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下面哪一句名言与苏轼的话意思最接近
2014年7月9日,总/书/记/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到:“近1000年前,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下面哪一句名言与苏轼的话意思最接近
(B)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宋代王安石著名诗句比喻中美关系应该高屋建瓴
此次金融危机,无疑表明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寿终正寝了。
当今最大问题是“中美国”(Chimerica,即中国与美国相结合)是更加密切合作,还是分道扬镳
编辑的话经济危机不期而至,拿破仑的呓语(让中国沉睡吧,因为它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颤)再度响起。
虽然美国深谙对付传统的“军事·政治”崛起之道。
但是,如果中国恪守低调而温和的行事风格,只寻求扩大在世界上的分量、增强友谊与影响力,美国该怎么办
如果中国一点点地消磨美国的耐心和意志,逐步在亚洲使美国边缘化,美国该怎么办
如果中国悄然取代了耀武扬威、自命不凡的美国,美国又该怎么办
如果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便再爆发一场新冷战,但对手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且不实行僵化的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也不将实力耗费在没有意义的军事干涉上,美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以上问题的提出与答案来自于中信出版社的新书:《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作者法里德·扎卡利亚是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CNN节目主持人。
下面摘取其中的第四章(中国:大国的崛起)让您先睹为快。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苟同于书中的某些观点,但这至少是一扇窗,可让我们得以窥视西方媒体对当今中国的看法。
因为这本书是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随身携带的一本书。
中国的苏醒美国人也许对“美”赞不绝口,但真正能令他们为之震撼的是“大”。
想想如下事物便一目了然: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加利福尼亚的红杉树、纽约的中央大车站、迪士尼乐园、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美国军队的建制、通用电气公司、麦当劳(奶酪)双层汉堡和超大杯拿铁咖啡。
欧洲人崇尚复杂精妙,日本人偏爱小巧玲珑,美国人则青睐气势磅礴,对超大规模更是情有独钟。
这也正是中国令美国忧心忡忡的原因所在。
中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就使美国相形见绌。
中国的人口有13亿,多达美国的4倍。
100多年来,美国的传教士和商人一直踌躇满志,幻想着要拯救10亿人的灵魂、消除20亿人的腋臭,但这始终也不过是做梦而已。
中国是很庞大,但却相当贫穷。
赛珍珠的畅销书《大地》(The Good Earth)(后来改编成了戏剧和电影)是这样描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的:疲于奔命的农民、欲壑难填的地主、饥荒和洪水、瘟疫和贫困,一幅农业社会的惨淡景象。
拿破仑曾经说过(也许是他人杜撰的)一句名言:“让中国沉睡吧,因为它一旦醒来,世界将为之震颤。
”中国似乎就是按照拿破仑的指令,昏昏沉沉地睡了将近200年,成了供列强争雄的俎上之肉。
历史上,日本曾经对中国亦步亦趋。
但在20世纪的一段时间内,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日本在战场上都强于中国。
中国的苏醒使其国内经济和政治局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崛起的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也被世界改造着。
从广义上说,后美国世界受“全球化”和“民族主义”这两大力量的支配,中国目前也正不遗余力地在这两大力量之间进行调和。
一方面,经济和技术上的竞争压力迫使中国融入世界,但同时也会造成国内的裂变和社会的动荡,因此中国一直在寻求以新的方法使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保持统一。
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增长意味着中国越来越踌躇满志,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从很大程度上讲,后美国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取决于中国如何在“融合”与“分裂”这两大力量之间实现平衡。
历史学家回顾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时,往往不约而同地将1979年视为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个超级大国由此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启动了经济改革。
中国改革的信号是在1978年12月一次出人意料的会议上发出的,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在正式会议召开之前的一次主席团会议上,刚上台的中国共产党新领导人D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让事实(而非意识形态)为中国指引发展道路。
历史证明,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讲话。
D强调:“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从那以后,中国就是这样做的,从而走出了一条务实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令世界震惊。
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有史以来主要经济体的最快增长速度。
同期,中国大约有4亿人摆脱了贫困,如此大规模地减少贫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增长了近7倍。
30年来,尽管中国历经挫折和偏差,但它毕竟实现了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梦寐以求的目标—脱贫致富。
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发展样板。
中国的变化之大令世人难以想象。
30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每8年就翻一番。
1978年,中国的空调年产量只有200台,到2005年就增加到4 800万台。
目前,中国一天的出口额就超过了1978年全年的出口贸易额。
在此期间,对于任何一个到过中国的人来说,数不胜数、天翻地覆的变化都会令你眼花缭乱。
15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浦东时,那里还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村庄。
如今,那里已经成为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像一座座巨塔拔地而起,上面镶嵌着精美的玻璃和金属材料,每当夜晚灯火通明时,宛若一棵巨型圣诞树光彩夺目。
浦东新区的面积是伦敦金融新区金丝雀码头的8倍,与芝加哥整个城区的面积相比,也只不过稍小一点而已。
100年前,芝加哥曾经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今天的重庆已经成为继芝加哥之后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样板,其人口正以年均30万的速度高速增长。
然而,重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在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20个城市全部都在中国。
上海虽然令西方人心驰神往,但北京仍然是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甚至经济中心。
北京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发生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与奥斯曼男爵19世纪时为巴黎制订的建设规划非常相似。
①在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开工新建了6条地铁,一个长43公里的机场轨道线,一个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新(当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场航站楼,面积达125平方公里的由环北京绿化带改建的公园,还有一个总面积12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公园。
人们看到新北京的城市模型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阿尔伯特·施佩尔①在20世纪40年代为柏林设计的宏伟城市规划。
事实上,他的儿子小阿尔伯特·施佩尔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并为北京设计了从故宫到奥林匹克公园、全长8公里的林荫大道。
然而,小阿尔伯特·施佩尔认为,他父亲当年为柏林设计的城市建设规划,无法与当今北京发生的变化相提并论。
北京的变化“比柏林大,而且大得多”,他由衷地赞叹道。
现在,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些有关中国的统计数据,而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会让听到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毫无疑问,这些数字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当你听到的时候,它们大都已成“过去时”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销售市场。
2005年,中国的建筑工地有26亿平方米之多,是同期美国建筑工地面积的5倍多。
在过去的15年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暴增。
在工业革命的高潮时期,英国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如今这一称号非中国莫属。
目前,全世界2/3的复印机、微波炉、DVD放映机和鞋类商品都是由中国生产的。
要想感受中国在低成本制造业中的主导地位,到沃尔玛就可略见一斑。
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之一,年收入是微软公司的8倍,占美国GDP的2%。
它雇用了140万名员工,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和IBM这4家公司的员工总和还要多。
沃尔玛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它通过高效(也许有人认为是残酷)的管理向顾客提供了可能的“最低价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沃尔玛采用高新技术,推动经营管理创新,也许最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低成本生产商。
如沃尔玛每年从中国进口商品大约180亿美元,它的绝大多数国外供应商都是中国企业。
因此沃尔玛所谓的“全球供应链”,其实就是一条“中国供应链”。
中国还实行高度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中国不会是又一个日本,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没有走日本(或韩国)式的发展道路。
日本和韩国都实行一种出口导向战略,其国内市场和社会都是对外封闭的,中国则向世界全面开放。
如今,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贸易与GDP的比率)高达70%,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
过去15年来,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增长了7倍多。
2007年宝洁公司在中国销售额超过25亿美元,它的很多产品都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比如海飞丝洗发水和帮宝适纸尿裤。
据星巴克咖啡公司预测,到2010年,它在中国的咖啡厅总数将超过美国。
中国对国际品牌也很开放,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品牌人物。
宏伟壮观的高楼大厦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新中国的标志,这其中大都有外国建筑师的参与。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场合,为此北京曾经选择了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来执导。
中国给一位外国人如此重要的角色,这在日本或印度是无法想象的。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持有者。
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比位居第二的国家(日本)多50%,是欧盟所有国家外汇储备总额的3倍。
拥有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未必是明智之举,但它确实表明:无论遇到任何动荡或危机,中国都将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恢复能力。
总而言之,这一切使中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最大的产品制造国、第二大消费国和最大的储蓄国。
但中国不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从军事、政治或经济等任何角度衡量,中国在几十年内都不可能超过美国,更不用说在所有领域都获得支配地位了。
可是,中国正在一个又一个领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这将为国际体系注入全新的要素。
中国的发展体系许多人对中国的经济纪录表示怀疑。
一些记者和学者声称,中国的统计数据有掺假的成分,腐败现象屡禁不止,银行业岌岌可危,区域矛盾日益尖锐,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潜藏着危机,总之,中国已经千疮百孔、积重难返了。
必须要指出的是,持这些观点的人太多了,而且已经反复讲了20年,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的核心预测—政权危机—并没有发生。
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但它有一样东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望尘莫及的,那就是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中国把馅饼越做越大,这就使其他一切问题—无论多么严峻—都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可控了。
在对中国的批评者中,学者裴敏欣是最聪明的一个,但就连他也坦率地承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做法是最成功的,这远远超出我们任何人的想象。
”令人吃惊的是,作为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国并不讳言它接受了市场经济。
我曾经询问过一位中国官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们必须让市场来发挥作用。
市场会使人们离开土地、进入工业,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从历史上看,这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唯一途径。
我们必须继续推进工业化。
”当我向印度或拉丁美洲官员问同样的问题时,他们的回答则非常复杂,大谈特谈农村福利、贫困补助及其他类似的做法,但所有这些做法都在削弱市场的力量,扭曲市场驱动的工业化这一历史性—同时往往也是痛苦的—进程。
然而,中国的做法与许多自由市场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理念并不相同。
后者要求在各个领域同时进行改革,有时又被称做“华盛顿共识”。
最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做法不同于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采取的“休克疗法”。
中国领导人曾经认真地研究过休克疗法,并且经常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引用。
中国领导人的看法与斯特罗布·塔尔博特①的精辟论断不谋而合。
塔尔博特在克林顿政府中供职期间,曾经对休克疗法做过这样的评价:“太多的休克,太少的疗法。
”中国没有轰轰烈烈地进行改革,而是选择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我将它称为一种“扩大分母战略”(Grow-the-Denominator Strategy)。
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中国没有急于关闭经营不善的企业、勾销不良贷款或大规模地进行私有化,而是奉行一种“绕开亏损领域发展经济”的政策,以便使这些不良领域在整个经济(分母)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小。
这样一来,中国赢得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
直到现在,中国才开始整顿银行业和金融部门,比大多数专家强烈主张的时间整整晚了10年,而且采取行动的步调还远远慢于专家们的建议。
但是,目前与10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翻了一番,多元化程度也已经非常高。
在此经济背景下,进行此类改革的条件终于成熟了。
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如今已经没有人指望中央计划再发挥作用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央计划确实已经不起作用了,就连在中国也是如此。
事实上,中国政府对全国的了解和控制程度并不高,远远低于它自己的期望和外界的想象。
举一个数字就能充分说明问题。
在中国,中央政府掌握的税收收入只有大约5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按照国际标准衡量,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弱政府,但它掌握的税收收入却占全国的70%。
换言之,“分权化”已经是中国经济生活的标志性特征,政治生活也日益朝着这个方面演进。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的弱化却是中央计划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在许多领域鼓励发展真正的自由市场,向外国投资和贸易开放本国的经济,并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国内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步伐。
中国的许多成功(如创业精神的兴起)和失败(如医疗保障的式微)都是由中央和地方缺乏协调所造成的。
日益严重的分权化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我们美国会再次遭遇的问题。
中国政府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率,这往往有助于政府贯彻执行既定的战略。
有些国家的政府注意到了这一事实,并且对中国政府的这一优势羡慕不已。
印度官员总是说,他们的中国同行不用担心民众的反对。
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我们不得不做了许多政治上广受欢迎的蠢事,而这些愚蠢的做法会削弱我们的长期经济潜力。
但是,政治人物在短期内需要的是选票。
中国(政府)则可以做长远打算。
虽然中国政府做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对的,但它确实做出了许多英明和高瞻远瞩的决策。
”中国正在推动的高等教育改革就是明显的例证。
中国政府认识到为了提升经济价值链的水平,国家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为此政府将奖学金和其他补助支出由2006年的2.4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27亿美元。
官员们还计划大量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总额,由2006年仅占GDP的2.8%提高到2010年的4%,并且将其中的一大部分投向少数几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精英院校。
像这样重点发展某一行业的做法,对于民主国家印度来说是不可能的。
印度政府为了笼络选民,将大量资源用于发放短期补贴。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的精英教育院校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限制按成绩录取人数的比例,录取学生的一半是以分配名额或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的。
一个集权制政府能使经济保持这么长时间的高速增长,这实在是不同寻常的。
大多数专制政府很快就会陷入四面楚歌、腐败成风和昏庸无能的困境,在经济混乱和停滞中艰难度日。
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的斑斑劣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在当今中国,政府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却非常务实和能干。
一位高级投资银行家曾说道:“我与世界各国政府都打过交道,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政府。
”这种观点广泛地代表了在中国做过生意的企业家们的心声。
比尔·盖茨2007年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对于人们一直以来交口称赞的事物,人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据我个人观察,中国领导人正在冷静地考虑这些问题。
”然而,以上所述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虽然中国正在快速发展,各个层面的机遇层出不穷,但由于政府奉行的是渐进式改革路线,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仍然相当可观。
甚至就在今天,国有企业仍占据GDP的半壁江山。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5家最大企业中,有34家全部或部分归政府所有。
政府控制有时会与开放、诚信和效率发生冲突。
如中国的银行大部分仍然是政府性实体,每年都要斥资数百亿美元挽救濒临破产的企业,或者因为非经济原因向地方、组织或个人发放贷款。
腐败现象也屡禁不止,而且腐败案件的高官涉案率急剧攀升。
地区差距也不断拉大,贫富差距高得惊人,导致社会矛盾异常紧张。
一个广为引用的统计数字能充分说明这一重要趋势:2004年,中国共发生了7.4万次各类抗议活动,而这一数字在10年前仅为1万次。
然而,这两个方面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从许多方面看,中国的问题正是由它所取得的成功所造成的。
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中国把西方长达200年的工业化进程,压缩在30年里就完成了。
在中国,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农田走向工厂,从西部来到东部。
他们不仅在地理上迁往异地,而且还告别了往日的家庭、阶层和历史。
中国政府能够跟上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这本身就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裴敏欣指出:中国目前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每万辆交通工具26人,而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只有20人和8人。
这或许是事实,但指出如下事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正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和印尼的增速却分别只有17%和6%。
如果事态按照印度的愿望发展,当它的(汽车)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时,我敢保证其交通事故发生率也会突飞猛进,这与它的政府是否民主没有关系。
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环境影响。
这里不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而是只讨论中国本身的问题。
在中国的主要河流体系中,有26%的水资源遭到了严重污染,并且已经“丧失了基本的生态功能”。
仅长江沿岸就有9 000家化工厂。
如果以空气污染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北京可以算作“世界的首都”了。
按照欧盟的标准,在中国的5.6亿城市居民中,只有1%的人吸入的空气是安全的。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数字和评价都来自中国政府。
因为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高层官员经常谈论“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国家主席HU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蓝图中,环境问题占据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一家西方咨询公司研究了中国有关空气污染的新法规,从而测算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对于能从空气中分离颗粒物的产品的需求量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仅此就可以创造价值100亿美元的市场。
目前中国正在努力破解一个艰难的困境:减少贫困需要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增长就意味着更加严重的污染和环境退化。
中国如饥似渴地追求成功,这也许正是它持续崛起的关键动力所在。
在饱受几百年的贫穷之后,在20世纪经历了帝国解体、内战浩劫、革命洗礼和发展挫折后,D在中国发起了改革开放。
今天,中国的领导人、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继续朝前走。
他们不会轻易放弃30年来取得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中美关系怎样一步步走向正常化?
我想纠正一下二楼的一个错误,据我所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当时只是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当时是还没有建交的,然后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刚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头两天。
如果你想更好的了解的话,不妨从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政策看到:50年代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就是亲苏,跟一大批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抗美援朝战争更使得中美关系更加恶化。
60年代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所以中国的外交就是一大片,不过这一大片都是一些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来的,不过新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他们功不可没的。
七十年代之后,中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国防安全,因为中苏是接壤的,而当时的美国呢,相对于苏联来说,威胁要少一点,而美国正想牵制苏联,因为美苏冷战嘛,当时。
所以这个共同的利益使得中美一拍即合,于是便有了基辛格博士的秘密访华,这事奠定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基础。
于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了,之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进展,形象的说,这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个人认为)。
然后就是1978年的中美共同发布了《中美建交公报》,并于1979.1.1正式开始建交。
自此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也一直到现在中美关系总是那样不好不坏的,这是因为两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非常和睦的相处,也不可能敌对。
也正如丘吉尔的那句名言所说:“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是国家间关系的最好的解剖。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应该大致上如此的。
希望帮到你吧O(∩_∩)O~
与合作有关的名言
有关合作的名言警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
——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易经》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7、民齐者强。
——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宣 ?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法国谚语 ?10、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 ?11、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12、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 ?1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 洛夫斯基 ?14、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谚语 ?1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三国.孙 权 ?16、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邓中夏 ?17、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韦伯斯特 ?1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英.莎士比亚 ?19、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 的团结。
——英.欧文 ?20、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
——德.叔本华 ?21、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
合群永远 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德.歌德
有哪些合作共赢的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和。
先秦·孟子2、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薛3、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叔本华4、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5、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孙权7、一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高尔基8、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莎士比亚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轲10、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1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奥斯特洛夫斯基12、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列宁13、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14、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毛泽东15、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中美外交关系论文
摘要:随着中美两国又一次高峰会晤的到来,中美关系的探讨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中美关系现在状况良好,两国领导都已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提升双方合作水平,他们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有意,或者出于别有所图,中美两国都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并造福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理性辩证看待中美关系,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矛盾 共同利益 双赢正文: 几十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中美关系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惊涛骇浪中向前发展。
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战略利益的存在,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
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当今世界,在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并存竞争的现实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态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继续作用于国际舞台,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共同构成了大国间的相互关系。
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1.中美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各项建设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从那个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棋子,转而成为了一个参与到世界格局划分的棋手,在暗流涌动的世界政治舞台上积极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
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经济危机让其大伤元气,但是国家根基尚在,依然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引起美国的警惕,但是中美在地缘政治上并无太大冲突,最容易引起两国摩擦的是能源和贸易等方面,这也是近年来中美一直在争论的焦点。
而台湾问题也是一颗埋在中美之间的定时炸弹,台湾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美之间就一定还会心存芥蒂,无法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2.中美两国相互依存、互惠互利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发展潜力很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合作乃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中国现以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对华出口每年给美国创造50万个高薪就业机会,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使美消费者每年节省开支200亿美元。
除双边贸易取得积极增长外,两国还就经济和金融等问题保持密切磋商和对话,可见中美关系已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其中任何一方受损都必将导致另一方受损。
“9.11事件”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对于没共同利益和分歧点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这给中美关系友好发展提供了条件。
中国与美国虽然在有的地方存在分歧但中国与美国也存在共同利益。
中美应努力寻找一条“和而不同的道路”。
在共同利益上加强合作,求同存异。
3.中美关系稳定的发展机遇事实证明,中美关系的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积极的发展势头。
中美一致同意要共同推动互利双赢的中美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对于存在的一些分歧和摩擦可以通过平等协商,妥善解决,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七届中美经贸联委会所取得的成果就是一个例子。
两国在军事、执法、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反恐、防核扩散、禽流感防空、能源、环保、抗灾救灾等重要方面的对话与合作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推进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继续为实现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而努力,可维护世界和平。
抓住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建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并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一个重要历史机遇,也是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机遇。
结束语: 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清晰地折射出外交界的一句名言: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美两国从曾经大打出手的死敌,到后来携手抗击苏联的威胁,再到后来的分分合合,无一不是在为本国的利益服务。
过去已经成为历史,中美关系一直在起伏不定中缓缓前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中美两国关系和睦,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才最符合两国利益,有助于达到双赢的结局。
关于握手的名言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飞抵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国旗首次在北京上空飘扬。
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在首都机场南机坪举行了欢迎仪式。
在场的冀朝铸还记得,当飞机舱门打开后,尼克松和夫人先行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就身体前倾,向周总理伸出手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周总理的一语双关地回答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冀朝铸介绍说,尼克松单独下机和周恩来的握手场面,是尼克松刻意安排的,意味深长。
既向世界宣示了对抗了20余年的中美两国,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决心;也是为了纠正1954年在日内瓦和谈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错误。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如果她当选对中美关系又有什么影响
希拉里一向对华强硬,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主动重返亚洲,并且曾环中国访问,被视为对华政策鹰派。
但是引用一句名言,中美关系好,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
毕竟是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相互依赖,已经不可能摧毁对方而独善其身。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全世界的发动机,而美国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大国,控制全球的经济、金融。
所以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全球经济灾难,中国一季度GDP增速下滑,引发全球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