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白蛇传故事里的好句子聚集50句

佛经故事:《白蛇传》里的法海

翻开《维摩诘经》开篇《佛国品第一》里,佛祖讲经,有三万两千菩萨去听。在描写这些菩萨时,用了“色相第一”四个字。佛不是讲究四大皆空,怎么会公然去说那些菩萨长相多好,还用了“色相”两个字,又以“第一”自夸?其中包含了什么禅机吗?

想起了另一部佛经《五灯会元》里的故事: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佛在灵山法会上,突然停止宣讲,拿起一枝金菠萝花,似乎要给大家看。当时在座众徒都不知何意,一个个默不作声,只有摩诃迦叶,脸上忽然露出会心的微笑。佛于是说道:“我有清净法眼,涅槃妙心,能够明见实相无相,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当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首先传给摩诃迦叶。”

什么才是“实相无相”?一些人,见花只是花,脑中有的不过是颜色、香味、名称,诗人则增添一些丰韵。但是,仅此而已。佛就不同。在佛眼里花既是花也不是花。它蕴藏了整个世界的秘密。花的精神生命同万事万物的精神生命是无差别的。所以色才能成空。空就是万物同归一体。佛祖拈花而心实没有花,他只知道,他在赞美整个生命世界。

看看白蛇和法海吧。在白素贞心里,人和妖都是生命,只要是生命遇到危险,她就会尽力去救,没有差别。所以,她有仙机,观音有意点化她。而法海一直悟不到这点,所以他的师傅把宝物尘封,待有缘人开启。但是他曾为了十天舍弃自己的宝物。这个做法,又符合佛祖赞叹生命、以心传心的宗旨,这一切都是放弃俗人利益实相的结果。所以,佛祖像当初对见他拈花而情不自禁微笑的摩诃迦叶赐予袈裟和金钵一样,赐了法海金钵和佛经。可惜,法海只是在这一次符合佛法,但始终没有真正参悟,无法做到实相无相、以心传心的境界。终究是成不了佛的。

这又想起另一个佛经故事,出处和原文已经记不得。大意是:一次有两个和尚去化缘。在一条路上,看到一个美丽的'少女痛苦地坐在一边。其中一个和尚记住出家人不近女色的教规,不想管,而另一个和尚却上去把那少女抱起来,送到大夫处,帮她看病、抓药;因为女子病得不轻,行动很不方便,那和尚还把她抱回了家。晚上,原先那个没理会女子的和尚心里不自在,越想越气,去找那个和尚指责他说:“我们出家人怎么可以近女色,你公然抱一个美丽的少女,不是给佛蒙羞吗?”只见白天抱女孩的那个和尚惊讶地说:“你是说那个少女?我已经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是的,其实抱女孩的和尚知道她是少女,但是心里没有少女;反倒是那个严守教规的人心里是真正有少女,才会耿耿于怀。

法海就和那个认为出家人不近女色的和尚一样,一方面把教条学得很死,认为妖魔就是该除,另一方面,心里却真正地抱着妖不放,而且是那么动人的妖。那白素贞自己是妖,但是她已经放下了妖,所以她能成人,不再是妖;那法海心里却一直有妖,所以他成不了佛,必然成魔。法海见到白素贞,即使眼里看见了生命和善良,心里只有“色”、“妖”两个字。但是他又绝对不敢说一句:“白素贞色相第一。”他一定认为佛不会这么说。

真正有佛性的人,坦坦荡荡,见到的是姿色,心里却只有她的精神生命力。

由色悟空,然后空而见色,其色不色。

由妖悟人,然后人而见妖,其妖不妖。

反之,由色见色,色必增色;由妖见妖,妖必更妖。

佛经两则故事

佛经其内容经典,蕴含的道理深刻。下面小编分享的两则关于佛经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硕奎吃肉

硕奎禅师是北宋时期江苏庆云寺的第八代住持,在《历代高僧传》中,硕奎被称为“圆悟禅师”,而庆云寺曾经又名圆悟堂,即因硕奎在此参悟禅机而命名。

硕奎担任住持时,庆云寺的香火非常旺,僧众也非常多,甚至还有很多俗家弟子,其中有个名叫高彦的俗家弟子,家住泰兴城郊,是个富商的儿子,后来高彦下山经营起了酒楼,开业之日,就请了师父硕奎和另外几个师兄弟来店里做客。当然,硕奎为师父和师兄弟们安排的'是素宴,硕奎和众弟子们正吃着,大徒弟在夹菜时突然发现炒笋里居然有块肉,大徒弟非常生气,高彦身为俗家弟子,不会不知道师父和师兄弟们是不吃肉的,那么这到底是有意为难还是无心之失?于是大徒弟就故意把这块肉夹到最上面来,想让高彦看看,让他羞愧羞愧。事实上,炒笋里出现这块肉并不是高彦的过错,而是厨师们觉得炒笋里一定要放点肉调调味,否则就不鲜美,原本是打算在装盘时将肉取出来的,但后来厨师一忙居然把这事儿给忘了。

硕奎看见大徒弟把肉夹到上面来了,就用筷子把肉压到了盘底去,但大徒弟还是觉得这样的过错坚决不能姑息,就又把肉夹了出来,硕奎不满地看了大弟子一眼,又伸出筷子想把肉压到盘底去,可正这时,包房外传来了高彦声音,他又端菜进来了,想把菜压下去已经来不及了,硕奎就一变手势,把肉夹进了自己嘴里,嚼了嚼就吞了下去。

回寺的路上,大徒弟不解地问硕奎说:“师父,这是高彦师弟犯的过错,可是你为什么不仅没有指出来,反而还自己犯戒吃下了那块肉呢?”

硕奎笑笑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如果你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高彦看到菜中的肉,他一定会很难过很自责,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我触犯了戒律是我不对,所以我回寺之后就会当众处罚我自己,但我却保住了高彦的面子和感受,谁又能说这是一件坏事呢?我们修禅立说本来也就是为了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扬名立万。”

徒弟们听了硕奎的话后,这才恍然大悟,师父虽然吃了一块肉,但心中所想的却依旧是佛理和禅机,对师父更是敬佩了,而硕奎也说话算话,回到寺里后就足足面壁思过了半个月,算是对自己犯戒的惩罚。

佛像放光的故事

在善导大师之前,隋唐很多高僧各自站在自宗的立场上理解净土法门,他们不约而同的认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容易的,需要种种凡夫难以企及的条件,故当时整个时代,大部分修行人多被这种自力思想所蒙蔽,普遍不知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随着善导大师建立了净土宗,且以汹涌磅礴之势将净土法门弘扬开来,净土法门逐渐恢复了“易行”、“安乐”的本来面目。但毕竟历史积重难返,在这个过程之中,大师的迥异于诸师的讲法也遭到了很多高僧的质疑与反对。

有一次,在长安城的一个寺院里,善导大师和一个金刚法师依理论判念佛功德的胜劣,对方坚执已见,认为只靠念一句名号不能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观其根性,不以特别手段折服,他是不会信服,于是当即在座上庄严发愿道:“依照佛经,世尊所说之念佛往生西方的法门,善恶众生但能上到一辈子地念佛,下到七天、一天,乃至十念、一念地念佛,必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如果这是真实不虚的,佛没有打妄语欺诳众生的话,那么请佛令殿堂里的两尊佛像放出光明,为我证明;如果这个法门是虚妄的,众生念佛不生净土,佛打妄语欺诳众生的话,那请佛叫我善导从此高座之下,直接堕入阿鼻地狱,长时受苦,永不出离!”

大师说完,将手中的如意杖指向堂中佛像,佛像顿时大放光明。

金刚法师目睹此景,惊得慌从高坐上跌落下来,匍匐于地,惭愧的向大师谢罪。自此金刚法师臣服于大师净土之教,专修净宗念佛法门。

佛经励志故事

佛经励志故事:田野上的舍与得

高考之前,他是父母眼中的骄傲,乡里乡亲都知道他成绩斐然。可是,恰恰在人生最紧要的隘口,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高考成绩出来了,他的分数只能上个专科学校。

从县城一中查分回家,他心若槁木,腿一直在哆嗦着。回到村里,夜幕已经降临,乡亲们劳作的田野早已空旷寂寥。然而,只有他父母还在辛勤地割着韭菜,二老配合得很默契,父亲割,母亲捆。

盛产韭菜的田野脉脉地散发着清香,可他的心却似坠入谷底。看到儿子归来,父亲目光坚毅地问:“考得怎么样?”他怯生生地回答:“480分,本科一点希望都没有了。”他的声音很低沉,远远不如夜里游弋的虫鸣的叫声。父亲随即“嗯”了一声。

但他觉得父亲的无声比责骂更加犀利,于是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了,眼泪喷涌而出,凄厉的哭泣声徘徊在田野上空,荡漾而去。

谁知父亲突然勃然大怒起来:“哭什么?真熊包,又不是世界末日!”他被父亲高八度的嗓音镇住了,没想到平日温和的父亲会如此刚毅。父亲用男人的口吻命令道:你以后每天都跟我来田野上割韭菜。

父亲虽然没有多大本事,但种韭菜在本地却是首屈一指,尤为称道的是,当烈日炎炎的夏季来临后,别家的韭菜都开始泛黄或干尖,唯独他家的依然是嫩绿和光鲜的。

此后,他整日跟着父亲到菜地里忙碌,除草,施肥,浇水,什么活都干。因为高考失利,他和父亲几乎没有任何言语,父亲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过,他心中一直有个疑团:为什么父亲的韭菜那么出色呢?

随着时间愈久,他也渐渐地发现一些端倪,父亲浇水和施肥掌握的时机和别人不同,但他知道这不是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夏季的韭菜一茬旺过一茬,别人都着急收割上市,而父亲却迟迟不肯出手,只是任其自由地疯长。更让他费解的是,父亲居然把那些疯长的'韭菜趁着黑夜全部割下,并快速处理掉了。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疑惑地问:“爸爸,我们为什么不收割卖钱呢,这不是浪费吗?”父亲只是笑笑,没有作答。

不久,仲夏和雨季纷至沓来。可是,令他惊喜的事情出现了,他家的韭菜依然是嫩绿和光鲜的,而其他家的早已干枯如草。当然,这一切父亲都是秘密进行的,由于韭菜种得多很少有人发现这个机密。所以,父亲的韭菜因为成色鲜亮,总能卖上好价钱。

他不解地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也是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道理其实很简单,我那样做只是想让那些老韭菜养养根,只有它们根基肥壮,才能长出好韭菜。”父亲接着说:“我了解你,不是你的根基没有打好,这次高考只是因为紧张导致发挥失常,但不要气馁,人生的路还很长,有根基就能看到未来和希望,这次失败将是你人生的新起点。”

他完全没有想到,整日在田野里为自己劳顿的父亲,竟然能说出如此至深的人生哲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其实胸中早已明镜了然。

他拒绝了朋友和老师让他复读的邀请,执意上了一所普通的专科学校,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名校的本科。在上学期间,他尽情地发挥自身优势,给杂志或者报刊投稿,逐渐锤炼成为一位优秀的作者。

毕业后,他被邀请到一家报社做记者,几年后就做到了城市晚报副总编的位置。在为新闻系学生上课时,学生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深情款款地说:“是父亲,我们要做一个读懂父亲的孩子,只要你读懂了父亲,相信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佛经励志故事:共享更好的实物

老李在的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已是满院飘香,菊香一直飘到了山下的村里。凡来寺庙的香客都要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于是有人向禅师要花种在自己的家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鲜艳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别人家。

消息马上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络绎不绝。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可亲,都要给他们。没过几天,再看院子里的菊花已送得一棵不剩。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僧侣们看到满院的凄凉,叹道:“真可惜!这里本应是满院菊香啊。”

但禅师却笑着对弟子说:“你们想想,这样换来是什么?三年后,将会是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僧侣们不由心头一热。

此时再看看禅师,他脸上的笑容犹如菊花灿烂。

禅师最后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分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拥有了幸福。”“一村菊香”

【励志感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奉献,即使到最后我们一无所有,与人分享的快乐也会时时激荡在我们心头,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拥有了幸福。

佛经寓言故事合集

将军与宝马的故事

在古印度有一个十分富饶、十分繁华的国家,叫波罗奈国,它的首都波罗奈城更为世人所瞩目。

梵予王治理这个国家的时候,邻近有不少国家都想吞并波罗奈国,只因梵予王有几件宝贝十分厉害,才使得他们屡屡不能得逞。在梵予王这几件厉害的宝贝当中,有一匹世上独一无二、英勇无比的宝马最受梵予王宠爱。

有一年,七个与波罗奈国多次征战的国家,为了吞并波罗奈国,便把七个国家所有的军队都联合起来,把波罗奈国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派了一位使者来到城中,对梵予王说:“我们的千军万马已经把贵城包围起来了,你快把王位让给我们主人,否则,我们将攻打波罗奈城!”

这时,梵予王立即召集文武大臣来到王宫,共同商议退兵之计:

“现在已经兵临城下,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大臣们回答:“陛下不必惊慌,我们国家有世界上最出色的骑兵,可先派他们去应战,如果战胜不了敌人,我们再做打算。”

梵予王思考了一下,便同意了这个意见。于是,全国的骑兵都来到城中集合。梵予王激励这些摩拳擦掌的骑士们:“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安危,此时就寄托在诸位身上了。”

梵予王对为首的将军说:“将军,我任命你率领我们最优秀的骑兵,和七国军队作战。”

“陛下!”将军向前一步:“我愿意率兵同七国军队作战,但我有一个请求,请陛下允许。”

国王说:“你所需要的一切,我都会答应。”

将军说:“我想让陛下把那匹宝马赠给我当坐骑。只要骑着宝马去作战,任何国家的敌人我都可以打败他们!”

梵予王有些为难,但考虑到国家安危,心念一转便说:“我答应你的请求,把宝马赠给你,你骑着它,率领军队去作战吧,我等待你胜利的消息!”

将军向国王行了个礼,便跟随王宫侍卫到马厩中牵出了那匹传说中的宝马。宝马雄健彪悍,通体银白似雪。国王也送来了用金、银、玛瑙等七种珍宝做成的马鞍,备在宝马的背上。

将军自己也披挂整齐,手持锋利的大刀,向骑士们大喝一声:“冲啊!”波罗奈国的骑兵在将军的率领下,如旋风一般冲出城门,飞驰电掣地杀入敌军的阵营。

敌军围住波罗奈城已经久了,城中也没有任何动静,还以为梵予王惧怕七国联军,不敢应战,所以渐渐地放松了戒备。谁知,城内一声大喝,波罗奈国的骑兵好似从天而降,顷刻间就杀到营中。这些正在饮酒作乐的七国军队,全都惊慌失措,吓得抱头鼠窜。

其中一名警觉性较高的国王,立刻率领一队骑兵应战,不料,战马们见到勇士的宝马,忽然浑身颤抖,转头就跑。波罗奈国的骑兵乘胜追击,杀得七国军队丢盔卸甲,尸横遍野。

就这样,波罗奈国的骑兵在将军率领下,左突右杀,势不可挡,很快就把五个国家的国王活捉了。没想到,就在活捉第六个国王时,宝马突然被一只飞来的乱箭射伤了,鲜血直流,疼得“咴儿、咴儿”的直叫。

将军知道宝马受了重伤,不能再作战,就奔回城来,把宝马牵进王宫,让兽医精心治疗,自己则准备更换战马,再次出战。

此时,刚刚被兽医清理完伤口,正躺卧在地的宝马,看到勇士又要去征杀,宝马不由得想到:

“虽然我的七宝马鞍备在那匹马上,可那匹马软弱无力,是没有能力让敌人的战马惧怕它的。现在敌军正在溃败,但是第七个国王仗着人多势众,依然在进行顽强抵抗,将军骑着这样一匹马,是不可能打败敌人,活捉第七个国王的,反而还会送掉将军的生命。这样的话,不但我先前的努力会付诸流水,王城、国王和百姓也会陷入敌军之手。我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枉享宝马的名声呢?”

想到这儿,宝马挣扎着站起来,呼唤将军说:“勇敢的将军啊!除我之外,再没有一匹马能载着你冲入敌阵,活捉第七个国王了。我不愿让你丧失宝贵的生命,也不愿看到国家和百姓落入敌人的魔爪。你快快给我备上马鞍,骑着我去参战吧!”

将军虽然惊讶听见宝马开口说话,但同时也感到十分为难。如果骑着宝马参战,肯定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过已身负重伤的这匹良驹,是否还能生还就不得而知了。

正当将军在犹豫不决时,城外的喊杀声一阵阵地传过来。

宝马眼中含泪,对将军乞求说:“勇敢的将军啊!千万别再犹豫,没有我们投入战斗,第七个国王将会很快重整军队杀回来的,如果让他们占了优势,我们就很难再打败他们了。”

宝马的乞求,使将军下了决心。他给宝马备上了七宝马鞍,拿起武器,很快来到城外,重新率领波罗奈国的骑兵投入了战斗。经过一番强烈的激战,终于打败了七国军队,最后一个国王也被活捉了。

梵于王听到将军胜利归来的消息,心中大喜,立刻亲自出宫,带领臣民夹道欢迎这些浴血归来的将士们。此时,那匹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宝马,却已躺在一辆大车上,奄奄一息了。梵予王来到宝马身旁,用手抚摸着它那被鲜血染红了的鬃毛,慨叹万分,心疼不已。

宝马听到国王的呼唤,努力睁开依然明亮无比的眼睛,对国王说:

“仁慈的国王啊!我跟随您这么多年,深知您是仁义、明智之君,我希望您不要处死七个国王,让他们与我国立下和平友好的誓言,然后释放他们,以保证国家之间的和平交往。”

伤势过重的宝马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

“国王千万不要赐给我功勋和荣誉,把这些都赐给生还的骑兵们吧,他们才是真正的勇士。”说完,宝马便永远闭上眼睛了。

梵予王用国家最高的葬礼安葬了宝马,并按照宝马的遗嘱,与七个国家的国王盟立了友好条约后,将他们释放回国。从此,波罗奈国与邻国和睦相处,臣民之间互通往来。国家变得越来越富有,也越来越繁荣。

佛陀灭火的故事

“失火了!失火了! ”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回头一望,朦朦胧胧的视线内,处处火海猛焰;四下张望,松软的四肢根本无以支撑自己找出生路。

“这下完了,大家只好等死!”有人开始扯发哭泣。

但是,头脑还清醒的人,却脱口高呼:“至尊至圣的佛陀不是正好住在村里?佛陀啊,请救我们逃脱祝融之灾吧!”众人纷纷默祷,佛的身影竟不知从何处来到火场,庄严的声音刹时令现场一片清凉:“一切众生都有三把烈火:贪欲之火、瞋怒之火、愚痴之火。我用无上智慧之水,熄灭这三火。如果,我所说的是真的,这场火灾应当瞬间消灭!”奇妙的事发生了:火舌就像被周围的空气吸干一样,刹时无影无踪。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村民们彼此相视喜极而泣,对佛陀生起绝对的信心和感激。

此时,佛陀更启妙口宣流法语,众人闻法立即悟解,证得初果。

随侍佛陀之侧的比丘们,目睹事件发生始末,深感不可思议:“佛陀,为何有这样殊胜的因缘,救了他们的身,也救了他们的心?”佛陀缓缓道来这一段在过去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萨道时,与村民们结下善缘的故事:“一天,风势干猛,令竹林相互磨擦而起火,焚烧山林遍野,眼见即将夺去一切生灵的性命。这时,一只名叫欢喜首的鹦鹉,哀愍大众无翅飞逃,就千万度往返于山海之间,用它微薄的双翼沾以海水,一次又一次洒向漫天火海。如此坚毅、真诚的义行,感动了帝释天。

天帝询问道:‘欢喜首啊,你小小身躯如何能解救千万里广的火势呢?’鹦鹉认真地回答:‘我的心意比火势更宽阔啊!如果今生灭不了,发誓来生一定把它扑灭!’帝释深受感动,施展神通力,倾注豪雨,刹时解救了全山生灵。这只鹦鹉就是我的前身,林中的鸟兽就是村里的百姓,当时的我,灭火让他们脱困得安;今生一样,灭却有形和无形的火,让他们远离灾难,得到安稳。”

比丘们深深思惟个中蕴含的深意,又请问佛陀:“为什么村人能够立刻证得初果圣位呢?”佛陀答道:“那是因为在迦叶佛出世的时候,他们曾经发心受持五戒的缘故。由于持戒不犯的殊胜善因,今天才能彻见真理,证得初果须陀洹!”

村人们由于持五戒,而有听经闻法即能成道的福德;鹦鹉由于舍身灭火的大慈悲心、大精进心,而得以于未来成就佛道。我们学佛,是否学到了如此持戒、慈悲和精进的精神呢?

啄木鸟与狮王的故事

从前,在一座花果繁盛的山林之中,住着一只聪明能干的啄木鸟。

啄木鸟有一个好朋友,是山林之王──狮子。狮王凶猛贪吃,每天都要捕食一只梅花鹿。这天,狮王又捕到一只梅花鹿,满心欢喜地大吃大嚼起来,一不小心,被一根鹿骨卡住了咽喉。

狮王痛苦不堪,既咳不出,也咽不下,咽痛难忍,并且无法再吃任何食物。几天下来,狮王竟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奄奄一息了。

啄木鸟几天未见好朋友的面,这天便飞来看望狮王,一见此景,大吃一惊,忙问:“狮王,您病了吗?怎么瘦成这样?”

狮王无法说话,只能含含糊糊地哼哼道:“…痛…”并用手指着自己的喉咙,比划着里头有东西。

啄木鸟立即明白了:“狮王放心,我能医治。只是我治好了您的病,您这山林之王能报恩吗?”

狮王一听,连忙点头。

啄木鸟又说:“每天供给我食物,可以吗?”

狮王又点点头,示意啄木鸟快为自己治病除痛。

啄木鸟心想:“虽说狮王是我的好朋友,然而它生性凶残贪婪,怎知牠不会加害于我?”于是就对狮王说:“狮王,您先好好休息,我回去准备准备,好给你治病。”

狮王听了,点点头,靠在床边休息,凉风轻轻拂过,狮王觉得喉痛好些,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啄木鸟在林中转了一圈,吃饱饭,又来到狮王家中,见狮王已熟睡在床,心中暗喜,便蹑手蹑脚地来到狮王身边,轻轻掀起狮王上唇,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棒塞进狮王口中,将其上下牙撑开,再钻进狮王口中。

“哎哟!好臭喔!”一进狮口,它险些儿被血腥之气熏倒,只得强忍恶心,用长嘴叼住那梗在狮王喉中的鹿骨,慢慢一顺,叼着那鹿骨飞出狮王之口,再小心地将撑住狮王上下牙的木棒取出,然后飞到附近的树上。

狮王醒来,顿觉咽喉舒爽,疼痛消失。

啄木鸟从树上飞下,以鹿骨示意给狮王看,说:“就是这只调皮的骨头梗在狮王喉咙中,现在取出,病痛皆无。”

狮王很高兴地说:“好朋友,你救了我一命,我当终生相报。以后,你每天到我这儿来吃饭吧!”

啄木鸟辞别狮王,高高兴兴地飞走了。

几天之后,狮王正在吃鹿肉,啄木鸟被老鹰追捕,惊慌地飞来,找狮王相救:“狮王,老鹰追我,快救救我!”老鹰见狮王在,便悻悻然地飞走了。

谁知,狮王却张着血盆大口,对啄木鸟说:“我生性凶猛残酷,捕杀无数动物和鸟类。我一口牙齿锋利无比,你前次进入我口叼鹿骨又平安飞出,就该庆幸我没把你吃下肚,怎么今日还敢来找我,寻求帮助?”

啄木鸟听了,对狮王说:“我明白了,东西掉入大海,怎能再找回;熟睡中的梦境,醒来全消失。我救了恶人的命,是自己最大的迷失,怎么还能企望得到恶人的回报!”说完,啄木鸟便振翅飞去,再也不把狮王当做朋友了。

故事中的啄木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那个不知报恩的狮王,就是提婆达多的前身。

佛陀开示的故事

有一次佛陀对一个外道开示因果的道理,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有一子,今年十二、三岁。当长者夫妇往生时,其子年纪尚幼,不善理家,所以没有几年便散尽家产,落得以乞讨为生。一天,他父亲生前的一位好友,同样也是大富长者,在街头见到这位晚辈落魄的情景,询问详由后,心生怜悯,便决定帮助他脱离这样的困境。父亲的好友不但将女儿许配给他,并送给他车马、奴婢及巨额的财产;不但如此,还帮他建立房舍,另立门户。

但是长者子生性懒散,又不善于理家算计,所以不久又坐吃山空,家财耗尽。长者不忍女儿受苦,只好又给了他一笔钱,没想到长者子故态复萌,无可救药,最后还是将钱花光。父亲的好友认为既已多次救济他财物,他却始终挥霍无度,无法造就,便想要强迫女儿改嫁他人。正当父亲与族人商议此事时,女儿不小心听到这个消息,回去即告诉丈夫详情,并说:「我家财势强大,一定能够逼你答应。你又不会谋生,若不想分离,一定要赶紧想想办法。」长者子听到妻子的话,惭愧不已,心想:「我天生福薄,早年失怙,又不擅理家营计,今日必定失去爱妻,重当乞儿。往日恩爱,已难分难舍,若要生离,无异死别,情何以堪?」长者子想来想去,心生恶念:「死也要死在一起。」便将妻子骗入房中,并且拿出预藏的尖刀,刺死妻子后再自杀,最后双双毕命。奴婢发现后惊吓不已,飞也似地跑去告诉长者,长者知道后连忙前往探视,但已无法挽回。敛葬时,长者一家为女儿的猝逝哀伤不已,不忍离去。后来听说佛陀在世间教化众生,只要见到了佛陀,皆能心生欢喜,除去忧恼,于是长者带着一家大小前往精舍,参见佛陀。

长者一行来到精舍后,至诚礼拜佛陀。佛陀问长者为何而来,怎么如此愁忧不喜?长者回答:「女儿嫁了一位愚痴的丈夫,因为无法自立谋生,又不愿分离,所以杀了自己的妻子后自尽,造成家门不幸。我们刚刚就是去参加他们的葬礼。因为听闻佛陀慈悲,能解人忧恼,所以特地前来觐见佛陀。」于是佛陀为长者及在场大众开示:「贪欲及瞋恚是世人的常病,愚痴无智是祸害之门,众生因此堕落三界五趣的深渊中,流转生死,无有穷尽,却仍不知悔改,更何况是愚痴之人,哪能看得清呢?此贪欲之毒能丧身灭族,害及众生,而不仅是这对夫妻。」接着,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贪为财爱故,

害人亦自害。爱欲意为田,淫怒痴为种;

故施度世者,得福无有量。伴少而货多,

商人怵惕惧;嗜欲贼害命,故慧不贪欲。」

长者听了佛陀的偈语后,忧恼顿消,法喜充满。与其他族人等在场听众,破二十亿恶,证得须陀洹果。

痴爱是生死根,很难得解脱;痴爱若能念念断,心心弥陀全身现。世间一切情欲贪恋,都是痴爱所造成,系缚着人们不得解脱自在。情痴爱染愈重,负担就愈重,如商人伴少而货多;又如牛负重行深泥中。远离生死苦恼系缚的根本,便是要以佛法的智慧光明破愚痴黑暗,最后才能解脱自己的自在。

金刚公主的故事

波斯匿王有一個女兒,名為「金剛」,年紀輕輕就已守寡。國王夫婦憐憫女兒的境遇,特別為她建了一座宮殿,並且派遣五百名歌伎隨侍在側,鎮日歌舞,以排遣公主空虛寂寞的日子。

這些歌伎中,有一位年紀較長者,名為「度勝」,經常到市集採買胭脂花粉及香花。一天,度勝到城裡採購,卻發現城中氣氛不同以往,大眾皆手持香花,競相出城。度勝禁不住好奇地問路人:

「請問,你們這麼歡喜,是要去哪裡呀?」

路人回答:「大家之所以這麼歡喜,是因為三界至尊的佛陀正在祇園精舍說法,他不僅已出離生死,還教導大眾修行的法門,以達到解脫的境界,所以我們準備了香花要去供养。」

度勝聽了之後,甚是歡喜,心想:「我活到這麼一大把年紀,還能遇到一位有智慧的聖者,实在是宿世的福報,怎能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呢!」於是,度勝挪出一部份原本要買香粉的錢,另外買了鮮花,並且隨著眾人來到祇園精舍。度勝至誠頂禮佛陀後,即退至一旁散花及燃香供养,並且虔敬聆聽佛陀的開示。

結束後,度勝回到市集取回她之前買好的東西,因為聽法的功德,再加上宿世善行所感得的果報,使得原已採買的花粉,香味及重量都更勝於前,甚至增加數倍之多。

度勝回到宮中,公主和歌伎們早已不耐久候,紛紛責問度勝:「你怎麼去這麼久,是不是到哪兒偷懶啦?快,老实說來!」度勝據实以報:「你們有聽過『佛陀』這位聖者嗎?三界至尊的他,今日在祇園精舍為大眾說法,開示解脫煩惱的法門。佛陀的法音,猶如擊動巨大的.法鼓,足以撼動三千大千世界,而今日到祇園精舍聽法的人更是難可計量。我之所以這麼晚回來,就是隨著大眾去給孤獨園,聆聽佛陀的開示。」

公主及其他侍女聽了度勝的敘述後,知道世尊的教法深妙難聞,非一般世學所能比擬,不禁忧喜參半。喜的是佛陀已在舍衛城中,忧的是,自己竟無福親聞佛陀開示,於是感嘆地說:「過去不知造了什麼業,竟然沒有福報聽聞佛法?」但公主霎時轉念一想,即對度勝說:「既然你已聽過佛陀的開示,何不為我們宣講當時的內容。」度勝面有難色地說道:「奴婢身分卑賤,口業不淨,怎敢如此隨便宣說佛法。公主,不如我去請示佛陀看看,您說好嗎?」度勝得到公主的允許後,便趕緊前往精舍請示佛陀,而其他人則在庭院中焦急地等待度勝的歸來,其渴切之心,猶如孩子等待母親回家一般,難以按捺。

度勝到了精舍,至誠頂禮佛陀後即表明來意。佛陀告訴度勝:「你回到宮中為大眾說法,將使許多人獲得解脫。但是,宣說佛法前,聽法的大眾須為說法者準備高座,這樣才符合規矩。」度勝回到宮中,將佛陀所交代的話重複一遍,大眾聽了都非常高興,便決定各脫一件衣服,叠成法座。而度勝則回到住所沐浴更衣,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表示對法的尊重。

在佛力的加被下,度勝說法甚為殊妙,與佛親宣無異,所以公主與歌伎們皆破除疑惑、斷除惡念,當下證得須陀洹果。不幸的是,正當大眾在聆聽法要時,宮殿突然失火,因為所有人都在專注聽法,渾然不觉環境的險迫,等到發現時,火勢早已不可收拾。因此,公主及五百歌伎皆葬身火海,死後即投生天界。

波斯匿王聽到女兒宮殿失火的消息,馬上帶人前往救火,可是到現場一看,宮殿早已燒為灰燼。雖然波斯匿王傷心欲絕,卻也只能趕緊命人準備棺柩,為公主、歌伎們殮葬。待喪事畢,波斯匿王難掩悲傷地來到精舍,頂禮佛陀後即滿面愁容地坐在位子上。佛陀問:「國王,你今日到這兒是為了什麼事呢?」波斯匿王合掌答道:「我心愛的女兒金剛公主不幸遭遇火災,連平日服侍她的五百歌伎都葬身火窟,我剛剛才辦完她們的葬禮,心中的悲傷、痛苦實在難以抑忍。不知她們過去造了何種罪業,今日才遭此橫禍?祈請世尊能為弟子開示其中的因緣道理。」

佛陀告訴波斯匿王:「過去世中,有一座城名為『波羅奈』。一天,城中有位長者夫人帶領五百位侍女,至城外舉行祭祀大典。祭祀的規矩甚為詭祕,除了這一家人,外人皆不得靠近,若有不知情而犯者,皆拋入烈火中燒死。當時,有位辟支佛名為「迦羅」,住在山裡修行,早晨出外托缽,傍晚則回到山中用功。這一天,迦羅托缽經過祭祀的地方,長者夫人見了非常憤怒,馬上派人將其捉住,並且拋至烈火當中。迦羅等到全身燒至焦爛,忽顯神足通,飛昇至虛空中。在場大眾見此異狀,才知冒犯到聖者,心中不禁驚慌害怕,當場跪倒在地,痛哭失聲,並且懺悔地說:『我們真是一群愚蠢無知的女人,竟然有眼不識聖者,且毀辱傷害您。我們自知罪業深重,過高如山,祈求聖者您大人大量,給我們懺悔的機會,以消弭所造的罪業。』辟支佛聽了長者夫人如此悲切的心聲,即從空中而下,進入涅槃之境。長者夫人為表悔過遷善之心,即為迦羅尊者起塔,供養其舍利。」

接著,佛陀又說了一首偈語:

「愚蠢作惡,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熾然,愚所望處,不謂適苦,臨墮厄地,乃知不善。」

佛陀對波斯匿王說:「昔日的長者夫人就是金剛公主,而度勝等五百歌伎即是當時的侍女。其实,罪業和福德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無論時間的長短,只要因緣會遇就會顯現,這是無從棄捨的。」佛陀開示完善惡因果的道理後,全國百姓不分男女老少皆受持了三皈、五戒,並且遵循佛陀的教誨,用功修行。

一百个蛋的故事

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

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易,正好我还没吃,就把饭都给他吧!”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

僧人见了,心中十分高兴,马上显现他的神通,变得通体透亮,大放光明,空气中一阵阵飘香。

伺候财主吃饭的一位妇人,见了这情景,心里真是喜不自胜,暗自想:“这才是真正的神人哪!我多希望将来能有一百个儿子,个个都像他这样,具有不凡的神通!”

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

有一次,一只母鹿来到这个地方舔食小便,马上受到感应而怀了孕,怀孕期满生下一个女儿。这个女孩由婆罗门抚育长大,在她十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少女了,空闲时就帮父亲做一些事。

这天,父亲出门,她留在家里看守火堆,一边和小鹿玩着游戏。她只顾高兴地玩着,没有想到要给火堆加柴,等父亲再进门,发现火堆已经灭了。他们住在山林里,周围都没有其他人家,父亲只好叫她到很远的村庄去取火种。女孩来到村中,珍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

村里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个美丽的姑娘,更没有见过这种珍妙的情景,个个都惊呆了。

她去取火的那家主人对她说:“好姑娘!请你绕着我的屋子走三圈,我就给你火种;我太喜爱你带来的那些莲花了。”

女孩顺从地绕着屋子走了三圈,多么珍妙啊!那家的屋子,立刻被三层五光十色的莲花给环绕住了,那么光彩夺目,清香扑鼻!

有一个看到这珍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

国王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更没有亲眼看过,他感到这事实在太不可思议了,马上派一个看相人,跟着来人回村里去看看这女孩,是福相还是贱相。

看相人一看到那个姑娘,马上被她吸引住了,他回来报告说:“陛下,真是怪事啊!我看相看了这么多年,看过这么多人,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有福气的姑娘,她必有神力,后代将会做出丰功伟业,并绵延不绝、世世相传呀!”

国王听了,心中异常欢喜,立刻命令手下准备聘礼,娶姑娘为妻。

那姑娘被带到宫里,她的美貌绝伦、天生丽质,震惊了后宫的王妃宫女,没有一个人能和她相比,惊叹之余,她们又非常嫉妒她,总想找点碴儿,让她难堪。可是由于国王的宠爱,她们始终没有机会。

十个月过去,那姑娘怀孕期满,生下一百个蛋。这又是一件怪事了!那姑娘的来历,本来就不太明白,有着种种离珍的传说,现在她生下的不是孩子而是蛋,便使那些后妃个个幸灾乐祸,想借这个机会,拔掉眼中钉。她们在芭蕉上,刻了妖魔鬼怪的形象,涂上污血交给国王,并向国王报告说她生的是鬼怪。

国王信以为真。

于是这群妃子找来一只大壶,将一百个蛋放在壶内,密封壶口,把壶投到江中,让它随波逐流。

天帝释在天上看到这一切,命令天神在壶上打上天帝释的封印,护送壶顺流而下。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那壶便停了下来。

那个国家的国王,在高台上看到水中有只壶,正在水波中荡漾,壶面闪闪发光,便派人把壶从水中取出来,他一看,上面竟然有天帝释的封印,再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蛋,外壳都那么光滑洁白,令人十分喜爱。他也不知道蛋里有什么,又不敢随便打破,便找来一百位妇人,每人将一个蛋放入怀中,时时温暖着蛋。

过了一个月,从那一百个蛋中,钻出来一百个男孩,生来就具有神珍的智慧和勇气,个个相貌英俊、武艺高超;声音洪亮,好像狮子吼。

国王高兴极了,命人为他们准备一百头白象,并配上七种宝石制作的鞍子,装备齐全。

他们英勇善战,百战百胜,所向无敌,邻国一个个被他们征服了。最后,终于轮到攻打他们降生的那个国家了。

在他们母亲的国家里,早已听说这一百位所向披靡的武士,也早就为他们征服邻国的事迹所震惊。这次,真的要打过来了!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国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问道:“大敌当前,谁去降服?”

没有人回答。

王后听到这消息,心想:“这一百个勇士,一定是我那失散了的一百个儿子。”

她跑去对国王说:“要是大王您相信我,就不必担心敌人的进攻了。到时候,看敌人是从哪一边攻城,我立刻到敌人阵地前去降服他们。”

很多人听了,半信半疑,不知道王后有什么妙计能打退敌人。

很快地,邻国的军队来了,为首的正是那一百个勇士,个个骑着白象,威风凛凛。

国王与王后登上城墙,面对着敌人的军队。

王后解襟露乳,她的双乳立即射出一百道乳汁,射向一百个儿子的口中。

儿子们马上就明白了,他们叫道:“这是我们的妈妈呀!”

立刻放下武器,来到母亲面前,向母亲叩头请罪。

大众见了面,又悲又喜。

这两个敌对国家,从此变成十分亲密的友邦。

白蛇传故事里的好句子聚集50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