剧艺术,使他与中国现代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场得以确立,并在中国观众中扎根。

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

剧本《日出》的节选部分主要表现了潘月亭与李石清之间的明争暗斗,在人物对话当中鲜明地表现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老奸巨滑、深谙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 当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细之后,只表现出原始的愤怒:“你怎么敢——”随即又转变话锋:“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

不算多事。

互相监督也是好的。

”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骄横态度,与李石清成了“一条战线”的朋友,显得异常亲密。

他并非宽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举,而是将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缓兵之计让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和时间,况且,“燃眉之急”的时刻,李石清还会派上用场,此等小人此时还得罪不得…… 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总可以帮忙。

”他对李石清又采用了欲擒故纵之法,更显示了潘月亭的狡猾和老谋深算。

潘月亭渡过了临时的难关之后,他一改对李石清的态度。

在李石清得意地描绘银行的美好前景时,他毫不隐讳地说:“有人说不定要宣传我银行的准备金不够

”“说我的银行这一年简直没有赚钱,眼看着就要关门。

”“同人背后骂我是个老浑蛋,瞎了眼,昏了头,叫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华来做我的襄理。

”潘月亭对李石清的憎恨和不满已溢于言表,话语中暗含嘲讽和杀机。

他终于炒了李石清的鱿鱼,解除了心头之隐患:“不过你今天坐的汽车账行里是不能再替你付的。

”对潘月亭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李石清转眼之间由襄理变成了扫地出门的“废物”。

在“小东西”事件和公债的问题上,潘月亭对金八爷表现出了极端的退让。

这也是他深谙世故的体现。

如果潘月亭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代表的话,那么李石清就是上层与下层人物之间的枢纽。

他精明、能干、咄咄逼人,然而他的自恃聪明却导致了悲剧。

李石清掌握了潘月亭已将资产全部抵押出去的抵细,自鸣得意。

看到潘月亭对他的退让后,更是步步紧逼,(再顶一句)“的的确确行里不但准备资金不足,而且有点周围不灵。

金八爷这次提款不就是个例子吗

”他抬出潘月亭不敢得罪的金八爷再打一打潘月亭已落了一半的气焰。

看到潘月亭有些不安,李石清便抢了一句:“可是,经理,自从您宣布银行赚了钱,把银行又要盖大丰大楼的计划宣布出去,大家提款的又平稳了些。

”这一“顶”一“抢”,使李石清觉得自己已操了一半的胜券。

他进一步暗示潘月亭:“我总是为经理服务的。

呃,呃,最近我听说襄理张先生要调到帝的地方去

”李石清乘潘月亭之虚而入,使潘月亭就范,他急功近利的心理此时已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但是,一时的占上风并没有给队带来好运气。

潘月亭在他踌躇满志勾勒银行的美好前景时给了他以致命的打击—— 解雇了他。

李石清恼羞成怒,在潘月亭离去后愤恨地说:“我要宰了你,宰你们这帮东西”,显赫几日的李襄理就此从上层社会中消失了。

他自作聪明、急功近利、卑鄙、自私,最终落得悲剧结局。

潘月亭在辞退李石清之后,也难逃破产的命运。

曹禺在剧中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和腐朽糜烂,表现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揭露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本质。

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

看完《日出》,发现曹禺老先生的笔挺有意思,不论角色大小,戏份多少,一律是精工细雕、潜心刻画,很有点人人平等的民主意识;曹禺老先生的这枝笔没有“角色歧视”,绝对不会因为是主角就浓墨重彩,是配角就轻描淡写,有时候甚至对一些小人物也会不惜工本地大加渲染,让人读来如见其人,传神之至。

如果说十个人读完《日出》,领会出十个潘月亭、十个陈白露,那,也绝对只有一个王福升,一个黄省三。

王福升是个小人物,不是仔仔细细一字不漏地看完《日出》,是很容易忽略这个小角色的。

然而,我相信曹禺在写《日出》的时候,一定是在这个小人物身上下了不少工夫。

这不仅是个贯穿全剧戏份颇重的角色,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锁链--事实上,作者不光是想让这个旅馆茶房起到连接人物与人物、幕与幕之间的联系作用,更多的是想通过一个王福升写出当时相当一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心态。

王福升欺软怕硬。

对于社会地位不如自己的,向来是恶语相加,极尽漫骂欺压之能事,就像阿Q看到小尼姑一样。

看到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干活的,他就骂他们“天生吃窝窝头就咸菜的脑袋”、“天生的穷骨头”;碰到落魄潦倒的失业小书记,他更是摆出一副流氓的架势。

当然,他也偶尔也会显露出对有钱人的鄙夷之情,阿Q一下。

比如他讲到顾八奶奶,便讽刺她“老来俏”,“人老心不老”。

不过他也很现实,为了能养家糊口,他一向是八面玲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旅馆里的每一个有钱人,极尽奉承献媚之本领。

王福升这种矛盾的性格在一次接听电话时表现得淋漓尽致--电话是金八,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地痞打来的,然而王一开始并不知道,于是好戏便开场了--“喂,你哪儿

你哪儿

你管儿

..我问你哪儿,我问你要哪儿,你管我哪儿

..”..然而当王得知对方的庐山真面目后,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你姓金

啊,...哪,..您老人家是金八爷

..我不知道是您老人家。

..”这时,金八当然不会饶过这个不知好歹的小茶房。

不过一向逆来顺受惯的王福升仿佛很光荣地听着对面传来的阵阵漫骂,还不时地答应着“是...是...您骂得对

您骂得对

”这时,一个小茶房两面派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了。

让人不由对曹禺老先生这支生花妙笔佩服得五体投地。

福升身上有许多阿Q的特质,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特点:他狡诈世故非常圆滑,不同于阿Q的迂腐死板;他的圆滑也帮助他在残酷的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不至于落得一个临死都不知道怎么会死的悲惨下场。

我想,作者之所以没有给王福升安排一个阿Q式的“传奇”结局,或许是为了塑造一个更为大众化的小人物形象,用他的大众化来代表那个时代的那一批人,用他们仰人鼻息、苟且度日的生活形态来衬托一个金钱至上、弱肉强食的严酷社会背景。

如果说王福升的形象还不足以描绘当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实,那剧中的另一个小人物 -- 黄省三便是一个更鲜活的例子。

黄省三一出场,作者就大笔一挥,破例用大半页的篇幅给他作了个“速写”。

这段描写在整个剧本中是少有的详细,也是绝对的精彩。

黄省三是这样亮相的——“...他很畏缩地走进,带着惭愧和惶恐的神气。

惨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冻得发紫...一双乞怜的眼睛不安地四面张望着...”和王福升一样,黄省三的亮相后面也有着成百上千黄省三们的影子。

他们畏畏缩缩,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很可能就这么小心谨慎地过一辈子。

可是,曹禺老先生却偏偏不这么写,黄省三已经小心谨慎了四十几年,作者不想让他的下半辈子在平庸和平静中度过。

于是,他失业了。

老实胆怯的黄省三找到了经理秘书李石清,向他诉苦。

这一出简直像是一个小职员的自白,从黄的独白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一个兢兢业业的小职员在社会中的辛酸与无奈。

他善良老实,卖命地工作,从来没有卡公司的油;他念过书,有自尊心,从来没干过违法乱纪的勾当...一个典型的安分守己的好公民。

可是,他失业了。

因为没钱,他的老婆跟人跑了;家里一大堆孩子饿得直叫;付不出房租,眼看就要露宿街头;自己身上也有一大堆毛病没法治...就是这么一个可怜到家的小人物,奔走求告了半天,也没讨来一丝同情,更不要说工作了。

这时候的黄省三已经够可怜的了,可是作者还嫌不够。

原来的黄省三老实本分,现在失业的黄省三窝囊潦倒...作者决心让他做一件既不本分也不窝囊的事情--于是曹禺老先生又大笔一挥,这下黄省三出名了--他用鸦片烟毒死了自己的孩子,轮到自己了,却没有鸦片了,于是他就去跳河,又没跳成。

虽然尾声部分还是挺窝囊,至少老实窝囊的黄省三还是做了一件能上报纸的事。

黄省三的最后一次亮相比他的出场更具戏剧性--“他幽然地进来,如同吹来了一阵阴风。

他叫人想起鬼,想起从坟墓里夜半爬出来的僵尸。

”“他的神色阴惨,没有表情,不会笑,仿佛也不大会哭...”--黄省三疯了。

黄省三的悲剧结局又让我想起阿Q。

然而,除了怯懦,黄的身上没有阿Q的一切缺点。

可是他的结局却比阿Q更悲惨--阿Q是活得糊涂,死得更糊涂;黄省三却是活得认真,死得也清醒。

他是在把一切能让他苟且度日的法子都想清楚了之后再下最后的决心的。

他寻死前一定也反复地挣扎过--可是严酷的社会现状由不得他活--尽管他曾是多么的老实本分,兢兢业业。

《日出》是出悲剧。

剧里的人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大多也快死,或者快疯了:陈白露自杀了;小东西自杀了;黄省三疯了,李石清、潘月亭也快了。

这些固然能让人掩卷遐思上半晌,可是我仍然觉得那些小人物的命运更能触人心弦,更能揭示出在当时那个社会中人们互相倾扎、谋取生存空间的残酷事实,使人觉醒,催人奋进--或许这就是曹禺老先生写《日出》的用意所在吧。

四幕话剧《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

在艺术创作上,该剧采用了横断面的描写,力求表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剧本《日出》的节选部分主要表现了潘月亭与李石清之间的明争暗斗,在人物对话当中鲜明地表现出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老奸巨滑、深谙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 当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细之后,只表现出原始的愤怒:“你怎么敢——”随即又转变话锋:“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

不算多事。

互相监督也是好的。

”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骄横态度,与李石清成了“一条战线”的朋友,显得异常亲密。

他并非宽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举,而是将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缓兵之计让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和时间,况且,“燃眉之急”的时刻,李石清还会派上用场,此等小人此时还得罪不得…… 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总可以帮忙。

”他对李石清又采用了欲擒故纵之法,更显示了潘月亭的狡猾和老谋深算。

潘月亭渡过了临时的难关之后,他一改对李石清的态度。

在李石清得意地描绘银行的美好前景时,他毫不隐讳地说:“有人说不定要宣传我银行的准备金不够

”“说我的银行这一年简直没有赚钱,眼看着就要关门。

”“同人背后骂我是个老浑蛋,瞎了眼,昏了头,叫一个不学无术的三等华来做我的襄理。

”潘月亭对李石清的憎恨和不满已溢于言表,话语中暗含嘲讽和杀机。

他终于炒了李石清的鱿鱼,解除了心头之隐患:“不过你今天坐的汽车账行里是不能再替你付的。

”对潘月亭再也没有利用价值的李石清转眼之间由襄理变成了扫地出门的“废物”。

在“小东西”事件和公债的问题上,潘月亭对金八爷表现出了极端的退让。

这也是他深谙世故的体现。

如果潘月亭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代表的话,那么李石清就是上层与下层人物之间的枢纽。

他精明、能干、咄咄逼人,然而他的自恃聪明却导致了悲剧。

李石清掌握了潘月亭已将资产全部抵押出去的抵细,自鸣得意。

看到潘月亭对他的退让后,更是步步紧逼,(再顶一句)“的的确确行里不但准备资金不足,而且有点周围不灵。

金八爷这次提款不就是个例子吗

”他抬出潘月亭不敢得罪的金八爷再打一打潘月亭已落了一半的气焰。

看到潘月亭有些不安,李石清便抢了一句:“可是,经理,自从您宣布银行赚了钱,把银行又要盖大丰大楼的计划宣布出去,大家提款的又平稳了些。

”这一“顶”一“抢”,使李石清觉得自己已操了一半的胜券。

他进一步暗示潘月亭:“我总是为经理服务的。

呃,呃,最近我听说襄理张先生要调到帝的地方去

”李石清乘潘月亭之虚而入,使潘月亭就范,他急功近利的心理此时已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但是,一时的占上风并没有给队带来好运气。

潘月亭在他踌躇满志勾勒银行的美好前景时给了他以致命的打击—— 解雇了他。

李石清恼羞成怒,在潘月亭离去后愤恨地说:“我要宰了你,宰你们这帮东西”,显赫几日的李襄理就此从上层社会中消失了。

他自作聪明、急功近利、卑鄙、自私,最终落得悲剧结局。

潘月亭在辞退李石清之后,也难逃破产的命运。

曹禺在剧中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和腐朽糜烂,表现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揭露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本质。

陈白露和顾八奶奶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